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自卑与》以“自卑情结”为线索,比较地阐述了他创立的个体心理学思想。书中不仅涉及到人为什么活着,心灵与肉体的关系,自卑感和优越感,家庭和学校对人的影响,而且还论及了早期记忆,梦,犯罪及爱情、婚姻等内容。他在书中着重论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它对个人的影响,个人如何自卑感,如何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取得成就。 自卑感在阿德勒的理论中占有很大份量。他认为一般的自卑感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一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 优越感是每个人在一种内驱力的策动下力求达到的终目标,它因每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而不同。在书中,他还论述了家庭和学校对个人的影响,他认为,人的行为不是由生物学的本能力量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的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 阿德勒提出的 自卑与补偿作用,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愈来愈多受它影响的人认为,阿德勒对心理学的贡献超过了 弗洛伊德。不仅如此,阿德勒理论的社会意义也颇为深刻, 心理学家墨菲指出:“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个沿着我们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
。。。。。
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 阿弗雷德.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 维也纳,曾为弗洛伊德 精 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分歧与弗氏破裂,创立 个体心理学,另建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曾主持召开五次个体心理学会议。1934年定居纽约,1937年赴苏格 兰亚伯丁做演讲时病逝。 1870年,阿德勒出生于维也纳郊外一个米谷商人的家族中。5岁那年,他患了一场几乎使他致命的重病,痊愈之后,他便决心要当医师。后来他进入了 维也纳大学。1895年得到了医学学位。阿德勒曾经熟读弗洛尹德所著的《梦的解析》一书, 1902年加入弗氏集团,并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后来由于与弗洛尹德在观点上产生了分歧,阿德勒率领他的一群跟随者退出心理分析学会,而另组“自由心理分析研究学会”,并自称其研究为“个体心理学”。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他的心理学观点不仅适用于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而且也可以涵盖师生关系。在维也纳,阿德勒有众多的追随者。1927年,他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1932年,他又受聘为日本长岛医学院教授。1935年,他创办了个体心理学学刊。1937年,阿德勒受聘赴欧洲讲学。由于四处争聘,他有时甚至之内要分赴两个城市演讲。由于过分劳累,他终于因为心脏病发作,猝死在 苏格兰 亚伯丁 市的街道上。 1912年在《精神病的组成》中,阿德勒把他的学术体系定名为个体心理学。同年他还创办了这个学派的机关报《个体心理学杂志》。 阿德勒认为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都具有一定目标性,人是未来定向的。他觉得由于人们为精神生活确定一个目标,他们就会更好地适应现实。他把心理现象都看作反映某种统一的生活计划,而生活计划的总目标就是优越。心理活动都是围绕着优越性这一目标进行的。 阿德勒理论的后落脚点是人的优越和完善。他把为优越而奋力称作生命的实质,为优越而奋力是阿德勒人格理论的基本动力。行为的动机出于人的社会性,而不是生物因素起主要作用。后来,阿德勒又把个人优越而奋力的观点改变成个人为完善的社会而奋力。他同时还认为个人优越而奋力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如果一个人不顾别人和社会的需要,只专心于个人的优越,就可能产生优越情结,而具有优越情结的人可能成为一个专横跋扈、自吹自擂、傲慢之人,这种人不太受社会欢迎。
01234567890123456789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