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手把手教你設計CPU—RISC-V處理器篇+自己設計製作CPU與單片機 2本

包郵 手把手教你設計CPU—RISC-V處理器篇+自己設計製作CPU與單片機 2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RISC-V
  • CPU設計
  • 處理器
  • 單片機
  • 數字電路
  • 計算機體係結構
  • 嵌入式係統
  • DIY
  • 電子工程
  • 包郵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蘭興達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
ISBN:YL19874
商品編碼:28103392112

具體描述

YL19874

9787115480521 9787115364692

手把手教你設計CPU——RISC-V處理器篇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介紹通用CPU設計的入門書,以通俗的語言係統介紹瞭CPU和RISC-V架構,力求為讀者揭開CPU設計的神秘麵紗,打開計算機體係結構的大門。

本書共分為四部分。一部分是CPU與RISC-V的綜述,幫助初學者對CPU和RISC-V快速地建立起認識。二部分講解如何使用Verilog設計CPU,使讀者掌握處理器核的設計精髓。三部分主要介紹

蜂鳥E203配套的SoC和軟件平颱,使讀者實現蜂鳥E203 RISC-V處理器在FPGA原型平颱上的運行。四部分是附錄,介紹瞭RISC-V指令集架構,輔以作者加入的背景知識解讀和注解,以便於讀者理

解。

本書不僅適閤CPU或芯片設計相關從業者閱讀使用,也適閤作為大中專院校相關師生學習RISC-V處理器設計(使用Verilog語言)和CPU設計的指導用書。


圖書目錄


一部分  CPU與RISC-V綜述


1章  一文讀懂CPU之三生三世 2

1.1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瞭——CPU眾生相 3

1.1.1  ISA——CPU的靈魂 4

1.1.2  CISC與RISC 5

1.1.3  32位與64位架構 6

1.1.4  ISA眾生相 6

1.1.5  CPU的領域之分 10

1.2 ISA請扛起這口鍋——為什麼國産CPU尚未足夠成功 12

1.2.1  MIPS係——龍芯和君正 12

1.2.2  x86係——北大眾誌、兆芯和海光 13

1.2.3  Power係——中晟宏芯 13

1.2.4  Alpha係——申威 14

1.2.5  ARM係——飛騰、華為海思、展訊和華芯通 14

1.2.6  背鍋俠ISA 15

1.3 人生已是如此艱難,你又何必拆穿——CPU從業者的無奈 17

1.4 *敵是多麼寂寞——ARM統治著的世界 18

1.4.1  獨樂樂與眾樂樂——ARM公司的盈利模式 18

1.4.2  小個子有大力量——無處不在的Cortex-M係列 21

1.4.3  移動*者——Cortex-A係列在手持設備領域的巨大成功 23

1.4.4  進擊的巨人——ARM進軍PC與服務器領域的雄心 25

1.5 東邊日齣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RISC-V登場 25

1.6 原來你是這樣的“薯片”——ARM的免費計劃 28

1.7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你也可以設計自己的處理器 28

2章  大道至簡——RISC-V架構之魂 29

2.1 簡單就是美——RISC-V架構的設計哲學 30

2.1.1  無病一身輕——架構的篇幅 30

2.1.2  能屈能伸——模塊化的指令集 32

2.1.3  濃縮的都是精華——指令的數量 32

2.2 RISC-V指令集架構簡介 33

2.2.1  模塊化的指令子集 33

2.2.2  可配置的通用寄存器組 34

2.2.3  規整的指令編碼 34

2.2.4  簡潔的存儲器訪問指令 34

2.2.5  *效的分支跳轉指令 35

2.2.6  簡潔的子程序調用 36

2.2.7  無條件碼執行 37

2.2.8  無分支延遲槽 37

2.2.9  零開銷硬件循環 38

2.2.10  簡潔的運算指令 38

2.2.11  優雅的壓縮指令子集 39

2.2.12  特權模式 40

2.2.13  CSR寄存器 40

2.2.14  中斷和異常 40

2.2.15  矢量指令子集 40

2.2.16  自定製指令擴展 41

2.2.17  總結與比較 41

2.3 RISC-V軟件工具鏈 42

2.4 RISC-V和其他開放架構有何不同 44

2.4.1  平民英雄——OpenRISC 44

2.4.2  豪門顯貴——SPARC 44

2.4.3  名校優生——RISC-V 45

3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盤點RISC-V商業版本與開源版本 46

3.1 各商業版本與開源版本綜述 47

3.1.1  Rocket Core(開源) 47

3.1.2  BOOM Core(開源) 49

3.1.3  Freedom SoC(開源) 50

3.1.4  LowRISC SoC(開源) 50

3.1.5  PULPino Core and SoC(開源) 50

3.1.6  PicoRV32 Core(開源) 51

3.1.7  SCR1 Core(開源) 51

3.1.8  ORCA Core(開源) 51

3.1.9  Andes Core(商業IP) 52

3.1.10  Microsemi Core(商業IP) 52

3.1.11  Codasip Core(商業IP) 53

3.1.12  蜂鳥E200 Core與SoC(開源) 53

3.2 總結 53

4章  開源RISC-V——蜂鳥E200係列低功耗Core與SoC 54

4.1 與眾不同的蜂鳥E200處理器 55

4.2 蜂鳥E200簡介——蜂鳥雖小,五髒俱全 56

4.3 蜂鳥E200型號係列 57

4.4 蜂鳥E200性能指標 58

4.5 蜂鳥E200配套SoC 59

4.6 蜂鳥E200配置選項 60

二部分  手把手教你使用Verilog設計CPU

 

5章  先見森林,後觀樹木——蜂鳥E200設計總覽和頂層介紹 65

5.1 處理器硬件設計概述 66

5.1.1  架構和微架構 66

5.1.2  CPU、處理器、Core和處理器核 66

5.1.3  處理器設計和驗證的特點 66

5.2 蜂鳥E200處理器核設計哲學 67

5.3 蜂鳥E200處理器核RTL代碼風格介紹 68

5.3.1  使用標準DFF模塊例化生成寄存器 68

5.3.2  推薦使用assign語法替代if-else和case語法 70

5.3.3  其他若乾注意事項 71

5.3.4  小結 72

5.4 蜂鳥E200模塊層次劃分 72

5.5 蜂鳥E200處理器核源代碼 73

5.6 蜂鳥E200處理器核配置選項 73

5.7 蜂鳥E200處理器核支持的RISC-V指令子集 74

5.8 蜂鳥E200處理器流水綫結構 74

5.9 蜂鳥E200處理器核頂層接口介紹 74

5.10 總結 77

6章  流水綫不是流水賬——蜂鳥E200流水綫介紹 78

6.1 處理器流水綫概述 79

6.1.1  從經典的五級流水綫說起 79

6.1.2  可否不要流水綫——流水綫和狀態機的關係 81

6.1.3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流水綫的深度 81

6.1.4  嚮上生長——越來越深的流水綫 82

6.1.5  嚮下生長——越來越淺的流水綫 83

6.1.6  總結 83

6.2 處理器流水綫中的亂序 83

6.3 處理器流水綫中的反壓 84

6.4 處理器流水綫中的衝突 84

6.4.1  流水綫中的資源衝突 84

6.4.2  流水綫中的數據衝突 85

6.5 蜂鳥E200處理器的流水綫 86

6.5.1  流水綫總體結構 86

6.5.2  流水綫中的衝突 87

6.6 總結 87

7章  萬事開頭難嗎—— *切從取指令開始 88

7.1 取指概述 89

7.1.1  取指特點 89

7.1.2  如何快速取指 90

7.1.3  如何處理非對齊指令 91

7.1.4  如何處理分支指令 92

7.2 RISC-V架構特點對於取指的簡化 97

7.2.1  規整的指令編碼格式 97

7.2.2  指令長度指示碼放於低位 97

7.2.3  簡單的分支跳轉指令 98

7.2.4  沒有分支延遲槽指令 100

7.2.5  提供明確的靜態分支預測依據 100

7.2.6  提供明確的RAS依據 101

7.3 蜂鳥E200處理器的取指實現 101

7.3.1  IFU總體設計思路 102

7.3.2  Mini-Decode 103

7.3.3  Simple-BPU分支預測 105

7.3.4  PC生成 109

7.3.5  訪問ITCM和BIU 111


.................................

自己設計製作CPU與單片機

內容簡介


《自己設計製作CPU與單片機》是一本為有誌於計算機CPU設計的人員所寫的書,不論你是狂熱的友,還是精明的計算機專業工作者。
  《自己設計製作CPU與單片機》以作者幾十年學習設計製作CPU與通用單片機的經曆,來告訴你如何從無到有地設計屬於你自己的CPU和可以運行用戶程序的單片機。書中以作者的十幾個CPU設計工程為主綫,展示瞭精簡指令係統RISC和復雜指令係統CISC計算機CPU的設計方法。既有硬件編程,又有原理圖設計,適閤軟硬件人員學習計算機核心技術之用。
  《自己設計製作CPU與單片機通過實例告訴讀者,如何創造性地進行計算機産品CPU的立意和設計,介紹瞭人機交互和操作係統內核的設計方法。這是一本對要全麵掌握計算機技術的人員而言必讀的CPU設計製作之書。


圖書目錄


前 言


上篇 CPU設計製作入門

第1章 自己就能設計製造CPU

1.1 自己設計製作CPU有啥意義

1.2 我設計製作CPU的經曆 

1.3 電子電路設計製作的新變化

1.4 自己設計CPU的條件

1.5 創新CPU設計的意義


第2章 進入硬件設計的天地

2.1 搭建自己的製造工廠

2.2 設計製造CPU需要熱身

2.3 硬件設計語言Verilog HDL

2.4 Verilog HDL語句和模塊

2.5 Verilog HDL其他常用語句


第3章 自己創造CPU的方法

3.1 深刻理解CPU的結構

3.2 自創CPU的一般步驟

3.3 如何設計自己的指令係統

3.4 指令分析的一般性總結 

3.5 讓CPU運行程序 


第4章 一個簡單CPU的設計

4.1 創建一個CPU設計工程

4.2 剖析這個CPU設計程序

4.3 CPU行為的描述方法

4.4 如何讓CPU運行軟件程序 

4.5 CPU設計工程小結


第5章 自製通用CPU與單片機

5.1 實體結構與器件應用

5.2 通用CPU指令係統設計

5.3 用匯編程序檢驗CPU設計

5.4 外設與CPU接口設計

5.5 設備驅動程序設計 

5.6 時鍾設計 

5.7 開發闆連接程序設計

5.8 FPGA引腳連接

5.9 操作係統內核設計 

5.10 燒製CPU製作單片機



。。。。


內容概要: 這套書籍旨在引導讀者深入理解中央處理器(CPU)的設計原理與實現,特彆是以RISC-V指令集架構為基礎,並結閤實際的單片機設計製作經驗,為讀者提供一條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學習路徑。書中將循序漸進地講解CPU的核心概念、設計流程以及在單片機硬件上的實現細節,讓讀者能夠親手構建齣屬於自己的處理器。 第一冊:《包郵 手把手教你設計CPU—RISC-V處理器篇》 一、RISC-V指令集架構概覽與核心概念 RISC-V的背景與優勢: 介紹RISC-V指令集架構的起源、發展曆程以及其開源、模塊化、可擴展等核心優勢。對比RISC-V與其他主流指令集(如x86、ARM)的差異,闡述RISC-V在學術研究、嵌入式係統、高性能計算等領域的應用前景。 基本指令集(RV32I/RV64I): 詳細解析RISC-V最基礎的整數指令集,包括指令格式、尋址模式、常用指令(如算術、邏輯、跳轉、加載/存儲指令)的含義、功能及其編碼方式。通過實例演示,讓讀者理解指令是如何與數據進行交互的。 擴展指令集(M, A, F, D, C等): 講解RISC-V的各種可選擴展指令集,如乘除法(M)、原子操作(A)、單精度浮點(F)、雙精度浮點(D)、壓縮指令(C)等。分析這些擴展指令集如何增強處理器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選擇策略。 寄存器文件: 闡述CPU內部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程序計數器PC、狀態寄存器等)的作用、組織方式以及讀寫操作。理解寄存器是CPU進行數據處理和指令執行的關鍵存儲單元。 流水綫(Pipeline)基礎: 介紹CPU指令執行的流水綫模型,包括取指(IF)、譯碼(ID)、執行(EX)、訪存(MEM)、寫迴(WB)五個基本階段。講解流水綫如何提高指令吞吐率,並初步探討流水綫中的衝突( Hazards)及其基本解決方法。 二、CPU微架構設計與實現 數據通路(Datapath)設計: 詳細講解CPU的數據通路,即指令執行過程中數據流動的硬件路徑。包括算術邏輯單元(ALU)、寄存器堆、多路選擇器(MUX)、加法器等關鍵邏輯模塊的設計與連接。通過圖示和邏輯框圖,清晰展示指令在數據通路中的傳輸和處理過程。 控製單元(Control Unit)設計: 講解控製單元的作用,它負責根據指令和CPU狀態生成各種控製信號,指揮數據通路正確工作。重點介紹硬連綫控製和微程序控製兩種設計方法,以及如何根據指令譯碼生成相應的控製信號。 單周期CPU設計: 以最簡單的單周期CPU模型為例,整閤數據通路和控製單元,講解指令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如何完成執行。分析單周期設計的優缺點,為後續更復雜的CPU設計奠定基礎。 多周期CPU設計: 介紹將指令執行過程分解為多個時鍾周期的多周期CPU設計。分析多周期CPU如何通過優化硬件資源利用率來提高性能,以及如何管理指令執行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狀態。 超純量(Superscalar)與亂序執行(Out-of-Order Execution)簡介(選講): 對更高級的CPU微架構技術進行初步介紹,如超純量CPU如何同時執行多條指令,亂序執行CPU如何打破指令依賴性以提高效率。這部分旨在為讀者打開更廣闊的CPU設計視野。 三、Verilog/SystemVerilog語言在CPU設計中的應用 硬件描述語言(HDL)基礎: 講解Verilog或SystemVerilog語言的基本語法,包括模塊(module)、端口(port)、賦值語句(assign, always)、數據類型(reg, wire, integer)、運算符等。 使用HDL描述CPU模塊: 演示如何使用HDL語言分彆描述CPU的各個功能模塊,如ALU、寄存器文件、指令存儲器、數據存儲器、控製邏輯等。 組閤邏輯與時序邏輯設計: 講解如何使用HDL描述組閤邏輯(如ALU的運算邏輯)和時序邏輯(如寄存器的狀態更新)。 模塊化設計與實例化: 強調模塊化設計的思想,如何將復雜係統分解為小的、可管理的模塊,並通過實例化將它們連接起來構建完整的CPU。 測試平颱(Testbench)的編寫: 講解如何編寫測試平颱來驗證CPU設計的正確性。包括激勵生成、信號監控、斷言檢查等關鍵技術,確保設計的邏輯功能符閤預期。 仿真與綜閤(Synthesis): 介紹使用仿真工具(如ModelSim, VCS)驗證HDL代碼的功能,以及使用綜閤工具(如Synopsys, Cadence)將HDL代碼轉換為門級網錶,為後續FPGA或ASIC實現做準備。 四、RISC-V CPU的完整設計實例 從零開始設計一個簡單的RISC-V核心: 逐步引導讀者完成一個簡化的RISC-V(如RV32I)CPU的設計。從指令集選擇、微架構規劃,到HDL代碼實現、仿真驗證,每一步都提供詳細的講解和代碼示例。 指令解碼與執行流程詳解: 深入剖析指令從取迴到執行完成的完整流程,每一步的控製信號産生與傳遞,以及數據如何在寄存器、ALU、存儲器之間流動。 分支預測與異常處理(簡介): 簡要介紹分支預測技術如何提升性能,以及CPU如何處理異常和中斷。 代碼優化與性能分析: 探討在設計過程中如何進行代碼優化,以及如何利用仿真工具對CPU性能進行初步分析。 --- 第二冊:《自己設計製作CPU與單片機》 一、單片機係統架構與核心組件 單片機(Microcontroller Unit, MCU)概述: 介紹單片機的定義、特點、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嵌入式係統中的重要作用。與通用CPU的區彆與聯係。 CPU核心(處理器): 講解單片機內部的CPU部分,通常采用精簡指令集(RISC)或復雜指令集(CISC)架構。重點關注指令執行、寄存器組、時鍾管理等。 存儲器係統: 程序存儲器(ROM/Flash): 講解存儲程序指令的部分,其容量、讀寫特性以及在單片機中的作用。 數據存儲器(RAM): 講解存儲程序運行時變量、堆棧等數據的部分,其速度、容量和讀寫特性。 外部存儲器接口(可選): 介紹如何通過接口連接外部RAM或Flash,擴展單片機的存儲能力。 輸入/輸齣(I/O)接口: 通用I/O口(GPIO): 講解如何配置GPIO口作為輸入或輸齣,進行數字信號的讀寫,實現對外設的控製和數據采集。 特殊功能I/O: 介紹如ADC(模數轉換)、DAC(數模轉換)、PWM(脈衝寬度調製)、定時器/計數器等,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作用。 通信接口: 串行通信接口: UART/USART(通用異步收發器)、SPI(串行外設接口)、I2C(集成電路總綫)等,講解其工作原理、通信協議以及在設備間通信中的應用。 並行通信接口: 講解並行傳輸的特點和應用場景。 中斷係統: 講解中斷的概念、中斷嚮量錶、中斷服務程序(ISR)的工作流程,以及中斷如何實現事件驅動的響應機製,提高係統效率。 時鍾與復位電路: 講解單片機內部時鍾源(晶振、PLL等)的作用,以及復位信號如何使單片機恢復到初始狀態。 二、FPGA在CPU及單片機設計中的應用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簡介: 介紹FPGA的硬件結構(查找錶LUT、觸發器FF、布綫資源等)以及其可編程性,使其成為原型開發和定製硬件的理想平颱。 FPGA開發流程: 講解從HDL設計、仿真、綜閤、實現(布局布綫)到下載到FPGA芯片的完整流程。 將CPU設計移植到FPGA: 演示如何將第一冊中設計的RISC-V CPU核心(或其他自定義CPU)移植到FPGA平颱上進行硬件實現。 利用FPGA構建單片機係統: 講解如何將CPU核心與各種外設模塊(如RAM控製器、GPIO、UART、定時器等)集成到FPGA中,構建一個完整的、定製化的單片機係統。 IP核(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的使用: 介紹如何利用現成的IP核(如RAM控製器、SDRAM控製器、各種通信接口IP)來快速構建復雜的單片機係統,而不必從零開始設計所有模塊。 軟核(Soft Core)與硬核(Hard Core): 區分在FPGA上實現的軟核CPU(如NIOS II, MicroBlaze)和通過FPGA內部硬IP實現的硬核CPU,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 三、實際製作與硬件調試 硬件平颱選擇: 介紹常見的FPGA開發闆(如Xilinx, Intel/Altera等係列)及其特點,以及根據項目需求選擇閤適的開發闆。 係統集成與闆級設計(基礎): 講解如何將CPU核心、存儲器、I/O接口等模塊在FPGA內部進行邏輯連接,以及如何在PCB闆上實現必要的外圍電路(如電源、時鍾、復位、調試接口等)。 調試技術與工具: 邏輯分析儀(Logic Analyzer): 講解如何使用邏輯分析儀觀察FPGA內部信號,實時監測CPU和外設的工作狀態,輔助調試。 JTAG/SWD調試接口: 介紹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或SWD(Serial Wire Debug)等調試接口,如何通過它們與CPU進行在綫調試,設置斷點、查看寄存器值、單步執行等。 仿真與硬件調試的結閤: 強調仿真驗證和實際硬件調試相互補充的重要性。 固件開發與燒錄: 講解如何為設計的單片機編寫嵌入式程序(固件),以及如何將固件燒錄到單片機(或FPGA中的存儲器)中運行。 項目實踐案例: 提供一些實際的單片機設計與製作案例,如簡單的LED控製器、數據采集係統、通信模塊等,帶領讀者動手實踐。 四、嵌入式係統開發與高級主題(選講) 實時操作係統(RTOS)基礎: 簡要介紹RTOS的概念,如任務調度、同步與通信機製,以及RTOS在復雜嵌入式係統中的作用。 低功耗設計: 講解在單片機設計中實現低功耗的技術,如時鍾門控、電源管理、睡眠模式等。 性能優化與功耗優化: 結閤前麵章節的內容,從硬件和軟件層麵探討如何進一步優化CPU和單片機的性能和功耗。 外設驅動程序開發: 講解如何為FPGA或ASIC實現的單片機編寫驅動程序,以方便上層應用軟件調用。 總而言之,這套書籍將為讀者提供一個紮實的CPU設計理論基礎,並結閤實際的單片機製作經驗,讓讀者能夠真正地“從零開始”,一步步構建齣自己動手設計的處理器和嵌入式係統。書中強調實踐性,通過大量的實例和代碼演示,幫助讀者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硬件實現。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手把手教你設計CPU”的承諾,這暗示著一種深入淺齣的教學方式。我一直覺得CPU的設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程,涉及大量的細節和專業知識。然而,市麵上很多關於CPU設計的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充當著教科書的角色,讓人望而卻步;要麼就是過於簡化,流於錶麵,無法真正理解其精髓。我期待這套書能夠打破這種睏境,它能夠以一種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方式,引導讀者一步步掌握CPU設計的核心概念和技術。例如,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對每個設計環節都進行詳細的講解,配以圖示和具體的代碼示例,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每一步的操作和背後的原理。

評分

剛拿到這套書,被書名吸引瞭,尤其是“包郵”這個字眼,雖然和內容沒直接關係,但感覺很接地氣,讓人有種親近感。我一直對計算機底層原理充滿好奇,尤其是CPU是如何工作的,一直停留在高層概念,總覺得缺少瞭點什麼。這套書承諾“手把手教你設計CPU”,聽起來就讓人躍躍欲試。我特彆期待的是,它能夠從最基礎的邏輯門開始,一步步拆解CPU的復雜結構,讓我明白指令是怎麼被執行的,寄存器、ALU、控製單元這些核心部件是如何協同工作的。畢竟,很多資料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就隻是泛泛而談,缺乏深入的實踐指導。我希望這套書能給我帶來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能夠真正理解CPU的設計哲學,並且能夠用自己的雙手去實現一個簡單的CPU。

評分

這套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結閤得如此緊密。我一直覺得學習硬件設計,尤其是CPU設計,如果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是很難真正掌握的。這本書不僅僅講解瞭RISC-V架構的原理,還通過“自己設計製作CPU與單片機”的部分,引導讀者進行實際的操作。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書中是如何一步步指導我們從零開始構建一個CPU的。是不是有具體的電路圖,講解具體的硬件實現細節,甚至可能會涉及到一些常用EDA工具的使用方法?我希望它能提供清晰的步驟,即使是初學者也能按照指導完成一個屬於自己的CPU。這樣的學習方式,比單純地閱讀教材要有效得多,能夠大大加深我對CPU設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評分

我一直對“單片機”這個詞有種特彆的情感,它代錶著一種將復雜功能集成到微小芯片中的智慧。而這本書將“自己設計製作CPU”和“單片機”放在一起,讓我看到瞭將CPU設計理論付諸實踐的可能。我好奇書中是如何將CPU設計與單片機製作聯係起來的。是不是會提供一些基於CPU核心的單片機設計案例?比如,如何構建一個簡單的帶內存、I/O接口的單片機係統?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指導讀者完成一個能夠運行簡單程序的單片機,這樣纔能真正體會到設計的成就感。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在講解單片機製作時,能夠包含一些硬件焊接、調試等方麵的實用技巧,讓學習過程更加完整。

評分

坦白說,我被這本書中“RISC-V處理器篇”這個關鍵詞深深吸引。RISC-V作為一種開源指令集架構,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受到越來越多工程師和學者的關注。我一直想深入瞭解RISC-V的優勢以及它的設計理念,尤其想知道它與傳統的x86架構在設計思路上有什麼不同。這本書既然以RISC-V為切入點,想必會對這個架構進行詳細的解讀,比如它的指令集特性、模塊化設計等。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講解如何基於RISC-V進行CPU的設計,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概念介紹。例如,書中是否會提供一套完整的RISC-V CPU的設計流程,包括前端、後端的設計,以及流水綫、分支預測等關鍵技術的實現?這樣的內容對我來說非常有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