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文趣味
:26.00元
作者:姜建邦 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15406091
字数:126000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感受一位民国教师对学生、对教育的发自内心的热爱
见识一位民国名校教师的知识水准和开放的眼界
虽是知识读物,但文字之优美,可做散文来读
大陆绝版六十余年,台湾曾经再版
趣味纷呈,故事迭出,引人入胜,是一部难得的语文课外读物
目录
壹汉字的趣味
你识多少字
汉字的趣味
联语
字的建筑 贰文体的趣味
几首奇特的诗
爱读的传记
关于日记
书信的温情
词的特点──愁
叁文人的趣味
文人怪癖
短命诗人
文人的出身
文人兴趣的变迁
肆文章的趣味
三字妙句
山水文学
从《陈情表》说起
文学里的月亮
一个字的苦心
伍读书的趣味
书的可爱
读书的乐趣
有效的读书方法
工具书的运用
对于古书的态度
陆作文的趣味
作文难,难在何处
材料的搜集
文章之心──情感
思想的泉源
作家的仓库──经验
神秘的灵感
题目的趣味
文章的建筑图样
难写的句
有意思写不出来
文章的修改
错字、别字的分析
写作的环境
写作的修养
内容提要
他问你识多少汉字?再讲汉字的趣味、汉字的建筑;
他读着让人感动的、美丽的古典诗词;
他谈自己爱读的传记和使人落泪的文章;
他告诉你写日记的重要意义和书信的温情;
他笑谈那些文人的怪癖、文人的出身之类逸闻;
他告诉你二十种有效学习的重要法则;
他总结出十五种学生作文的困难,又讲到作文的要诀;
这位民国教师对国文的讲解,是多么的兴高采烈、妙趣横生啊!
你津津有味地听下来,会情不自禁地想:来语文会这么有趣!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姜建邦,生平细节已颇难考。曾在上海缉槼中学(现上海市市东中学的前身)担任国文教员。这所学校由曾国藩的外孙、上海企业家聂云台捐地捐资兴建,无论眼界还是实力,有深厚官商背景的缉槼中学是当时中学的佼佼者。初几任校长皆延请外国人,后来又有学者黄仲苏、教育家顾惠人等担任此职。著名作家李敖曾在该校学习。
他针对当时一般中学生国文程度低落的状况,以其多年教学的经验,写成《国文趣味》一书,当时教育界人士以为该书“不但打破了青年学生视国文为畏途的难关,而且予国文教师以许多趣味的教材,为今日青年学生低落的国文学习现状开了一帖对症良方”。
拿到这本《正版 国文趣味》的时候,内心其实是有些期待的。姜建邦这个名字,在文学界也算是一个响当当的符号了,加上“当代中国出版社”这个标签,总觉得里面应该藏着些不寻常的乾坤。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这是一种久违的、让人安心的味道。我尤其喜欢这种封面设计,没有过多花哨的修饰,却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似乎在诉说着这本书的厚重与积淀。 翻阅的瞬间,我脑海中闪过的是小时候在爷爷的书房里,那些泛黄的线装书,以及爷爷一边品茗一边给我讲故事的场景。这本书的装帧,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影子,一种对知识的尊重,一种对文化的传承,似乎都凝聚在这小小的书本之中。我不禁联想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快餐式的阅读,习惯于碎片化的信息获取,而这样一本精心制作的书,恰恰提供了一个让我们慢下来,去感受文字魅力,去沉浸于思想海洋的契机。 我还在好奇,姜建邦先生在这本书里,究竟为我们准备了怎样的“国文趣味”?是那些被遗忘的古老词汇,还是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学典故?是辛辣的社会评论,还是温润的人生哲思?作为读者,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共鸣,找到启发,甚至找到一种久违的文化认同感。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老友,娓娓道来,给我讲一些我从未听过的故事,带我去一些我未曾抵达过的精神角落。 这本书的“正版”二字,也让我多了一份安心。在这个充斥着盗版和伪作的时代,能够拥有一本真正的、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小小的幸福。它代表着一种对版权的尊重,对作者心血的肯定。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够丰富我的知识,更能让我感受到一种纯粹的、未经稀释的文化力量。 我深信,一本好书,是可以照亮人生的。而《正版 国文趣味》给我带来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一本有分量、有温度、有内涵的书。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索它所蕴含的宝藏。
评分读到《正版 国文趣味》的序言部分,我就被姜建邦先生的文笔所吸引了。那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寥寥数语,却能勾勒出极具画面感的场景,仿佛置身其中,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他对于汉字的解读,对于词语的溯源,都充满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我常常觉得,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语言,已经变得有些扁平化,失去了许多原有的韵味和厚度。而姜建邦先生似乎正是想把这些被遗忘的宝藏重新挖掘出来,让现代人重新认识到汉字的博大精深。 他举例的一些老词,我很多都没听说过,但经过他的讲解,立刻觉得豁然开朗。那种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窗户,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我尤其欣赏他对于一些成语典故的梳理,不再是干巴巴的解释,而是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情境之中,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产生的缘由和意义。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文化的熏陶,一种对历史的尊重。 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对国学有兴趣的读者准备的,对于任何一个渴望提升语言能力,丰富文化内涵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姜建邦先生的文字,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我们语言和思维中的不足,同时也提供了改进的方向。他对于“趣味”的定义,也让我颇为赞同。趣味并非低俗的娱乐,而是源于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发现。 我还在思考,他如何在书中将这些“趣味”融入日常的叙述中,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吸收知识。我猜测,他可能会采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讨论,来引导读者走进国文的殿堂。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也是我非常推崇的。 总而言之,序言部分已经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信心。它让我看到了一位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更看到了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章节里,能够收获更多惊喜。
评分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让我眼前一亮。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内容的价值,而忽略了书籍本身作为一种载体所能带来的美感。这本《正版 国文趣味》,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以及章节之间的过渡设计,都透露出一种匠心独运。 我喜欢它不拘泥于传统的排版方式,但又保留了文字本身的庄重感。段落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不会显得拥挤,也不会过于疏散,让阅读的节奏显得舒缓而有条理。每一个标题,每一个小节的划分,都清晰明了,便于读者快速把握文章的脉络。 我还在琢磨,这种精心设计的版式,是否也呼应了书名中的“趣味”二字?或许,文字的呈现方式,本身就是一种趣味的体现。它能够引导读者的视线,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视觉上的愉悦。我曾经读过一些内容很棒的书,但因为排版粗糙,阅读体验大打折扣,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却做得一丝不苟。 “当代中国出版社”这样的字样,也给我带来一种信任感。这意味着这本书在出版流程上,是经过了严格的审核和把关的。对于读者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好书,更是一份经过检验的、可靠的精神食粮。这种可靠性,在如今鱼龙混杂的图书市场中,显得尤为珍贵。 我喜欢那种捧在手里,有厚重感,却又方便翻阅的书籍。这种设计,不仅体现在视觉上,也体现在触觉上。每一次翻动书页,都能感受到纸张的细腻和韧性。这是一种对阅读本身的尊重,也是一种对读者体验的关怀。 我已经在想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如何与这本书相处。或许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细细品读;又或许是在一个忙碌的夜晚,从中抽取只言片语,获得片刻的宁静。无论何种方式,我相信,这本书的良好设计,都会让我的阅读体验更加美好。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一种知识的梳理和文化的再发现。姜建邦先生仿佛是一位引路人,他没有强行灌输,而是用一种启发性的方式,带领读者去探索国文的奥秘。我尤其期待他对于一些“冷门”知识的介绍,那些藏在史料角落里的有趣细节,往往更能触动人心,引发思考。 我曾接触过一些国学普及类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过于浅显。而《正版 国文趣味》似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通俗的趣味。这种“趣味”并非卖弄学问,而是让知识本身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接受。 我还在猜测,书中会不会有一些关于语言演变的故事?比如,某个词语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样子?这些故事往往充满了戏剧性,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语言的生命力。或者,他会对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细节进行解读,挖掘出其中不为人知的含义,让那些经典的篇章焕发出新的光彩。 这本书的“正版”二字,也让我更加关注其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在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证每一个信息的真伪,而一本正版的、经过严谨编纂的书籍,无疑能够为我们节省大量的精力,提供可靠的知识来源。 我始终认为,对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而深入了解国文,就是深入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根源。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一座通往那个根源的桥梁。它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语言能力,更能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我已经开始想象,在阅读过程中,我可能会有多少次“恍然大悟”的时刻,有多少次会因为某个观点而停下来,陷入沉思。这才是阅读的真正乐趣所在,也是一本好书所能带来的最大价值。
评分从这本书的封面和出版社来看,它传递出一种稳重、专业的气质。我不太确定书的内容具体是什么,但我可以推断,它应该是一本经过认真打磨、内容扎实的著作。通常情况下,选择“当代中国出版社”并打上“正版”标签,意味着这本书在内容质量和版权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读者,我最看重的是书籍的原创性和独特性。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新的观点、新的视角,而不是那些已经被反复嚼烂的陈词滥调。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独特的见解,或者对某个领域进行深入的挖掘,那么它就非常有价值。 我也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涉及一些 contemporary 的议题,并且以国文的视角去解读?现代社会发展迅速,语言也在不断演变,能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用古老的智慧去审视当下的问题,这样的作品往往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另外,从“趣味”这个词来看,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应该不会过于枯燥乏味。它或许会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来呈现知识,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愉悦感,而不是一种学习的压力。这种“趣味”,可能体现在语言的生动性上,也可能体现在内容的选材上,或者叙述的技巧上。 我还在思考,如果这本书是关于文学、历史或者语言学方面的,那么它的目标读者群体会是什么样的人?是对国学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还是专业的学者,抑或是对中国文化感到好奇的普通读者?不同的目标群体,对书籍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虽然我不知道具体内容,但仅凭书名和出版社信息,我能感受到这本书传递出的那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我期待它能够带给我一次有意义的阅读体验,让我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字本身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