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粮食危机
定价:39.00元
作者:(美)恩道尔,赵刚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802473836
字数:265000
页码:28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运用粮食武器获取世界霸权,提示粮价飞涨的真相,洞察转基因种子的政治意图,戳穿粮食霸权的阴谋。
继石油和交贷危机后,全球下一场危机将是粮价引发的农产品危机。全球粮价疯涨,创出160年来新高。供需失衡背后是生物燃料的吞噬、转基因种子的肆虐。难道我们每吃一日饭都要给西方利益集团交纳一笔费吗?
本书是旅德美籍学者威廉?恩道尔继《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他以地缘政治的独特视角,无与伦比的思辨,无可质疑的详实史料,条分细缕,层层剖析,为我们揭示了围绕粮食正在进行的一场不为多数人所察觉的阴谋。这是一个由少数人策划的阴谋,他们正在图谋控制全世界的粮食供给,控制世界大多数人生存的物质基础,从而控制世界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让全世界的人们成为他们猎食的对象,成为他们永远的奴隶。这是一个设计巧妙而又隐蔽的阴谋,由三个步骤构成。首先,他们以科学的名义,开展转基因工程研究,获得大批,并控制某些重点粮食品种,如大豆、水稻等大规模农作物和鸡、奶牛等重要家禽产品。其次,他们寻找各种机会,如大面积的农业灾害(减产或疫情)、战争(如在伊拉克)、债务危机(如在阿根廷),借助某些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庇护,以援助为名,强迫别国的农民采用由他们控制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子。*后,他们它利用人类用于鼓励创造发明的制度,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强迫征收种子的使用费。为达到目的,他们不惜采取恶劣的手段。这些手段包括,开动宣传机器,把人类流行了几千年的耕作习惯和耕作方式,诬蔑为落后的生产方式;隐瞒转基因种子严重的不良后果,大规模推广未经严格检验的转基因作物;发明种子,让农民播种的农作物“断子绝孙”,从而不得不年复一年地向他们“买种”耕作。这是何等的阴险。
本书分五个部分共十三章。**个部分包括两章,主要介绍了为推广转基因作物,利益集团游说美英,一方面采取不管制政策,另一方面压制独立的科学研究,为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大开方便之门。第二部分包括三章,主要介绍了美国调整粮食贸易政策的动因,美国控制第三世界人口生产和粮食生产的真正目的,以及为控制别国的粮食生产,美国利益集团在南美多个国家所作的一系列尝试。第三部分包括两章,主要介绍了利益集团为摧毁别国的粮食生产体系所采取的种种手段,以及为控制水稻种子所作的努力。第四部分包括三章,分别介绍了美国在阿根廷和伊拉克推广转基因作物,控制上述两个国家粮食生产的做法,以及美国如何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形成有利于转基因作物推广的国际贸易环境。第五部分包括三章,主要介绍了在美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庇护下,利益集团为控制粮食种子和推广转基因技术所做的种种动作。
作者通过犀利的语言直接了当地向我们发出警示,粮食生产不可忽视,粮食安全必须警钟长鸣。
内容提要
本书从地缘政治的视角人手,通过无与伦比的思辨和无可置疑的翔实史料,揭示了围绕粮食正在进行的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作为《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的续篇,本书的线索是英美权势集团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粮食——的控制。在作者妙笔生花的描述下,“绿色革命”、“基因革命”、“人口控制”背后种种鲜为人知的内幕一一呈现,为您揭示以洛克菲勒家族为代表的美国社会政治精英如何处心积虑地打着科技进步、粮食援助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幌子,为自己维持支配世界、主宰人类的霸权创造条件。
目录
作者介绍
威廉 恩道尔,美国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长期旅居德国。从事国际政治、经济、世界新秩序研究已逾3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学士、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比较经济学硕士。 威廉 恩道尔作为独立经济学家和新闻调查记者,先后在美国和欧洲工作。他的研究涵盖领域极
文摘
序言
拿到《粮食危机》这本书,我本以为会读到很多关于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国际粮价波动之类的硬核数据和分析。结果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软”一些,也更具人文关怀。它没有一味地强调数字和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些可能受粮食危机影响的人们的生活状态。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描绘具体某个受灾地区的悲惨景象,但我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些潜在的危机对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冲击和改变。它让我开始关注那些我们平时可能忽略的群体,比如小农户、边缘化地区的人们,以及那些在粮食供应链中默默付出却往往被忽视的劳动者。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粮食危机不仅仅是关于“有没有饭吃”的问题,它更关乎公平、尊严和生存权。它没有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但却在我心中播下了同理心和责任感的种子,让我开始思考,作为个体,我能为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粮食系统做些什么。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粮食短缺只是发生在非洲或者一些战乱地区的事情,跟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太大关系。但读了《粮食危机》之后,我才发现事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里面提到的那些关于土壤退化、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都是一些非常专业的概念,但作者用一种比较易懂的方式讲了出来,虽然有时候需要反复琢磨一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详细地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粮食贸易如何将风险传递,以及少数国家对全球粮食供应的影响力。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每天吃的每一粒米、每一片菜叶,背后都牵扯着多少看不见的链条和脆弱的平衡。它没有罗列一堆冰冷的数据,而是通过一些案例,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潜在的危机,以及它们可能对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连锁反应。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吃”这个简单的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意识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评分我抱着一个极大的好奇心翻开了《粮食危机》,想看看这本书究竟能揭示出什么“惊天秘密”,或者提供什么“绝世秘籍”。然而,这本书并没有给我那种“醍醐灌顶”或者“恍然大悟”的瞬间。它更多地像是在平静地讲述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我们星球如何一点点积累着粮食压力,又如何在某些时刻将这些压力爆发出来的故事。我曾经以为,粮食危机无非就是产量不够,或者运输不畅,但这本书拓展了我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原因,比如农业政策的影响,科技发展的双刃剑效应,以及消费主义文化如何无形中加剧了资源消耗。它并没有直接批判某个国家或某个群体,而是提供了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不同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将我们推向一个可能存在的危机边缘。这本书没有给我答案,但它抛出了足够多的问题,足够我们每个人去思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评分《粮食危机》这本书,坦白说,我一开始是对它的标题感到有些夸张的。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危机论”层出不穷,很容易让人产生麻木感。但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并且投入进去阅读之后,我发现我之前的想法有些过于片面了。它并不是那种耸人听闻的宣言,而是用一种非常理性、甚至有些冷静的语气,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关于粮食系统现状的宏大图景。书中对各种可能引发粮食危机的因素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冲击,到全球贸易体系中隐藏的风险,再到不同地区之间资源分配的不均等等。它没有给出过于乐观或悲观的论调,而是让我们看到,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且需要拿出切实行动来应对的挑战。这本书让我不再仅仅将粮食危机视为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开始将其与我个人的生活、我所处的社会,甚至整个地球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
评分《粮食危机》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足以让人心头一紧,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干涸龟裂的大地,饥肠辘辘的孩子们,以及社会动荡的阴影。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怀揣着一种沉重和期待的。期待能够从中找到答案,找到化解危机、守护我们未来餐桌的希望。然而,这本书并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做”,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当前在粮食系统上面临的复杂挑战。它引人深思,让我们不得不去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粮食生产、分配和消费模式。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选择,比如是否过于浪费食物,或者我对食物的来源是否真的了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粮食危机并非遥不可及的某个国家的局部问题,而是与全球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是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巨网。它没有给出廉价的解决方案,却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问题的视角,让我明白,解决粮食危机,需要的是全社会共同的智慧和持续的努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