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妇产科病理学诊断纲要沈丹华妇科病理学诊断知识女性生殖系统病理学标本取材规范病理学报

正版 妇产科病理学诊断纲要沈丹华妇科病理学诊断知识女性生殖系统病理学标本取材规范病理学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妇产科病理学
  • 病理学诊断
  • 妇科病理学
  • 女性生殖系统
  • 病理学
  • 诊断学
  • 沈丹华
  • 病理学报
  • 标本取材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世纪书缘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中国)
ISBN:9787030537713
商品编码:27314133343
出版时间:2018-04-17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妇产科病理学诊断纲要
            定价 188.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中国)
版次 1-1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开本 16
作者

沈丹华

装帧 平装
页数 0
字数 0
ISBN编码 9787030537713


内容介绍

本书特邀多位国内妇产科病理学专家及美国病理学专家参编。全书共分17章,分别讲述了外阴非肿瘤性和肿瘤疾病、阴道疾病、子宫颈上皮性肿瘤及相关疾病、子宫颈其他少见类型的肿瘤、子宫体上皮性疾病、子宫体间叶性肿瘤、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输卵管和阔韧带与其他子宫韧带疾病、盆腔腹膜疾病、卵巢上皮性肿瘤、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卵巢其他肿瘤、卵巢非肿瘤性病变及瘤样病变、胎盘病理和宫颈脱落细胞病理学等相关的病理学诊断知识。每一病种包含临床特征、大体病理学、组织病理学、特殊染色、分子病理学、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等项。附录中还阐述了女性生殖系统病理学标本取材规范、病理学报告模板和WHO*新版(2014年第4版)的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



目录

第1章 外阴非肿瘤性疾病 1

**节 外阴感染性疾病 1

一、梅毒 1

二、性病淋巴肉芽肿 1

三、腹股沟肉芽肿 2

四、软下疳 2

五、尖锐湿疣 3

六、单纯疱疹病毒性外阴炎 3

七、传染性软疣 3

八、真菌感染 4

九、其他感染 4

第*节 外阴非感染性炎性病变 4

一、浆细胞性外阴炎 4

二、大汗腺汗管病 4

三、贝赫切特综合征 5

四、外阴克罗恩病 5

五、外阴毛囊角化病 5

六、免疫大疱性疾病 5

七、银屑病 6

八、化脓性汗腺炎 6

九、接触性皮炎 7

第三节 非肿瘤性上皮病变 7

一、慢性单纯性苔藓 7

二、硬化性苔藓 7

三、扁平苔藓 8

第四节 外阴色素异常性病变 9

一、色素脱失或减退性病变 9

二、色素沉着过度病变 9

三、色素细胞痣 10

四、黑棘皮病 10

第2章 外阴肿瘤性疾病 11

**节 鳞状上皮肿瘤及前驱病变 11

一、鳞状上皮内病变 11

二、鳞状细胞癌 13

三、基底细胞癌 14

四、良性鳞状上皮病变 14

第*节 腺上皮肿瘤及相关病变 18

一、佩吉特病 18

二、前庭大腺相关病变 19

三、肛殖区特化腺体相关肿瘤 19

四、皮肤附属器肿瘤 20

五、一穴肛肿瘤 21

第三节 神经内分泌肿瘤 21

第四节 尤因肉瘤 21

第五节 软组织肿瘤 22

一、良性肿瘤 22

二、恶性肿瘤 25

第六节 外阴色素细胞病变 26

一、黑色素细胞痣 26

二、恶性黑色素瘤 26

第七节 外阴卵黄囊瘤 27

第八节 淋巴造血肿瘤 27

一、淋巴瘤 27

二、髓系肿瘤 27

第九节 继发性肿瘤 27

第3章 阴道疾病 28

**节 阴道发育异常 28

一、阴道横膈 28

二、阴道纵隔 28

第*节 阴道炎性疾病 28

一、细菌性阴道疾病 28

二、病毒性疾病 29

三、原虫引起的疾病 29

第三节 阴道的其他类型疾病 30

一、软斑症 30

二、阴道壁肉芽组织 30

三、放射性阴道炎 30

四、创伤性神经瘤 31

五、阴道间质硬化病 31

第四节 阴道囊肿和瘤样病变 31

一、阴道囊肿 31

二、阴道瘤样病变 32

第五节 良性鳞状上皮性病变 33

一、尖锐湿疣 33

二、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34

三、管状鳞状上皮息肉 34

四、移行细胞化生 35

五、Brenner瘤 35

第六节 鳞状细胞癌和前驱病变 35

一、阴道鳞状上皮内病变 35

二、鳞状细胞癌 36

第七节 腺上皮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37

一、绒毛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 37

二、苗勒管乳头状瘤 37

三、阴道腺病 37

四、子宫内膜异位 38

五、子宫颈管内膜异位 38

六、腺癌 38

第八节 其他上皮性肿瘤 39

一、混合瘤 39

二、腺样囊性癌 39

三、腺样基底细胞癌 39

四、腺鳞癌 39

五、高*别神经内分泌癌 39

六、未分化癌 39

第九节 间叶性肿瘤 40

一、平滑肌瘤 40

二、横纹肌瘤 40

三、肌纤维母细胞瘤 40

四、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41

五、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41

六、横纹肌肉瘤 41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诊断精要》 概述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诊断精要》是一部系统性、指导性强的专著,旨在为临床医生、病理医生以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全面、深入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病理学诊断信息。本书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详实的病理学知识为基础,融合最新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女性生殖系统各种常见及少见疾病的病理学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以及预后评估。全书力求做到内容权威、图文并茂、条理清晰,是从事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内容涵盖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系统性地梳理了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常见疾病的病理学变化。 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基础 本章首先回顾了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子宫体、输卵管、卵巢以及乳腺等器官的形态学特征。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各器官的正常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学特征,并重点介绍了女性生殖系统各器官在不同生理周期(如青春期、育龄期、妊娠期、绝经期)的生理性变化。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准确判断病理改变至关重要。 第二章:外阴及阴道病变 本章着重介绍外阴和阴道的各种良恶性病变。内容涵盖: 炎症性疾病: 如外阴炎、阴道炎(滴虫性、霉菌性、细菌性阴道病等),重点阐述其病理学改变和诊断要点。 良性肿瘤: 如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等,以及癌前病变如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VIN)和阴道鳞状上皮内瘤变(VaIN)。 恶性肿瘤: 包括外阴鳞状细胞癌、阴道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肉瘤等。详细描述其组织学分型、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学特征,以及影像学和临床分期的配合。 其他病变: 如外阴萎缩、硬化性苔藓、前庭大腺囊肿等,并对其病理学诊断进行阐述。 第三章:宫颈病变 宫颈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是妇科恶性肿瘤的常见发生部位。本章对此部分进行重点论述: 宫颈炎: 急性与慢性宫颈炎的病理学表现。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详细介绍CIN I、CIN II、CIN III的细胞学和组织学特征,以及HPV感染在CI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宫颈癌: 重点介绍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各种亚型,以及腺癌、腺鳞癌、小细胞癌等其他类型的宫颈癌。详细阐述其组织学形态、分级、浸润模式、脉管浸润、神经浸润等,并结合临床分期进行病理学预后评估。 宫颈息肉、宫颈肌瘤等良性病变 的病理学特点。 第四章:子宫体病变 子宫体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其病变种类繁多,本章内容十分丰富: 子宫内膜增生症: 详细介绍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的组织学标准和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息肉: 组织学表现及与子宫内膜癌的鉴别。 子宫内膜炎: 急性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病理学改变。 子宫肌瘤: 各种类型的子宫肌瘤(平滑肌瘤、上皮样肌瘤、粘液样肌瘤等)的组织学特征、恶变倾向及其鉴别。 子宫内膜癌: 重点介绍子宫内膜样癌(I型和II型),包括其组织学分型、分级、子宫肌层浸润、淋巴血管浸润等,并结合临床分期进行预后分析。同时,也涵盖浆液性癌、粘液癌、透明细胞癌等其他少见类型的子宫内膜癌。 子宫肉瘤: 包括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腺肉瘤等,详细阐述其病理学诊断要点及鉴别。 其他子宫体病变: 如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第五章:输卵管及卵巢病变 输卵管和卵巢是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核心,其病变对生育和健康影响重大: 输卵管病变: 输卵管炎(急慢性)、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妊娠(异位妊娠)的病理学诊断。 卵巢囊肿: 各种类型的卵巢囊肿,包括滤泡囊肿、黄体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成熟型、不成熟型)、内膜异位囊肿、黏液性囊肿、浆液性囊肿等。 卵巢上皮性肿瘤: 详细介绍浆液性肿瘤、粘液性肿瘤、子宫内膜样肿瘤、透明细胞肿瘤、Brenner肿瘤等,并区分良性、交界性及恶性。重点阐述卵巢癌的组织学分型、分级、组织学背景、肿瘤细胞形态、间质反应等,以及预后评估。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如颗粒细胞瘤、支持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等,阐述其组织学特点及激素活性。 卵巢非赘瘤性病变: 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组织学改变,黄体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等。 卵巢转移性肿瘤: 主要来源于胃肠道、乳腺等器官的转移。 第六章:妊娠相关病变 本章关注妊娠过程中出现的病理学问题: 异位妊娠: 输卵管、卵巢、腹腔妊娠的病理学诊断。 滋养细胞疾病: 葡萄胎(完全性、不完全性)和侵蚀性葡萄胎的组织学特征。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鉴别浸润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和泡沫状组织细胞瘤(HPT)。 自然流产、不全流产、稽留流产 的病理学分析。 死胎、巨大儿 的病理学观察。 第七章:乳腺病变 乳腺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高,本章对其进行详尽的病理学解读: 非肿瘤性病变: 乳腺增生(常见囊性增生、导管扩张、纤维化等),乳腺炎(急性、慢性)。 良性肿瘤: 乳腺纤维腺瘤、叶状肿瘤(良性、交界性、恶性)。 乳腺癌: 详细介绍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类型)的各种组织学亚型(如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小叶癌、管状癌、黏液癌、髓样癌、乳头状癌、小管癌等),以及非浸润性导管癌(原位癌)的分类。重点阐述肿瘤细胞形态、分级(组织学分级、核分级、核分裂象计数)、浸润性特征(如脉管浸润、神经浸润、皮肤浸润、胸壁浸润)、肿瘤边界、间质反应、ER、PR、HER2等分子标志物的病理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乳腺 Paget 病 的诊断。 乳腺转移性肿瘤 的鉴别。 第八章: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本章探讨内分泌失调和代谢性疾病在女性生殖系统病理学中的表现: 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 的卵巢及其他相关组织学改变。 甲状腺功能异常 对月经周期和生育的影响。 肾上腺疾病 对生殖激素的影响。 糖尿病 对女性生殖健康的潜在影响。 第九章:性发育异常与生殖系统畸形 本章涉及先天性及后天性因素导致的性发育异常和生殖系统畸形: 性染色体异常 引起的生殖系统发育不全。 性腺发育不全(如Turner综合征)。 性分化异常(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生殖道畸形(如子宫、阴道、宫颈的各种畸形)。 阴道闭锁、处女膜闭锁 的病理学表现。 第十章:女性生殖系统病变的常见病理学技术与诊断思路 本章侧重于病理诊断的实践层面: 标本取材规范: 详细介绍不同部位、不同类型标本的正确取材原则、固定方法、固定时间要求,以及大体检查和切片制作的关键点。 细胞学诊断: 重点介绍宫颈脱落细胞涂片(TCT)、阴道脱落细胞涂片、穿刺细胞学等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假阳性、假阴性的鉴别。 组织病理学诊断: 详细阐述不同病变类型的组织学诊断流程、关键识别点、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如ER、PR、HER2、Ki-67、p53、CK7、CK20、CD10、WT1、Calretinin、SMA、Desmin等),以及分子病理学检测的价值(如HPV分型、KRAS/NRAS/BRAF等基因突变检测)。 常见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 针对临床上易混淆的病变,提供详细的鉴别思路和关键的鉴别点,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内膜癌的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转移性肿瘤与原发性肿瘤的鉴别等。 第十一章: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预后与随访 本章强调了病理诊断在预后评估和患者随访中的重要作用: 病理学预后指标: 详细阐述肿瘤的分期、分级、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脉管浸润、神经浸润、淋巴结转移、是否存在不典型增生、分子标志物表达水平等对预后的影响。 病理报告的解读与临床意义: 帮助临床医生理解病理报告的各项内容,并将其与临床决策相结合。 随访的病理学依据: 说明病理诊断如何指导术后随访,以及复发和转移的病理学监测。 特点与价值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诊断精要》的显著特点在于: 内容全面而深入: 涵盖了女性生殖系统各种常见和少见的良恶性病变,从基础的解剖生理到复杂的病理诊断,层层深入。 强调病理学诊断: 以病理学诊断为核心,结合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学等多种手段,提供权威的诊断依据。 突出临床相关性: 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阐述病理学改变的临床意义、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评估,为临床诊疗提供直接指导。 图文并茂: 配备大量高质量的病理图像、示意图和表格,直观地展示病变特征,加深读者理解。 结构清晰,语言严谨: 章节划分合理,逻辑性强,专业术语使用规范,表达清晰准确,易于阅读和检索。 注重最新进展: 融入了近年来的病理学研究新成果和诊断技术新进展,保证了内容的先进性。 本书的出版,将极大地帮助广大妇产科医生、病理科医生、影像科医生、肿瘤科医生以及研究人员,更准确、更全面地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诊断知识,提高诊疗水平,最终惠及广大女性患者。它不仅是一部教科书,更是一本临床实践的宝贵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扉页上就带着“沈丹华”这个名字,这让我立刻想起了那位在妇产科病理学领域备受尊敬的专家。虽然我手上拿到的这本书,书名相当冗长,似乎涵盖了多个维度,但我最期待的还是其中关于“诊断纲要”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系统化的诊断思路,帮助我这个刚入门的医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妇科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要点。有时候,教材里的图片虽然精美,但缺乏对诊断过程的细致拆解,很容易让人感到茫然。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比如在讲解某一种肿瘤时,不仅要列出其典型的病理形态,更要强调如何通过观察不同层面、不同区域的组织变化来排除鉴别诊断,以及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在诊断中的作用。如果能配上一些示意图,清晰地标出关键的诊断区域,那就更完美了。当然,我清楚医学书籍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一个好的“诊断纲要”,至少应该能为初学者指明方向,让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病理切片时,不至于无从下手。我对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的表现充满了期待,希望能真正领略到沈丹华教授的学术风范和临床智慧。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知识”和“规范”这两个关键词吸引了。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年轻医生,深知准确的病理诊断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而妇科病理,由于其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病变的特异性,往往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知识和操作。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深入的“妇科病理学诊断知识”,不仅仅是停留在教科书式的描述,而是包含一些临床实践中的“干货”,比如一些容易混淆的病灶的鉴别要点,或者是一些罕见病变的诊断思路。同时,“标本取材规范”这一点也让我眼前一亮。我见过太多因为取材不当而导致的诊断延误或误诊,这不仅浪费了资源,更可能耽误患者的治疗。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地讲解不同妇科病变标本的取材原则、注意事项,甚至是一些具体的取材技巧,比如如何保证切取到病变的最有代表性区域,如何正确固定和运送标本等。如果这本书能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出色,那么它将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籍,帮助我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

评分

我一直对“女性生殖系统病理学”这个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女性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市面上关于这个主题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让我感到眼前一亮的却不多。这本书的书名中包含了“女性生殖系统病理学”,让我对它寄予了厚望。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各种疾病的图片和文字描述,而是能够深入地探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因素对其病理特征的影响。比如,在讲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时,我希望它能结合内分泌、免疫等多个角度来阐述其病理机制,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形态学描述。在讲到卵巢肿瘤时,我希望它能对各种类型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分级分期进行更详尽的介绍,并提供一些最新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此外,我非常关注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预后评估和复发监测方面的病理学依据。如果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建树,无疑会成为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对我理解和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提供重要的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里提到了“病理学报”,让我联想到它可能蕴含着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前沿的病理学理念。作为一名对学术前沿保持关注的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复述经典的病理诊断知识,更能够体现出“妇科病理学”在近年来所取得的突破和进展。我期待它能介绍一些新兴的病理诊断技术,比如高通量测序、数字病理学等在妇科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有一些针对疑难病例的讨论,或者是一些对争议性病灶的解读,能够帮助我拓宽视野,提升自己的临床判断能力。如果书中能引用一些权威的“病理学报”上的经典文献,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和解读,那么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将会大大提升。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精选的“病理学报”一样,让我能够快速了解该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和最权威的学术观点,从而为我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妇科病理学诊断知识”和“病理学报”这几个词,我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的学术专著。作为一名对细节有着较高追求的学习者,我非常期待它能够提供对各种妇科病变的细致入微的病理描述。比如,对于一些形态上非常相似的良恶性病变,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精细的细胞学和组织学特征分析,给出明确的鉴别要点,并辅以高质量的病理图片。我还希望书中能够包含对不同病变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生理周期下的病理表现差异的阐述,因为这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病理学报”的出现,让我隐约觉得这本书可能还包含了对一些新兴病变或者诊断标准的讨论,甚至是一些国际上最新的指南和共识的介绍。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将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教材,更可能成为一本能够引领我思考、启发我创新的“工具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