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商品名: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金冲及文丛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6-08-01
版 次:***版
类 别:(略)
商品标识:2113247 定 价:48.00元
作 者:金冲及
ISBN:9787108055965
开 本:16开 开
页 数:414
内部标识:3619229
——————————————编辑推荐《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是作者金冲及不同时期发表文章的结集,也是作者对中国共产党产生、成长以及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不间断思考和研究的总结。从《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到《从十二月会议到六届六中全会——抗战初期中共党内的一场风波》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在历史发展中的道路选择,尤其是从重大历史事件中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产生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本数由十七篇文章构成,系统总结出中国共产党道路的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目录言
他们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一、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试验和破产二、世界范围内的思想大变动对中国的影响三、对种种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新思潮的比较推求
四、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端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一、关于辛亥革命二、关于五四运动三、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一、为什么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会出现这样一场大革命?
二、次国共合作为什么能够形成?
三、次国共合作带来了什么?
四、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和蒋介石反共活动的抬头五、北伐的胜利进展和蒋介石的反共政变六、党的继续妥协退让和大革命的失败七、结语对党的六大的历史考察
一、“左倾”盲动主义的狂热二、探索进中的徘徊三、共产国际的二月决议和它的影响四、六大的进与局限五、简单的结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三次“左倾”错误的比较研究一、大革命失败和次“左倾”错误二、革命走向复兴和第二次“左倾”错误三、“国际路线”和第三次“左倾”错误四、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一、分歧的实质二、矛盾的激化三、历史的转折四、新传统的形成中央红军在贵州的若干重大问题一、中央红军为什么会进入贵州二、几种政治力量的剖析三、从黎平到遵义四、四渡赤水,西进云南五、结语抗战夜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形成一、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二、瓦窑堡会议三、东征和晋西会议四、对两广事变和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的反应五、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的指示六、西安事变后从十二月会议到六届六中全会一、中共中央在抗战爆发初期的决策二、王明归国和十二月会议三、建立长江局和三月会议四、在共产国际的讨论五、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六、结语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新觉醒一、民族自觉的新高度二、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三、中国共产党被更多人了解和接受四、结语三大战略决战中的***和蒋介石一、关于***二、关于蒋介石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一、为了共和国的诞生
二、绘制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三、人民共和国开始起步新中国的年新中国的三十年一、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二、关于“大跃进”三、关于“文化大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一、三中全会的夜二、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三、新时期基本格局的形成四、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开始五、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一、20世纪中华民族奋起的历程二、牢牢抓住的历史机遇三、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一、新世纪面对的新形势二、高举***理论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工程征引文献一、报刊征引文献二、图书等征引文献三、海外征引文献
——————————————媒体推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壮大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到底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的“偶然”?95年来党走过的道路及其曲折历程,对当下及来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哪些启示?数百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几个“版本”?为什么只中国道路如此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金冲及编著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全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以及关键时刻的道路抉择,是95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路剖析,是作者不问断思考和研究的总结。从《他们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到《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每次关键时刻的决策以及命运,尤其是从重大历史事件中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产生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
——————————————精彩部分他们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五四时期先进青年思想变动轨迹的剖析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大变动中占的突出地位,是没人能够否认的。
那是个充满着疾风暴雨的日子。先进的人们高举起“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向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旧思想、旧观念发动猛烈的进攻,形成一场新旧思潮的大激战。许多在黑暗环境中极度苦闷的青年人,在思想界卷起的这场巨大波澜中,猛然望见了新的曙光。他们反复比较当时能接触到的种种新思潮,思考中国的现实出路在哪里,并以大无畏的气概向来探索。
从比较和思考中,人们得出的结论并不相同。批判目标的一致远不意味着选择目标的一致。反对旧思想、旧观念时曾经并肩站立在一起的亲密伙伴,逐渐发生了分化。多数的先进分子经过不同的途径,先后奔集到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来。
这是当时*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
年轻的***,在五四的第2年写道:“中国社会思想到如今,已是一个大变动的时候。一般青年都是栖栖皇皇、寝食不安的样子。究竟为什么?无非是社会生活不安的反动。反动初起的时候,群流并进,集中于‘旧’思想学术制度,作勇敢的攻击。等到代表‘旧’的势力宣告无战争力的时期,‘新’派思想之中,因潜伏的矛盾点——历史上学术思想的渊源,地理上文化交流之法则——渐渐发现出来,于是思想的趋向就不像当初那样简单了。”“我和诸同志当时也是飘流震荡于这种狂涛骇浪之中。”…***生动地描述过自己当时的思想旅程:“我们对于这种不合理的社会,情意上早感到不安,因不安也早产生了改造的决心。不过用什么方法来改造呢?应该改造成什
么样呢?这些问题常常横在我胸面一日不能去的。
无抵抗主义呢?反抗主义呢?无政府主义呢?社会主义呢?如江河流水,不绝地引起我底烦闷。但***不决定是不能生活的。那么,取其长,舍其短,自然不能不走社会主义一条路了。自今日起,我希望能够在实现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做一个小卒。”为什么那么多接受了五四运动洗礼、在当时*觉悟又富思考能力的青年,进行了反复比较和思考后,做出同样的选择,把科学社会主义确定为自己的理想?这种现象它的内在逻辑在支配吗?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一、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试验和破产事物的发展都不会凭空而来,总它的来龙去脉可以找寻。为了探讨问题,我们不妨简略地回顾一下五四以中国先进分子经历过的梦想和现实。
当中国历史进入近代以后,处于封闭状态的传统
社会再也无法照旧维持下去了。人们带着惊异的目光,看到外部世界竟那么多中国人闻闻的新道理和新事物。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更加深重了。
人们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西方社会政治方面的书籍。
这些书籍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他们既感到新鲜,又受到巨大的鼓舞。1903年日本留学生出版的《江苏》杂志上一段话把他们这种心情写得淋漓尽致:“横瞰欧美之光明政局,旁探近代之革新历史,注目于其社会,关心于其国事,每一种葱葱勃勃伟大昌隆之气象,目击焉而心花开,耳触焉而气概扬,不知不觉间激起吾欢欣歌舞羡慕恋爱之一片良感情,跳跃于心头而不能自镇。”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定:一
定要以西方国家为榜样,才能找到拯救祖国的出路,他们不惜为此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仆后继的英勇斗争。
这个斗争的高峰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它以从西方传人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民主共和国方案作为思想武器。投身这场革命的人长时间内充满自信,期
待着“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景”。这场革命在中国近代起过的伟大历史作用,是用不着多作解释的。P1-3
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