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是建筑名家黑川雅之的日本审美文化集,是探究中日同源的审美意识,解读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深刻凝炼东方美学,理解东西方差异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面对扑面而来的近代西方思想和美学理论,作者立足东方美学价值观,以“微、并、气、间、秘、素、假、破”八个汉字为切入点,从建筑、设计、能乐、绘画、器物、服饰、文学、社会文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深刻挖掘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影响的日本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理解了审美意识,就理解了日本文化背后的隐秘逻辑,及其在现代美学功能意义上的合理性。
黑川雅之,思想家、艺术家、建筑师、工业设计师、罕见的跨领域名家,被誉为“东京达?芬奇”“日本建筑与工业设计教父”。他出生于建筑世家,其家族在日本建筑界具有崇高地位。1967年早稻田大学建筑工学博士毕业,70岁时取得“艺术博士”称号。创办物学研究会,是“K”家居品牌创始人。现任日本物学研究会会长、日本文化设计论坛理事及总干事、日本设计委员会理事等要职。曾获27次德国iF设计金奖(iF Design Award)、31次日本优良设计大奖 (Good Design Award)、日本每日设计奖(Mainichi Design Awards)、日本室内设计师协会年奖等。许多系列作品被丹佛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收藏。
序 言
V 日本人是西方世界观的奴隶
VI 既并列又互补的八个关键概念
微
1 一期一会
2 细节中体现整体
7 原始的身体感觉
9 内与外的同质性
10 日本的城市是村落
15 描绘城市从室内开始
16 情感与羞耻心的关系
并
20 日本的民主主义
22 万神
26 **与相对
29 平面的组织
34 大脑与互联网
37 风神与雷神
II
气
42 气与气场
48 柱子是气场建筑
52 女性生殖器与男性生殖器
56 由气场营造的日本建筑
间
60 气场与间
64 阴阳
67 并列的细节
71 力学的空间
72 间的妖艳
秘
76 隐秘是花
82 秘与间,或留白
84 逆光让阴翳彰显华丽
86 “秘”中期待
素
90 还原真我
93 素材与造型
97 一张折纸
103 原型
III
假
110 对大自然的**信赖
112 融通无碍
116 日本的房屋不是建筑
120 转化
128 与西方**相反的审美意识
破
130 过人的技术
133 序破急·守破离
137 破灭与秩序
总 论
144 日本的审美意识是什么
144 感觉的反衬
145 感觉的支配
147 民主的主张
148 自我也是自然的组成部分
149 无政府状态
150 女性的秩序感
151 为了美而活着
153 结 语
156 译后记
这是一本我一直寻觅的书,关于日本的审美意识,光听名字就充满了吸引力。我对于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文化,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我们接触到的日本文化,往往停留在表面的,比如动漫、日剧、寿司等等,而深入探讨其内在精神和文化根源的书籍,却相对较少。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扇通往日本内心世界的窗口,让我有机会去更深层次地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艺术创作,甚至是思维模式。我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剖析“寂、侘、幽、玄、粋、雅、闲、空”这八种看似抽象,实则贯穿日本文化各个层面的审美意识。比如,“侘”所代表的那种不完美、朴素、残缺之美,是如何在茶道、陶瓷、庭园设计中体现出来的?“幽”又如何解释了日本艺术中那种含蓄、内敛、留白的美学追求?我特别想知道,这些审美意识是如何在日本人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比如一次送礼的包装,一次餐桌的布置,甚至一次简单的问候中,得以展现和传承的。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的例子,而不是枯燥的理论,来引导我一步步领悟这些日本特有的美学精髓。我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一幅幅画面,也许是秋日落叶铺满的庭院,也许是月光下静谧的寺庙,这些场景背后,一定蕴含着作者所要阐述的某种审美力量。
评分《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哲学韵味。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日本的美学,有一种独特的“呼吸感”,它不像西方那样奔放直接,也不像中国那样大气磅礴,而是一种更为细腻、内敛、甚至有些悲伤的美。我猜测,书中所提到的“侘”和“寂”很可能就是这种感觉的来源。我渴望了解,日本人是如何从自然界的无常、生命的短暂中,提炼出一种静谧而深刻的美?我尤其对“幽”这个字感到好奇,它是否意味着一种在黑暗中闪烁的光芒,一种在寂静中回响的声音?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些审美意识是如何渗透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如,一杯清茶的品味,一次落花的处理,一次与人告别时的眼神,是否都蕴含着这种深刻的审美哲学?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本精美的和风插画集,将这些难以言喻的美,以最直观、最动人的方式呈现在我的眼前。
评分当我看到《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这个书名的时候,一种强烈的预感告诉我,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书。我一直认为,日本的美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匠人精神”,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材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事物内在生命力的尊重,是我非常欣赏的。我特别好奇,书中提到的“寂”和“侘”,是如何从一种对衰败、残缺的接受,升华为一种独特的美感的?它是否也蕴含着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我也想知道,“闲”在日本文化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它是否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从容,一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丰富的案例,比如日本的陶艺、漆器、或者园林艺术,来具体展现这些审美意识的实际应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日本人为何能够将平凡的生活,过得如此富有诗意和禅意。
评分当我看到《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这个书名时,我的心立刻被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所牵引。我一直认为,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是其文化最深层的底蕴。而日本,这个岛国,孕育出了一种独树一帜的美学体系,总是让我着迷。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所说的“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它是否与中国道家的“玄之又玄”有所关联,指向一种超越语言的、深邃的哲学思考?而“空”,又将在日本的审美中呈现出何种形态?我联想到日本庭园的极简主义,或者枯山水中的留白艺术,是否就是“空”的具象化?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辅以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这八个核心的审美概念。我想,理解了这些,我才能真正读懂日本的俳句为何如此简洁而意境深远,日本的茶道为何如此注重仪式感,日本的陶瓷为何追求那种朴拙的美。
评分《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这个书名本身就如同一幅写意画,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片意境悠远的画面。我一直对日本文化中的那种“留白”之美,那种“未尽之语”的魅力所吸引。我猜测,书中的“幽”和“空”这两个概念,很可能就是这种美学特点的根源。我希望作者能够详细阐述,日本人是如何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通过“幽”来营造一种神秘、含蓄、引人遐想的氛围;又如何通过“空”来达到一种虚静、辽阔、超脱的境界。我期待书中能有对日本传统戏剧,如能剧、歌舞伎的分析,看看这些表演艺术如何将“幽”和“空”融入其中。我也想知道,在现代日本的设计、建筑、甚至消费文化中,这些古老的审美意识是否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对日本文化的解读,更是一次对人类共通美学意识的探索。
评分《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觉得,日本文化有一种“言外之意”的美学,它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留白,让观者自行去体会。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这种“言外之意”的奥秘。我尤其对“玄”这个概念感到好奇,它是否指向一种难以言说的、超越感官的深刻理解?而“雅”,在我看来,是一种超越外在装饰的内在气质,一种不动声色的高贵。我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抽象的审美意识是如何体现在日本的文学、艺术、甚至社会交往中的。例如,日本的文学作品中,为何常常使用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日本人在待人接物时,为何总是显得那么有分寸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次心灵的旅行,带我走进日本文化的深处,感受那份独特而迷人的审美力量。
评分不得不说,《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这个书名,简直就像一个精准的标签,瞬间就锁定了我的兴趣点。我一直对日本文化中的那种“侘寂”之美情有独钟,那种不完美、残缺、朴素中透露出的宁静与深邃,总是让我沉醉。我猜测,书中的“侘”和“寂”必然是重点。但除了这两者,我更想了解的是“粋”和“雅”的内涵。在我模糊的认知里,“粋”似乎是一种不露痕迹的精致,一种恰到好处的尺度感,而“雅”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品味和格调。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艺术作品分析,例如,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如何体现“粋”,平安时代的贵族文学又流露出怎样的“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日本人在面对事物时,内心深处的那种独特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评分这本书名《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就像一个精心制作的日式便当,光看盒子就让人食欲大开,迫不及待想知道里面究竟装着怎样令人惊艳的美味。我一直对日本的文化有一种特别的情感,那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似乎总有一层薄纱遮挡着我,让我无法窥探其真正的核心。这八个“审美意识”,听起来就如同八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日本民族的精神世界。我特别想了解“粋”这个概念,它在我脑海中勾勒出的形象,是那种毫不费力的优雅,是恰到好处的精致,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品味。在现代社会,很多东西都趋于浮华和喧嚣,我渴望在这种环境下,能够找到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美学指引,而“粋”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注解。我也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审美概念,与具体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比如,在能剧的表演中,演员的动作、妆容、服装,是否都体现了这些审美意识?在建筑风格上,又有哪些具体的体现?这本书,我预计会是一次深入心灵的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像一扇古老的木门,推开它,就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神秘世界。我对日本文化的兴趣由来已久,但总觉得隔靴搔痒,未能真正领会其精髓。而“八个审美意识”,听起来就像是解开日本文化密码的八把钥匙。我特别想知道,“闲”这个概念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是否代表着一种超然物外,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种“闲”显得尤为珍贵。我也好奇,“雅”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它是否是那种不落俗套、不卑不亢的品格,是风度和气质的完美结合?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比如日本的文学作品、绘画、音乐,甚至传统的祭典仪式,来阐述这些审美意识是如何在其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视野,让我能够以一种更深刻、更富有人文关怀的方式去理解日本文化,甚至反思我自身的生活方式。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篇名,我立刻被勾起了浓厚的求知欲。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材质、同样的题材,经过日本人的手,总能焕发出一种独特的韵味?它不是张扬的,也不是粗犷的,而是一种内敛的、深沉的、甚至有些神秘的美感。我想,这本书一定能解答我长久以来的困惑。我尤其对“玄”和“空”这两个概念感到好奇。在我的理解中,“玄”可能与道家思想有关,追求一种不可言说的、幽深的境界,而“空”则更像是佛教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如何在审美中体现“空”?是留白?是意境?还是某种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艺术作品分析,比如浮世绘中的色彩运用,俳句的意象构建,或者日本园林中对空间的布局,来阐述这些审美原则。我期待书中能够将这些复杂的审美意识,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从中获得启发。我甚至开始幻想,如果我能理解了这些,是否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不自觉地用一种更具“日本审美”的方式去感受和体验周遭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