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此书首版,乃黄山书社于1987年4月出的那个版本,贵州人民出版社此书系新版。
此书是作者整理了陈寅恪老的笔记而成。它虽然不能把陈老师的精彩论述,一一如实地反映出来,但我想这部笔记的发表,对于研究陈老师在近代史学上地位与贡献,对于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将能起到它的作用。
本书虽非陈先生的原著,但仍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寅恪先生用近代史学的方法,研究他所掌握的丰富史料,使中国的历史学远远超过封建时代的水平。他是中国近代史学的创始人,或其中极少数人之一。
--冯友兰(《怀念陈寅恪先生》)
(陈先生)在司马光之后把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陈先生把敏感的观察力与缜密的思考力相结合,利用习见的史料,在政治、社会、民族、宗教、思想、文学等许多方面,发现别人从未注意到的联系与问题,人现象深入本质,作出新鲜而令人折服,出乎意想之外而又入乎意料之中的解释。
--周一良(《纪念陈寅恪先生》)
先生治学之广是非常惊人的。
--季羡林
内容简介本书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890-1969)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陈寅属先生研究史学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国中古史学的研究对当代影响*巨;但在其已出版的作品中,尚无系统的断代史之作,本书则能补陈书之阙,因而被誉之为“稀世之珍”。书成,并由北京大学周一良、王永兴教授审阅。
本书虽非陈先生的原著,但仍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寅恪,江西修水(义宁州)人,1890年生于湖南长沙。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十年动乱期间,他遭到残酷折磨,1969年10月7日逝世于广州。
目 录篇 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吴、蜀)
第二篇 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
第三篇 清谈误国(附“格义”)
第四篇 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
第五篇 徙戎问题
第六篇 五胡种族问题
第七篇 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
第八篇 晋代人口的流动及其影响(附坞)
第九篇 东晋与江南士族之结合
第十篇 孙恩、卢循之乱
第十一篇 楚子集团与江左政权的转移
第十二篇 梁陈时期士族的没落与南方蛮族的兴起
第十三篇 南朝官制的变迁与社会阶级转变的关系
第十四篇 南北对立形势分析 篇 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吴、蜀)
第二篇 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
第三篇 清谈误国(附“格义”)
第四篇 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
第五篇 徙戎问题
第六篇 五胡种族问题
第七篇 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
第八篇 晋代人口的流动及其影响(附坞)
第九篇 东晋与江南士族之结合
第十篇 孙恩、卢循之乱
第十一篇 楚子集团与江左政权的转移
第十二篇 梁陈时期士族的没落与南方蛮族的兴起
第十三篇 南朝官制的变迁与社会阶级转变的关系
第十四篇 南北对立形势分析
第十五篇 北魏前期的汉化(崔浩问题)
第十六篇 北魏后期的汉化(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第十七篇 六镇问题(附魏齐之兵)
第十八篇 北齐的鲜卑化及西胡化
第十九篇 宇文代之府兵及关陇集团(附乡兵)
第二十篇 南北社会的差异与学术的沟通
第二十一篇 佛教三题
书摘插画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