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冶金废渣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书籍 冶炼废物再生处理工艺装备 炼钢炼铁金属冶炼

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冶金废渣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书籍 冶炼废物再生处理工艺装备 炼钢炼铁金属冶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冶金废渣
  • 再生利用
  • 废物资源回收
  • 冶炼废渣处理
  • 炼钢
  • 炼铁
  • 金属冶炼
  • 环保技术
  • 工业废弃物
  • 资源综合利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论图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5606
商品编码:28652814607
丛书名: 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开本:16开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丛书 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作者:   张殿印,高华东,肖春 等编著
市场价:        85.00
ISBN号:    9787122295606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页数:
  印刷时间:2018-01-01   印次:1   字数:

  目录
 

第1章冶炼废渣再生利用原理

1.1冶炼废渣来源001

1.1.1钢铁冶炼废渣来源001

1.1.2有色金属冶炼废渣来源004

1.1.3冶炼固体废物的特点005

1.1.4固体废物的危害006

1.2冶炼废渣再生基本方法008

1.2.1固体废物的预处理009

1.2.2物理方法处理技术009

1.2.3化学方法处理技术011

1.2.4生物方法处理技术013

1.3冶炼废渣综合利用途径013

1.3.1提取各种金属014

1.3.2生产建筑材料014

1.3.3生产农肥015

1.3.4回收能源015

1.3.5取代某种工业原料015

1.4钢铁废渣处理技术路线015

1.4.1技术路线原则015

1.4.2各工序技术路线016

1.4.3钢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展方向019

1.5有色金属废渣处理技术路线020

1.5.1技术路线总则020

1.5.2重有色金属废物处理020

1.5.3铝工业废物处理020

1.5.4稀有金属废物处理020

参考文献021



第2章炼铁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2.1高炉炼铁渣的来源和性能022

2.1.1高炉炼铁工艺022

2.1.2高炉炼铁渣来源和分类023

2.1.3高炉渣的性能024

2.2高炉渣的再生方法028

2.2.1高炉渣水淬粒化029

2.2.2高炉渣干式粒化方法045

2.2.3高炉渣化学粒化法048

2.2.4矿渣膨珠生产049

2.2.5矿渣碎石工艺053

2.3高炉渣的综合利用053

2.3.1用作水泥和建筑材料053

2.3.2用作农业肥料071

2.3.3含钛高炉渣的利用073

2.3.4用高炉渣处理废水077

2.3.5制作矿渣棉078

2.3.6新型材料方面的应用078

2.3.7高炉渣余热回收利用079

2.3.8高炉渣的其他用途082

2.3.9炼铁废渣综合利用实例083

参考文献085



第3章炼钢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3.1钢渣的产生及特征086

3.1.1转炉炼钢工艺086

3.1.2转炉钢渣的产生087

3.1.3转炉钢渣的组成087

3.1.4钢渣的产生量089

3.1.5转炉钢渣特性089

3.2钢渣再生方法090

3.2.1钢渣再生处理流程091

3.2.2钢渣水淬法再生工艺092

3.2.3热泼碎石再生工艺104

3.2.4余热碎解再生工艺107

3.2.5钢渣风淬法再生工艺116

3.2.6钢渣破碎加工工艺117

3.3钢渣综合利用122

3.3.1钢渣用作冶炼熔剂122

3.3.2钢渣用作筑路和建筑材料125

3.3.3钢渣用作农业肥料131

3.3.4用作铁水预处理脱磷剂133

3.3.5不锈钢含镍废物综合利用135

3.3.6钢渣用于烧结烟气脱硫140

3.3.7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研究142

3.3.8钢渣提取金属铁146

3.3.9钢渣热能回收147

3.3.10钢渣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例148

参考文献150



第4章铁合金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4.1铁合金渣的来源和再生151

4.1.1铁合金冶炼方法分类151

4.1.2铁合金渣的来源152

4.1.3铁合金渣的化学组成和产生量152

4.1.4铁合金渣再生方法154

4.2铁合金渣的综合利用156

4.2.1铁合金渣的综合利用原理156

4.2.2锰渣的综合利用159

4.2.3钒渣的综合利用160

4.2.4钨钼硼渣综合利用161

4.3铬渣综合利用技术162

4.3.1铬渣的组成和危害162

4.3.2铬渣解毒技术163

4.3.3铬渣在冶炼中的应用166

4.3.4铬渣在农肥中的应用171

4.3.5用铬渣生产建筑材料175

参考文献182



第5章轻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5.1轻金属冶炼工艺流程183

5.1.1轻金属冶炼方法183

5.1.2铝金属冶炼工艺流程184

5.1.3镁、钛金属生产185

5.2赤泥再生利用186

5.2.1赤泥来源和性能186

5.2.2赤泥生产硅酸盐水泥189

5.2.3赤泥制造炼钢用保护渣190

5.2.4利用赤泥制造硅钙肥料和塑料填充剂190

5.2.5利用拜耳法赤泥制作釉面砖191

5.2.6从赤泥中提取有价金属193

5.2.7赤泥其他资源化利用196

5.2.8赤泥再生利用动向198

5.3电解铝冶炼废渣再生利用199

5.3.1电解铝固态废弃物及其性质199

5.3.2炭渣回收利用200

5.3.3铝灰的再生利用202

5.3.4废旧阴极利用204

5.3.5铝电解槽废炭块的回收利用实例206

5.4钛废渣的综合利用208

5.4.1钛废渣来源208

5.4.2利用钛废渣生产四氯化钛208

5.4.3钛废渣其他利用209

参考文献211



第6章重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6.1重金属冶炼工艺流程212

6.1.1常用重金属冶炼方法212

6.1.2火法冶炼工艺流程214

6.1.3湿法冶炼工艺流程214

6.2铜冶炼废渣再生利用218

6.2.1铜冶炼废渣来源和特点218

6.2.2从冶炼废渣再生回收铜220

6.2.3从铜渣回收有价金属222

6.2.4铜渣制备建筑材料223

6.2.5从铜阳极泥回收有价金属225

6.2.6从铜阳极泥回收稀贵金属实例230

6.3铅冶炼废渣再生利用232

6.3.1铅冶炼废渣来源232

6.3.2冶炼铅炉渣的再生利用234

6.3.3铅冶炼阳极泥的火法再生利用238

6.3.4铅冶炼阳极泥的湿法再生利用242

6.3.5从铅渣中回收铅锌实例243

6.4锌冶炼废渣再生利用246

6.4.1锌冶炼废渣的来源和特点246

6.4.2锌冶炼废渣提取有价金属248

6.4.3锌渣水淬后作建筑材料254

6.5镍冶炼废渣再生利用254

6.5.1镍冶炼废渣来源和特点254

6.5.2镍冶炼渣提取金属256

6.5.3镍冶炼废渣的综合利用258

6.6锡锑渣的综合利用260

6.6.1锡锑渣化学全分析260

6.6.2锡锑渣综合利用实例260

参考文献261



第7章稀有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7.1稀有金属冶炼废渣来源263

7.1.1生产工艺流程263

7.1.2稀有金属废渣来源266

7.1.3稀有金属废渣成分266

7.2稀有金属废渣再生利用技术267

7.2.1湿法再生技术267

7.2.2火法再生技术268

7.2.3焙烧-湿法再生技术268

7.2.4浮选法再生技术268

7.2.5稀有金属废渣利用技术269

7.2.6银铋渣再生利用试验研究269

7.3稀有金属废渣再生利用实例272

7.3.1钨渣的综合利用实例272

7.3.2钼渣的综合利用实例275

7.3.3磷砷渣的综合利用实例278

7.3.4从矾渣中回收铍及铵明矾实例281

7.3.5从含钪炉渣中提取氧化钪实例284

参考文献289



第8章冶炼烟尘回收利用技术

8.1炼铁尘泥回收利用技术290

8.1.1高炉含铁尘泥来源与特征290

8.1.2炼铁尘泥回收利用技术292

8.1.3高炉瓦斯泥(灰)中回收锌工程实例295

8.2炼钢尘泥回收利用技术297

8.2.1转炉含铁尘泥来源与特征297

8.2.2炼钢粉尘回收利用途径299

8.2.3转炉尘泥回收利用301

8.2.4电炉粉尘回收利用304

8.2.5转炉尘泥制作造渣剂工程实例310

8.3铁合金粉尘回收利用技术311

8.3.1铁合金烟尘来源与性质311

8.3.2二氧化硅微粉的利用技术312

8.3.3钼铁尘的综合利用313

8.3.4用锰铁高炉烟尘制磁性材料313

8.3.5铬尘的综合利用313

8.3.6铁合金厂冷凝硅粉回收利用实例314

8.3.7钼铁粉尘的回收利用实例318

8.4轻金属冶炼烟尘回收利用319

8.4.1铝冶炼粉尘回收利用319

8.4.2从钛铁矿氯化炉粉尘中回收氧化铁320

8.5重有色金属冶炼烟尘回收利用技术322

8.5.1铜冶炼烟尘回收利用322

8.5.2铅冶炼烟尘回收利用324

8.5.3锌冶炼烟尘回收利用328

8.5.4重金属烟尘中回收砷330

8.5.5从含镉烟尘中提取镉与铊331

8.5.6从锡反射炉烟尘中提铟334

8.5.7铜转炉烟尘的综合利用实例334

8.6稀有金属烟尘回收利用技术339

8.6.1含锗氧化锌烟气提锗339

8.6.2鼓风炉烟尘回收硒341

参考文献342



附录

附录1钢铁冶炼清洁生产指标343

附录2铁合金冶炼清洁生产指标346

附录3有色金属冶炼清洁生产指标349



索引





  精彩内容
 
......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8章,分别介绍冶炼废渣再生利用原理、炼铁废渣再生利用技术、炼钢废渣再生利用技术、铁合金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轻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重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稀有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以及冶炼烟尘回收利用技术。为方便资料查找,附录中列出一些常用的数据表格。本书可供环境领域从事污染治理、废渣资源综合利用等的科研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张殿印,中冶建筑研究总院,*级工程师, 196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暖通专业,分配在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工作。主要从事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有多项重要科研成果获奖。如含氟烟气治理获科学大会奖、除尘技术获部级科技进步奖等。有多项大型工程投产运行。如钢渣水泥除尘工程、宝钢炼铁除尘工程、炼钢除尘工程等。现在仍从事一些咨询工作。

 


《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研究与实践》 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类工业废渣的产生量日益增多,其堆存和处理已成为全球性环境和资源挑战。然而,这些被视为“废物”的物质,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矿物、金属及能源组分,若能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再生利用,不仅能变废为宝,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能极大地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技术,汇集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与成功实践案例,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师、政策制定者以及企业界提供一份详实可靠的参考。 第一章 工业废渣的现状与挑战 本章将对当前全球及我国工业废渣的产生现状进行全面剖析。我们将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1. 主要工业废渣种类及其产量分析: 重点关注火力发电厂的燃煤飞灰和炉渣、钢铁冶金过程中的高炉矿渣、钢渣、炼钢尘泥,有色金属冶炼产生的矿山尾矿、冶炼渣,化工废渣(如磷石膏、合成氨废渣),以及建筑垃圾等。详细介绍各类废渣的物理化学特性、主要成分构成、产量规模及年增长趋势,并对其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初步评估。 2. 工业废渣的环境影响: 深入探讨工业废渣在堆存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 土壤污染: 重金属(如铅、镉、砷、汞等)浸出,对农作物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水体污染: 废渣中的有害物质通过雨水冲刷进入河流、湖泊,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影响饮用水源。 大气污染: 废渣堆场产生的扬尘,携带细小颗粒物及有害物质,影响空气质量,引发呼吸道疾病。 土地占用: 废渣堆场的规模庞大,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与城市发展和农业生产用地产生冲突。 生态景观破坏: 废渣堆场往往成为环境“伤疤”,影响区域整体生态和景观。 3. 现有废渣处理方式的局限性: 分析当前主流的工业废渣处理方式(如简单填埋、部分掺配建材等)存在的问题,例如: 资源浪费: 大量有价组分被掩埋,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治污成本高昂: 长期监控和治理废渣堆场的环境风险需要持续投入巨额资金。 二次污染风险: 不当的处理方式可能导致新的污染源。 技术瓶颈: 针对某些复杂废渣,缺乏经济高效的综合利用技术。 4. 发展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的战略意义: 强调发展废渣综合利用技术是贯彻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构建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 工业废渣的成分分析与资源化潜力评估 本章将聚焦于工业废渣的内在价值,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揭示其潜在的资源化利用方向。 1. 主要工业废渣的化学成分与物相分析: 燃煤飞灰与炉渣: 分析其主要成分(SiO2、Al2O3、Fe2O3、CaO、MgO等)、微量元素(如稀土、锗、镓等)以及潜在的有害元素。探讨其火山灰活性、潜在水硬性等性能。 冶金废渣(高炉矿渣、钢渣、炼钢尘泥): 详细分析其氧化物组成(CaO、SiO2、Al2O3、FeO、MnO等)、金属含量(Fe、Mn、Cr、Ni、V等)以及矿物相结构(如硅酸钙、铝酸钙、镁铝尖晶石等)。 有色金属冶炼废渣(矿山尾矿、冶炼渣): 分析其贫矿伴生组分(如金、银、铜、铅、锌、稀土、钴、镍等)的赋存状态、粒度分布及品位。 化工废渣: 如磷石膏(CaSO4·2H2O)中含有的钙、硫及少量磷,合成氨废渣中的氮、碳等。 2. 资源化利用潜力评估: 基于详细的成分分析,评估各类废渣在不同领域的资源化利用潜力,包括: 建材领域: 作为水泥、混凝土、砖、砌块、骨料、路基材料等的掺合料或替代原料。 冶金领域: 回收其中的金属元素,或作为炼钢、炼铁过程的辅助材料。 化工领域: 提取其中的化学组分,或作为催化剂、吸附剂等。 土壤改良与肥料: 作为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肥力,或从中提取有益元素。 能源领域: 某些废渣可用于能源回收或作为燃料。 其他领域: 如吸附剂、填料、陶瓷原料等。 3.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介绍常用的工业废渣成分分析方法(如XRF、XRD、ICP-OES/MS、SEM-EDS等)及其在资源化潜力评估中的作用。 第三章 工业废渣的预处理与物化性质调控技术 在进行废渣资源化利用之前,往往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预处理,以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 1. 物理预处理技术: 破碎与筛分: 调整废渣的粒度分布,去除大颗粒杂质,为后续处理提供适宜的物料。 磁选: 分离磁性物质(如金属颗粒),提高废渣中有价组分的品位。 浮选: 用于富集某些矿物组分,如硫化矿、氧化矿等。 重选: 利用密度差分离不同组分,适用于处理具有密度差异的废渣。 风选/气流分选: 根据物料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行分离。 2. 化学预处理技术: 酸浸/碱浸: 溶解特定成分,如从磷石膏中提取钙,或从某些废渣中提取金属。 氧化/还原处理: 改变废渣中元素的价态,影响其溶解性或反应活性。 沉淀与过滤: 分离溶解出的有价物质或去除有害杂质。 3. 热预处理技术: 焙烧: 改变废渣的矿物相结构,去除有机物,提高活性,如煅烧飞灰以提高其火山灰活性。 造粒/烧结: 将细粉状废渣制成颗粒或块状,便于运输、储存和后续利用,同时改善其强度和稳定性。 4. 复合预处理技术: 探讨不同预处理技术的组合应用,以达到最佳的预处理效果。 第四章 工业废渣在建材领域的资源化利用 建材领域是工业废渣最广泛、最成熟的应用领域之一。本章将详细介绍废渣在各类建材中的应用技术。 1. 在水泥及混凝土中的应用: 粉煤灰(飞灰)的利用: 作为水泥的混合材,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工作性、耐久性、抗裂性等),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成本和碳排放。详细介绍不同等级粉煤灰的性能指标及其适用范围,以及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高炉矿渣的利用: 作为水泥的掺合料(矿渣水泥)或混凝土的掺合料,赋予混凝土优异的后期强度和耐久性。介绍矿渣的活性检测方法及粉磨技术。 钢渣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经处理后的钢渣可作为细骨料或粗骨料,用于配制混凝土。讨论钢渣中游离氧化钙对混凝土稳定性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其他废渣(如电石渣、磷石膏): 介绍其作为水泥生产原料或混凝土掺合料的技术要求和应用实例。 2. 在砖、砌块、瓦等制品中的应用: 粉煤灰砖、炉渣砖: 利用废渣作为主要原料,通过压制、烧结或蒸压等工艺生产多孔砖、实心砖、空心砌块等。 页岩、粘土砖的替代: 介绍如何用废渣替代部分粘土,减少耕地占用,降低生产能耗。 轻质隔墙板、复合墙板: 利用废渣制备轻质、保温、隔音的墙体材料。 3. 在路基、填方及道路铺装材料中的应用: 路基材料: 炉渣、钢渣、矿渣等可直接或简单处理后用作道路、铁路的路基填料,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填料: 粉煤灰、钢渣粉等可作为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填料,改善沥青路面的性能。 透水砖、人行道铺装: 利用废渣制备具有透水功能的铺装材料,有助于雨水渗透,减轻城市内涝。 4. 在其他建材产品中的应用: 如保温材料(如矿棉)、陶瓷原料(如釉料)、水泥助磨剂等。 第五章 冶金废渣的资源化利用与金属回收 冶金废渣是重要的二次资源,其资源化利用不仅在于降低环境负荷,更在于回收其中宝贵的金属元素。 1. 高炉矿渣的综合利用: 生产矿渣水泥和混凝土掺合料: (详见第四章) 生产矿渣微粉: 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的补充掺合料,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抗冻融性能。 生产矿渣棉: 作为优良的保温隔热材料。 生产冶金渣砖: 作为建筑墙体材料。 提取有价金属: 针对某些特定矿渣,探索提取其中铁、锰、钒等金属的工艺。 2. 钢渣的综合利用: 直接利用(经稳定化处理): 作为道路路基材料、水工填料等。 炼钢辅助材料: 经破碎、筛分、磁选等处理后,可用于转炉炼钢脱硫、脱磷。 提取有价金属: 针对含铁量较高的钢渣,开发湿法或干法冶炼技术,回收铁、铬、镍等。 生产钢渣水泥: 经粉磨后作为水泥的掺合料。 生产钢渣骨料: 用于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 钢渣在土壤改良和肥料中的应用: 经过特定处理后,可为土壤提供钙、镁等元素。 3. 炼钢尘泥的资源化: 回收锌、铁等金属: 尘泥中富含锌、铁等,采用湿法(如浸出-萃取)或干法(如回转窑炼锌)技术进行回收。 作为还原剂或造渣剂: 经过预处理后,可用于炼钢过程。 固化稳定化处理: 去除有害成分后,用于建材领域。 4. 其他冶金废渣(如铜冶炼渣、铝冶炼废渣): 有价金属回收: 针对铜冶炼渣,回收其中的铜、硫等;铝冶炼废渣(如赤泥)的综合利用(如生产陶瓷、建材、提取镓等)。 作为建材原料: 适用于某些冶金废渣的特性。 第六章 火力发电厂废渣(粉煤灰、炉渣)的资源化利用 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和炉渣是两种最主要的工业废渣,其资源化利用技术已相对成熟,但仍有持续优化的空间。 1. 粉煤灰的深度加工与高值化利用: 高性能建材: 如超细粉煤灰在高性能混凝土、砂浆中的应用,提高强度和耐久性。 特种陶瓷与耐火材料: 利用粉煤灰的Al2O3、SiO2等成分,开发特种陶瓷、耐火砖。 吸附材料: 改性粉煤灰可用于水处理、废气净化。 催化剂载体: 在某些催化反应中作为载体。 土壤改良与植物培养基: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透气性,作为花卉、蔬菜的栽培基质。 制备沸石、分子筛: 利用粉煤灰中的硅铝成分。 2. 炉渣的精细化利用: 生产路用集料、骨料: (详见第四章) 制备保温材料: 如炉渣棉。 作为冶金辅料: 如炼钢造渣剂。 制备陶瓷、玻璃: 探索炉渣在这些领域的应用。 3. 废渣的处理与污染物控制: 重点关注飞灰和炉渣中重金属的浸出风险,介绍固化稳定化技术,以及在应用过程中污染物控制的关键环节。 第七章 特种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与前沿技术 除了上述主流废渣,还有一些特种废渣,其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但蕴含的资源化潜力也巨大。 1. 尾矿的资源化利用: 有价金属提取: 针对不同种类的尾矿,开发针对性的提取技术,如稀土、钴、镍、金、银等。 作为建材原料: 生产尾矿砖、水泥、混凝土骨料等。 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利用尾矿进行场地平整、土壤改良,种植植被。 制备功能材料: 如磁性材料、陶瓷材料等。 2. 化工废渣(如磷石膏、电石渣)的利用: 磷石膏: 生产水泥缓凝剂、硫酸钙板材、用于土壤改良、提取硫、钙等。 电石渣: 生产水泥、建材、作为土壤改良剂。 3. 电子废弃物(E-waste)的回收与处理: 虽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冶金废渣,但其日益增多的量及其中宝贵金属的含量,使其成为重要的二次资源。重点介绍电子废弃物的拆解、破碎、分选,以及贵金属(金、银、铂、钯)和贱金属(铜、铁、铝)的回收技术。 4. 废水废气处理产生的污泥的资源化: 介绍一些特定工业废水废气处理产生的污泥(如含金属污泥)的回收利用技术。 5. 前沿与新兴技术: 生物浸出技术: 利用微生物从废渣中提取金属。 等离子体技术: 用于废渣的熔融、重金属捕集。 纳米材料的制备: 利用废渣中的特定元素制备纳米材料。 智能识别与自动化分选技术: 提高废渣分类回收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八章 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性与政策法规 任何技术的推广应用都离不开经济性和政策法规的支撑。 1. 经济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评估: 分析不同废渣资源化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产出效益,以及与传统处理方式的经济性对比。 市场需求与营销策略: 探讨废渣再生产品的市场前景、营销渠道,以及如何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生命周期评价(LCA): 从环境和经济的综合角度评估废渣资源化利用的价值。 2.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国家与地方的政策引导: 梳理国家关于循环经济、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 行业标准与规范: 介绍各类再生建材、再生产品、再生过程的环境和质量标准。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 探讨其在促进废渣资源化利用中的作用。 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 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废渣处理和利用的环境监测要求。 3. 国际经验借鉴: 分析一些发达国家在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政策模式。 第九章 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的挑战与展望 在肯定废渣资源化利用巨大潜力的同时,也应正视其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1. 面临的挑战: 技术瓶颈: 针对某些复杂废渣,高效、经济的利用技术仍需突破。 质量控制与稳定性: 再生产品在性能、长期稳定性方面可能存在疑虑。 市场接受度: 部分再生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仍需努力。 污染物控制与环境风险: 确保资源化过程不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标准化与认证体系不完善: 阻碍再生产品的推广应用。 回收成本与经济效益: 某些回收技术的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不明显。 2.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迈向高值化、精细化利用: 从大宗建材向高端功能材料、精细化学品等方向发展。 智能化与数字化: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废渣处理和利用过程。 跨领域协同利用: 打破行业壁垒,实现废渣在不同领域之间的循环利用。 绿色工艺与清洁生产: 持续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建立健全的法规与激励机制: 进一步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 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 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开发颠覆性技术。 结论 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本书通过对工业废渣的现状、成分、预处理、各项资源化利用技术(尤其在建材、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经济性与政策法规的全面论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的认识。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工业废渣的价值将得到更充分的挖掘,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附录 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列表 主要工业废渣成分与特性参考数据 国内外典型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项目案例选介 参考文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的书,我本来是抱着很大的期待去看的,毕竟现在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是热门话题,想着能学点干货。然而,拿到手翻了翻,感觉内容有点过于理论化了,或者说,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书中对各种冶炼废渣的成分分析、化学性质的介绍倒是挺详细的,也列举了一些潜在的资源化途径,比如提取有价金属、作为建筑材料等。但是,在具体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操作参数控制方面,就显得比较笼统了。很多地方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讲解,甚至有些工艺流程图看起来也很概念化,很难直接照搬到生产线上。比如,对于如何有效去除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书中提到的方法很多,但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难点,比如固化稳定化的效率、二次污染的控制等,都没有给出清晰的解决方案。而且,书中引用的案例和数据,感觉比较老旧,跟不上最新的技术发展。我希望看到的是更贴近工业实践的、有具体技术参数和成本分析的指导,而不是停留在概念和理论的层面。这本书更像是科研人员写给同行看的,对于一线工程师或者想要实际落地技术的读者来说,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和额外的补充资料才能真正应用。

评分

我对这本《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的评价是,它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可取之处,但整体而言,我觉得它的实用性有待提高。书中对不同冶炼过程产生的废渣的分类,以及这些废渣的基本物化性质的介绍,还是比较全面的,对于初步了解情况的读者来说,是个不错的起点。它列举了一些国内外成功的案例,展示了废渣资源化利用的潜力,这一点也值得肯定。然而,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在技术细节上,这本书显得比较“水”。比如,在介绍某种废渣的提取重金属技术时,书中往往只会提及使用了某种酸或碱,或者某种萃取剂,但对于具体的浓度、温度、反应时间、设备类型,甚至是不同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对比,都语焉不详。我特别希望看到关于设备选择的指导,因为不同的设备在处理效率、能耗、投资成本上差异很大,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可行性。书中在这方面的论述太少了,感觉就像只是告诉你“有这个方法”,但具体怎么“做”却没说清楚。此外,关于废渣处理后的环境影响评估和风险控制,书中也只是一笔带过,没有深入探讨如何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本“文献综述”或者“技术概览”,而非一本可以直接指导实践的操作手册。它涵盖的范围很广,从炼钢、炼铁到有色金属冶炼,各种类型的废渣都涉及到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比较宏观的视角。书中列出了一些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技术的前沿性。但是,我作为一名实际操作人员,最关心的还是那些“硬核”的东西,比如具体的工艺流程图、关键设备的技术参数、操作要点、以及在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本书在这方面就显得非常薄弱了。很多时候,它会提到“高效的XX设备”或者“先进的XX工艺”,但具体是什么样的设备,效率如何量化,工艺参数如何设定,都没有详细的说明。这让我在阅读时,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知道有这么回事,但就是摸不着门道。而且,书中对经济效益的分析也比较模糊,没有提供具体的成本核算和投资回报率的预测,这对于项目决策者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评分

我拿到这本《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后,尝试着从中寻找能够指导我工作的具体方法。不得不说,书中关于废渣种类及其成分的分类介绍,以及它们可能存在的资源价值的初步梳理,还是做得比较细致的。对于我这样一个刚接触这个领域的人来说,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入门。它介绍了不同类型冶炼废渣的化学组成、矿物相以及可能含有的元素,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废渣的特性。但问题在于,当我想深入了解如何将这些“潜在资源”转化为实际可用的产品时,这本书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很多技术介绍都停留在“概念”层面,比如“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分离提纯”,但具体是哪种物理化学方法,所使用的药剂是什么,操作条件如何控制,设备如何选型,甚至实验数据和工业化放大的可行性分析,都非常缺乏。感觉作者更侧重于“有什么技术”,而不是“如何实现技术”。我需要的是能够帮助我设计工艺、解决生产难题的指导,而不是一本写满“可能性”但缺乏“可行性”的书。

评分

总的来说,《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这本书,内容上虽然涉及了冶炼废渣的多个方面,从理论到一些技术方向都有提及,但我个人认为它的实践指导性并不强。书中对废渣的初步分类和潜在价值的阐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框架,这是它的一个优点。然而,在我看来,一本技术书籍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能否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这本书在这方面就略显不足。例如,它会提到一些先进的破碎、筛分、浮选、磁选等预处理技术,但是对于如何根据不同废渣的特性来选择最适合的设备和工艺参数,书中并没有给出详细的指导。很多技术描述都比较概括,缺乏具体的技术参数和操作经验分享,这使得读者很难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此外,关于废渣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书中也只是简单提及,没有深入探讨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这对于实际的工程应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缺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