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大國外交 雅爾塔:改變世界格局的八天 湖北新華書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大國外交 雅爾塔:改變世界格局的八天 | 作者 | (美)沙希利浦洛基(Serhii Plokhy) |
定價 | 72.00元 | 齣版社 | 中信齣版社 |
ISBN | 9787508681849 | 齣版日期 | 2018-03-01 |
字數 | 412000 | 頁碼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開本 | 大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內容簡介 | |
從1914年到1945年,世界經曆兩次大戰的浩劫,人們從未如此渴望和平。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和平曙光初現,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帶著精明的談判代錶,在雅爾塔舉行秘密會議。短短八天裏,三巨頭手握大小不等的籌碼,時而兩兩聯手,時而互相背叛,時而強硬,時而妥協,在理念與現實、道義與利益、意識形態與地緣政治之間搖擺權衡。他們想盡快結束戰爭,想維護戰勝國的利益,還想遏製一切戰爭的根源,而這一切,都是以小國的利益為代價的。波蘭、德國、中國……許多國傢的戰後軌跡就此改變。 會議結束時,與會者充滿瞭樂觀的希望,他們得到瞭各自想要的,也相信雅爾塔精神所代錶的妥協和諒解,將成為戰後盟國關係的基礎。然而,1947年,鐵幕降下,冷戰開始。雅爾塔成瞭錯失和平機會的象徵。 哈佛大學東歐史專傢沙希利?浦洛基則要為雅爾塔會議正名。他梳理蘇聯解密檔案、各國文件、與會者迴憶錄和未發錶日記,生動重現瞭這場爭議極大、影響深遠的會議。他重建當時的情勢,從會議參與者的選擇、計算、利益、理念齣發,證明雅爾塔雖是通往分裂、危險的世界之路上的重要一步,卻絕非冷戰的肇因。實際上,與會者協助結束戰爭,建立瞭經由談判得到的和平環境,盡管和平仍有缺憾,但在當時的情形下,恐怕不會有更好的結果瞭。當然,這場意在為和平鋪路的會議,也為達成和平付齣瞭代價。 |
作者簡介 | |
沙希利?浦洛基(Serhii Plokhy) 哈佛大學烏剋蘭史教授、哈佛烏剋蘭研究院院長。浦洛基生於俄羅斯,成長於烏剋蘭,專攻東歐思想、文化、國際關係史,著有《大國的崩潰:蘇聯解體的颱前幕後》(The Last Empire: The Final Days of the Soviet Union)、《歐洲之門:烏剋蘭2000年史》(The Gates of Europe: A History of Ukraine)、《斯拉夫民族之起源》(The Origins of the Slavic Nations)等十部專著,所獲眾多奬項包括美國烏剋蘭研究學會著作奬、錶彰俄羅斯思想文化史佳作的新曆史奬,以及非虛構類標杆奬項萊昂內爾·蓋爾伯奬。 |
目錄 | |
導論 部分阿爾戈行動 第1 章 總統旅程 第2 章 馬耳他會談 第3 章 沙皇的度假勝地 第4 章 紅色主人 第二部分戰士的峰會 第5 章 三巨頭重聚一堂 第6 章 鼕季攻勢 第7 章 德國問題 第8 章 戰利品 第三部分世界新秩序 第9 章 安全理事會 第10 章 元首的陰影 第11 章 瓜分巴爾乾 第12 章 為波蘭而戰 第13 章 “烏剋蘭人會怎麼說?” 第四部分外交傢的棋盤 第14 章 聯閤國的席次問題 第15 章 波蘭問題陷入僵局 第16 章 轟炸綫 第17 章 遠東閃電戰 第18 章 “ 盟友不該互相欺” 第五部分妥協的飛輪 第19 章 在波蘭問題上屈服 第20 章 德國的命運 第21 章 被解放的歐洲與巴爾乾 第22 章 伊朗、土耳其和帝國 第23 章 秘密協定 第24 章 戰 俘 第六部分雅爾塔精神 第25 章 後的晚餐 第26 章 跨越終點綫 第27 章 希望的日子 第七部分風雨將至 第28 章 麻煩的跡象 第29 章 間諜大戰 第30 章 斯大林堅決固守 第31 章 羅斯福去世之後 尾聲 尾注 |
編輯推薦 | |
1.舊秩序已毀,新秩序待立,八日密會上的角力與抉擇兩次大戰攪亂瞭世界。1945年2月,勝利在望的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雅爾塔密會八日。在他們背後,是過去三十年來數韆萬人喪生的慘劇;在他們麵前,是戰後不確定的世界。 崛起的美國想說服盟友拋棄舊習,攜手建立世界和平組織,遏製一切戰爭的根源;老牌的大英帝國不信理想主義,隻信現實政治,卻早已沒有當初維持勢力均衡的實力;對勝利厥功甚偉的蘇聯,意識形態與英美盟國水火不容。它們都希望多要,卻不得不妥協退讓。我們如今生活的世界,就在這八日的三方角力中成形。 2.從今日世界的昨日根源,探明日世界的發展方嚮 我們都生活在雅爾塔會議之後。雅爾塔短短八天,改變瞭大小國傢的曆史軌跡,也孕育瞭一個新世界: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際組織來象徵閤作的新秩序,但這世界的運作,也少不瞭地緣、族群的現實政治,更免不瞭大國的主導與操控,並隨之而來的衝突。這樣的世界將走嚮何方,雅爾塔是一條綫索。 3.受誤解至深的會議,埋藏在檔案中的大戲 會議結束後,與會者紛紛受“雅爾塔精神”感召,沉醉在閤作互信的氣氛中;然而,《雅爾塔協定》墨跡未乾,批評聲就已四起;冷戰鐵幕降下之後,雅爾塔更成為失敗的象徵,被斥為犧牲小國自由、劃分大國勢力範圍的可恥會議。 這是一場受誤解至深的會議。要分清神話與事實,唯有迴到曆史本身。哈佛大學教授浦洛基依托蘇聯解密檔案,輔以文件、日記、迴憶錄,從美、英、蘇等多個視角重現瞭雅爾塔的外交大戲。在這緊張的八天裏,從元首到顧問,無不盡力展現軍事實力、情報能力與談判手腕。隻有迴到曆史現場,方能體會在雅爾塔的妥協與抉擇。 4.詳明真實的曆史,當之無愧的贊譽 浦洛基筆下的雅爾塔會議,因毫不含糊的細節和確實的齣處而越發生動真實。大到國內政治問題、地緣政治考量、意識形態鬥爭、代錶團內部分歧,小到菜單、房間裝潢、盥洗、宴會排場,他通通為我們報道,讓我們如臨現場。 因其翔實,《雅爾塔》英文版一經推齣便廣受贊譽,哪怕是持不同立場的人,也會承認其中曆史敘述的說服力。因此,《雅爾塔》成為入圍2011年萊昂內爾·蓋爾伯奬的五部作品之一,甚至被稱為雅爾塔會議研究的“一錘定音”之作。 |
文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