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杀虫剂卷

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杀虫剂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宝根,刘学 著
图书标签:
  • 农药
  • 杀虫剂
  • 生物活性
  • 测试
  • 标准操作规范
  • 实验方法
  • 农药残留
  • 质量控制
  • 农业科学
  • 农药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辉博库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9591
商品编码:2592706802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 杀虫剂卷

:60.00元

作者:顾宝根,刘学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222695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本套丛书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与沈阳化工研究院组织专家联合编写,具有先进性。
2.本书收集整理了114条新的除草剂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具有新颖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

内容提要


作为杀虫剂分卷之一,本书按照“试材准备与培养”与“试验操作”两大部分,系统收集和整理了114项杀虫剂生物测定相关的标准操作规范。其中,试材准备与培养部分对室内试验常用靶标的室内繁育方法进行了细致地规范;试验操作部分则涵盖了杀虫剂生物活性常规测定方法、抗性选育、混剂联合作用测定、解毒酶/靶标酶活性测定以及线虫的室内分离及试验方法等。
本书内容全面,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实用性强,非常有利于规范杀虫剂生物测定工作和评价标准,适合从事农药特别是杀虫剂的生产质量控制、农药管理、农药登记、核查市场商品以及国际贸易的相关关人员查阅和参考。

目录


**部分试材准备与培养/1
SOP-SC-2001 标准养虫室2
SOP-SC-2002 鳞翅目昆虫种群的建立4
SOP-SC-2003 同翅目昆虫种群的建立6
SOP-SC-2004 卫生害虫与贮粮害虫种群的建立8
SOP-SC-2005 螨种群的建立10
SOP-SC-2006 线虫种群的建立12
SOP-SC-2007 鳞翅目昆虫的寄主作物14
SOP-SC-2008 同翅目昆虫的寄主作物15
SOP-SC-2009 螨的寄主作物16
SOP-SC-2010 线虫的寄主作物17
SOP-SC-2011 东方黏虫的饲养18
SOP-SC-2012 二化螟的饲养20
SOP-SC-2013 小菜蛾的饲养22
SOP-SC-2014 茶尺蠖的饲养23
SOP-SC-2015 亚洲玉米螟的饲养24
SOP-SC-2016 棉铃虫的饲养26
SOP-SC-2017 斜纹夜蛾的饲养28
SOP-SC-2018 甜菜夜蛾的饲养30
SOP-SC-2019 小地老虎的饲养32
SOP-SC-2020 桃小食心虫的饲养34
SOP-SC-2021 蚕豆蚜的饲养36
SOP-SC-2022 棉蚜的饲养37
SOP-SC-2023 桃蚜的饲养38
SOP-SC-2024 褐飞虱的饲养39
SOP-SC-2025 白背飞虱的饲养40
SOP-SC-2026 灰飞虱的饲养41
SOP-SC-2027 黑尾叶蝉的饲养42
SOP-SC-2028 淡色库蚊的饲养43
SOP-SC-2029 家蝇的饲养44
SOP-SC-2030 果蝇的饲养46
SOP-SC-2031 美洲斑潜蝇的饲养47
SOP-SC-2032 德国小蠊的饲养48
SOP-SC-2033 美洲大蠊的饲养49
SOP-SC-2034 黑胸散白蚁的饲养50
SOP-SC-2035 杂拟谷盗的饲养51
SOP-SC-2036 玉米象的饲养52
SOP-SC-2037 黄粉虫的饲养53
SOP-SC-2038 朱砂叶螨的饲养54
SOP-SC-2039 柑橘全爪螨的饲养55
SOP-SC-2040 甘薯茎线虫的饲养56
SOP-SC-2041 大豆胞囊线虫的饲养57
SOP-SC-2042 番茄根结线虫的饲养59

第二部分试验操作/61
SOP-SC-2043 滤纸药膜法62
SOP-SC-2044 玻璃容器药膜法64
SOP-SC-2045 鳞翅目幼虫点滴法66
SOP-SC-2046 家蝇成虫点滴法68
SOP-SC-2047 蜚蠊点滴法70
SOP-SC-2048 蚜虫点滴法71
SOP-SC-2049 鳞翅目幼虫喷雾法72
SOP-SC-2050 人工饲料混药胃毒法74
SOP-SC-2051 叶片夹毒法76
SOP-SC-2052 浸叶饲喂法78
SOP-SC-2053 口腔注射法79
SOP-SC-2054 舔吸式口器害虫液滴饲喂法80
SOP-SC-2055 二重皿熏蒸法81
SOP-SC-2056 广口瓶熏蒸法82
SOP-SC-2057 滤纸熏蒸法83
SOP-SC-2058 三角瓶熏蒸法84
SOP-SC-2059 同翅目昆虫根内吸法85
SOP-SC-2060 鳞翅目昆虫根内吸法86
SOP-SC-2061 茎内吸法87
SOP-SC-2062 种子内吸法88
SOP-SC-2063 鳞翅目杀卵测定89
SOP-SC-2064 杀螨剂杀卵作用测定90
SOP-SC-2065 叶片渗透作用测定91
SOP-SC-2066 潜叶害虫测试方法92
SOP-SC-2067 蚜虫浸茎浸渍法93
SOP-SC-2068 叶螨叶碟喷雾法94
SOP-SC-2069 幼虫浸渍饲喂法96
SOP-SC-2070 幼虫浸渍人工饲料夹毒法98
SOP-SC-2071 蚊幼虫连续浸液法99
SOP-SC-2072 家蝇组织培养板法
SOP-SC-2073 陷阱引诱法101
SOP-SC-2074 毒饵诱食法102
SOP-SC-2075 哺乳动物涂抹法103
SOP-SC-2076 嗅觉计法104
SOP-SC-2077 选择着落法105
SOP-SC-2078 体重法106
SOP-SC-2079 螨产卵抑制作用测定107
SOP-SC-2080 鳞翅目昆虫产卵抑制作用测定108
SOP-SC-2081 土壤混药法109
SOP-SC-2082 击倒箱测定法111
SOP-SC-2083 蚊香试验法112
SOP-SC-2084 杀白蚁剂木块浸渍法113
SOP-SC-2085 杀白蚁剂胶囊法114
SOP-SC-2086 梨木虱成虫测定法115
SOP-SC-2087 梨木虱若虫测定法116
SOP-SC-2088 梨木虱卵测定法117
SOP-SC-2089 温室白粉虱成虫测定法118
SOP-SC-2090 温室白粉虱若虫测定法120
SOP-SC-2091 美洲斑潜蝇成虫测定法121
SOP-SC-2092 美洲斑潜蝇若虫测定法122
SOP-SC-2093 二化螟管测法123
SOP-SC-2094 叶面持效盆栽测定法124
SOP-SC-2095 温度对杀虫效果影响测定125
SOP-SC-2096 异色瓢虫玻璃药膜法126
SOP-SC-2097 亚致死效应测定法128
SOP-SC-2098 昆虫抗性品系群体选育法130
SOP-SC-2099 昆虫抗性品系单体选育法132
SOP-SC-2 杀虫剂对作物安全性测定134
SOP-SC-2101 杀虫剂联合作用测定136
SOP-SC-2102 杀虫剂与增效剂联合作用测定138
SOP-SC-2103 杀虫剂对Na ,K -ATP酶活性测定139
SOP-SC-2104 酯酶同工酶的PAGE电泳分析141
SOP-SC-2105 羧酸酯酶的测定方法143
SOP-SC-2106 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测定145
SOP-SC-2107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测定147
SOP-SC-2108 24孔板法149
SOP-SC-2109 线虫分离方法151
SOP-SC-2110 线虫96孔板生测法152
SOP-SC-2111 线虫玻璃管测定法153
SOP-SC-2112 线虫死活检测方法及判断标准155
SOP-SC-2113 白蚁滤纸药膜法156
SOP-SC-2114 白蚁陷阱引诱法157

作者介绍


顾宝根,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顾宝根,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副主任,研究员。1988年起在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工作起一直从事农药测定和管理工作,先后从事农药生物测定、质量管理、环境影响、登记管理、残留标准、信息服务和国际合作等技术和管理工作,2015年12月起到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1、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项目
(1)组织制定了与FAO和OECD接轨的农药生测试验准则,使我国的农药登记试验与国际接轨。
(2)主持并参与制定《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和(二)、《农药标签通则》、《农药剂型名称和代码》、《农药毒性分级标准》、《苏云菌芽孢杆菌制剂标准》、《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安全储运防毒规程》等国家和行业标准。
(3)组织《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修订工作,参与《农药管理条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修订。
(4)主持新农药创创制生测试验SOP体系项目,制定了包含靶标生物饲养、实验设备操作等生测全过程的731个基本与国际接轨的SOP规范。
(5)主持'绿色生态农药的研发和产业化----农药安全性、生态评价研究' 等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承担农药管理相关国际准则和标准的制定,先后出版和发表三十多篇论文和书籍。
2、代表性获奖
(1)2002年,《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
(2)2009年,“农药对环境生物危害影响与管理对策”获国家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
(3)2014年,“新型天然蒽醌化合物农用杀菌剂的创制及其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文摘









序言



《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 杀虫剂卷》图书简介 一、 引言:规范引领,科学发展 农药,作为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投入品,其研发与应用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在农药的生命周期中,生物活性测试占据着核心地位。它是评估农药药效、确定使用剂量、保障安全性和指导合理使用的关键环节。一套科学、严谨、统一的标准操作规范,不仅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石,更是推动农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 杀虫剂卷》(以下简称“本规范”)应运而生,旨在系统梳理、整合和规范当前杀虫剂生物活性测试的各项技术细节和操作流程。本规范不是一项孤立的理论探讨,而是基于多年实践经验、前沿科研成果以及行业普遍需求的深度凝练。它致力于为科研人员、质检机构、农药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监管部门提供一套权威、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指导,以期提升杀虫剂生物活性测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比性,从而为新一代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杀虫剂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 核心内容概述:精准、系统、全面 本规范紧密围绕杀虫剂生物活性测试的各个维度展开,力求做到精准、系统、全面。其核心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理论与方法学: 杀虫剂作用机制概述: 简要介绍不同类别杀虫剂(如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生物杀虫剂等)的基本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为理解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提供理论基础。 生物活性测试基本原理: 阐述不同测试方法(如离体测试、室内持效期测试、田间药效试验等)的核心原理,包括剂量-反应关系、杀灭率、持效期、抗性监测等关键指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实验设计原则: 强调科学实验设计的必要性,包括重复、随机、均衡、对照组设置等,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统计学意义。 2. 目标害虫的选择与准备: 常见农业害虫名录与特征: 提供我国主要农业害虫的图文识别、生活史特点、危害规律等信息,便于研究者准确选择目标害虫。 害虫的室内饲养与繁殖: 详细介绍不同害虫的饲养基质配方、饲养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周期、繁殖密度控制等关键技术,确保供试虫源的健康、一致性和代表性。 供试虫源的准备与标准化: 规定不同发育阶段(如卵、幼虫、蛹、成虫)供试虫源的选择标准、虫龄鉴定方法、数量要求以及预处理(如饥饿、筛选)等,保证实验的均一性。 3. 杀虫剂的制备与施用: 原药与制剂的理化性质: 介绍各类杀虫剂原药和常见制剂(如乳油、悬浮剂、颗粒剂、烟剂等)的基本理化性质,以及储存、运输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标准药液(药剂)的配制: 详细阐述如何根据不同测试方法、目标害虫和杀虫剂剂型,精确配制不同浓度的药液。包括称量、溶解、稀释、搅拌、储存等环节的规范要求,以及量器、称量工具的校准要求。 施药器械的选择与校准: 介绍适用于不同测试场景的施药器械(如喷雾器、注射器、点滴器等)及其工作原理,并强调其校准方法,以确保施药量的准确性。 施药方式与技术: 针对不同的测试方法,规范施药方式(如喷雾、浸渍、接触、胃毒、触杀、熏蒸等)和技术要点,确保药剂能够均匀、有效地施加于目标害虫或受试植物。 4. 主要生物活性测试方法详解: 离体测试(Topical Application / Contact Spray / Leaf Dip): 操作流程: 详细列出将药剂直接施加于害虫体表(点滴、喷雾)或将受药处理过的植物叶片与害虫接触的详细步骤。 剂量范围设定: 提供根据已知药效信息初步设定剂量梯度的指导原则。 数据记录与处理: 明确需要记录的参数(如施药量、害虫数量、死亡数量、死亡时间等)以及初步的数据处理方法。 室内持效期测试(Persistence in the Fiel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处理方法: 介绍对受试植物进行药剂处理,并在模拟田间条件下(光照、温度、湿度)测定药剂残效期的操作步骤。 定期取样与测试: 规定不同时间点对受试植物进行取样,并与新鲜害虫进行接触试验,以评估药效的衰减情况。 残效期指标的确定: 明确如何根据测试结果判定药剂的持效期。 田间药效试验(Field Efficacy Trial): 试验地块选择与准备: 规范试验地块的选择标准(如代表性、均匀性、病虫害发生程度)、面积划分、重复设置等。 试验药剂的施用: 详细指导田间药剂的施用方法(如喷雾、撒施)、施药时机、施药量、施药设备的要求。 药效调查方法: 规范不同时期、不同害虫的药效调查(如计数、百分比估测)、计数方法、调查样本量等。 抗性监测: 阐述在田间药效试验中如何结合抗性监测,评估药剂对目标害虫抗性的影响。 环境因素记录: 强调记录试验期间的天气条件(气温、湿度、降雨、光照等)对药效的影响。 5. 数据收集、分析与报告: 数据记录要求: 强调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包括实验日期、地点、处理方法、害虫种类、处理数量、死亡数量、观察时间等。 统计学分析方法: 介绍常用的统计学软件和方法(如Probit分析、LD50/LC50计算、ANOVA、t检验等)用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统计学结论。 报告格式与内容: 规范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包括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确保报告的清晰性和完整性。 6. 质量控制与安全事项: 实验室质量控制: 强调仪器设备的校准与维护、试剂的质量管理、操作人员的培训等,确保实验过程的质量。 生物安全防护: 详细说明在处理农药和活体害虫时应遵守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装备(PPE)、实验室通风、废弃物处理等。 环境保护: 提示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规范农药废液、废弃物和受污染材料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 适用范围与价值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杀虫剂生物活性测试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药生产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相关监管部门。 对于科研人员: 提供了一套统一、规范的操作指南,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加速新杀虫剂的研发进程。 对于农药生产企业: 是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和注册申报的重要技术依据,有助于确保产品药效,满足注册要求,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对于质检机构: 为科学、公正地评价农药产品质量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保障了农药市场的秩序。 对于监管部门: 为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确保了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 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药研究的深入,杀虫剂生物活性测试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本规范的编写,是基于当前行业普遍认可和实践证明的成熟技术。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和科技前沿,适时对本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农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 杀虫剂卷》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在杀虫剂生物活性测试领域迈入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我们相信,它将成为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为推动我国农药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用户评价

评分

第四段: 当我收到这本《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杀虫剂卷》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沉甸甸的,不仅仅是重量,更是内容的厚重感。作为一名农药生产企业的质检部门负责人,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指导我们日常生产和质检工作的权威性书籍。过去,我们主要依靠内部积累的经验和一些零散的行业标准,总觉得不够全面和统一。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系统地梳理了杀虫剂生物活性测试的各个环节,从药剂的准备、虫源的准备,到试验的设计、实施,再到数据的分析、报告的撰写,每一个步骤都给予了清晰的指导。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药效评价指标”的章节,它列举了多种评价指标,如死亡率、矫正死亡率、持效期、抗性监测等,并对每种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这对于我们建立科学、统一的质检标准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将大大提升我们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水平,确保我们生产出安全、有效的杀虫剂产品。

评分

第七段: 当我将这本书捧在手中时,内心涌起一股踏实感。作为一名常年在田间一线工作的植保技术人员,我深知规范的生物活性测试对于科学用药、提高防治效果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书中对于“田间药效试验”的讲解,非常贴近实际。它详细阐述了试验田的选择、小区设置、施药方法、病情(虫情)调查以及数据记录等关键环节,并且特别强调了“田间条件下的变量控制”,这对于我们开展有说服力的田间试验至关重要。书中还提供了不同害虫、不同作物、不同药剂的典型田间药效试验案例,并配有详细的图表,这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的过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严谨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规范地进行生物活性测试,更让我看到了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的巨大潜力。我一定会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我的工作中,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评分

第六段: 拿到这本《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杀虫剂卷》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被其中丰富的实验细节深深吸引。作为一名在农药制剂开发公司工作的研发人员,我常常需要面对各种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评估问题。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框架和大量的实践指导。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关于“不同类型杀虫剂的生物测定方法”的章节,例如,针对触杀型、胃毒型、内吸型杀虫剂,书中都提供了相应的测试方案和评价指标,这极大地节省了我摸索和试验的时间。书中关于“试验误差的控制”的讨论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这对于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对“试验报告的撰写”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包括数据的呈现方式、图表的制作规范等,这有助于我们撰写出更专业、更具说服力的研发报告。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践指南,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更准确地完成杀虫剂的生物活性测试工作。

评分

第一段: 这本书,当我第一次在书店的角落里看到它时,就吸引住了我。封面简洁而专业,散发着一种严谨的气息。我从事农药研发多年,深知标准的测试方法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市面上关于农药生物活性测试的书籍不少,但专门针对杀虫剂这一大类,并且如此详尽地阐述标准操作规范的,实在难得。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立刻被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折服。从基础的生物测定原理,到具体的试验设计,再到结果的统计分析,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特别是其中对各种杀虫剂作用机理的阐述,结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药效产生的原因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视角。书中列举的多种生物测定方法,涵盖了从室内药毒试验到田间药效试验的各个层面,并且对每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操作步骤、注意事项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堪称一本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也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一部凝聚了行业智慧和实践经验的宝典,对于推动我国杀虫剂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出版,本身就是行业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评分

第十段: 这本《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杀虫剂卷》在我心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从事农药行业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规范、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对于确保产品质量、降低生产风险的重要性。这本书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可操作的指导体系。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实验室管理与生物安全”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如何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以及如何处理实验废弃物,这对于我们构建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数据质量管理”,提出了数据溯源、数据备份、数据审计等一系列措施,这对于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一种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的体现,它将引领我们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评分

第九段: 当我拿到这本《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杀虫剂卷》时,第一眼就被其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图示所吸引。我是一名对科学普及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一直对农药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以及其生物活性测试过程感到好奇。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向非专业读者普及相关知识。书中对于“杀虫剂生物活性测试的基本原理”的讲解,通俗易懂,用类比的方式解释了复杂的概念,让我能够迅速抓住核心要点。而书中对于“不同试验方法的介绍”,更是图文并茂,清晰地展示了实验过程,让我仿佛置身于实验室,亲眼见证着每一项测试的进行。即使是对于一些我不太理解的专业术语,书中也都有相应的注释或解释,让我能够边读边学,轻松掌握。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科普读物,在满足我求知欲的同时,也让我对农药科学有了更客观、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第三段: 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有些忐忑的。我是一名在基层农技推广站工作的技术员,虽然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但对于很多规范化的生物活性测试流程,总觉得不够系统,不够扎实。这次,我抱着学习的态度翻开了《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杀虫剂卷》。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实际操作,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很多地方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对于那些我过去在实践中遇到的模糊不清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清晰的解答。例如,书中关于“室内药毒试验”的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不同浓度的药液配制,如何设置对照组,以及如何精确地观察和记录害虫的死亡率和生活史变化。这些细节,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容易忽略但又至关重要的。此外,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安全防护措施”,这对于我们一线操作人员来说,是保障自身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这本书就像是一位资深的农技专家,将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今后的农药生物活性测试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

第五段: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系统性”和“前沿性”。我是一名在高校从事农药毒理学研究的教师,长期关注着农药生物活性测试领域的发展动态。这本书的编写,显然汇聚了众多行业内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其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毋庸置疑。在“试验设计”这一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试验设计方法,如随机区组设计、裂区设计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讲解,这对于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非常有帮助。更让我欣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当前农药生物活性测试领域的一些前沿课题,例如,如何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辅助评价杀虫剂的活性,如何评估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等。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本书的与时俱进,以及其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引领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为当前的研究和生产提供指导,更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它是一本既能解决当下问题,又能启发未来思考的优秀著作。

评分

第八段: 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扇通往更深层理解的大门。我是一名在农药安全性评估领域工作的研究者,虽然侧重于毒理学和环境影响,但生物活性测试是基础,是前提。这本书在“杀虫剂的作用谱和选择性”方面的论述,让我对不同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测试方法,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测试方法背后的生物学原理和药理学基础。例如,书中关于“昆虫神经系统的生物测定”的章节,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模拟神经信号传导过程来评估杀虫剂的活性,这为我研究杀虫剂的靶向性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书中对“杀虫剂抗性管理”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生物活性测试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仅是评价药效,更是指导我们如何科学地使用杀虫剂,延缓抗性产生,从而实现长效、绿色的病虫害防治。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操作规范”的范畴,它更是一部关于杀虫剂生物学特性的百科全书。

评分

第二段: 拿到这本《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杀虫剂卷》后,我的内心是既惊喜又充满期待的。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我正在撰写关于新型杀虫剂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迫切需要一本权威、系统、全面的参考资料来指导我的实验设计和结果解读。这本书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我尤其欣赏它在“实验准备”部分的细致程度,从试剂的选择、配制,到实验设备的校准、维护,再到生物材料的准备、培养,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淋漓尽致,确保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书中关于“数据采集与记录”的章节,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规范地填写实验数据,这对于避免人为错误、保证数据质量至关重要。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供了多种常用杀虫剂的生物测定实例,并附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分析方法,这为我的论文提供了直接的参考和借鉴。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指导着我一步步完成复杂的生物活性测试。这本书无疑将成为我科研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