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信息
书名:周易正解——小成图预测学讲义
定价:68.00元
作者:霍斐然 著
出版社:华龄
出版日期:2009-3-1
ISBN:9787801786029
字数:460000
页码:3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大易无象外之辞,凡研习《周易》而不懂象数者,皆不足以谈易。霍斐然先生研易多年,于传统纳甲爻辰、河洛梅花、奇门六壬之外,据《易传》推演出小成图占法,竟可*迈古人。其法至简至易,朴实灵活,只用象数,不涉五行。本书详细阐述厂小成图法的理论与应用,并以其小成图法为阐释工具,对《周易》及《易传》诸篇系统地进行了阐释,探赜索隐,发前人所未发。
小成图法创立多年,在国内外易学爱好者中有广泛影响,亦得到国内易学专家的认司 。小成图是集易学大成的预测方法,它集六王与奇门精华于一一身,起卦简单,断事准确,飞宫便捷,容易学习。“玄妙无穷透天机”,是小成图*恰当的写照。
目录
序
试论‘道隐于小成’(自序)
一 偶有所得
二 八卦成列
三 八卦定吉凶
四 刚柔相推
五 小成图实例
《周易》小成图预测学简述
一 “小成图”的命名
二 小成图起卦法
三 “天地盘”为框架
四 小成图排法
五 “八卦定吉凶”法
六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周易》正解
一 乾
二 坤
三 屯
四 蒙
五 需
六 讼
七 师
八 比
九 小畜
十 履
十一 泰
十二 否
十三 同人
十四 大有
十五 谦
十六 豫
十七 随
十八 蛊
十九 临
二十 观
二十一 噬嗑
二十二 贲
二十三 剥
二十四 复
二十五 无妄
二十六 大畜
二十七 颐
二十八 大过
二十九 坎
三十 离
三十一 咸
三十二 恒
三十三 遁
三十四 大壮
三十五 晋
三十六 明夷
三十七 家人
三十八 睽
三十九 蹇
四十 解
四十一 损
四十二 益
四十三 央
四十四 姤
四十五 萃
四十六 升
四十七 困
四十八 井
四十九 革
五十 鼎
五十一 震
五十二 艮
五十三 渐
五十四 归妹
五十五 丰
五十六 旅
五十七 巽
五十八 兑
五十九 涣
六十 节
六十一 中孚
六十二 小过
六十三 既济
六十四 未济
《系辞传》正解
上篇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下篇
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说卦传》正解
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周易》卦序排列研究
一 卦序排列
二 《麻衣》对卦序勘误之非
三 《周易》卦序天象图简述
四 《周易》卦序位象研究
序卦传
上篇
下篇
《杂卦传》之研究
一 《杂卦》题意
二 《易》无象外之辞
三 杂卦体会
杂卦传
试论三《易》之法
一 试论《周易》之法
二 试论《连山》之法
三 试论《归藏》之法
《周易》“归藏法”研究
一 《归藏》,地《易》电
二 “归藏法”具《说卦》
三 “归藏法”之原理
四 “归藏法”精要
五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六 四柱归藏定命宫法
七 八卦相错归藏全局
八 “小游年”归藏法
九 “辅星水法”翻卦法
十 “太易玄空”归藏法
十一 “归藏法”趋避探秘
阅读这类深度解读的著作,常常会涉及到一个平衡点:是偏重“义理”的阐发,还是侧重“象数”的操作讲解?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最好的解读应该是两者兼顾,但前提是“义理”必须是“象数”的灵魂。如果一本书纯粹堆砌了复杂的运算规则,而没有解释这些规则背后的逻辑和宇宙观,那么它就变成了死记硬背的模板。反之,如果只谈玄妙的哲理,却不给出清晰的操作指引,那它就成了空中楼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在这一点上找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能满足希望掌握实际应用技巧的读者,又能让那些醉心于探究其哲学内核的读者找到共鸣。这种既能“入世”又能“出世”的阅读体验,才是阅读经典过程中最令人回味的收获。
评分在深入研究任何传统学问时,最怕的就是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即对具体细节的推敲过多,反而迷失了整体的框架和核心思想。我希望这本读物在讲解具体的推演方法或术语解析的同时,能够时刻提醒读者,这一切的根基在于其背后的哲学思想体系。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解释为什么这些看似复杂的演算,实际上是古人观察自然和社会规律的一种高级抽象表达。如果译者或编者能够巧妙地将历史背景、文化语境与理论本身结合起来,那么这本书就不再仅仅是一本“术数”的教学手册,而会升华为一部关于古代智慧的导论。这种提升层次的解读,对于想要真正领会其精髓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操作层面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细节的把控。封面采用了一种复古的米黄色调,搭配烫金的字体,显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精致。纸张的选取也很有讲究,内页的纸张略带磨砂质感,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处理,字间距和行间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文本内容变得易于亲近。翻阅过程中,那种油墨的淡淡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气味,总能让我迅速进入沉浸式的阅读状态。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书中的具体内容,但仅从这份实体书的质感来说,它已经超越了我对一般学术书籍的预期,完全可以作为书架上的一件陈设品来欣赏。这种对物理载体的重视,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仪式感。对于喜爱收藏纸质书的朋友来说,这本的制作工艺绝对值得点赞,从侧面反映出对传播传统文化的尊重。
评分从我个人的学习习惯来看,工具书或者教材类书籍的“索引系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内容扎实,更要有助于检索和回顾。我注意到这本书的章节划分似乎非常细致,这种细致的结构安排,对于我们这种需要频繁查阅特定概念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希望它能在关键术语的解释上做得深入且到位,最好还能提供一些交叉引用的提示,让我能够顺藤摸瓜地扩展知识面。例如,在讨论某个特定概念时,如果能清晰指出它在周易体系中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联性,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就会大大提升。如果后续内容中能附带一些精心设计的图表或者思维导图,那就更完美了,毕竟对于象数之学,直观的可视化辅助远胜于纯文字的堆砌。
评分我最近尝试阅读了几本不同领域的经典译注本,对于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的理解差异感到非常好奇。我发现,即便是对同一段古文的解读,不同学者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也大相庭径,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对话”的乐趣。这次尝试阅读这本,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所展现出的那种对原典的敬畏与现代阐释之间的平衡感。很多时候,旧有的译本过于晦涩,而新的译本又可能在过度现代化的过程中失落了原有的韵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在保持古籍原意的基础上,用一种既严谨又不失流畅的白话文来进行阐述,特别是在那些涉及到复杂哲理和历史背景的段落,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帮助我这样半路出家的学习者构建起坚实的理解基础。这种清晰的导引作用,在我看来,是衡量一本优秀学术普及读物的重要标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