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外科学

耳内镜外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利维奥·普雷苏蒂(LivioPresutti 著
图书标签:
  • 耳内镜
  • 耳科
  • 显微外科
  • 手术技术
  • 疾病诊断
  • 临床实践
  • 医学教育
  • 耳鼻喉科
  • 微创手术
  • 病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教育考试专营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9238803
商品编码:28004410052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作  者:(意)利维奥·普雷苏蒂(Livio Presutti),(意)达尼埃莱·马尔奇奥尼(Daniele Marchioni) 著;赵宇,陈阳 主译 定  价:318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01日 页  数:432 装  帧:精装 ISBN:9787519238803 第1章耳内镜外科学绪论
1.1器械与设备/2
1.2起步/2
1.3误区/3
第2章耳内镜芋术原则
2.1引言/6
2.2耳道入路的优势/6
2.3内镜耳道入路对中耳解剖、功能和疾病的理解/7
2.4内镜手术的缺点/9
2.5安全问题/9
2.6内镜胆脂瘤手术/10
2.7治疗原则/14
参考文献/15
第3章耳的胚胎学
3.1引言/18
3.2外耳发育/18
3.3中耳发育/19
3.4内耳发育/28
参考文献/37
第4章中耳内镜解剖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耳内镜的使用,让读者重新认识了原来在耳显微镜下隐藏的韧带、皱襞以及骨性解剖结构。这些新的发现促使医生们重新思考一些耳的解剖和病理生理概念,重新研究了中耳的通气引流通道。本书有大量精细解剖图片与在线视频资料供读者参考,必将成为耳科目前浓墨重彩的一笔,填补靠前耳内镜图书的空白。适用于耳鼻喉科医生、医学生。
耳内镜外科学 一本关于探索微观世界,重塑听觉健康的深度专著 在人类的感官殿堂中,听觉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连接着我们与世界的律动,承载着情感的交流,更是构建个体认知和社交体验的基石。然而,这条连接世界的桥梁并非总是坚不可摧。各种病变、损伤,甚至微小的结构异常,都可能悄然侵蚀我们宝贵的听力,给生活蒙上阴影。 长久以来,耳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那些深藏于耳道深处、结构精密的病灶,一直是耳鼻喉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但其创伤大、恢复慢、对周围组织的牵连不可避免,以及术后疤痕的顾虑,都促使医学界不断寻求更精细、更微创的解决方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耳内镜外科学应运而生,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本书《耳内镜外科学》正是这样一部集结了耳内镜技术在耳部疾病治疗领域最新进展、最前沿理念和最实用操作的深度专著。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次对微观耳腔奥秘的深入探索,一次对精湛手术艺术的极致追求,一次对重塑患者听觉健康的坚定承诺。 本书内容聚焦于耳内镜手术在耳部各种常见及疑难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方方面面。 第一部分:耳内镜外科的基石——理论与技术 我们首先将带领读者走进耳内镜外科的基石,深入剖析其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 耳内镜的原理与发展: 详细阐述耳内镜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光学系统、光源、成像技术等。追溯耳内镜从早期简单的观察工具,发展到如今集高清成像、多角度观察、甚至集成手术器械于一体的先进设备的历程。深入分析不同类型耳内镜的特点、优势与局限性,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 耳内镜手术器械详解: 精细剖析在耳内镜手术中至关重要的各类微创器械。包括不同规格的耳内镜窥镜、微型抓取钳、切割器、打磨器、吸除器、冲洗器等。重点介绍这些器械的设计理念、材质特性、操作技巧,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病灶和手术部位选择最合适的器械组合,以实现精准、高效、低创的操作。 解剖学的微观视角: 耳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精密度,是耳内镜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本书将以耳内镜下观察为视角,重新审视颞骨和耳部结构的精细解剖。详细讲解外耳道、鼓膜、鼓室、鼓窦、乳突、中耳听骨链、咽鼓管等重要结构的边界、毗邻关系及血管神经分布。强调在微创视野下,对这些结构的精确识别和保护的重要性,避免术中损伤。 麻醉与术前准备: 深入探讨耳内镜手术的麻醉方式选择,包括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的应用场景及注意事项。详细介绍术前评估、患者教育、知情同意等环节,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与顺利进行。 第二部分:常见耳部疾病的耳内镜外科治疗 本书的重头戏在于详尽阐述耳内镜技术在治疗各类常见耳部疾病中的应用。 外耳道疾病的耳内镜微创治疗: 外耳道耵聍栓塞与异物取出: 详细介绍耳内镜下安全、有效取出耵聍栓塞或异物的方法,避免传统掏取方式可能造成的损伤。 外耳道炎与真菌感染: 阐述耳内镜下对症治疗,包括药物冲洗、刮除病灶等。 外耳道囊肿、息肉与良性肿瘤: 详细介绍耳内镜下完整切除外耳道良性病灶的技术,包括病灶的辨认、剥离、切除及术腔的处理。 外耳道胆脂瘤: 重点阐述耳内镜在早期发现和微创切除外耳道胆脂瘤中的优势,以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性。 中耳炎的耳内镜外科疗法: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的耳内镜下根治术: 详细讲解不同类型CSOM,如单纯性、骨疡性、胆脂瘤性中耳炎,在耳内镜下的手术策略。包括鼓膜穿孔修补术、鼓室成形术(Type I, II, III)、乳突根治术等。重点强调耳内镜下对病灶的彻底清除,以及听骨链的重建技术,以期最大程度恢复听力。 分泌性中耳炎(SOM)的耳内镜辅助治疗: 介绍鼓膜置管术在耳内镜下的操作技巧,以及其在改善中耳通气引流中的作用。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AOM)并发症的处理: 探讨耳内镜在诊断和处理乳突炎、面神经麻痹、迷路瘘等AOM并发症中的应用。 鼓膜疾病的耳内镜修复: 鼓膜穿孔修补术(Myringoplasty): 详细讲解耳内镜下鼓膜穿孔修补的各种植片材料选择(如筋膜、软骨膜等),以及不同穿孔部位和大小的修补技术。 鼓膜内陷与鼓室硬化症的耳内镜评估与治疗: 介绍耳内镜在诊断这些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必要时的耳内镜辅助干预。 耳硬化症的耳内镜下镫骨切除术: 详细阐述耳内镜在微创镫骨手术中的应用,包括病灶的辨认、镫骨的摘除和人工镫骨的植入技术,以及术中对平衡系统的保护。 第三部分:疑难耳部疾病的耳内镜外科挑战与突破 本书不仅关注常见病,更致力于探索耳内镜技术在处理复杂和疑难耳部疾病时的突破性进展。 胆脂瘤的耳内镜外科策略: 深入探讨耳内镜在不同类型、不同部位胆脂瘤(如原发性、继发性、复发性胆脂瘤)手术中的策略。特别关注耳内镜在精细剥离胆脂瘤,避免颅内、颅外并发症方面的独特优势。 侧颅底病变的耳内镜辅助治疗: 介绍耳内镜在评估和辅助治疗部分侧颅底病变(如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早期诊断、听神经瘤的显微切除辅助)中的应用潜力。 面神经减压术的耳内镜技术: 详细阐述耳内镜在面神经减压术中的操作流程,如何精准暴露面神经,进行减压,以及降低损伤的风险。 先天性耳部畸形的耳内镜矫治: 探讨耳内镜在治疗部分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等方面的初步尝试和应用前景。 耳内镜下内耳手术的探索: 展望耳内镜技术在更精细的内耳手术,如前庭蜗神经肿瘤显微切除辅助,甚至未来可能进行的内耳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耳内镜外科的未来展望与人文关怀 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未来,并强调了人文关怀在耳内镜外科中的重要性。 新技术与新趋势: 介绍神经导航、机器人辅助手术、人工智能在耳内镜手术规划与执行中的潜在应用。探讨三维成像技术、窄带成像(NBI)等技术如何进一步提升耳内镜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耳内镜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如出血、感染、面神经损伤、听力下降、眩晕等,并提供详细的预防措施和处理原则。 术后康复与随访: 强调耳内镜手术后规范化的康复指导和长期随访的重要性,包括听力监测、定期复查,以及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伦理与人文关怀: 讨论在耳内镜手术中,医患沟通、知情同意、手术风险告知等伦理原则。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人性化、精细化的医疗服务,最终实现“听得更清楚,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耳内镜外科学》并非仅仅是技术的堆砌,它更是一份对医学进步的敬畏,对精湛技艺的追求,以及对患者健康的深切关怀。本书力求通过详实的内容、严谨的论证、生动的图示(此处省略但实际书中会有),为广大耳鼻喉科医生、进修医生、医学生提供一本权威、实用、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书。阅读本书,您将不仅掌握耳内镜外科的前沿技术,更能体会到微创医学在重塑生命品质方面的巨大潜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耳内镜外科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听力”。我一直以为,听力只是一个简单的接收声音的过程,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了解到,听力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密的生物力学和神经电信号传递系统。从外耳收集声波,到中耳的传导和放大,再到内耳的转换和编码,最后到大脑的解析,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科学的智慧。书中关于听骨链的描述,让我对其在声音传导中的放大作用有了直观的认识;而关于耳蜗的螺旋结构和毛细胞的震动,则让我惊叹于大自然在微观尺度上的精妙设计。这本书让我不仅了解了“听力如何工作”,更深入地认识了“听力是如何受到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外在干预来修复”。它让我意识到,保护听力,不仅仅是避免噪音,更是要理解我们身体里这个精妙的“听音装置”是如何运作的,并且要懂得如何去呵护它。

评分

我承认,起初我对《耳内镜外科学》这个名字有些畏惧,觉得它过于专业,可能会像大学教材一样枯燥乏味。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被它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所吸引。书中很多地方并没有直接罗列冰冷的术语,而是通过类比、举例,甚至是一些小故事,来解释复杂的解剖结构和手术原理。比如,它把外耳道比作一条探险小径,把鼓膜比作一块精致的薄膜,把听小骨想象成一系列精密的杠杆系统。这些形象的比喻让我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画面,即便是我这样医学背景不深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手术器械的介绍,那些小巧但功能强大的工具,在作者的笔下仿佛有了生命,它们是如何在狭窄的耳道内游刃有余,完成精细的操作,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这本书让我觉得,医学知识的传递,不仅仅在于信息的准确性,更在于如何让信息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如何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耳内镜外科学》带来的最大震撼,是它让我意识到“微观世界”的广阔和“精准”的极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变成了一个身形缩小,戴着超大放大镜的外科医生,在幽深狭窄的耳道里进行一场精密的“考古”。书中对于解剖结构的描述,细致到每一条血管、每一根神经的分支走向,以及它们与周围组织的微妙关系。我从未想过,在如此微小的区域,竟然存在着如此复杂且相互依赖的生理构造。它不仅介绍了“做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需要采用特定的角度,为什么需要精确控制力度,为什么需要依靠某些特殊的器械。这本书让我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技艺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在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外科手术中,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它让我看到,每一次成功的微创手术背后,都凝聚着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改进,以及对每一个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

评分

这本《耳内镜外科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耳朵微观世界的新视角!以前总觉得耳鼻喉科是个相对“直接”的领域,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其中蕴含的精妙与复杂。翻开它,仿佛进入了一个由微小骨骼、精细神经和复杂黏膜构成的精密仪器。书中的插图和模型图极其逼真,细节处理得一丝不苟,从听小骨的连接到内耳的结构,再到声带的细微活动,每一个部分都被清晰地展现出来。我特别喜欢它对于不同病变的描述,比如中耳炎是如何一步步侵蚀听力的,或者听神经瘤是如何在无声无息中生长,挤压周围组织的。它不仅仅是医学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让我对人类听觉系统的脆弱与坚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便是最微小的身体部位,也隐藏着值得深入探索的科学奥秘,并且这些奥秘的揭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对工具的精进和对技术的掌握。它让我开始思考,是什么样的巧思才能创造出如此精密的仪器,又是什么样的耐心与毅力才能让医生们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施展“乾坤大挪移”。

评分

这本书《耳内镜外科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对“未知疆域”的探索之旅。在翻阅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置身于一片充满挑战的“微观战场”,而耳内镜,则是我们手中最锐利的“探险工具”。书中对于各种病变的形态学描述,以及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案,就像是一本精心绘制的“战场地图”。我惊叹于那些在狭小空间内进行的复杂手术,它们需要医生拥有超凡的精准度和判断力。书中对于不同手术器械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那些精密的镊子、微小的电刀,甚至是最细微的探针,都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一项拯救听力的使命。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医学的进步,往往离不开科技的驱动。正是耳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才使得我们能够“看见”并“触及”过去难以到达的区域,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它让我对未来的医学发展充满了期待,也让我更加敬佩那些投身于此的医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