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 |
| | 定价 | 99.00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版次 | 第壹版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6月 |
| 开本 | 小16开 |
| 作者 | 政府会计制度编审委员会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0 |
| 字数 | 580 |
| ISBN编码 | 9787115483881 |
| 重量 | 760 |
内容介绍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政府会计制度》)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在全*范围内施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提前执行。为了帮助广大会计工作者学好、用好政府会计制度,我们集众多专家、学者与实务界人士一起,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依据《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6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入、详尽的解读。针对重要的会计处理规定,本书以逻辑结构图的形式点明其逻辑结点与流程;以案例解析的形式,将笼统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化为清晰具体的实务操作,全面提升读者的实务操作水平。本书提供案例320多个,均结合制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逐步展示会计处理的全过程,需要读者重点阅读。 本书是一本全景式解读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专业图书,是广大会计工作者学制度、用制度的案头需要具备工具书。它既适合会计实务工作者用以解决日常实务工作中各种疑难与困惑的问题,也适合会计理论工作者、会计专业学生用来掌握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定。
目录
目录
第 1章 政府会计基本理论
1.1 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 1
1.1.1 政府会计的概念 1
1.1.2 政府会计目标 2
1.2 政府会计要素 4
1.2.1 政府会计对象 4
1.2.2 政府会计要素 4
1.3 政府会计原则 6
1.3.1 政府会计基本原则 6
1.3.2 政府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7
1.3.3 政府会计核算的其他原则 10
1.4 政府会计的记账基础 10
1.4.1 权责发生制 11
1.4.2 收付实现制 11
1.5 政府会计的特点 11
1.5.1 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12
1.5.2 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不同 12
1.5.3 会计报告不同 13
1.6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13
1.6.1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变化 13
1.6.2 《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内容 15
第 2章 政府会计的基本方法
2.1 政府会计的记账方法 22
2.1.1 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22
2.1.2 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22
2.1.3 记账规则 24
2.1.4 试算平衡 25
2.2 政府会计的会计凭证 27
2.2.1 原始凭证 28
2.2.2 记账凭证 34
2.3 政府会计的会计账簿 38
2.3.1 会计账簿的分类与设置 39
2.3.2 会计账簿的使用 42
2.3.3 会计账簿的错误更正方法 43
2.3.4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44
2.4 政府会计的会计报表 45
2.4.1 政府会计主体财务报表的种类 45
2.4.2 政府会计主体预算会计报表的种类 46
2.4.3 政府会计主体报表的编制要求 46
2.5 账务处理程序 47
第3章 资产的会计核算
3.1 货币资金 49
3.1.1 库存现金 49
3.1.2 银行存款 53
3.1.3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61
3.1.4 其他货币资金 64
3.2 短期投资 65
3.2.1 短期投资的概念 65
3.2.2 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 66
3.3 应收及预付款项 67
3.3.1 财政应返还额度 67
3.3.2 应收票据 70
3.3.3 应收账款 73
3.3.4 预付账款 76
3.3.5 其他应收款 79
3.4 存货 83
3.4.1 存货的管理 83
3.4.2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84
3.4.3 存货的发出计价 85
3.4.4 存货的会计核算 88
3.4.5 存货的清查盘点 95
3.5 待摊费用 97
3.5.1 待摊费用的科目设置 97
3.5.2 待摊费用的会计核算 97
3.6 长期股权投资 98
3.6.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98
3.6.2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100
3.7 长期债券投资 104
3.7.1 长期债券投资的初始计量 104
3.7.2 长期债券投资的后续计量 105
3.8 固定资产 107
3.8.1 固定资产的概述 107
3.8.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11
3.8.3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15
3.8.4 固定资产的处置 117
3.8.5 固定资产的清查 118
3.9 工程物资 120
3.9.1 工程物资的概念 120
3.9.2 工程物资的会计核算 120
3.10 在建工程 121
3.10.1 在建工程的科目设置 121
3.10.2 在建工程的会计核算 122
3.11 无形资产 129
3.11.1 无形资产概述 129
3.11.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130
3.11.3 研发支出 133
3.11.4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135
3.11.5 无形资产的处置 136
3.12 其他资产 138
3.12.1 政府储备物资 138
3.12.2 公共基础设施 142
3.12.3 保障性住房 147
3.12.4 文物文化资产 149
3.12.5 受托代理资产 151
3.12.6 长期待摊费用 154
3.12.7 待处理财产损溢 154
第4章 负债的会计核算
4.1 短期借款 157
4.1.1 短期借款的概念和管理 157
4.1.2 短期借款的会计核算 157
4.2 应缴财政款 159
4.2.1 应缴财政款的概念 159
4.2.2 应缴财政款的会计核算 159
4.3 应交税费 160
4.3.1 应交增值税 160
4.3.2 其他应交税费 175
4.4 应付职工薪酬 178
4.4.1 应付职工薪酬的科目设置 178
4.4.2 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179
4.5 应付及暂收款项 181
4.5.1 应付账款 181
4.5.2 应付票据 183
4.5.3 其他应付款 185
4.5.4 应付利息 188
4.5.5 应付政府补贴款 189
4.5.6 预收账款 190
4.6 长期应付款项 192
4.6.1 长期借款 192
4.6.2 长期应付款 194
4.7 预提费用 196
4.7.1 预提费用的科目设置 196
4.7.2 预提费用的会计核算 196
4.8 预计负债 197
4.8.1 或有事项 197
4.8.2 预计负债 198
4.9 受托代理负债 198
4.9.1 受托代理负债的科目设置 198
4.9.2 受托代理负债的会计核算 199
第5章 净资产的会计核算
5.1 净资产概述 200
5.1.1 净资产的概念 200
5.1.2 净资产的分类 200
5.2 本期盈余 202
5.2.1 本期盈余的概念 202
5.2.2 本期盈余的会计核算 202
5.3 本年盈余分配 204
5.3.1 本年盈余分配的概念 204
5.3.2 本年盈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204
5.4 累计盈余 205
5.4.1 累计盈余的概念 205
5.4.2 累计盈余的会计核算 205
5.5 专用基金 208
5.5.1 专用基金的概述 208
5.5.2 专用基金的账务处理 208
5.6 权益法调整 209
5.6.1 权益法调整的概念 209
5.6.2 权益法调整的会计核算 210
5.7 无偿调拨净资产 211
5.7.1 经批准无偿调入净资产 211
5.7.2 经批准无偿调出净资产 212
5.8 以前年度盈余调整 214
5.8.1 以前年度收入和费用调整 214
5.8.2 资产盘盈 214
5.8.3 年末结转 214
第6章 收入的会计核算
6.1 收入概述 217
6.1.1 收入的概念 217
6.1.2 收入的分类 217
6.1.3 收入的确认 218
6.2 收入的会计核算 218
6.2.1 财政拨款收入 218
6.2.2 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221
6.2.3 其他收入 222
6.3 事业单位专有收入会计核算 225
6.3.1 事业收入 225
6.3.2 经营收入 228
6.3.3 投资收益 231
6.3.4 上级补助收入 235
6.3.5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237
第7章 费用的会计核算
7.1 费用概述 239
7.1.1 费用的概念 239
7.1.2 费用的分类 239
7.2 费用的会计核算 240
7.2.1 业务活动费用 240
7.2.2 资产处置费用 243
7.2.3 其他费用 245
7.3 事业单位专有费用的会计核算 246
7.3.1 单位管理费用 246
7.3.2 经营费用 248
7.3.3 上缴上级费用 249
7.3.4 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 249
7.3.5 所得税费用 250
第8章 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8.1 预算收入概述 251
8.1.1 预算收入的确认 251
8.1.2 预算收入的管理 251
8.2 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252
8.2.1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52
8.2.2 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54
8.2.3 其他预算收入 255
8.3 事业单位专有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257
8.3.1 事业预算收入 257
8.3.2 经营预算收入 259
8.3.3 投资预算收益 260
8.3.4 上级补助预算收入 262
8.3.5 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 263
8.3.6 债务预算收入 264
第9章 预算支出的会计核算
9.1 预算支出概述 266
9.1.1 预算支出的确认 266
9.1.2 预算支出的管理规定 266
9.2 行政支出会计核算 268
9.2.1 科目设置 268
9.2.2 行政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 268
9.3 事业单位专有预算支出会计核算 270
9.3.1 事业支出 270
9.3.2 经营支出 272
9.3.3 上缴上级支出 274
9.3.4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275
9.3.5 投资支出 275
9.3.6 债务还本支出 277
9.4 其他支出 277
9.4.1 其他支出的科目设置 277
9.4.2 其他支出的会计核算 278
第 10章 预算结余的会计核算
10.1 资金结存的会计核算 281
10.1.1 资金结存的明细科目设置 281
10.1.2 资金结存的账务处理 282
10.2 结转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 289
10.2.1 结转结余资金概述 289
10.2.2 财政拨款结转 289
10.2.3 财政拨款结余 294
10.2.4 非财政拨款结转 297
10.2.5 非财政拨款结余 301
10.3 事业单位专有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 305
10.3.1 专用结余 305
10.3.2 经营结余 306
10.4 其他结余 307
10.4.1 其他结余的概念 307
10.4.2 其他结余的会计核算 307
10.5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 308
10.5.1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的概念 308
10.5.2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308
第 11章 政府会计报表
11.1 会计报表的概述 310
11.1.1 会计报表的概念 310
11.1.2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310
11.1.3 会计报表的分类 311
11.1.4 年终清理 313
11.2 资产负债表 314
11.2.1 资产负债表的概述 314
11.2.2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315
11.2.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15
11.2.4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实例 322
11.3 收入费用表 325
11.3.1 收入费用表概述 325
11.3.2 收入费用表的编制 326
11.3.3 收入费用表报的编制实例 329
11.4 净资产变动表 331
11.4.1 净资产变动表概述 331
11.4.2 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原则 332
11.4.3 净资产变动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32
11.4.4 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实例 334
11.5 现金流量表 336
11.5.1 现金流量表概述 336
11.5.2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337
11.5.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实例 342
11.6 预算收入支出表 346
11.6.1 预算收入支出表概述 346
11.6.2 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 347
11.6.3 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实例 349
11.7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 352
11.7.1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概述 352
11.7.2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编制原则 352
11.7.3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53
11.7.4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编制实例 355
11.8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358
11.8.1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概述 358
11.8.2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原则 359
11.8.3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59
11.8.4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实例 360
11.9 附注 363
11.9.1 附注的概念 363
11.9.2 附注的主要内容 363
11.9.3 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364
11.10 会计报表的审核、汇总与分析 376
11.10.1 会计报表的审核 376
11.10.2 会计报表的汇总 377
11.10.3 会计报表分析 377
11.10.4 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380
第 12章 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
12.1 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382
12.1.1 行政单位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 382
12.1.2 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386
12.1.3 预算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396
12.1.4 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新旧衔接 399
12.1.5 其他事项 399
12.2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400
12.2.1 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 400
12.2.2 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406
12.2.3 预算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419
12.2.4 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新旧衔接 424
12.2.5 其他事项 425
作者介绍
本书编委会 方文彬(会计学硕士,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邢铭强(会计学博士,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汪华亮(法学博士,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姚 宇(经济学博士,陕西财经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 计东亚(会计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 孙蕾蕾(会计学博士、烟台大学会计系副教授) 徐东方(会计学硕士,河北金融学院讲师) 唐斯圆(会计学博士,清华大学)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精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性、前瞻性兼具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专著,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的理论框架和实操指导,帮助企业管理者、财务专业人士以及有志于投身财务领域的读者,准确把握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洞悉行业发展趋势,并能有效地运用各类财务工具和方法,提升企业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本书不涉及政府会计相关内容,专注于企业层面的财务运作与战略规划。 第一章 财务管理概述与战略导向 本章首先阐述了财务管理的定义、目标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财务管理定义为企业在日常经营、投资、融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决策和行为,对企业资本的形成、运用和效益进行科学预测、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过程,其根本目标在于最大化股东财富,并在兼顾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接着,我们深入探讨了财务管理与企业战略的紧密结合。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财务管理已不再是单纯的记账、核算或融资服务,而是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支撑和战略执行的关键环节。我们将分析财务战略如何与企业整体战略相协同,包括企业愿景、使命的确立如何影响财务决策,以及财务目标如何为企业战略的实现提供资源保障和绩效评价。具体内容将涵盖: 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利润分配决策以及风险管理。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深入剖析其涵义、衡量指标以及实现路径,区分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 财务管理与企业战略的互动关系: 战略制定阶段的财务可行性分析,战略执行阶段的资源配置与监控,以及战略调整中的财务响应。 财务管理在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特点: 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企业的财务管理重点差异。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平衡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 第二章 投资决策分析与价值评估 投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本章将系统介绍现代企业投资决策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和实践技巧,重点关注如何通过科学的投资分析,甄别具有长期价值的投资机会,规避高风险、低回报的项目。本书将详细解读各类投资评价指标,并结合实际案例,演示其应用过程。 投资决策的类型: 资本预算决策(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并购投资、创新性项目投资等。 投资评价的基本原理: 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静态投资评价方法: 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动态投资评价方法(核心内容): 净现值法(NPV): 详细阐述NPV的计算公式、决策规则,以及折现率的选择方法,强调其作为最优决策方法的地位。 内含报酬率法(IRR): 讲解IRR的计算原理,讨论IRR与NPV在决策上的可能差异及原因,以及如何解读IRR指标。 获利能力指数法(PI): 介绍PI的应用场景及其与NPV的关系。 风险分析与不确定性决策: 敏感性分析: 识别关键影响因素,评估其变动对投资项目净现值的影响。 情景分析: 构建不同经济情景,分析项目在各种情景下的表现。 模拟法(蒙特卡洛模拟): 介绍如何通过概率分布模拟,预测项目收益的分布情况,从而更全面地评估风险。 投资组合理论与优化: 分散化投资的意义: 阐述如何通过构建投资组合降低整体风险。 有效前沿的构建与选择: 介绍马克维茨模型的基本思想,以及如何根据企业的风险偏好选择最优投资组合。 实际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投资案例,如新产品研发、设备更新、跨国并购等,演示投资决策的完整过程,包括项目评估、风险分析和最终决策。 第三章 融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理论 充足且成本合理的融资是企业运营的生命线。本章将深入探讨企业融资的渠道、融资工具以及资本结构的优化,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保证企业财务安全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取最优的融资组合。 融资的来源与模式: 股权融资: 增发股票、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以及IPO等。 债权融资: 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公司债、可转换债券)、租赁融资等。 其他融资方式: 商业信用、政府补助、股权众筹等。 资本结构理论: 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阐述MM定理(Modigliani-Miller Theorem)在无税、有税及存在代理成本等不同情景下的演变。 优选理论: 解释企业倾向于通过债务融资而非股权融资的内在原因。 代理成本理论: 分析股权与债权融资可能产生的代理问题,以及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企业资本结构的决策: 目标资本结构: 如何根据行业特点、企业规模、风险承受能力、税收政策等因素,确定企业的理想资本结构。 杠杆效应与财务风险: 深入分析财务杠杆对企业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融资成本的测算: 详细讲解股权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意义与应用。 融资决策的实践要点: 短期融资决策: 营运资金管理中的短期融资策略。 长期融资决策: 资本结构调整、再融资策略。 融资工具的选择与比较: 股票与债券的优劣分析,不同类型债券的特点。 案例分析: 分析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决策,例如科技初创企业的股权融资策略,成熟型企业的债券发行与银行贷款组合,以及企业在并购中的融资安排。 第四章 营运资金管理与现金流分析 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血液,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效率。本章将聚焦于营运资金的构成要素,并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分析工具。 营运资金的构成与重要性: 流动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流动负债(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的关系。 现金流管理: 现金流的分类: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现金流预测: 滚动预测、情景预测等方法,确保企业现金流的充足性。 现金流分析: 现金流缺口分析,短期、中期、长期现金流风险评估。 应收账款管理: 信用政策的制定: 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催收政策。 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坏账准备: 分析与管理。 应收账款融资: 保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 存货管理: 存货成本核算方法: 永续盘存制、定期盘存制,先进先出、后进后出、加权平均法等。 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 理论基础与应用。 安全库存与最高库存: 确定与管理。 存货周转率的分析: 评估存货管理效率。 应付账款管理: 信用政策的利用: 把握付款周期,优化现金流。 供应商关系管理。 营运资金整体优化策略: 现金管理: 现金预算,投资闲置现金。 存货周转加速。 应收账款回收加速。 应付账款管理与谈判。 案例分析: 分析零售企业、制造业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如库存积压、应收账款坏账、现金流断裂等,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五章 财务绩效评价与价值创造 对企业财务绩效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是企业管理者了解经营状况、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激励员工以及向外部提供信息的重要依据。本章将系统介绍常用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如何通过财务管理实践实现企业价值的持续创造。 财务比率分析: 盈利能力比率: 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率、资产报酬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等,分析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偿债能力比率: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评估短期和长期偿债风险。 营运能力比率: 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衡量资产运营效率。 发展能力比率: 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反映企业成长的潜力。 杜邦分析法: 深入剖析ROA和ROE的构成,从收入、成本、资产等多个维度挖掘企业盈利能力的深层原因。 现金流量表分析: 结合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评估企业财务健康状况。 价值管理与企业价值评估: 经济增加值(EVA): 介绍EVA的计算原理,以及EVA作为衡量企业价值创造的指标的优越性。 剩余收益模型(Residual Income Model)。 折现现金流模型(DCF Model)的简要介绍(与投资决策中的DCF模型区别,侧重于价值评估)。 财务预警与风险管理: 识别财务风险信号: 哪些指标的异常波动预示着潜在风险。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 创新、效率、品牌、客户忠诚度等非财务因素如何通过财务指标体现,以及如何通过财务管理实践驱动这些因素。 案例分析: 选择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对其财务报表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其财务绩效,并提出改善建议。 第六章 财务风险管理 风险无处不在,有效的风险管理是企业稳健经营、规避损失、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章将系统介绍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及其管理策略。 财务风险的类型: 市场风险: 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 信用风险: 交易对手违约风险。 流动性风险: 支付能力不足的风险。 操作风险: 内部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的损失风险。 法律与合规风险。 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度量: 风险识别工具: SWOT分析、头脑风暴、历史数据分析等。 风险度量方法: VaR(风险价值)、压力测试等。 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风险规避: 停止高风险业务。 风险转移: 保险、套期保值(衍生品工具)。 风险承担: 预留充足的准备金。 风险降低: 加强内部控制,优化业务流程。 金融衍生工具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套期保值: 利率互换、远期合约、期货、期权等在管理利率、汇率风险中的应用。 风险控制与合规性。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基石。 案例分析: 分析企业在面临汇率波动、利率变动、客户违约等风险时的应对策略,以及通过套期保值成功规避损失的案例。 结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精要》力求通过系统性的理论讲解、前沿的实操方法和丰富的案例剖析,为读者提供一套完整的企业财务管理知识体系。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财务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并致力于帮助读者提升财务决策能力,有效管理企业资源,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重要方面,但明确不涉及政府会计制度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