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敬畏生命、關愛生命的角度,強調醫務工作者提高人文修養和文化品位的重要性。並建議他們多讀中外名著,在做好本職工作之餘,培養對於詩歌、書畫、旅遊、收藏、音樂等的愛好。在當今醫患關係概不那麼和諧的中國。作者的見地無疑高齣一籌,是一本值得所有醫療從業者一讀的好書。
作者簡介姚誌彬 1953年8月生,現任中山大學教授、博士導師,國傢級突齣貢獻專傢,主要研究腦衰老和老年性癡呆,神經與免疫係統相互作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錶論文二百餘篇,主編《腦研究前沿》《醫用解剖學》等著作5部,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奬6項,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5項,齣版《春暖杏林——醫風名言錄》及詩集《黃梅雨》《多雪的春天》。
目 錄序一 /鍾南山
序二 /鍾世鎮
自 序
章 什麼是人文?
一、尊重生命的價值 3
1.熱愛生命 3
2.同情生命 7
3.敬畏生命 8
4.災難喚醒國人敬畏生命之心 10
二、尊重頭腦的價值 15
1.尊重知識 15
2.精神需求更高級 16
三、尊重靈魂的價值 17
四、尊重人和生命價值的理由 19
1.生命的神聖性和神秘性 19
2.生命的遺傳性和進化性 20
3.人是有情感的 21
4.人類有智慧和理性 24
5.人類有語言和文字 25
6.生命的不可逆性 26
7.生命的多樣性與相互依存性 27
第二章 醫學與人文的關係
一、醫學與人文關係緊密的本質原因 33
二、醫學與人文關係緊密的曆史原因 34
1.巫醫同源 34
2.早期的醫療屬關懷範疇 35
三、醫學與人文關係緊密的現實原因 36
四、醫學與人文關係緊密的文學藝術佐證 37
1.醫學與文學 37
2.醫學與繪畫 42
第三章 醫學的現實圖景及睏境
一、醫學的任務和目標 51
二、醫學的兩個特性 52
1.醫學的工具理性 52
2.醫學的價值理性 53
三、現代醫學實踐的兩個迷失 55
1.技術崇拜 55
2.市場崇拜 56
四、技術崇拜與市場崇拜導緻不良後果 57
1.醫患之間距離拉大 57
2.醫療費用不斷上漲 58
3.醫療環境不斷惡化 59
五、現代醫學的悖論 61
1.帶來新的醫學問題 61
2.醫學乾預空間縮小 62
3.期望與效果落差加大 62
第四章 走齣現代醫學睏境的途徑
一、製度的變革 67
1.國外的醫療製度改革 67
2.中國的醫療體製改革 68
二、走齣技術崇拜的迷霧 70
1.神靈主義和自然哲學醫學模式 70
2.機械論和生物醫學模式 71
3.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72
三、提高醫生的人文修養 73
1.特魯多醫生的故事 73
2.提高醫生的人文素養 75
第五章 提升文化知識
一、閱讀,提倡非職業性閱讀 79
二、動筆寫點東西 83
1.寫作可以滋養精神傢園 83
2.醫生寫作的職業優勢 84
3.醫生寫作的典範——《阿圖醫生》 85
4.阿圖·葛文德的名言 87
第六章 培養博物情懷和自然情感
一、博物與收藏 93
1.故事一:大英博物館起源 93
2.故事二: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94
二、集郵收藏 96
1.郵票知識 96
2.郵票選賞 97
三、瓷器收藏 103
1.瓷器的定義與製作 103
2.瓷器的發展 104
3.瓷器知識 105
四、旅遊、攝影和自然山水 112
1.旅遊 112
2.參觀博物館 113
3.旅遊攝影 129
4.旅遊攝影照片選賞 136
第七章 藝術修養和文化品位(繪畫)
一、繪畫藝術欣賞 153
二、西方繪畫 155
1.西方繪畫的發展 155
2.西方名畫欣賞 156
三、中國繪畫 174
1.中國繪畫發展 174
2.中國名畫欣賞 175
第八章 藝術修養和文化品位(書法、音樂)
一、書法曆史演變與書體 209
二、書法審美 211
1.綫條之美 211
2.心靈之美 211
3.在書法學習中陶冶情操 212
三、書法作品賞析 213
1.《張遷碑》藝術欣賞 213
2.《蘭亭序》書法賞析 214
3.董其昌草書《嶽陽樓記》 221
4.王鐸 《廣陵懷古》之一 (扇麵) 223
5.張廷濟《臨史頌鼎銘軸》 224
四、音樂欣賞 227
1.如何欣賞音樂 228
2.音樂欣賞的階段性 228
3.音樂與治療 231
第九章 好奇心與求知欲
一、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 235
1.好奇心是創新的源泉 235
2.求知好奇的名言 237
二、醫生應不斷學習 240
第十章 信仰和追求
一、信仰 245
二、醫學與宗教 247
1.佛教與醫學 247
2.基督教與醫學 248
三、追求 251
1.醫生之追求 251
2.關於追求的名言 252
第十一章 醫學人文格言錄
一、中國古代醫學人文格言 257
二、中國現代醫學人文格言 266
三、外國醫學人文格言 272
第十二章 結束語 279
後 記 285
參考文獻 287
前 言人文即人的精神文化,亦即人性與教養,包括知識、文化、道德、信仰、文學、藝術等人類精神活動的內容。人文精神所追求的是真、善、美的統一與人類生存價值的提高。如果說科技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人文則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主題。
醫學是人文精神産生早的領域,也是與之聯係緊密的領域。從醫學誕生之日始,人文精神便相伴而生,並護佑其發展和進步。我國傳統醫學將其稱為“仁術”,仁者愛也,愛什麼?當然是愛人。所以晉代《醫論》中便有“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古代西方的醫學誓言中也有“啓我愛醫術,便愛世間人”。
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科學和診療技術突飛猛進,新的藥物、技術和儀器不斷湧現,導緻一些醫務人員,隻重視知識和技術的學習,忽視人文素質的提升。加之,臨床分科愈來愈細,醫生的專科化技術程度愈來愈高,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勢必難以盡數掌握眾多領域的知識,在技術和人文的取捨上往往顧此失彼。而我國的教育製度設計,過早的文理分科,又使得醫生人文知識和興趣的培養方麵形成缺陷。加之市場對醫療活動的介入等,諸多因素緻使醫學人文精神逐步褪色甚至缺失。
直接的後果是醫患溝通和交流減少,患者不能感受到溫暖,醫患誤會和矛盾增多,醫患關係趨於緊張,並進一步造成對醫界的不滿情緒在社會蔓延,且時有醫患矛盾演變為辱醫傷醫事件,使得醫生的執業環境惡化,職業榮譽感下降。現代醫學陷入瞭技術至上,人文失落的發展睏境。
為瞭走齣現代醫學的睏境,有識之士指齣必須高揚人性人道的旗幟,重塑醫學人文精神。
將醫學人文精神貫徹在臨床醫療的各個環節,貫穿於醫生的言行舉止和醫生的醫療行為之中。
1.將人視為生物的,同時也是社會的,確立病與人,身與心、生物與社會的“一元論”醫學觀。
2.將醫學服務的目標定位於滿足人對身心健康,生命質量的需求。
3.全麵轉變治療觀念,努力為病人提供優化的治療,盡量減少對肌體的損傷,限製某些高新技術的濫用,提高醫療安全。
醫生是醫療活動的踐行者,重塑醫學人文精神,醫生責無旁貸。醫生除瞭要熟練掌握醫學科學技術之外,還應對文化素質,道德品質,藝術修養,審美情趣和社會適應能力等諸方麵提齣更高的要求。
為呼應重塑醫學人文精神,引導年輕醫生提高人文修養,我們編寫《讓人文照亮醫學》,著重介紹如何提升醫生的文化知識,藝術修養和文化品位,培養博物情懷和自然山水情感,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信仰和追求,讓年輕醫生在不斷學習,不斷修煉的過程中提升境界,登高望遠,開闊胸襟。
本書編寫和齣版期間,我們相繼迎來中華醫學會和廣東省醫學會建會一百周年,縱覽百年曆史,這是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走嚮繁榮富強的曆史,是中國人從“東亞病夫”走嚮體魄強健,健康中國的曆史。其中有我國廣大醫務工作者,愛國為民,崇尚科學,弘揚醫德,竭誠服務的偉大貢獻,撫今追昔,感慨萬韆。
修閤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醫生這個職業是美好、崇高的事業。無論醫學科技如何進步,人道、人性、人文的光輝,永遠是醫學救助的價值皈依。盡管我們在職業生涯中時常會遇到挫摺,有時還必須麵對醫生公眾形象受損的現實,但我們不能氣餒和沉淪,我們要努力做好自己,要有意識地去維護醫生的群體形象。然而,外在的形象不是刻意即能塑造齣來的,而是來自我們的內心。我們要自律、自省和自信,還要不斷地學習和修為,豐富並提升自己。真正做到從內心堅持,做到知行閤一,用我們精湛的技術和溫馨的服務造福病人,並贏得大眾的信任和支持。
路漫漫其修遠兮,且行且珍惜,請珍惜醫生的崇高而美好的職業生涯。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