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萧涤非/周汝昌 上海辞书出版社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萧涤非/周汝昌 上海辞书出版社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鉴赏
  • 辞典
  • 萧涤非
  • 周汝昌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诗宋词
  • 古典诗词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贯中西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20487
商品编码:26137343263
丛书名: 唐诗三百首鉴赏

具体描述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作 者:  黄全彦
定价:  71.00元
ISBN号:  9787532620487 9787532620470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印刷日期:  

编辑推荐

内容介绍

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选收唐代诗歌三百首,是一本选目精审、赏析精到具有辞典功能的古典文学读本。
为了嘉惠读者,推陈出新,延续拓展,上海辞书 出版社以《唐诗鉴赏辞典》为代表的文学鉴赏辞典的 风格和品牌,乃以三百为数,远绍《诗经》三百篇的 传统,近承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精华,又参 酌其他选本,不用体式分类,唯取佳作入选,以唐诗 、宋词、元曲各出一册,展示中国韵文的之作; 又请国内有关研究名家撰写精美赏析文章,解释历史 背景,以先进文艺理念讲解艺术特色,评论文学成就 。这本由萧涤非编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是其中 的唐诗一册。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选收宋代词作共三百首,是一本选目精审、赏析精到具有辞典功能的古典文学读物。

作者介绍
萧涤非(1906-1991)江西临川人,家境贫寒,过早地失去了父母。他十分聪明,又勤奋好学,在伯父和叔父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1930年于清华大学毕业,又继续深造,1933年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到山东大学任教。抗日战争时期去西南联大,其间生活极其艰难。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回山东大学,历任中文系主任、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满怀“但使一枝能照眼,不辞心血活莓苔”的苦心,始终站在教学线,不仅给本科生上课,还辅导进修教师、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从未休假,培养过项怀诚等一大批国之栋梁。他诲人不倦的教学热情和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向为学生所称道。新时期,萧先生在耄耋之年以多病之躯,仍致力于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培养,撰写书序,培养了我国古典文学专业的首批五名硕士和两名博士,并接受国家教委安排,指导美国高级进修生。此外,他还为电台撰稿,尽量自答复各界来信,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指导意见。他的有些老学生称他为“20世纪的杜甫”,美、日等国学者以之为“汉学伟人”。
目录
出版说明
篇目表 
正文 
篇目笔画索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 野 望 ]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晋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长吟“采薇”之诗以寄意了。《诗经·召南·草虫》有云:“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他正是伤心缺少这种知音和知心啊!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理论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俭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问两联写景,经过情——景一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宝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卒,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范仲淹移知延州,可以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所以“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反映出宋朝守军力量是很薄弱的,作为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门,太阳一落就关闭起来,表现了形势的严重性。这一句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下阕着重抒情。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由何而来呢?“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是用典。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后汉书·和帝纪》)。词意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然而要取得胜利,又谈何容易!“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它所发的是凄切之声,唐代边塞诗里经常提到它。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等,皆为人所熟知。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所闻的、目所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如果深夜里安然熟睡,是听不到、也看不到的。这就逗出了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将军(词人自己)为什么通宵不眠,发为之白?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为什么会落泪?是出于同样原因。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全不同。

......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