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焦土:苏德战争(1943-1944)(套装共2册)
定价:79.80元
作者:[德]保罗·卡雷尔(Paul Carell) 著,小小冰人 译
出版社: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1
ISBN:9787894292452
字数:200字
页码:全2册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2
★ 第三帝国前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保罗?卡雷尔亲笔讲述
★ 描绘东线战场的开山之作《东进》之姐妹篇
★ 被91家出版社译成65国文字畅销至今
★ 西方媒体评价为“永远的经典之作”
★ 美国五星好评畅销书
前言
1994年版前言
部:库尔斯克战役
章:希特勒孤注一掷
第二章:铁钳
第三章:普罗霍罗夫卡的坦克战
第四章:战役被终止
第五章:元首大本营里的泄密
第二部:曼施泰因
章:斯大林想要的不只是斯大林格勒
第二章:黑海上的警报
第三章: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第三部:北翼的战斗
章:列宁格勒:一座城市的悲剧
第二章:拉多加湖南岸
第三章:沃尔霍夫与施吕瑟尔堡之间
第四章:杰扬斯克
第五章:水牛行动
第六章:大卢基
第四部:后的机会
章:下一步?
第二章:库尔斯克后遗症
第五部:奔向第聂伯河
章: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
第二章:乌斯河上的战斗
第三章:东方壁垒
第四章:奔向第聂伯河
第五章:布克林桥头堡
第六部:基辅与梅利托波尔之间
章:柳捷日村
第二章:目标,基辅!
第三章:扎波罗热
第四章:沃坦防线之战
第五章:尼克波尔以西
第六章:第聂伯河中游的冬季战事
第七部:南翼的灾难
章:切尔卡瑟
第二章:胡贝围圈
第三章:克里木战役
第八部:中央集团军群的坎尼
章:部署
第二章:进攻
第三章:突破
附录
参考文献
《东进》与《焦土》两部著作先河地将二战重要的战场——东线——的血腥战事历程清晰而又详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作为《东进》的续篇,《焦土》从1942年底的作战行动一直讲述到纳粹德国败亡,全景式地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传奇。书中也不乏一些细节性描述,将亲历者的真实记述与历史文件相结合,即便对东线战事了如指掌的读者,也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新的收益。大大小小的事件,林林总总的人物,全面而又详尽地展现了东线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是战争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西方对这两部书的评价用了这样一个词:alltime classic ——永远的经典之作。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本世纪的今天,这套书不仅一直在大卖特卖,许多著名出版社还都先后推出过自己的版本——括“地图版”、“彩色插图版”等等——这一点有力地证明了该著作的经典性。
保罗·卡雷尔,原名保罗·卡尔·施密特,是一名纳粹党员,也是一名党卫队成员,更是纳粹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得力干将,专事负责外交部的新闻与出版部。后化名保罗·卡雷尔,成为畅销书作者。
这套书的内容远不止是冰冷的数据和战役的叙述,它更像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充满了人文关怀。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战争残酷性的客观呈现,没有回避那些令人心痛的牺牲和损失,但同时也强调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是如何闪耀的。比如,书中对医疗兵的描绘,他们在炮火连天中冒死抢救伤员的场景,让我深深动容。还有那些普通士兵,他们在漫长的战役中,如何凭借坚韧的意志和战友情谊,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作者并没有将战争简化为简单的正义与邪恶的对抗,而是展现了其复杂性,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受的痛苦。读这本书,不仅能了解战术战役,更能体会到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影响,以及和平的珍贵。书中的地图和照片也极具价值,它们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对战局的影响,也让我对那些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套《苏德战争》时,我还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难以阅读。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流畅,即使是涉及一些复杂的军事术语,他也能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而且,他非常善于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会在关键时刻设置悬念,或者引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下去。上下两册的结构安排也很合理,上册侧重于1943年的战略调整和关键战役的展开,而下册则深入描绘了1944年苏军的大规模反攻以及东线战场的最终走向。这种循序渐进的叙述方式,让我对整个战役的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更能理解战争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胜利或失败的。我对书中对战后影响的探讨也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战场的胜负,而是进一步分析了这场战争对世界格局、政治力量以及未来军事理论的深远影响。
评分终于入手了这套《苏德战争(1943-1944)》,心心念念许久!翻开第一册,就被那厚重的纸张和精美的插图深深吸引。作者的笔触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场记者,将1943年初那个严酷的冬天,那场决定命运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余波,以及随后一系列规模宏大的反攻行动,描绘得淋漓尽致。从哈尔科夫的血腥争夺,到库尔斯克的坦克洪流,再到第聂伯河畔的渡河战,每一个场景都仿佛在眼前展开,让我能感受到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真实。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聚焦于宏大的战略层面,而是深入到士兵的视角,那些在冰天雪地中挣扎求生的个体,那些面对死亡时内心的恐惧与勇气,都通过细腻的笔触得以展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双方指挥官决策的分析,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以及偶尔出现的失误和由此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都让人读来津津有味,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亲历历史的跌宕起伏。
评分这套《苏德战争》的出版,填补了我对那个时期历史认知上的一些空白。我之前对苏德战争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等几个标志性事件上,对于1943-1944年这个关键转折时期的细节了解并不深入。而这本书,恰恰将这一时期如同碎片般的历史事件,有机地串联起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完整和连贯的战争图景。作者的考证非常严谨,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文献,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同时,他对一些史学界存在的争议,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这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叙述,更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个战役的战略意图和战术部署的分析,这对于理解现代战争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评分从一名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苏德战争(1943-1944)》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莫过于其对战争的“人性化”解读。我一直觉得,历史书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充斥着冰冷的数据和抽象的概念。但这本书不同,它让我看到了战争背后,那些鲜活的生命,那些复杂的情感。我能感受到士兵们的疲惫、恐惧、绝望,也能感受到他们的英勇、牺牲、甚至是幽默。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也歌颂了人性的伟大。比如,在描述一次艰难的攻坚战时,他没有简单地罗列伤亡数字,而是着重刻画了几个士兵在生死关头,为了战友而奮不顾身的场景,读来让人热血沸腾,也让人潸然泪下。这本书让我对战争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对抗,更是无数个体命运的交织,是人类在极端环境下,所展现出的复杂面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