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超鹰张迎星... 编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化
  • 审美
  • 侘寂
  • 和风
  • 极简
  • 禅意
  • 传统
  • 艺术
  • 设计
  • 生活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
ISBN:9787508683270
商品编码:28777984378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
  • 作者:(日)黑川雅之|译者:王超鹰//张迎星
  • 定价:35
  • 出版社:中信
  • ISBN号:9787508683270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5-01
  • 印刷时间:2018-04-04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157
  • 字数:100千字

内容提要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是建筑名家黑川雅之的日本审美文化集,是探究中日同源的审美意识,解读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深刻凝炼东方美学,理解东西方差异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面对扑面而来的近代西方思想和美学理论,作者立足东方美学价值观,以“微、并、气、间、秘、素、假、破”八个汉字为切入点,从建筑、设计、能乐、绘画、器物、服饰、文学、社会文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深刻挖掘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影响的日本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理解了审美意识,就理解了日本文化背后的隐秘逻辑,及其在现代美学功能意义上的合理性。

作者简介

黑川雅之,思想家、艺术家、建筑师、工业设计师、罕见的跨领域名家,被誉为“东京达?芬奇”“日本建筑与工业设计教父”。他出生于建筑世家,其家族在日本建筑界具有崇高地位。1967年早稻田大学建筑工学博士毕业,70岁时取得“艺术博士”称号。创办物学研究会,是“K”家居品牌创始人。现任日本物学研究会会长、日本文化设计论坛理事及总干事、日本设计委员会理事等要职。曾获27次德国iF设计金奖(iF Design Award)、31次日本优良设计大奖 (Good Design Award)、日本每日设计奖(Mainichi Design Awards)、日本室内设计师协会年奖等。许多系列作品被丹佛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收藏。

目录

序 言
V 日本人是西方世界观的奴隶
VI 既并列又互补的八个关键概念

1 一期一会
2 细节中体现整体
7 原始的身体感觉
9 内与外的同质性
10 日本的城市是村落
15 描绘城市从室内开始
16 情感与羞耻心的关系

20 日本的民主主义
22 万神
26 **与相对
29 平面的组织
34 大脑与互联网
37 风神与雷神

II

42 气与气场
48 柱子是气场建筑
52 女性生殖器与男性生殖器
56 由气场营造的日本建筑

60 气场与间
64 阴阳
67 并列的细节
71 力学的空间
72 间的妖艳

76 隐秘是花
82 秘与间,或留白
84 逆光让阴翳彰显华丽
86 “秘”中期待

90 还原真我
93 素材与造型
97 一张折纸
103 原型

III

110 对大自然的**信赖
112 融通无碍
116 日本的房屋不是建筑
120 转化
128 与西方**相反的审美意识

130 过人的技术
133 序破急·守破离
137 破灭与秩序
总 论
144 日本的审美意识是什么
144 感觉的反衬
145 感觉的支配
147 民主的主张
148 自我也是自然的组成部分
149 无政府状态
150 女性的秩序感
151 为了美而活着
153 结 语
156 译后记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 一、引言:窥探东方精神的脉络 本书旨在深入探索日本文化独特而深刻的审美意识,揭示其根植于历史、哲学、宗教及社会生活中的八个核心维度。这些审美意识并非孤立的概念,而是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日本人看待世界、感知事物的方式,并体现在其艺术、建筑、文学、园林、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通过对这些审美意识的细致解读,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日本文化独特的魅力,以及它如何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绽放异彩。 二、八个审美意识的深度剖析 1. 侘寂 (Wabi-sabi) – 不完美中的宁静之美 “侘寂”是日本审美中最具代表性的概念之一,它超越了简单的“朴素”或“残缺”,而是一种对不完美、无常和衰败的深刻接纳与欣赏。它体现在物品的自然磨损、岁月的痕迹、未完成的形态,以及对简约、素雅、粗糙质感的偏爱。侘寂并非追求空无,而是于寂静中感知生命的律动,于残缺中体味圆满。这种审美意识鼓励人们超越物质的华丽,回归事物的本质,在短暂的生命中寻找恒久的宁静。 表现形式: 粗陶茶碗未经雕琢的质感,枯山水庭园的岩石与沙砾,古老寺庙斑驳的木质梁柱,以及俳句中捕捉的瞬间之美。 哲学根源: 受佛教“无常”和“无我”思想的影响,强调事物皆会变化,且生命本身并无固定不变的实体。 社会影响: 影响了日本的茶道、花道、陶瓷艺术、建筑风格,以及人们对待衰老和死亡的态度。 2. 幽玄 (Yūgen) – 深邃含蓄的意境之美 “幽玄”描绘的是一种难以言喻、深邃含蓄的美感,它暗示着言语难以企及的意境,在朦胧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这种审美意识不是直白地展现,而是通过象征、暗示、留白,引人入胜,激起观者内心的联想和感悟。它追求的是一种“无限”的体验,在有限的艺术形式中,展现出超越时空的深邃。 表现形式: 能乐表演中人物的眼神、动作所传达的复杂情感,水墨画中墨色浓淡变化所营造的空灵意境,以及古典文学中委婉曲折的情感表达。 哲学根源: 受道家“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启示,强调事物的不可言说性和奥秘。 社会影响: 影响了日本的戏剧、绘画、文学,以及音乐等艺术形式,塑造了日本文化中含蓄内敛的沟通方式。 3. 寂 (Sabi) – 孤寂中流露的古雅之美 “寂”在“侘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侧重于事物因岁月流逝而产生的孤寂感和古雅韵味。这种美感不是刻意追求的破败,而是自然沉淀的历史痕迹。它能引起人们对时光的敬畏,对过往的追忆,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寂并非冷漠,而是在孤独中品味岁月的沉淀,在静谧中感受时间的深度。 表现形式: 锈迹斑斑的铜器,古老寺庙的青苔,被风雨侵蚀的石碑,以及带有旧时印记的物件。 哲学根源: 佛教的“无常”观,以及对人生短暂的哲学思考。 社会影响: 影响了日本的古董收藏、传统工艺,以及人们对历史文物的珍视。 4. 枯高 (Kōkō) – 枯槁中迸发的生命力 “枯高”并非指枯萎衰败,而是一种在极度简练、看似贫瘠的形态中,迸发出顽强生命力的审美。它常常出现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中,例如形态遒劲、枝干盘曲的老树,或是看似贫瘠却生机勃勃的岩石缝隙中的植物。这种审美意识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命韧性。 表现形式: 盆景艺术中精心修剪、姿态古朴的树木,武道中一招一式蕴含的力量,以及某些文人画中对枯石、枯枝的描绘。 哲学根源: 受道家“以柔克刚”思想的启示,以及对自然界生命顽强适应能力的观察。 社会影响: 影响了日本的园林艺术、武道精神,以及对生命力的理解。 5. 涩 (Shibu) – 沉稳内敛的含蓄之美 “涩”是一种沉稳、内敛、不易察觉的色彩或韵味。它不是鲜艳夺目,而是如同未经打磨的木材,或是经过岁月沉淀的古铜色,散发出一种低调而耐人寻味的质感。这种审美意识鼓励人们欣赏事物的内在品味,而非仅仅关注表面的光鲜。它代表了一种成熟、深沉的魅力。 表现形式: 日常生活中未经漂染的天然布料,木质家具未经抛光的自然纹理,以及一些传统服饰的低饱和度色彩。 哲学根源: 受到儒家“中庸”之道的启示,追求事物的和谐与平衡。 社会影响: 影响了日本的染色工艺、服装设计,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6. 雅 (Gā) – 典雅高洁的精致之美 “雅”代表着一种典雅、高洁、精致的审美追求。它体现在事物的细节处理、比例协调、格调高雅等方面。与“侘寂”的朴素不同,“雅”虽然也追求内敛,但更侧重于一种经过精心雕琢、品味高尚的美。它是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高度的体现。 表现形式: 日本传统建筑中精巧的木工技艺,精致的和服图案,优雅的插花艺术,以及高品质的茶具。 哲学根源: 受中国古代“雅乐”和“礼乐”思想的影响,强调秩序、和谐与精神的升华。 社会影响: 影响了日本的宫廷文化、贵族生活,以及对艺术品格的追求。 7. 闲寂 (Kanjaku) – 闲适宁静的心灵之美 “闲寂”是一种心灵的宁静和超然,它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心境平和的状态。这种审美意识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营造,以及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它鼓励人们放慢脚步,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表现形式: 日式庭园中的静谧小径,可以让人放松身心的茶室,以及通过冥想、静坐获得的内心宁静。 哲学根源: 受禅宗佛教“定静”思想的影响,强调专注当下,追求心物的合一。 社会影响: 影响了日本的温泉文化、庭园设计,以及现代人对“慢生活”的追求。 8. 意趣 (Iki) – 洒脱不羁的世俗之美 “意趣”是一种在世俗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洒脱、不羁、充满情趣的美。它并非追求高高在上,而是从平凡的事物中发掘乐趣,展现出一种生动、活泼、接地气的魅力。这种审美意识鼓励人们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并在日常中寻找惊喜与情调。 表现形式: 江户时代町人文化中的浮世绘,歌舞伎的表演风格,以及市井生活中充满生活气息的装饰和习惯。 哲学根源: 从佛教的“放下”与“随缘”中发展出的一种对生活的热情和达观。 社会影响: 影响了日本的民间艺术、流行文化,以及人们对自由、个性的表达。 三、八个审美意识的交融与升华 本书认为,这八个审美意识并非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日本丰富多彩的审美体系。例如,“侘寂”的朴素与“雅”的精致并不矛盾,而是在不同的语境下,展现出日本文化对事物不同层面的考量。而“幽玄”的含蓄则能与“意趣”的洒脱相互映衬,形成更为立体的艺术表达。 通过对这些审美意识的深入剖析,本书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日本文化的独特视角。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欣赏日本的艺术作品,更能让我们窥探到隐藏在其背后的精神世界,以及它对当下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四、结语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是一次对东方智慧与艺术精神的探索之旅。它邀请读者一同走进一个充满微妙、意境深远的审美世界,感受那些在不完美中寻找完美,在寂静中聆听生命,在含蓄中体味深邃的东方哲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我一直寻觅的书,关于日本的审美意识,光听名字就充满了吸引力。我对于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文化,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我们接触到的日本文化,往往停留在表面的,比如动漫、日剧、寿司等等,而深入探讨其内在精神和文化根源的书籍,却相对较少。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扇通往日本内心世界的窗口,让我有机会去更深层次地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艺术创作,甚至是思维模式。我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剖析“寂、侘、幽、玄、粋、雅、闲、空”这八种看似抽象,实则贯穿日本文化各个层面的审美意识。比如,“侘”所代表的那种不完美、朴素、残缺之美,是如何在茶道、陶瓷、庭园设计中体现出来的?“幽”又如何解释了日本艺术中那种含蓄、内敛、留白的美学追求?我特别想知道,这些审美意识是如何在日本人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比如一次送礼的包装,一次餐桌的布置,甚至一次简单的问候中,得以展现和传承的。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的例子,而不是枯燥的理论,来引导我一步步领悟这些日本特有的美学精髓。我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一幅幅画面,也许是秋日落叶铺满的庭院,也许是月光下静谧的寺庙,这些场景背后,一定蕴含着作者所要阐述的某种审美力量。

评分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哲学韵味。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日本的美学,有一种独特的“呼吸感”,它不像西方那样奔放直接,也不像中国那样大气磅礴,而是一种更为细腻、内敛、甚至有些悲伤的美。我猜测,书中所提到的“侘”和“寂”很可能就是这种感觉的来源。我渴望了解,日本人是如何从自然界的无常、生命的短暂中,提炼出一种静谧而深刻的美?我尤其对“幽”这个字感到好奇,它是否意味着一种在黑暗中闪烁的光芒,一种在寂静中回响的声音?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些审美意识是如何渗透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如,一杯清茶的品味,一次落花的处理,一次与人告别时的眼神,是否都蕴含着这种深刻的审美哲学?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本精美的和风插画集,将这些难以言喻的美,以最直观、最动人的方式呈现在我的眼前。

评分

当我看到《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这个书名的时候,一种强烈的预感告诉我,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书。我一直认为,日本的美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匠人精神”,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材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事物内在生命力的尊重,是我非常欣赏的。我特别好奇,书中提到的“寂”和“侘”,是如何从一种对衰败、残缺的接受,升华为一种独特的美感的?它是否也蕴含着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我也想知道,“闲”在日本文化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它是否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从容,一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丰富的案例,比如日本的陶艺、漆器、或者园林艺术,来具体展现这些审美意识的实际应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日本人为何能够将平凡的生活,过得如此富有诗意和禅意。

评分

当我看到《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这个书名时,我的心立刻被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所牵引。我一直认为,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是其文化最深层的底蕴。而日本,这个岛国,孕育出了一种独树一帜的美学体系,总是让我着迷。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所说的“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它是否与中国道家的“玄之又玄”有所关联,指向一种超越语言的、深邃的哲学思考?而“空”,又将在日本的审美中呈现出何种形态?我联想到日本庭园的极简主义,或者枯山水中的留白艺术,是否就是“空”的具象化?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辅以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这八个核心的审美概念。我想,理解了这些,我才能真正读懂日本的俳句为何如此简洁而意境深远,日本的茶道为何如此注重仪式感,日本的陶瓷为何追求那种朴拙的美。

评分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这个书名本身就如同一幅写意画,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片意境悠远的画面。我一直对日本文化中的那种“留白”之美,那种“未尽之语”的魅力所吸引。我猜测,书中的“幽”和“空”这两个概念,很可能就是这种美学特点的根源。我希望作者能够详细阐述,日本人是如何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通过“幽”来营造一种神秘、含蓄、引人遐想的氛围;又如何通过“空”来达到一种虚静、辽阔、超脱的境界。我期待书中能有对日本传统戏剧,如能剧、歌舞伎的分析,看看这些表演艺术如何将“幽”和“空”融入其中。我也想知道,在现代日本的设计、建筑、甚至消费文化中,这些古老的审美意识是否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对日本文化的解读,更是一次对人类共通美学意识的探索。

评分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觉得,日本文化有一种“言外之意”的美学,它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留白,让观者自行去体会。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这种“言外之意”的奥秘。我尤其对“玄”这个概念感到好奇,它是否指向一种难以言说的、超越感官的深刻理解?而“雅”,在我看来,是一种超越外在装饰的内在气质,一种不动声色的高贵。我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抽象的审美意识是如何体现在日本的文学、艺术、甚至社会交往中的。例如,日本的文学作品中,为何常常使用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日本人在待人接物时,为何总是显得那么有分寸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次心灵的旅行,带我走进日本文化的深处,感受那份独特而迷人的审美力量。

评分

不得不说,《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这个书名,简直就像一个精准的标签,瞬间就锁定了我的兴趣点。我一直对日本文化中的那种“侘寂”之美情有独钟,那种不完美、残缺、朴素中透露出的宁静与深邃,总是让我沉醉。我猜测,书中的“侘”和“寂”必然是重点。但除了这两者,我更想了解的是“粋”和“雅”的内涵。在我模糊的认知里,“粋”似乎是一种不露痕迹的精致,一种恰到好处的尺度感,而“雅”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品味和格调。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艺术作品分析,例如,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如何体现“粋”,平安时代的贵族文学又流露出怎样的“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日本人在面对事物时,内心深处的那种独特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评分

这本书名《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就像一个精心制作的日式便当,光看盒子就让人食欲大开,迫不及待想知道里面究竟装着怎样令人惊艳的美味。我一直对日本的文化有一种特别的情感,那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似乎总有一层薄纱遮挡着我,让我无法窥探其真正的核心。这八个“审美意识”,听起来就如同八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日本民族的精神世界。我特别想了解“粋”这个概念,它在我脑海中勾勒出的形象,是那种毫不费力的优雅,是恰到好处的精致,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品味。在现代社会,很多东西都趋于浮华和喧嚣,我渴望在这种环境下,能够找到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美学指引,而“粋”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注解。我也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审美概念,与具体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比如,在能剧的表演中,演员的动作、妆容、服装,是否都体现了这些审美意识?在建筑风格上,又有哪些具体的体现?这本书,我预计会是一次深入心灵的旅程。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像一扇古老的木门,推开它,就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神秘世界。我对日本文化的兴趣由来已久,但总觉得隔靴搔痒,未能真正领会其精髓。而“八个审美意识”,听起来就像是解开日本文化密码的八把钥匙。我特别想知道,“闲”这个概念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是否代表着一种超然物外,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种“闲”显得尤为珍贵。我也好奇,“雅”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它是否是那种不落俗套、不卑不亢的品格,是风度和气质的完美结合?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比如日本的文学作品、绘画、音乐,甚至传统的祭典仪式,来阐述这些审美意识是如何在其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视野,让我能够以一种更深刻、更富有人文关怀的方式去理解日本文化,甚至反思我自身的生活方式。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篇名,我立刻被勾起了浓厚的求知欲。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材质、同样的题材,经过日本人的手,总能焕发出一种独特的韵味?它不是张扬的,也不是粗犷的,而是一种内敛的、深沉的、甚至有些神秘的美感。我想,这本书一定能解答我长久以来的困惑。我尤其对“玄”和“空”这两个概念感到好奇。在我的理解中,“玄”可能与道家思想有关,追求一种不可言说的、幽深的境界,而“空”则更像是佛教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如何在审美中体现“空”?是留白?是意境?还是某种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艺术作品分析,比如浮世绘中的色彩运用,俳句的意象构建,或者日本园林中对空间的布局,来阐述这些审美原则。我期待书中能够将这些复杂的审美意识,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从中获得启发。我甚至开始幻想,如果我能理解了这些,是否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不自觉地用一种更具“日本审美”的方式去感受和体验周遭的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