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程共分8章和5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消防电源、配电设备装置、电气综合监控系统、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电线电缆的选择与敷设等。
本规程可供建筑设计及消防等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参考使用。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隶属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多年来,总院设计项目遍及全国各个省市、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工程设计及咨询项目数以万计,并培养了包括院士及国家设计大师在内的许多杰出专家人才。 font-family: Arial;mso-bidi-font-family:Arial;mso-font-kerning:0pt'>章和5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消防电源、配电设备装置、电气综合监控系统、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电线电缆的选择与敷设等。说实话,拿到《DGJ08-2048-2016 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程(J11323-2016) 上海市》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因为很多规程读起来都枯燥乏味,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但这次,我真的被惊艳到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怎么做”。比如,书中在讲解配电箱柜的防火设计时,不仅列出了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还结合了上海地区常见的建筑结构和材料,给出了具体的防火分隔措施、门窗的耐火极限要求,以及箱柜内部元器件的布局原则。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防火分区”的阐述,它详细说明了如何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面积、高度以及疏散距离来划分不同的防火分区,并且针对每个分区内的电气系统提出了相应的防火要求。这一点对于大型的公共建筑,比如商场、医院、学校等,尤其重要。我还注意到书中对“消防电源”的规定,要求双路电源互为备用,并且有明确的切换时间要求,这对于保障消防设备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涵盖了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的方方面面,而且讲解清晰,条理分明,让人一目了然。我还会把它作为日常设计工作的“案头书”,随时翻阅,相信它能帮助我把控好每一个设计细节,提高设计的整体水平。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老中医”,讲究的是“治未病”。它不仅仅关注火灾发生时的应急措施,更注重从设计的源头上就杜绝火灾的隐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可燃物”管理的规定,它详细列举了民用建筑中常见的可燃材料,并对这些材料的防火等级、使用范围以及储存方式都做出了明确的限制。例如,在电气设备周边,不允许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对电缆桥架的防火涂料要求等。这些细节的强调,正是电气防火设计的精髓所在。我还注意到书中对“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包括监控系统的组成、探测器的设置要求,以及与消防控制室的联动方式。这套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气线路的温度、电流、电压等参数,一旦发现异常,就能及时报警,为扑灭火灾赢得宝贵的时间。这本书就像一本“安全宝典”,它把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都提前预测到了,并且给出了最有效的预防措施,让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评分第一次阅读《DGJ08-2048-2016 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程(J11323-2016) 上海市》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立体性”。它不仅仅是在平面上进行设计,更是将防火安全融入到建筑物的“三维空间”中。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穿越楼板”和“穿越墙体”的电缆敷设要求,它明确规定了电缆在穿越不同防火分区时,必须采用防火封堵材料进行严密的隔离,并且给出了封堵材料的类型、厚度以及施工工艺要求。这就像是在建筑物的“骨骼”中,为每一根“血管”(电缆)都加上了防火的“铠甲”。此外,书中对“电缆竖井”的防火设计也有非常详尽的规定,要求竖井本身具备一定的防火隔热性能,并且在每一层都需要进行防火分隔,以防止火势在竖井内垂直蔓延。我还注意到书中对“动力配电”和“照明配电”的防火要求有所区别,根据其重要性和使用场景,给出了不同的设计标准,例如对消防设备供电线路的特殊保护要求。这本书就像一位“建筑魔术师”,将复杂的电气系统,通过严谨的设计,巧妙地编织成一张坚不可摧的防火安全网,让整个建筑都变得安全可靠。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建筑师,循循善诱地向你传授着宝贵的经验。它没有一开始就堆砌起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入手。比如,在谈到电气线路敷设时,它不会仅仅告诉你“要规范”,而是会详细阐述不同材质的电线电缆在火灾中的燃烧特性,以及不同敷设方式(明敷、暗敷、穿管、桥架)所带来的防火安全差异。我记得在我刚入行的时候,对电缆桥架的防火处理总是模棱两可,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做防火封堵,什么时候需要做隔断。这本书就用非常直观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清晰地界定了这些关键节点,让我恍然大悟。而且,它还会结合上海这座城市的具体情况,比如建筑高度、人口密度、火灾风险等级等因素,来给出更有针对性的设计建议。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接地气,实用性强,而不是那种“万金油”式的规定。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用电设备选择的部分,不仅仅是强调低烟无卤,还会涉及到设备的 Insulation (绝缘) 等级,以及在潮湿、高温等特殊环境下的选用原则。这些细节的考虑,往往是区分一个优秀电气设计师和一个合格电气设计师的关键。这本书就像一个细心的“保姆”,提醒你所有可能潜在的危险,并给出解决方案,让我们这些“新手”少走弯路,多做实事。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启发,不仅仅是关于“防火”,更是关于“可靠性”。它让我明白,电气防火设计不仅仅是为了防止火灾,更是为了保障建筑物的正常运行,以及人员的生命安全。我注意到书中对“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设计有详细的要求,不仅规定了照度标准、连续供电时间,还强调了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的联动性。在火灾发生时,清晰的疏散指示能够帮助人员迅速找到安全出口,而充足的应急照明则能避免恐慌和踩踏。我还发现书中对“消防控制设备”的供电要求非常高,要求采用双路互为备用的电源,并且有明确的切换时间要求,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消防控制室都能正常工作,指挥灭火救援。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管家”,它不仅关心建筑物的“健康”,更关注居住在里面的人们的“安全”,用最周全的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评分终于有时间来细细品读一下这本《DGJ08-2048-2016 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程(J11323-2016) 上海市》了。作为一名在一线从事建筑工程的工程师,对于这类国家及地方性规程,我向来是既重视又带着一丝敬畏。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其严谨与全面。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密密麻麻的条文和细则所吸引,这说明了编制者在内容上的投入是巨大的,试图覆盖到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的方方面面。当然,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需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相关的培训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配电系统设计的部分,例如电缆敷设的防火分隔要求、不同防火等级区域的电气设备选型标准,以及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联动设计等等。这些内容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书中对于接地系统的要求也十分细致,这对于防止静电积聚和雷击损害至关重要。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的条文与我曾经遇到过的工程项目进行对照,发现了不少之前可能被忽略的细节,也印证了规范的重要性。例如,在某个老旧建筑改造项目中,我们就曾因为电缆桥架的防火封堵不到位,导致火势蔓延速度加快,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更加系统和科学的设计依据,能够帮助我们从源头上规避许多潜在的风险。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书,它不仅仅是一堆条文的堆砌,更是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结晶,对于提升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是——“严丝合缝”。它对于每一个细节的把控都近乎苛刻,仿佛是在织一张密不透风的防火安全网。我从事建筑电气设计多年,深知一旦某个环节出现疏漏,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这本书就像一面“照妖镜”,把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小瑕疵”都暴露出来。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电缆防火”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电缆的燃烧性能,以及在穿越防火分区、竖井等关键部位时,必须采取的防火封堵措施,包括封堵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的要求,甚至是封堵后的检验方法。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在实际工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的。此外,书中对“防雷接地”的要求也十分详尽,不仅包括了防雷接地的基本原则,还对不同建筑物的接地电阻值、接地极的埋设深度和方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对于保障建筑物和内部设备的安全至关重要。我还注意到书中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应急照明系统”的设计要求,强调了系统间的联动性和可靠性,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发出警报,并为人员疏散提供充足的光照。这本书就像一位“侦探”,能够预见并指出所有潜在的危险源,并给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评分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加一场“精密的手术”。它对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细的剖析和规范,不允许出现任何的“粗心”和“随意”。我尤其重视书中关于“接地与等电位联结”的部分,它不仅强调了接地电阻的要求,还详细说明了不同接地系统(TN、TT、IT)的适用范围,以及在不同电气设备和系统之间的等电位联结方式。这对于防止电气设备漏电带来的触电危险,以及消除静电积聚引发火灾,都至关重要。我还发现书中对“防爆电气设备”的应用有明确的规定,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必须选用符合防爆等级要求的电气设备,并且对设备的安装、接线和维护都有严格的要求。这对于确保化工、石油、煤矿等特殊行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这本书就像一位“严谨的科学家”,用科学的理论和严谨的逻辑,为我们揭示了电气防火的奥秘,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关键技术。
评分刚拿到《DGJ08-2048-2016 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程(J11323-2016) 上海市》的时候,我并没有立刻投入阅读,因为我对这种类型的规范总有一种“理论性太强,实践性不足”的担忧。然而,当我真正开始翻阅后,这种顾虑便烟消云散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把每一条规章制度都落实到具体的工程实践中。例如,书中在讲解“配电系统防火”时,不仅给出了设计原则,还配有大量的示意图和节点大样,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区域的电气设备如何选择,电缆如何敷设,以及如何进行防火分隔。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应急电源”部分的阐述,它详细说明了应急电源的容量计算、切换时间要求,以及与主电源的隔离措施,这对于保障火灾发生时的关键设备(如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我还发现书中对“电气竖井”的防火设计有着非常细致的要求,包括竖井的防火分隔、电缆的防火处理,以及通风排烟的设计。这些细节的考虑,对于防止火灾在竖井内蔓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最核心、最关键的电气防火知识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评分在我看来,《DGJ08-2048-2016 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程(J11323-2016) 上海市》这本书,就是一本“防火工程的哲学书”。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防火分区”的理念,理解了为什么建筑需要划分不同的防火分区,以及每个防火分区内部的电气系统需要满足什么样的防火要求。这不仅仅是为了限制火势的蔓延,更是为了给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争取宝贵的时间。我还对书中关于“电气设备的散热”和“通风”的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过高的温度会加速电缆绝缘老化,增加火灾风险,而良好的通风则能有效降低设备运行温度,提高电气系统的可靠性。这本书就像一位“哲学家”,它引导我去思考电气防火设计的深层含义,让我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能够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去审视设计,从而做出更加卓越的设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