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荣宝斋画谱215 敦煌临摹部分
定价:48.00元
作者:张大 绘
出版社:荣宝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0317883
页码:40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目录
一 北周·夜叉
二 元蒙古族女供养人像
三 供养人像片
四 西夏高僧与回鹘人供养像
五 西夏回鹘人供养像
六 元伎乐天横批
七 晚唐伎乐菩萨
八 盛唐飞天横批
九 晚唐伎乐菩萨横批
一〇 西魏夜叉
一一 中唐伎乐天轴
一二 观立日像
二二 五代杨枝大士
一四 盛唐文殊菩萨像
一五 大士像
一六 初唐净瓶大士像
一七 盛唐观音菩萨
一八 初唐璎珞大士
一九 初唐璎珞大士
二〇 晚唐十一面观音像
二一 南无观世音菩萨
二二 五代天女
三二 五代天女
二四 初唐璎珞大士像
二五 盛唐净水大士像
二六 唐菩萨
二七 盛唐普贤赴法会之象奴
二八 晚唐维摩变部分
二九 隋维摩示疾
三〇 盛唐伎乐菩萨
三一 盛唐伎乐天
三二 隋唐间释迦说法
三二 隋菩萨像
三四 文殊菩萨赴法会
三五 南无观世音菩萨
三六 唐文殊师利像
三七 凉国夫人供养像
三八 五代地藏菩萨
三九 五代地藏菩萨(局部)
四〇 晚唐菩萨像
内容提要
《荣宝斋画谱215 敦煌临摹部分》为四川博物馆所收藏的张大先生在敦煌临摹时的工笔重彩画作品。这些作品风格细腻华丽,兼具敦化重彩画的特色和张大本人的一些绘画气质。《荣宝斋画谱215 敦煌临摹部分》内容具有相当的史料和艺术价值。在艺术精神上,张大先生认为,敦煌壁画宏大的规模,是中华民族力量的表现。
作者介绍
张大千(1899—1983),初名正权,又名权,号季爰;字大干,以字行。四川内江人,张善孖八弟。幼随母、姊及兄习画。1917年随兄善抒赴日本京都学习染织。1919年回国至上海,从师曾熙习诗文书画,又经曾熙介绍从9币李瑞清。1934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教授。1941年率学生赴敦煌莫高窟考察临摹,历时三年,于成都、重庆举办临摹敦煌壁画展,引起轰动。1949年赴印度临摹阿旃陀壁画并讲学。1952年移居阿根廷,后又迁居巴西、美国。1976年定居中国台北郊外双溪畔,筑摩耶精舍。其画山水、花鸟、人物,靡不精能。学画从临摹石涛人手,兼习八大、石羚等,后又广师吴镇、王蒙、董源、巨然、李成、马远、梁楷诸大家。继而游历名山大川,师法造化。与溥心畲有“南张北溥”之称。晚年运用墨彩,融以勾勒皴擦,在传统山水画基础上大胆创新,蜚声国际艺坛。亦善书法,偶亦刻印,又精鉴藏。编著有《画说》《大风堂藏画》等。
这本书的选材简直是为我这种痴迷于人物造型的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敦煌壁画的魅力很大一部分体现在那些仕女和佛像的动态与神韵上。尤其是飞天的动态,那种“天衣飞扬,绕梁而回”的感觉,是无数画家梦寐以求的瞬间捕捉。我特别期待看到张大千先生是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线条和微妙明暗关系的。他早年临摹的敦煌作品,据说融合了他对唐代艺术的深刻理解,不仅仅是“复制”,更是一种“再创作”和“继承”。我希望这本书能清晰地展示出他笔下人物的衣纹是如何富有层次感的,脸部的“晕染法”是如何被他巧妙运用的。如果能附带一些张大千先生在临摹过程中的心得或者对比图就更妙了。我打算把这些临摹稿作为我练习造型和结构的基础教材,看看近现代大师是如何将古典的审美意趣融入到现代的观察视角中的。
评分我最看重的是“正版”二字带来的质量保证。在艺术画册领域,盗版和劣质印刷品简直是艺术生命的扼杀者。那些低劣的色彩叠加,只会让敦煌那独有的矿物颜料的质感荡然无存。张大千的临摹是国宝级的,必须用最好的载体来呈现。我希望荣宝斋这次能利用他们最顶尖的印刷技术,尤其是对大面积平涂色彩的处理能力。敦煌壁画中的背景色块,比如天空和地面的处理,往往是极简却极具张力的。我希望能看到那种没有杂点的、均匀而饱满的色彩过渡。如果书中的纸张选择是那种带有一定吸墨性和温润感的特种纸,而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反光纸,那么这次的收藏价值就大大提升了。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参考资料,更是对中国古代绘画精神的一种致敬与珍藏。
评分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一本好的画册就是最好的老师。我希望能在这本《正版荣宝斋画谱》中找到那种“可学性”。很多时候,网上看到的图片虽然清晰,但缺乏实体书的那种厚重感和色彩的层次感。我希望这本画册在装订上是平摊无痕的,这样在临摹时,无论是对着飞天的手势还是佛像的宝冠,都能毫无遮挡地观察。此外,如果画谱的尺寸够大,能够尽量还原壁画的宏大气势就更完美了。我听说有些临摹本为了适应A4的尺寸,对原作进行了大幅度的裁剪,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作的构图和空间感。我更期待的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我不是在看一本画册,而是在一个安静的展厅里,与这些千年遗存的艺术进行一次私密的交流。
评分老实说,我对“近现代部分”这个定位挺感兴趣的,这说明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临摹本,还可能包含一些时代背景下的解读。敦煌艺术在近现代经历了被发现、被保护、被研究的过程,不同时期的画家在临摹时,心态和技术都会有所不同。这本书如果能收录不同阶段的临摹,那将具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我更关注的是,这些“临摹”在技法上与原作相比,有哪些取舍和侧重?比如,是更注重结构准确性,还是更偏向个人风格的发挥?如果它能体现出荣宝斋一贯的高标准铜版印刷质量,那么即便是细节的微小变化,也应该能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对于研究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本好的画谱,应该能经得起反复推敲,每一个笔触的走向,都藏着历史和艺术的密码。
评分天哪,终于让我盼到了这本《敦煌临摹集》!我最近迷上了敦煌壁画那种大气磅礴又细腻入微的线条和色彩,那种宗教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震撼感,简直让人魂牵梦绕。尤其听说这次收录了张大千先生的临摹作品,那更是必收的珍品了。我一直好奇,近现代的大师是如何透过自己的笔触,去“对话”那些千年之前的壁画艺术的。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怎么样?我最担心的是,那些飞天的色彩还原度,毕竟敦煌壁画的色彩历经千年风霜,如何能真实地呈现在纸面上,对画册的工艺要求极高。我希望拿到手后,能感受到那种古朴而鲜活的生命力,仿佛置身于九层楼下,抬头仰望那些飘逸的菩萨和飞天。如果印刷能做到最大限度的“去数码化”,保留手工拓印的那种温润感,那绝对是收藏级的享受。我对手头那几本早期的临摹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希望能从这本荣宝斋的版本里找到更接近原作的韵味和气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