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最后几本有破损)风险管理与巴塞尔协议十八讲【中国金融出版社直属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国内银行在转型的过程中,都在思考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在这探索过程中,借鉴参考巴塞尔协议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为众多银行的选择。如何理解认识巴塞尔协议的本质与内涵?如何把巴塞尔协议与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结合?能不能把巴塞尔协议中国化?这些问题直困扰着银行的经营管理者。
《风险管理与巴塞尔协议十八讲》对巴塞尔协议的逻辑和知识体系进行了全面的、系统性的梳理,对巴塞尔协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将风险管理国际文献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尝试解决风险管理与巴塞尔协议实施中的困惑与难题,集理论研究、实践经验、思考感悟于体,是巴塞尔协议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对当今银行业的改革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杨军,1972年出生,河南杞县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五道口金融学院硕士生导师。曾先后在中国建设银行信贷管理部、信贷经营部、公司业务部、人力资源部、风险监控部、风险管理部等部门工作。先后出版《商业银行客户评价》、《服务业营运管理》(与导师刘丽文合著)、《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变革之道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与方法》、《金融风险管理学》(编者之)、《解读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编者之)等著作,在《金融研究》、《金融会计》、《管理世界》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自2006年起从事风险管理和巴塞尔协议实施工作,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新资本协议专家组核心成员之。在实践过程中开展了系列巴塞尔协议与银行管理变革的研究,参与组织巴塞尔协议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实施工作。
讲 从Basel Ⅰ到Basel Ⅲ
风险与风险管理
为什么要监管银行
为何选择资本充足率
巴塞尔委员会与巴塞尔协议
从Basel Ⅰ到Basel Ⅲ
Basel Ⅰ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银行如何实施巴塞尔协议
二讲 8%的来龙去脉
监管资本的本质
监管资本的前世今生
8%的理论基础:单因素风险模型
敞口划分与监管资本要求
期限与监管资本要求
三讲 违约概率
违约的概念
默顿模型
违约概率统计模型
个人信用评分模型
校准
主标尺
四讲 违约损失率
违约损失率的概念
初级IRB法下违约损失率的确定
押品拆分规则
违约损失率模型的开发
五讲 违约风险敞口
违约风险敞口的概念
授信额度与额度授信
违约风险敞口模型的开发
六讲 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的管理逻辑
市场风险管理架构设计
市场风险管理流程
新产品审批
发行体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报告
市场风险数据管控
市场风险管理系统
七讲 市场风险计量
敞口
久期
VaR
期权风险的计量
CDS
市场风险经济资本
八讲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的概念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管理架构
交易对手敞口计量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额度管理
交易信用风险的担保要求
信用价值调整CVA
九讲 运营风险高级计量法
运营风险的概念
运营风险高级计量法
损失事件的种类划分
高级计量法的监管要求
高级计量法的方案选择
损失分布法
十讲 信贷授权
信贷授权的动因
信贷授权的对象
信贷授权的额度确定
对受权人的激励约束
十讲 准备金管理
准备金的概念与分类
准备金的计提与回拨
拨备覆盖率、拨贷比与信贷成本
准备金与监管资本、资本底线
十二讲 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的基本概念
单笔贷款的经济资本
贷款组合的经济资本
相关系数问题
风险限额
十三讲 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概述
压力测试情景设计
压力测试的逻辑设置
违约概率的压力测试模型
违约损失率的压力测试模型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压力测试
整体性压力测试
十四讲 模型验证
模型区分能力
审慎性验证
模型稳定性验证
市场风险模型验证
十五讲 系统性风险管理
系统性风险的概念
单机构导致系统性风险的机制
系统性风险及系统重要性的衡量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价方法
欧美国家对系统性风险管理的新举措
中国银行业如何防范和应对系统性风险
十六讲 整体性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沿革
从次贷危机看整体性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整体性风险管理的内涵
整体性风险管理的难点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建立整体性风险管理体系的新要求
十七讲 巴塞尔协议的是是非非
阴谋论:巴塞尔协议与日本萧条
无用论:巴塞尔协议与2008年金融危机
超前论:中国银行业是否具备实施巴塞尔协议的条件
巴塞尔协议的本质
小结:通过实施巴塞尔协议实现与先进管理实践的接轨
十八讲 风险管理的“囚徒困境”
风险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动态竞争环境给风险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附录 巴塞尔协议中的专有词汇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后记
为何选择资本充足率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讲,约束银行行为的方法大致分为两方面:是靠市场自身竞争,二是靠政府管制。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使得坏银行在竞争中被淘汰。在欧美国家发展的历史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事例。比如美国在19世纪时经常发生银行危机,银行经常破产,每次危机都会对整个经济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完全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逐渐认识到,完全靠市场去约束银行的行为,让市场达到均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理性的,因为银行具有太大的负外部性,对社会的影响太大。美国在1911年经济危机后成立美联储,即成立家联邦储备银行,扮演整个银行体系“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为银行的稳健经营提供流动性,减小银行破产对社会的影响。完全依靠市场和竞争来约束银行是不现实、不可取的。既然市场做不到,就要靠“有形的手”进行调控,必须引入外部的力量来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定。
如何监管银行呢?运用哪些有效手段呢?这是摆在各国监管机构面前的主要问题。有些国家是通过限制银行规模来进行监管,如美国规定单银行的存款份额占比不能超过10%;有些国家通过限制银行经营的区域来进行监管;有些国家和地区通过限制银行的业务领域来进行监管,如中国香港、美国等对金融机构发不同的牌照,有的银行只能吸收个人存款,有的银行只能吸收公司存款,有的银行只能发放零售贷款,有的银行只能发放公司贷款,有的银行可涉及多种业务领域,通过不同的业务牌照限制银行;有些国家通过设定比例指标的方式约束银行。
1.存贷比。
1997年前人民银行要求国内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存贷比不超过75%,要求贷款与存款相匹配。这种方法是种约束的方式,但未必科学合理。因为银行在借贷过程中差异太大,有些银行虽然资金较少,但拥有较好的客户群体,如果因为缺乏存款而停止发放贷款,对社会整体而言是种损失,因而是种简单化的政策要求。有些银行存款充足,但未必能够找到合适的贷款客户,比如邮政储蓄银行的储蓄网点众多且资金充裕,但缺乏足够多的、好的贷款客户,定要按照个统的比例发放贷款也不合适。因此,简单地依靠存贷比无法使银行的经营和资金的配比效率得到提高。1998年以后,中国放弃了存贷比的规模管理方式,探索资产负债管理新方式。
2.资抄资产。有些国家使用资本/资产来限制银行的资产负债比率。这些国家强调,银行不能无本经营,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有资本,例如,国外银行在其国内开设分行或子银行有资本要求,并且对于银行资本与资产的比例提出定的约束。这种方式有定道理。但更多分析表明,资本/资产的含义不清晰,该比例的高低能否说明银行经营的优劣?从国内外文献中,很难找到确定性的答案,而且资产的构成也千差万别,因此难以拿这个指标来统规范银行的行为。
3.资本/风险加权资产。有研究人员提出,资产的差异较大,简单地用资本资产比并不十分科学。后来巴塞尔协议将资产变成风险加权资产,将资产乘以风险权重得出风险加权资产,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被称为资本充足率。风险加权资产是根据风险的大小对资产进行加权计算,有别于总资产指标。资本充足率既控制了银行规模,又能从实质上反映银行的风险。……
(最后几本有破损)风险管理与巴塞尔协议十八讲【中国金融出版社直属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