正版中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9787509356784梁启超,杨肇南译

正版中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9787509356784梁启超,杨肇南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启超,杨肇南译 著
图书标签:
  • 李鸿章
  • 晚清史
  • 人物传记
  • 历史
  • 梁启超
  • 杨肇南
  • 传记
  • 近代史
  • 清史
  • 历史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温文尔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56784
商品编码:2884534182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2-01

具体描述

【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

定价:36.00元

作者:梁启超,杨肇南译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093567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为李鸿章逝世后的部传记,梁启超先生的这本书的价值自不待言。为使此书更生动,被更多的人阅读,特将其编译为现代文,并在书中增加了历史图片和相应的注释。此外,还增加了“李鸿章家族世系简表”为附录,使读者通过此书能更深入了解李鸿章及其人。

目录


目录

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的地位

第三章 李鸿章未腾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第四章 军事家李鸿章(上)

第五章 军事家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下)

第十章 赋闲时的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的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附录 李鸿章家族世系简表(部分)

译后记

李鸿章传(原文)

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中国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清光绪举人,师从康有为,是戊戌变法之一。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任司法总长,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学术概论》《李鸿章传》等。

文摘




序言



《晚清风云录:探寻历史的转折点》 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聚焦于十九世纪中后期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这个风云变幻、风起云涌的“晚清”时代。它并非仅仅聚焦于某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试图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探讨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路口,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和军事领域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与挣扎。 第一部分:内忧与外患的交织 晚清的开端,笼罩在内忧外患的阴影之下。本书首先深入剖析了清王朝内部的腐朽与僵化,尤其侧重于太平天国运动及其余波对国家元气的巨大消耗。太平天国不仅是军事上的叛乱,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与宗教思潮的碰撞,它动摇了传统儒家秩序的根基。我们审视了地方势力的崛起,湘军、淮军等团练武装的壮大,如何从侧面反映了中央权威的衰落,以及这种“有湘无楚”的权力格局对后世政治走向的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西方的坚船利炮叩响了古老帝国的门户。本书详细梳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其对中国外交和地缘政治格局的颠覆性影响。重点分析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背后的复杂博弈,以及这些条约如何将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化的深渊。我们不满足于简单的事件叙述,而是着重考察了中国精英阶层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初认知、困惑与反应,这为后续的自强运动奠定了思想背景。 第二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衰与局限 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洋务运动成为清政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自救尝试。本书细致考察了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到张之洞等洋务派代表人物的实践路径。我们描绘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福州船政局等“富国强兵”事业的建立与发展,探讨了这些早期现代工业和军事企业的运作模式、面临的官僚阻力以及其在财政上的巨大依赖性。 然而,洋务运动的成就并非没有代价。书中深入分析了这场运动的内在矛盾:一方面是引进西方技术,另一方面却是维护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这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中法战争、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的详尽剖析,本书揭示了洋务成果在实战中的脆弱性,说明了制度性改革的缺失是如何最终导致军事现代化的失败。甲午战败不仅是军事的失败,更是对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一次残酷检验。 第三部分:思想的觉醒与政治的裂变 甲午战后的惨败,极大地刺激了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员对国家出路的深刻反思。本书将很大篇幅用于探讨维新思潮的兴起。我们追溯了早期传教士和译著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并聚焦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核心理念。维新派试图在保持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制度上的渐进改革来实现君主立宪,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朝廷内部引发了激烈的论战。 光绪二十四年的“百日维新”虽然以速败告终,但其影响是深远的。它标志着中国政治改革从器物层面开始转向制度层面。本书分析了戊戌政变背后的政治角力,包括后党、后党与维新派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袁世凯在其中扮演的复杂角色。这次失败也促使了激进革命思想的滋长,为义和团运动和随后的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笔。 第四部分:帝国的黄昏与新势力的登场 进入二十世纪,清王朝的统治愈发风雨飘摇。本书详细记述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及其引发的八国联军侵华,这场灾难性的事件直接导致了《辛丑和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改革的呼声从未停止。我们考察了慈禧太后主导下的“清末新政”,包括废除科举、建立新军、预备立宪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改革虽然带有浓厚的“预防革命”色彩,但在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自身的瓦解。新式知识分子和留学生群体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对君主立宪前景的失望,推动了革命党人力量的壮大。 最后,本书以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为高潮的结束,探讨了这场推翻两千多年帝制的核心动力。它不仅是军事上的起义,更是社会结构、阶级关系和民族主义全面觉醒的体现。通过对这些错综复杂事件的梳理,本书试图展现晚清四十年间,中国如何在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保守与激进之间痛苦地摸索,最终走向共和的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全书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观察视角,理解现代中国的艰难起点。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被它的装帧和设计吸引。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翻开书页,梁启超和杨肇南的译文,果真如我预期的那般,字斟句酌,文笔流畅,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对于李鸿章这样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痕迹的人物,想必能有如此精良的译本,实属不易。书中对于李鸿章的生平事迹的梳理,我认为是相当系统和详尽的。从他早年的发迹,到他一生中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诸如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庚子事变等,书中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李鸿章在这些事件中所扮演角色的评价,以及他所做出的决策背后的考量。毕竟,李鸿章是那个时代“裱糊匠”的代表,他的每一项举措,都牵动着晚清王朝的命运。阅读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试图呈现一个立体、多面的李鸿章,而非简单的好坏评判。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在铺陈一个时代的变迁。梁启超的译笔,尤其能将那种历史的沧桑感传递出来。我能想象,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看到了李鸿章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做出他认为最“现实”的选择。书中对于他晚年的一些反思和痛苦,也让我动容。他并非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政客,而是一个在历史洪流中,试图寻找出路,但最终却被时代巨浪吞噬的悲剧人物。他对中国命运的忧虑,对国家前途的迷茫,都通过文字流淌出来,让我对这位曾经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李鸿章传》并非是一部简单的稗官野史,而是一部带有深刻历史反思的作品。它通过对李鸿章一生的细致描绘,折射出晚清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政治体制的腐朽、经济发展的滞后、思想文化的保守等等。书中所展现的,是一个充满矛盾与挣扎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探索与变革的时代。李鸿章,作为这个时代的关键人物,他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我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了解了李鸿章的个人经历,更重要的是,我对晚清中国的那段历史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读者深入阅读和思考,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历史的洞察力。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描绘的李鸿章与我固有的一些历史印象进行比对。历史书上对他的描述,常常带着一种批判的色彩,认为他贪腐、保守,是阻碍中国进步的绊脚石。然而,这本书在展现他功过是非的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他所处的时代局限性。在那个内忧外患、列强环伺的年代,李鸿章作为一名身居高位的官员,他的许多决策,都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做出的。他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富国强兵,尽管最终未能挽救清朝的灭亡,但他的努力,无疑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开启了重要的先河。书中对他与西方外交官、商人的周旋,以及他对国内改革的尝试,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我从中看到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的智慧与无奈,看到了他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个人前途之间的艰难权衡。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确实颇有分量,"正版中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光是看到“李鸿章”这三个字,脑海里就立刻浮现出晚清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个承载着无数荣耀与争议的人物。而“晚清四十年”,更是直接点明了故事的宏大背景,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时期,充满了屈辱、抗争、改革与觉醒。再加上“梁启超、杨肇南译”,这更增添了这本书的权威性和阅读价值。梁启超,本身就是那个时代极具思想深度和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他的译文,必定饱含着他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中国未来走向的思考。杨肇南的合作,想必也是为了确保译文的准确与流畅。这本书,从书名上看,就仿佛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让我迫不及待想要一窥究竟,想要通过李鸿章这个具体的个体,去理解那个宏大的时代,去感受那个时代弄潮儿的挣扎与抉择。它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可能是一部浓缩了晚清历史的史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