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301293676
编辑推荐
1.真正的“大家小书”:
作者尚刚为清华美院教授,其所开设的文核课在美院知名度与受欢迎度当之无愧高。作为工艺美术史、绘画史领域的学者,此小书轻松、灵动却不失大家风范,涉及绘画史中诸多核心话题,各种八卦掌故信手拈来。
2.一部别样的中国古代绘画史:亲近画家本人与其生活的世界,紧密结合作品,更深入、地感受中国古代的艺术精神。
3.插图精美丰富,全彩呈现中国古代绘画精妙瞬间。
4.20年前此书早在台湾出版,10年前引进大陆。此次出版,全书重新配图且装帧设计,并插入作者新研究“元朝御容”的白话版,内容更加充实。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绘画精妙之极,也丰富之极。本书虽篇幅短小,但暗含画史脉络,深具辞书绵密。作者分二十六题,以轻松的笔法、隽永的文字,将中国古代画家和他们生活的世界做了简切的勾勒,以读者登堂入室,亲近富有人格魅力的绘画大师,领略中国绘画的烟霞丘壑,感受中国古代的艺术精神。
作者简介
尚刚,1952 年出生于北京。曾赴黑龙江下乡八年半,自1978 年春起,先后在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工艺美术学院史论系读书。现为文学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元代工艺美术史》《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等。
目录
序 / 1
北大校园为何称“燕园” / 7
淑春园 / 19
西校门 28 / 西校门石狮 31 / 校友桥 34 / 华 表 38 / 办公楼 41 /
丹陛石 45 / 石麒麟 47 / 外文楼 49 / 化学北楼 51 / 民主楼 52 /
北大档案馆 54 / 钟 亭 58 / 乾隆诗碑 60 / 蔡元培铜像 63 /
未名湖 65 / 石供桌及五供 73 / “植树铭”碑 76 / 翻尾石鱼 78 /
西式平桥 80 / 岛 亭 82 / 石 舫 85 / 石屏风 87 / 一体育馆 88 /
博雅塔 90 / 慈济寺山门 94 / 斯诺墓 97 / 赖朴吾、夏仁德二位教授墓 99 /
临湖轩 102 / 临湖轩鱼洗 105 / 梅石碑 108 / 俄文楼 112 /
北阁、南阁 114 / 石香炉 116 / 李大钊铜像 118
静 园 / 121
静园六院 128 / 杭爱碑及石像生 130 / 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 132 /
振兴中华碑 134 / 第二体育馆 136
燕南园 / 139
花神庙碑 149 / 三角地 151 / 民主科学DS雕塑 155
勺 园 / 161
塞万提斯像 169 / “三一八”遇难烈士纪念碑 171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173 / 葛利普教授墓碑 176 /
旗杆座 178 / 海晏堂水槽 179 /
鸣鹤园 / 183
日 晷 190 / 石龙头及石鱼头 192 / 乾隆半月诗碑 195 /
校景亭 196 / “柳浪闻莺”石牌坊遗存 200
镜春园 / 205
蒋家胡同四合院 216
朗润园 / 221
“断桥残雪”石牌坊 230
蔚秀园 / 233
“紫琳浸月”石 239
畅春园 / 241
恩佑寺和恩慕寺山门 246
承泽园 / 249
其他文物与文物保护 / 257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艺术充满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画家及其所处时代的佳作。《烟霞丘壑:中国古代画家和他们的世界》这本书的书名便瞬间吸引了我,它不仅仅是对艺术品的描绘,更蕴含着对画家个体生命体验的关照。尚刚教授的学识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专业性,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充满了信心。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中国古代画家,不仅仅是他们的代表作,更希望能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师承渊源、创作理念以及生活情趣。例如,在谈到唐代山水画时,我希望能读到关于李思训父子的宫廷画风,以及吴道子的“笔法”,还有张僧繇的“画佛”等,这些历史上的绘画大家,他们的艺术生涯是如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文化相结合的?又比如,到了宋代,山水画迎来了辉煌的时期,我希望书中能深入剖析范宽、郭熙、李唐等大师的创作思想,他们是如何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是如何通过笔墨来表达对宇宙人生的理解的?我对书中“和他们的世界”这一部分尤其感到好奇。这里的“世界”,是指画家所处的那个具体的时代背景,还是指他们内心的精神世界,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我期待书中能为我们描绘出不同朝代画家所经历的社会风貌,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这些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他们的艺术创作。例如,元代画家在改朝换代的大背景下,他们的山水画是否会流露出一种隐逸的情怀?而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兴盛又意味着什么?是更加强调个性的表达,还是对传统文人雅趣的传承?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让我们得以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笔下的“烟霞丘壑”,以及他们所构建的那个独特而丰富的“世界”。
评分《烟霞丘壑:中国古代画家和他们的世界》这本书,光是听书名,就让我联想到无数个诗意的画面,仿佛能闻到古老画卷中弥散的墨香。尚刚教授的著述,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态度闻名,而北京大学出版社则保证了其出版的品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绝佳窗口。不仅仅是欣赏那些精美的画作,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深入理解那些古代画家是如何思考的,他们是如何看待自然,如何看待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例如,在欣赏唐代山水画时,我希望能了解,为何那个时代的绘画作品会如此雄浑壮丽?是盛唐开放包容的气象,还是对帝王权势的歌颂?又或者,当谈到宋代山水画时,我希望能够理解,为何它会发展出如此多样的风格,从郭熙的“智妙”到马远的“简练”,这些风格的变化背后,是否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比如理学的影响有关?我对于书中“和他们的世界”这一部分尤为好奇。这里的“世界”,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山川河流,更是画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环境,他们的社会身份、他们的文化背景、他们的思想观念,甚至他们的情感世界。我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勾勒出不同时期画家的生存状态,他们的师承关系,他们的交友圈子,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种复杂而微妙的“世界”中,孕育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例如,元代画家身处剧烈的社会变革之中,他们的绘画是否会流露出一种对故国的眷恋,或者是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明清时期,文人画的独立发展,又意味着什么?是更加强调个性的解放,还是对传统文人雅趣的回归?这本书,将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让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些“烟霞丘壑”背后,画家们鲜活的生命与思想。
评分《烟霞丘壑:中国古代画家和他们的世界》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艺术史的读物,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中国文化心灵的窗户。尚刚先生的名字,如同一个金字招牌,预示着这是一部严谨而富有深度的学术力作,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背书,更是增添了其权威性和收藏价值。书名“烟霞丘壑”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它勾勒出古代画家们寄情山水、追求超然的精神境界。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超越单纯的画作鉴赏,深入到画家的个体生命经验之中,去探寻他们创作的源泉与动力。譬如,在描绘五代和北宋时期雄浑壮丽的山水画时,书中是否会探讨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否与当时社会动荡后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稳固家园的渴望有关?又或者,当描绘到南宋时期更为细腻、秀美的山水时,是否又能揭示出当时偏安一隅的政治格局,以及文人心境的转变对绘画风格的影响?我尤为关注书中“和他们的世界”这一部分。我理解的“世界”,是多层面的:它包括画家所处的那个具体的历史时期,他们的社会身份、政治环境、文化思潮;它也包括他们所构建的精神世界,他们的哲学观念、人生追求、审美情趣。我希望能从书中看到,不同时代的画家,是如何在各自的“世界”里,进行艺术创作的。比如,元代画家身处民族冲突与文化交融的时代,他们的绘画是否会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忧患意识与民族精神?而明清时期,文人画的独立发展,又意味着什么?是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达,还是对传统文人雅趣的再创造?这本书,无疑将为我提供一个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全新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些“烟霞丘壑”,以及它们背后所承载的,画家们丰富而复杂的“世界”。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能够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体的情感深度相结合的艺术类书籍情有独钟。尚刚先生的《烟霞丘壑》恰好满足了我这样的期待。《烟霞丘壑》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古典的韵味,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烟雾缭绕、群山连绵的古代画境之中。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几位古代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而是能深入到画家的内心世界,去挖掘他们创作的动力,去理解他们笔下的山水所蕴含的情感。比如,在欣赏到如董源、巨然的山水画时,我总能感受到一种温润、平和的气息,这是否与他们身处江南水乡的生活环境有关?或者,是受到当时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书中是否会探讨这些环境因素和思想潮流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了画家的艺术风格?我更关注的是,那些被描绘的山水,在画家眼中,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们是纯粹的自然风光,还是承载了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对时代的忧思,对故乡的眷恋?我希望书中能通过对画家生平、交游、著作的梳理,以及对画作意境的解读,为我们展现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古代画家形象。同时,我对书中“和他们的世界”这个部分尤为好奇。这里的“世界”,是指画家所处的那个具体的历史时期,还是指他们内心的精神世界?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我期待书中能为我们描绘出不同朝代画家所经历的社会风貌,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这些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他们的艺术创作。例如,元代画家在改朝换代的大背景下,他们的山水画是否会流露出一种隐逸的情怀?而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兴盛又意味着什么?是更加强调个性的表达,还是对传统文人雅趣的传承?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通往中国古代绘画世界的一把钥匙,一把能够开启历史、艺术与人文精神的钥匙。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烟霞丘壑:中国古代画家和他们的世界》,本身就充满了诗意与哲思。“烟霞”二字,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暗示了画家们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而“丘壑”,则指向了山川自然,是画家们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也是他们寄托情怀的场所。我一直认为,中国古代的山水画,绝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简单复制,它承载了画家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因此,我特别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尚刚先生是如何解读这些“丘壑”背后的深层含义。比如,在欣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巍峨的山峦和渺小的行旅者,更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一种对宇宙宏大力量的敬畏。书中是否会探讨,像范宽这样的画家,是如何看待自己在天地之间的位置?他们的山水画,是对现实世界的描摹,还是对一个理想精神家园的构建?我希望能够读到关于这些画家如何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哲学思考,如何通过笔墨的挥洒,传达出“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同时,我也对书中对“世界”的阐述感到好奇。这个“世界”是指画家所处的那个具体的时代,还是他们所构建的精神世界?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不同画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他们如何在这样的“世界”中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元代画家身处民族融合与社会变革的时代,他们的绘画风格和题材是否因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兴盛又意味着什么?是更加强调个性的解放,还是对传统文人雅趣的延续?这些问题都让我对本书的内容充满期待。
评分初读《烟霞丘壑》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便是它如同一个精心布置的画廊,又像一场温情脉脉的叙事。尚刚先生以其细腻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中国古代绘画的殿堂。我一直觉得,绘画是凝固的音乐,是无声的诗篇,而这本书,恰恰是将这无声的诗篇,用文字的力量重新演绎了一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画家个体生命历程的关注,它不仅仅罗列画作,更试图去描绘画家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境遇沉浮,他们的师友交往。比如,在谈到唐朝画家时,我脑海中会浮现出吴道子“笔下有鬼神”的传奇,但这本书能否更深入地探讨,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思潮,孕育了这样一位“画圣”?是盛唐开放包容的气象,还是佛教文化的兴盛?又或者是帝王将相的 patronage?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更多关于这些画家生活细节的描绘,比如他们是如何在宫廷中生存,如何在文人圈中交流,如何在流离颠沛中创作。当然,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分支,其发展演变必然与当时的哲学思想、政治格局紧密相连。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梳理出不同朝代山水画的时代特征,例如,为何五代和北宋的山水画呈现出雄浑壮丽的气势?这是否与当时社会动荡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渴望回归有关?而到了南宋,山水画为何又变得更加精致、秀美,甚至带着一丝隐逸的清愁?这是否与南宋偏安一隅,文人心境的变化有关?我对这些宏观的时代背景与微观的个体创作之间的联系非常感兴趣,期待书中能有精彩的论述,将这些看似散乱的节点,串联成一幅清晰的历史画卷。
评分我一直认为,艺术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视觉上的美感,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历史温度。《烟霞丘壑:中国古代画家和他们的世界》这本书,凭借其引人入胜的书名和作者、出版社的组合,已经在我心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尚刚教授的名字,总是与扎实的考据和独到的见解联系在一起,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不仅仅是欣赏那些流传千古的山水画,更能走进画家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笔下的“烟霞”不仅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他们情感的寄托,是他们对人生哲理的体悟。例如,当读到关于唐代山水画时,我脑海中会浮现出李思训的金碧辉煌,以及王维的诗画结合,书中是否会探讨这些画风是如何受到当时社会政治、宗教信仰等多元因素的影响?又或者是,在欣赏北宋山水画时,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它所展现出的那种宏伟气魄,是否与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短暂渺小的感悟有关?而到了南宋,山水画风格的转变,是否又与当时动荡的政治局势和文人的隐逸情怀息息相关?我特别希望能够从书中深入了解“他们的世界”这个概念。这个“世界”,在我看来,是多维度的:它包含了画家所处的那个具体的时代背景,比如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思潮;也包含了他们所处的社会圈层,比如是宫廷画家、文人画家,还是民间画师;更包含了他们个体的生命经历,比如他们的师友、家庭、遭遇。我期待书中能够将这些因素融会贯通,为我们展现一个立体而鲜活的古代画家群像,以及他们如何在各自的“世界”中,创造出那些流传千古的“烟霞丘壑”。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古代绘画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描绘山川景致、寄托文人情怀的作品。当我偶然在书店的“沙发展架”上瞥见《烟霞丘壑:中国古代画家和他们的世界》时,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仿佛它就是为我而设的。拿到手中,厚重的质感与雅致的书名便勾起了我探索的欲望。尚刚教授的著述,向来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质量更是毋庸置疑,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并非专业的艺术史研究者,但我始终相信,好的书籍能够跨越专业领域的界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知识娓娓道来,引导读者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中国古代画家们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去感受他们笔下的烟霞,去领略他们心中的丘壑,去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那些艺术创作背后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我期待着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熟悉的画作,比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及马远的《踏歌图》等等,不仅能看到高清的图像,更能了解到它们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以及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书中的论述中,窥见画家们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师承渊源,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他们是如何将个人的情感与审美追求融入到山水画的创作之中,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艺术史著作,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感受那份超然物外的淡泊与宁静。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沉浸在那个充满诗意与画意的古老世界里。
评分我一直认为,阅读一本好的艺术史书籍,就像走进一个时代的缩影,而《烟霞丘壑:中国古代画家和他们的世界》似乎正是这样一本能够承载丰富历史信息和人文关怀的书籍。尚刚先生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严谨与深度,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出品,更是质量的保证。这本书的书名《烟霞丘壑》便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能让我们看到云雾缭绕的山峦,以及寄情于山水的古代文人。我期待书中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画作的技法分析,更能深入到画家们的心灵世界,去探究他们创作的动机,他们的情感寄托,以及他们如何将个人化的体验融入到山水画的创作之中。例如,在欣赏到那些气势磅礴的山水画时,我会好奇,画家们在创作时,是否经历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体验?他们笔下的山水,是纯粹的景物摹写,还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我希望书中能通过对画家生平、师承、交游等方面的梳理,展现出他们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我对书中“和他们的世界”这个部分充满好奇。这里的“世界”,究竟是指画家所处的那个具体的历史时期,还是他们所构建的精神世界,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我期待书中能够为我们展现不同朝代画家所经历的社会风貌,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这些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他们的艺术创作。例如,元代画家在改朝换代的大背景下,他们的山水画是否会流露出一种隐逸的情怀?而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兴盛又意味着什么?是更加强调个性的表达,还是对传统文人雅趣的传承?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们得以近距离地接触那些伟大的灵魂,感受他们笔下的世界,以及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
评分我一直认为,艺术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而《烟霞丘壑:中国古代画家和他们的世界》这本书,恰恰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尚刚教授的学术声誉,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品质保证,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书名“烟霞丘壑”本身就极富诗意,它勾勒出古代画家笔下的山水世界,也暗示了他们寄情于自然的精神追求。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几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更能深入地挖掘画家们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创作的动机,他们的情感寄托,以及他们是如何将个人化的体验融入到山水画的创作之中的。例如,在欣赏唐代山水画时,我希望能了解到,为什么那个时代的绘画作品会如此繁盛?是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还是帝王贵族的 patronage?又或者,当谈到宋代山水画时,我希望能够理解,为何它会发展出如此多样的风格,从郭熙的“智妙”到马远的“简练”,这些风格的变化背后,是否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比如理学的影响有关?我对于书中“和他们的世界”这一部分尤为好奇。这里的“世界”,在我看来,是多维度的:它包含了画家所处的那个具体的时代背景,比如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思潮;也包含了他们所处的社会圈层,比如是宫廷画家、文人画家,还是民间画师;更包含了他们个体的生命经历,比如他们的师友、家庭、遭遇。我期待书中能够将这些因素融会贯通,为我们展现一个立体而鲜活的古代画家群像,以及他们如何在各自的“世界”中,创造出那些流传千古的“烟霞丘壑”。这本书,必将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之旅,让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些“烟霞丘壑”背后,画家们鲜活的生命与思想,以及他们所处的那个丰富而复杂的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