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词坛圣手”、《雪中情》《万里长城永不倒》作者卢国沾首部内地文字作品
歌如人生,梦如人生,一词一句,都是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攀越!
《歌词的背后》在香港著名词人卢国沾在内地出版的首部文字作品,涵括卢氏从1980年代至2014年间陆续写就的创作随笔,谈及歌词多达一百首,其中即有《小李飞刀》《万里长城永不倒》《大地恩情》等脍炙人口的佳作。卢氏于书中坦陈创作细节,剖白彼时所思所想,追忆歌曲传唱过程中的种种故事,与读者分享填词生涯的辛酸与喜悦,下笔有情,文字鲜活畅达。读者可于歌词背后,窥见香港歌坛的黄金时代,华语乐坛近半个世纪的风流云聚皆在其中。
人说我笔下常透露了一些内心的秘密,这是圈里的共识了。而我自己也不中止这个做法,为了有时确然有种恳切的需要,想尽力绘出当时或刹那间的感受,生怕有些感受,一过去便忘掉。忘掉了太可惜,因此我放任自己,在词里呈现我内心的某些秘密。
——卢国沾
无论分析和创作,林氏作品都会较易着手:着力处显而易见,章法有规可循。卢式歌词则有反璞归真之势,论其情歌则可能变成爱情问题分析,谈哲理歌词又会演化为哲学论文,只因卢国沾已不再依恋于匠气迫人的阶段,升华到真璞的境界。
——林夕
重温卢国沾在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写的歌词,也许会让很多读者深感粤语歌词今不如昔。因为卢氏得(金针)奖,很自然地重温了一些他填词的名曲,感觉是恍如隔世。现今的曲风是不会这样的,为曲所囿限的填词家,其词风也没可能回到以前的卢国沾时代。
——黄志华
香港填词界泰斗有两个“沾”,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充满侠情的“老怪”黄沾,一个是看透风云变幻的“变色龙”卢国沾。两人风格各有千秋,棋逢对手。
——游威
迷人的歌词,迷人的时代
评分##何嘉丽,在八十年代的香港歌坛昙花一现,卢沾为她写了《再见七日情》和《无名字的脸》等歌曲,现在听来,也觉得她音质的特别。《歌词的背后》可以看作一部文学随笔,同时它也是一部80年代港乐的纪录片。
评分##七八十年代,中文流行音乐也大概只有香港有。但是,对比英文,被称为“圣手”写下的歌词也真是刚启蒙的样子。不能苛求卢老师,此中歌词90%已陈旧过时——其实这还好。但看到《秦始皇》的那篇时就觉得吃了苍蝇一样,与时下的所谓大一统很衬嘛。
评分##扫读,今生无悔
评分##香港词坛七十年代不能绕过的人物,了解一下还是不错的
评分##七八十年代,中文流行音乐也大概只有香港有。但是,对比英文,被称为“圣手”写下的歌词也真是刚启蒙的样子。不能苛求卢老师,此中歌词90%已陈旧过时——其实这还好。但看到《秦始皇》的那篇时就觉得吃了苍蝇一样,与时下的所谓大一统很衬嘛。
评分##有几首的歌词有错了,还有“杜丽莎”不是“杜莉萨”。
评分##最熟的卢词是小李飞刀和霍三部,最爱《大号是中华》。卢大侠写歌词,是写自己心声,一本将近百首,串联出的是他的人生故事。文字中时时能感受到卢大侠的那份书生意气。从书里找到了写稿材料,更要多多拜谢。
评分##從每首詞的創作入手,寫了當時的心情,態度,寫詞技巧。第一次接觸,文風暢快幽默,哲思引人共鳴。喜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