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4
见识丛书13 哥伦布大交换 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经典术语“哥伦布大交换”由此书诞生;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换、病菌、文化冲击,深刻改变人类历史格局;《帝国主义》作者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代表作,启发《枪炮、病菌与钢铁》《1493》《1491》等重要作品的活水源头。
书名: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见识丛书13)
定价:58.00元
作者: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5
页码:28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8680910
"★ 世界环境史的开拓者、美国历史学家、经典名作《帝国主义》作者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重要代表作品,开启环境史新领域,重新解读人类历史,自此“哥伦布大交换”成为经典术语;启发贾雷德•戴蒙德名作《枪炮、病菌与钢铁》、查尔斯•曼恩名作《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和《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的活水源头,影响一代又一代读者的世界历史认知;
★率先以史视角解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所带来的世界性改变:植物与动物的物种交换、的交叉,以及新旧大陆对彼此文化上造成的多元冲击等等,详细阐释这一历史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并终令“哥伦布大交换”这一经典术语成为几代读者的共识;大量而丰富的历史案例,独特又富有感情的新视角,铸就环境史与历史学的双料经典;
★美国环境史大家约翰•麦克尼尔、美国人类学家奥托•冯•梅灵等多位学者纷纷推荐!
"
"1492年10 月12日清晨,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乘“圣玛利亚号”航行到美洲大陆,东西两个半球就此遭遇。
这是欧亚大陆与美洲大陆的相遇,也是旧世界与新世界的相遇。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所带来的世界性改变,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人类历史不仅在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等领域发生重大改变,在环境史上,它更象征了一个重大时刻的开启:旧大陆和新大陆的植物(马铃薯、玉米)、动物(马、牛)、病菌(梅毒、天花、麻)都发生着交流与互换,极大地改变了此后的世界进程。哥伦布远航引发的变迁是奠定当代世界格局的重要一环,正如作者克罗斯比所说:“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从此彻底并永远地改变了。”
1972年,这部史学思潮的经典之作在历经重重波折之后终获出版,“哥伦布大交换”从此成为经典术语,开启了环境史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深远影响了世界历史研究的方向。40多年来,它为一代又一代读者耳熟能详,成为我们了解500年来人类历史的上佳之选。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01《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02《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 [美]约翰•R. 麦克尼尔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4《资本的年代:1848—1875》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5《帝国的年代:1875—1914》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6《的年代:1914—1991》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7《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 [美]丽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战前的世界》 [英]查尔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10《传:众生之源》(平装+精装) [美]悉达多•穆克吉
11《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美]格雷戈里•柯克伦 [美]亨利•哈本丁
12《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 [美]伊斯特万•迪克
13《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
1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装+精装)[美]雅克•巴尔赞
15《瘟疫与人》 [美]威廉•麦克尼尔
16《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美]威廉•麦克尼尔
17《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 [美]西恩•麦克米金
18《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平装+精装)[美]戴维•伍顿
19《内战:观念中的历史》 [美]大卫•阿米蒂奇
20《第五次开始》 [美]罗伯特•L.凯利
2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精装) [以色列]赫拉利•尤瓦尔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
"30 周年新版前言 以观点重新解读历史
30 周年新版作者序 自大陆冰河融化以来人类的全本演义
初版前言 人类和其环境长远互动的史实
初版作者序 把人当作一个生物性实体的历史考察
章 发现新世界
第二章 战役
第三章 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
第四章 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
第五章 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
第六章 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注 释
参考书目
30 周年新版参考书目
"
"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Alfred W. Crosby JR.,1931—2018),世界环境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美国科学院和芬兰科学院院士,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任教,并担任历史、地理和美洲研究的荣休。他率先在人类史中加入史这一新视角、新模式,用以了解与社会事件,重新解释人类历史。
除本书之外,克罗斯比的经典著作还有《帝国主义:欧洲的生物扩张(900—1900年)》(Ecological Imperialism: The Biological Expansion of Europe, 9001900, 1986)《美国被遗忘的传染病:1918年流感》(America's Forgotten Pandemic: The Influenza of 1918, 1989)《太阳之子:人类能源史》(Children of the Sun: A History of Humanity's Unappeasable Appetite For Energy, 2006)等,曾荣获爱默生奖、医学作家协会奖、《洛杉矶时报》年度佳图书等。
"
"
"克罗斯比提出的哥伦布大交换概念,价值不在于其完整,而在于他建立了一种新的视角、新的模式,用以了解与社会事件。许多人都在克罗斯比这本书中发现了新视野,用以审视美洲、拉丁美洲、欧洲、非洲,以及整个世界历史。它也成为建立环境史领域根基的文本之一,这门学科于 20世纪 70年代在美国开始兴起。主流史学家也渐渐注意到此书,及至 20世纪 90年代,“哥伦布大交换”的观念,已开始进入好几本美洲与世界史教科书内。
——知名环境史专家、美国历史学会主席J. R. 麦克尼尔(J. R. McNeill)
克罗斯比,是特异的社会历史学家。他将自己特殊的学术才能投入一门新的领域,重新检视哥伦布发现新世界后,人类行事与其周遭环境之间长远互动的记录。这门学问,我想可以称之为“人类医药学”史观史论。身为此学的倡导与阐述者,克罗斯比以洗练精粹的文笔,向我们介绍由生命与生命健康环境更替改变组成的多面向链。
——美国人类学家奥托•冯•梅灵(Otto von Mering)
克罗斯比把历史放在地图之上。他的这一先锋文本唤醒、启发和挑战了一代读者。毫无疑问,随着全球交流步伐的,《哥伦布大交换》一书将变得更加重要。
——《十六世纪日报》(The Sixteenth Century Journal)
《哥伦布大交换》对美国本土研究、医学史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参考文献和阅读书目,做出了开创性的特殊贡献。
——《图书馆图书观察》( Library Bookwatch)
"
"第四章 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
旧世界投之以桃,新世界不遑多让,也回报以极多的李。但凡发生于1500年前后数十年间的每一桩重大事件、人物、流行、愚事、圣战、不幸,文艺复兴大哲伊拉斯谟笔下几乎都曾提及。而当他在世之日,临到欧洲头上的所有不幸事件之中,伊拉斯谟认为,恐怖者莫过于那个法国佬病,或称梅毒。他觉得没有比这个病更会传染、更折磨受害者、更难治愈……或者说,更时髦的了!“简直是一种不像话的子!”他的《对话录》(Colloquies)中的一个角色叹道:“真要摊牌比一比,绝不会输给麻风、象皮病、金钱癣、痛风或须疮。”
伊拉斯谟那一代的男女,是批见识到梅毒的欧洲人;至少,他们是如此表示。英格兰人称之为“子”的这个恶疾,于15世纪后几年间如雷电倏然击来。可是它却不似其他也是如此突兀而至的疾病,后者往往迅速填满墓园,然后便随之远扬,另择他日再行归来出击,或永远不再露面。反之,梅毒从此驻足不走,与人类世世永远共同存在。
历史学者对梅毒有一股特别的着迷,因为在肆虐人类的所有重要疾病之中,它独具“历史性 ”。多数疾病之始,早在人类早记忆之前。只有梅毒,拥有一个所谓的历史起始时刻。自 15世纪后 10年以来,不乏有人坚称:自己几乎可以确切指出梅毒现身于世界舞台的那个时间点,甚至知道来源地所在。“1493年左右,”伊拉斯谟通信对象之一的当代人文主义者胡滕写道,“这个污秽、悲惨的恶疾,开始在众人中散播了。”另一位同时代人、西班牙医生迪亚斯也表示同意,认为 1493年是梅毒元年,并表示 “此病原生之地,来自那座现称埃斯帕诺拉的岛屿”。哥伦布把它带了回来,连同玉米和其他美洲新奇事物的样本。
从16世纪第三个10年起,有关梅毒源始的诸家理论之中,流行的说法就是这个“哥伦布带回说”,可是再流行也挡不住驳斥意见。事实上梅毒源始一事,无疑是所有医药史学中争议大的一个。单单是搜编出一张完整的相关书单,就要耗上好几个月的工夫。
直到近数十年之前,关于梅毒出身之谜,一般只有两种普遍为人接受的看法:一是“哥伦布带回说 ”,一是完全与之相反的对立理论,认为早在 1493年前,梅毒即已存在于旧世界。如今又出现单源论说,挑战胡滕、迪亚斯及其他哥伦布带回派等人士的看法,主张这个梅毒性病只是一种并发症状,属于一个具有多面向、遍布全世界的密螺旋体病。但是在我们检视这个新学说之前,不妨先来探讨一下前人的旧说法:到底在 1492年时,大西洋两岸都已有梅毒,还是只存在于美洲大陆?
哥伦布登陆美洲之前的旧世界文献,找不到任何对梅毒证据确凿的描述。类似的痘描述固然有所发现,却也可能是在描述麻、疥疮或其他疾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崇奉祖先,只要有机会便引经据典,却没有任何中国作者引述过一如古书所言梅毒云云。盖伦、阿维琴纳,还有古代、中古的其他医学作者,虽然对或抗生学一无所知,却都极富临床经验,描述起疾病的表象症状,功力不下于任何现代医生。如果某个疾病未曾在他们笔下有所描述,我们或许可以假定:不是此病当年性质有异,就是他们从未见过此病。用这个假定去搜寻像梅毒这一类疾病的记录,尤称允当,因为在任何不幸暴露于其魔掌之下的社会里,它都会蔓延极广。
旧世界的内科大夫、外科医生,甚至包括非医学中人,但凡于16世纪写过有关梅毒性病一事者,都几无例外,指称它是一种新恶疾。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他们都错了。从迪亚斯到中国明代杰出医学家汪机的《石山医案》——西班牙人、日耳曼人、意大利人、埃及人、波斯人、印度人、中国人、日本人——众口一声,都表示之前从未见过梅毒。[4]若说他们在同一个题目上同时错了,实在不太可能。
即使找不到任何记载,直指梅毒是旧世界居民面对的新疾病,语言现象中却有足够证据支持这个看法。它有各式各样的名称,而且这些不同名目,却几乎都意味着它乃是外邦传来的恶疾。这些语言事实,都有力地证明梅毒之“新”。意大利人称它法国佬病,结果这也成为梅毒通行的外号;法兰西人称它是那不勒斯症;英格兰人则称它是法国佬病、波尔多病或西班牙佬病;波兰人称它是日耳曼症;俄国人称它是波兰佬病,等等。中东人叫它欧洲脓疱,印度人叫它法兰克人病(指西欧)。中国人叫它广州溃疡(广州是中西交流的主要港埠)。日本人叫它唐疮(唐指中国),或者更切题些,葡萄牙佬病。早期众人赐予梅毒的大名,洋洋洒洒,可以写满好几页纸。直到 19世纪,意大利名医弗拉卡斯特罗于16世纪20年代新造的词“syphilis”1,才终于变成全球通用的标准定名。
图4—1 杜勒画作:《梅毒患者》(1496年)。
图4—2 梅毒螺旋体:电子扫描显微摄影。 Courtesy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梅毒突如其来降临人间,也可以从它早年初为欧洲人辨识之后所展现的恶性程度上看出。新疾病的典型发展路线,通常是初来乍到,来势极凶、散布极速;接下来的阶段,杀伤力渐减。一地人口中弱、容易病倒的成员,连同病原中凶猛的
见识丛书13 哥伦布大交换 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中信出版社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千万不要在中信买书,价格欺诈,欺骗客户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千万不要在中信买书,价格欺诈,欺骗客户
评分千万不要在中信买书,价格欺诈,欺骗客户
评分希望其他爱书的人小心
评分希望其他爱书的人小心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希望其他爱书的人小心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见识丛书13 哥伦布大交换 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