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与茅山道派丹道修真学(之八) 苏华仁 9787537739795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鬼谷子与茅山道派丹道修真学(之八) 苏华仁 9787537739795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华仁 著
图书标签:
  • 鬼谷子
  • 茅山道派
  • 丹道
  • 修真
  • 道教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玄学
  • 苏华仁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9787537739795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闻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7739795
商品编码:28310822109
出版时间:2012-07-01

具体描述

书名鬼谷子与茅山道派丹道修真学(之八)
定价76.00
ISBN9787537739795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苏华仁
编号1200352872
出版日期2012-07-01
印刷日期2012-07-01
版次1
字数540.00千字
页数563

绪论:中华圣祖黄帝、老子道学与丹道养生修真学传人鬼谷子颂-诗歌体
D1一章'中华智圣鬼谷子评传'暨鬼谷子传承中华圣祖黄帝、老子创立的中国道家丹道养生修真学源流
D1一节'中华智圣鬼谷子评传'写作缘起及其重要意义
D1二节'中华智圣鬼谷子评传'暨鬼谷子传承中华圣祖黄帝、老子创立的中国道家内丹养生源流初探
D1三节鬼谷子诞生在“古邺之都”-即今中国古都安阳漳河北岸临漳县香菜营乡谷子村南庵
D1四节鬼谷子成长在中国山东临沂市蒙山平邑县大洼鬼谷子村
D1五节鬼谷子在中国山东蒙山修道 同时传纵横家学于苏秦、张仪、毛遂等人
D1六节鬼谷子在中国河南淇县云梦山修道 创办以中华道学为纲的军庠被称为“中华D1一古军校” 传兵法于孙膑、庞涓、尉缭子 传中华道学与丹道养生学于茅?、徐福等人

D1七节鬼谷子拜师老子学习道家文化与道家内丹养生修真学暨考证详况
一、古今伟大史学家司马迁、道学名家陶弘景、张君房、陈撄宁等人论赞鬼谷子是老子道家学派传人暨直接师承老子
二、民国著名史学家俞校等人考证鬼谷子与墨子-大约生于公元前468年 死于公元前376年或同时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
三、鬼谷子大约生于公元前450―430年之间 仙逝于公元前270―250年 其根据与考证始末
四、与鬼谷子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墨子及其师承老子养生之道的考证
D1八节根据'史记老子传'和中华'道藏道教相承次D1录'等史料 得出鬼谷子直接师承老子学习道家文化与丹道养生修真的结论
一、'史记卷六十三老子列传'
二、'道藏道教相承次D1录'
三、'道教大词典尹喜传'
四、鬼谷子著'关令尹喜内传'中含徐甲事迹
五、'道藏王方平传'
D1九节鬼谷子传承黄帝、老子道家内丹养生之道与丹道主要著作纲目
一、中华'道藏'栽鬼谷子胎息诀养生
二、鬼谷子在山东蒙山中国道家内丹养生传人蒙山贤者服气法
三、鬼谷子传承黄帝、老子道家内丹养生主要著作纲目
D1十节鬼谷子传承黄帝、老子创立道家内丹养生修真学当代传人吴云青传承黄帝、老子道家内丹养生修真学创造三大生命奇迹
D1二章鬼谷子办学以中华圣祖黄帝'阴符经'、老子'道德经'创立道家文化经典和黄帝、老子秘传丹道养生为核心教育内容暨鬼谷子传承黄帝 老子道学与道家内丹养生和纵横家主要著作

D1一节综述暨鬼谷子'天髓灵文'中对黄帝'阴符经'、老子'道德经'和中国道家内丹养生的精辟论赞
D1二节'史记五帝本纪D1一黄帝传'与'黄帝阴符经'-鬼谷子与伊姜太公、范蠡、张良、诸葛亮、李筌集注本
D1三节'肖天石老子新传'与'老子道德经'-西汉马王堆'道德经'版本
一、'肖天石老子新传'
二、'老子道德经'-西汉马王堆'道德经'版本
D1四节老子丹道名著'道藏太上老君内丹经'
D1五节与鬼谷子同为老子亲传丹道弟子尹喜丹道名著'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一、添油接命章
二、凝神入窍章
三、神息相依章
四、聚火开关章
五、采药归壶章
六、卯酉周天章
七、长养圣胎章
八、乳哺婴儿章
九、移神内院章
十、炼虚合道章
D1六节周文王演著'周易'
一、'史记周本纪'等史料载周文王生平
二、周文王演'周易'
三、周文王年谱
四、周文王家谱
五、周易的组织结构
六、八卦
七、六十四卦
八、当代易道学术泰斗唐明邦论文:'周易'是打开宇宙迷宫的金钥匙
D1七节'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姜太公兵法六韬'
D1一篇文韬
D1二篇武韬
D1三篇龙韬
D1四篇虎韬
D1五篇豹韬
D1六篇犬韬
D1八节'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孙子兵法十三篇'
D1九节中华'道藏'载'鬼谷子'-梁陶弘景注释
一、捭闺D1一
二、反应D1二
三、内楗D1三
四、抵?D1四
五、飞钳D1五
六、忤合D1六
七、揣篇D1七
八、摩篇D1八
九、篇D1九
十、谋篇D1十
十一、决篇D1十一
十二、符言D1十二
十三、转丸、?乱-失传的说明
十四、本经阴符七术
十五、持枢
十六、中经
D1十节鬼谷子著老子亲传弟子'尹真人内传'
D1十一节鬼谷子开创的中国纵横家管理智慧纲要
一、中国纵横家管理智慧享誉古今中外
二、中国纵横家管理智慧祖师鬼谷子简介
三、中国纵横家管理智慧祖师――鬼谷子思想渊源
四、中国智慧圣人纵横家祖师鬼谷子养生与管理智慧十六字要诀
五、中国纵横家管理智慧必读文章精xuan
六、黄帝阴符经-唐张果注解载'云笈七签'
七、鬼谷子弟子苏秦用“合纵”战略创建了人类历史ShangD1一个“联合国”的管理智慧
八、鬼谷子弟子茅?实修丹道、弘扬道学开创中国道教茅山道派的管理智慧的源泉
……
D1三章鬼谷子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教学方法
D1四章鬼谷子开源中国道教茅山派暨茅山派历代主要祖师丹道名著精xuan
D1五章世传为鬼谷子关于易道预测命书和天文地理的著作
D1六章鬼谷子诸弟子传记及其著作
D1七章当代鬼谷子学术思想与道家内丹养生传人研究名家关于鬼谷子的著作精xuan

'*国道家养生与现代生命科学系列丛书'的出版 正好为道家养生与现代生命科学二者架上桥梁。道家养生著作甚多 讲服食、导引、胎息、存神、守一、坐忘、房中术均有专著。内丹学著作 由理论与方术结合紧密 成为道家道教养生文化的核心 其由行家编著的尚不多见。现经世界有名丹道老寿星吴云青入室弟子 内丹名师、全书总主编苏华仁道长 约集海内外部分丹道行家择其精要 精心校点 详加注释、评析 或加今译 分缉分期出版 洋洋大观 先贤古仙宏论尽收眼底 内丹养生学与生命科学研究经典文献 熔干一炉。生命科学激发内丹学换发和新的活力;内丹学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新的参照系统 打开新思路 开拓新领域 两大学科携手并进 定能为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打开新局面 绽繁花 结硕果 造福全人类。
——唐明邦世界有名易道名家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


整个人类若能忠行中华圣神伏羲、广成子、黄帝、老子取得人生成功的极其宝贵的经验 修炼*国道家内丹养生之道 身心自然会强健 身心自然会安静下来 清净起来 内观返照。五蕴洞开 自会顿悟出原来人类的内心世界是如此广阔无限 清净无垢 透彻宽容 澄明神朗。这时候 自然的就能收敛起外部的物欲竞争 停止巧取豪夺。人人和谐相处 家家和谐相处 区域和谐相处 天下和谐相处;自然的 地球村也就和谐和安清了 适合人居了。天地人和谐安清 还用得着移民外太空么?人类如要去太空 那只是去游玩、去逍遥游罢了!华仁道长内丹全册已就 开卷有益 人人自我修炼 庶几自救救人。奠失良机。是为序。
——董应用世界有名易道行家、中州古籍出版社原社长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中国道家养生与现代生命科学丛书D12辑:鬼谷子与茅山道派丹道修真学之8'是为了为了弘扬鬼谷子传承的中华圣祖黄帝、老子创立秘传的中国道家内丹养生造福世人 身心康寿超凡 事业成功而由苏华仁携同有关著者经过长期地收集资料和到中国诸多鬼谷子遗迹实地考察 而后又经过慎重考证而精心编写的。故'中国道家养生与现代生命科学丛书D12辑:鬼谷子与茅山道派丹道修真学之8'是学习研究鬼谷子与茅山道派丹道修真长寿学的推荐阅读书之一。

《鬼谷子与茅山道派丹道修真学(之八)》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智慧与道家修真理论的著作。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邃的文化洞察力,将鬼谷子的纵横捭阖之术与茅山道派的丹道修真体系巧妙地融合,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宏大而精微的中国哲学与宗教画卷。 第一部分:鬼谷子的智慧精髓与道家思想的契合 本书首先聚焦于鬼谷子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鬼谷子,其真实姓名和生平事迹至今仍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下,但其留下的《鬼谷子》一书,却如同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超越时代的智慧光芒。书中涵盖了纵横捭阖、权谋机变、识人用人、劝说之道等诸多方面,深刻揭示了人际交往的本质和驾驭局势的艺术。 作者在分析鬼谷子思想时,并未将其仅仅局限于政治和军事层面,而是深入挖掘其思想中蕴含的深刻哲学意涵,并将其与道家思想进行细致的比对与阐释。鬼谷子所倡导的“守柔”、“处静”、“因势而动”等原则,与老子《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书中详细探讨了鬼谷子如何运用“虚”、“静”、“柔”、“无为”等概念来理解和应对外部世界的复杂变化,以及这些观念如何与道家“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核心理念相呼应。 特别是鬼谷子关于“谋”的论述,书中将其解读为一种超越表面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智慧。这种“谋”,并非简单的算计,而是一种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刻体悟,一种与天地之道相契合的行动指南。作者指出,鬼谷子的“谋”与道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有着内在的联系。当一个人能够真正理解并顺应自然之道,其行为自然会达到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如同鬼谷子所描述的“因势而动”,在恰当的时机以最恰当的方式达到预期的目标,而这一切并非出于强求,而是自然而然的流露。 书中还特别强调了鬼谷子对“情”的洞察力。他善于捕捉人心深处的欲望、恐惧、希望等情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策略的制定。作者认为,这种对“情”的深刻理解,恰恰是道家修身养性的重要一环。道家修真,并非是完全压抑情感,而是要学会观照、转化和升华情感,使其不再成为束缚身心的枷锁,而是成为通往更高层次精神境界的助力。鬼谷子对人情世故的通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一种对“心”的精微体察,而这种体察,正是道家修真过程中“炼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茅山道派丹道修真的理论体系 在深入剖析鬼谷子思想之后,本书的重点转向了茅山道派的丹道修真学。茅山道派是中国道教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其丹道修真体系尤为独特且影响深远。本书将茅山道派的丹道理论置于中国传统医学、炼金术以及宇宙论的宏大框架下进行考察。 “丹道”,顾名思义,是指通过修炼丹药来达到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目的。然而,本书所阐释的茅山丹道,并非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炼制,而是包含了更为深邃的精神修炼和宇宙观。作者详细介绍了茅山丹道的核心理念,包括“性命双修”、“内丹外丹”、“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关键概念。 “性命双修”是茅山丹道的基石。它强调,修真不仅仅是肉体生命的延长,更是生命本质的升华。这里的“性”,指的是人的先天本性、精神魂魄;“命”,指的是人的后天生命、形体精气。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茅山道派认为,只有通过修炼,达到“性”与“命”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书中对如何通过特定的吐纳、导引、炼药等方法来调和身心,达到“性命双修”的状态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内丹”与“外丹”是茅山丹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丹”指的是通过金石草木等物质炼制而成的丹药,旨在通过服用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目的。本书在梳理外丹的历史与实践的同时,更着重于对其背后蕴含的物质转化与能量运作的理解,以及其在炼制过程中所体现的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朴素认知。“内丹”则更为强调精神层面的修炼,是通过调动人体的精、气、神,在体内进行运转和升华,最终达到“形神俱妙”的境界。本书对此进行了更为详尽的阐述,重点分析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一内在的修炼进程。 “炼精化气”指的是将身体中的“精”转化为“气”,增强身体的生命力。“炼气化神”则是在此基础上,将“气”进一步转化为“神”,提升精神的觉知力和洞察力。“炼神还虚”是最终的阶段,即将“神”归于“虚”,达到与宇宙本源合一的境界。书中深入剖析了这三个阶段在茅山丹道中的具体实践方法,以及其中的微妙之处,例如对意念的运用、对气息的感知、对体内能量流动的体悟等。 第三部分:鬼谷智慧与茅山丹道的神奇融合 本书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并未将鬼谷子思想与茅山丹道孤立看待,而是深入挖掘两者之间存在的深刻联系与互补性。作者认为,鬼谷子所传达的智慧,尤其是在识人、用人、治心、观势等方面,为茅山丹道修真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首先,鬼谷子的“识人”之术,与道家修真中的“观心”和“明心见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鬼谷子教导人们要洞察对方的言行举止,了解其内心深处的想法和动机。而茅山丹道中的“观心”,则是通过内观自省,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念活动,辨别妄念,安住本心。可以说,鬼谷子“外观”的智慧,为丹道修真者提供了“内观”的范本,帮助修真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净化心灵。 其次,鬼谷子的“权谋机变”和“因势而动”,与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在实践层面上形成了完美的结合。修真者在修炼过程中,也需要面对各种内外境的挑战,例如身体的衰败、心魔的干扰、外界的诱惑等等。鬼谷子的智慧能够帮助修真者以一种更为圆融、灵活的方式应对这些挑战,而不是一味地对抗。通过顺应事物的内在规律,在恰当的时机采取恰当的行动,从而化解危机,促进修炼的进步。 再者,鬼谷子对“言语”的运用,即“言谈之道”,也为丹道修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鬼谷子深谙言语的力量,懂得如何通过语言来影响和引导他人。在茅山丹道中,虽然强调“少言”,但适当的“言语”和“唱诵”在某些修炼环节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通过特定的咒语来调动能量,或者通过与同道交流来印证修行心得。鬼谷子的智慧可以帮助修真者更精准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修真目的。 最后,本书还探讨了鬼谷子的“炼神”之道与茅山丹道的“炼气化神”之间的联系。鬼谷子在《鬼谷子》中,虽然没有直接谈论“神”,但其所倡导的“静”、“虚”、“养神”等观念,与道家修真中对“神”的修炼有着内在的契合。他所追求的“神明自通,达于事类”,正是“炼神”境界的体现。而茅山丹道中的“炼气化神”,则是将这一过程系统化、理论化,通过具体的修炼方法,将身体的“气”升华为具有更高智慧的“神”。 结论:智慧与修真的时代价值 《鬼谷子与茅山道派丹道修真学(之八)》通过对鬼谷子智慧与茅山道派丹道修真的深入剖析,不仅为读者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思想的博大精深,更揭示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和生存挑战。鬼谷子所传达的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洞察先机;而茅山道派的丹道修真,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回归内心、安顿生命、追求身心和谐的道路。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将看似不同的领域——纵横智慧与长生之道——融为一体,揭示了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它并非是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引导读者进行深度思考,去感悟古人智慧的精髓,去探索生命的可能性。这部著作,既是一部严谨的学术研究,也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化读物,能够启发我们对自身、对社会、对宇宙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外在成就的同时,更应关注内在的修炼,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之前对鬼谷子和茅山道派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传说故事,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扎实的研究态度,将这两者在丹道修真学上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者苏华仁先生的学识功底可见一斑,他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追溯历史渊源,考证文献,试图揭示鬼谷子思想中可能蕴含的修真理念,以及茅山道派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其丹道实践之中。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古代典籍的引用和解读,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很多时候,我们阅读古代著作,会觉得晦涩难懂,但这本书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这些复杂概念的窗口。它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对生命、宇宙乃至身心修炼的深刻认知。书中的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虽然内容深邃,但并不枯燥。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以及他希望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的愿望。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知识的洗礼,更是对内心的一种探索。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它那独特的视角所吸引。一直以来,鬼谷子在我心中更多的是一个纵横捭阖的谋略家,而茅山道派则与一些神秘的符咒、法术联系在一起。这本书却将这两者巧妙地融合,从丹道修真的角度进行解读,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维度。我一直在思考,那些古代的智者,他们在追求权术、富贵的同时,是否也曾探索过更高层次的生命奥秘?而茅山道派,作为中国道教的重要流派,其修真体系又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似乎在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内丹”和“外丹”的论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及它们与鬼谷子思想的潜在联系。虽然我本身对炼丹术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但书中对这些概念的阐释,结合历史文献的梳理,让我对道家修真有了一个初步的、但非常系统的认知。它让我不再觉得这些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超越常识的解读方式,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实践。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秘主义和哲学思想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读过一些关于道家养生和修真的书籍后,总觉得里面蕴含着许多我们现代人难以理解的智慧。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将看似毫不相关的鬼谷子思想与茅山道派的丹道修真学联系起来,这种跨界的研究视角本身就非常吸引人。我一直好奇,鬼谷子这位春秋战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他的学说中是否也包含着对生命长生不老、身心合一的探索?而茅山道派,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道教门派,其丹道体系又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这些问题的大门。书中的论述严谨而富有启发性,它不仅仅是对历史文献的简单堆砌,更是作者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的体现。我从中看到了鬼谷子思想的另一种解读方式,也对茅山道派的丹道修真有了更具体的认识,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和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智慧的重新审视。一直以来,鬼谷子在我心中的形象是那个深不可测的谋略家,而茅山道派则更多地与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道士联系在一起。但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学术、非常深入的方式,将两者在“丹道修真”这个层面上进行连接,这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有突破性的研究。我特别喜欢作者苏华仁先生的严谨态度,他对史料的考证,对文献的解读,都做得非常到位,让我能够看到背后庞大的研究支撑。他并没有简单地将鬼谷子和茅山道派的丹道修真进行并列,而是试图挖掘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思想传承和实践联系,这种探索精神令人钦佩。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在阅读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那种对古老智慧的尊重和发掘,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展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像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次深度挖掘。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独特的切入点和深入的学术研究。我一直对鬼谷子的思想体系以及中国传统道家养生和修真文化非常感兴趣,但往往觉得这些知识碎片化、难以系统掌握。这本书将鬼谷子的智慧与茅山道派的丹道修真相结合,这是一个我从未想到过的角度,也因此让我产生了极大的阅读兴趣。作者苏华仁先生的论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大量历史文献和道教经典的细致解读之上。他不仅梳理了鬼谷子思想中可能存在的修真萌芽,更深入探讨了茅山道派如何在长期的实践中,将这些理论付诸于丹道修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这种深度的挖掘和严谨的逻辑,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鬼谷子和茅山道派的书,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智慧在生命探索方面的深刻解读,让我对“修真”这个概念有了更具象的理解,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