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饮酒习俗 中国风俗文化集萃 郭泮溪著
定价:19.80元
作者:郭泮溪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9-01
ISBN:9787224009637
字数:
页码:134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200kg
编辑推荐
《中国风俗文化集萃:中国饮酒习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容提要
《中国风俗文化集萃:中国饮酒习俗》向外广大读者系统、全面地介绍古往今来中华各民族风俗的形成、内容与特征。希望这套丛书有助于帮助读者透过中国各民族纷繁多样的风俗形式,把握我们民族的心理特征,从而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
目录
一、历史长河飘酒香
1.从仪狄、少康造酒谈起
2.五齐三酒与唐代以前的酒
3.唐宋美酒传佳话
4.异军突起的蒸馏酒
5.品类齐全的元明清酒
6.风味独特的兄弟民族酒
二、酒具与饮酒方式
1.酒具
2.饮酒方式
三、历代酤酒饮酒的场所
一饮酒习俗之一
1.酒肆酤酒饮酒
2.旅店饮酒
3.妓院饮酒
4.家庭内饮酒
5.其他饮酒场所
四、历代较为集中的饮酒日
一饮酒习俗之二
1.节日饮酒
2.社日饮酒
3.大醋日饮酒
4.人生礼俗日饮酒
5.饯行、接风时饮酒
6.其他民间聚饮日
五、酒宴、酒令及其他——饮酒习俗之三
1.酒宴及酒宴的分类
2.酒宴的座次与礼俗
3.歌乐侑酒之俗
4.酒令
5.少数民族酒宴及劝酒方式
六、饮酒习俗与酒文化的内涵
1.神奇的酒
2.酒与礼
3.酒与文学艺术
4.从饮酒习俗看民族心理
作者介绍
文摘
版权页:
老春:产地为唐代宣州的宣城县(今安徽宣城附近)。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诗有“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句。据此可知,此酒数宣城县的一个姓纪的老者酿制的负盛名。
松醪春:唐代一种加松膏酿制的名酒,产地为湘潭、长沙一带。此酒在唐代文献中多有记载。戎昱《送张秀才之长沙》:“君向长沙去,长沙仆旧谙。……松醪能醉客,慎勿滞湘潭。”裴铡传奇《郑德璘》中有这样的文字:“贞元中,湘潭尉郑德磷家居长沙、有亲表居江夏,每岁一往焉。……德磷好酒,长挈松醪春,过江夏,遇叟,无不饮之。”另外从该文“昔日江头菱芡人,蒙君数饮松醪春。活君家室以为报,珍重长沙郑德璘。”一诗中可以看出松醪春的珍贵。
麴米春:产地为唐代夔州云安县(今四川省云阳县附近)。杜甫在《拨闷》诗中赞此酒说:“闻道云安麴米春,才倾一盏便醺人。”据北宋苏轼在《天门冬酒熟》诗中“天门冬熟新年喜,麴米春香并舍闻”的描述,可知麴米春是一种冬季酿熟的醇香醺人的美酒。
富水:又名富水春,产地为唐代郢州富水县(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唐国史补》:“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若下”即“若下春”,那么很可能“富水”亦同“若下”,省去一个“春”字,富水应为富水春的简称,同若下春一样,都是以产地而得名的。
郎官清、阿婆清:据《唐国史补》,这两种酒的产地均为唐代京城长安的虾蟆陵。从名称上可知这两种酒都属于清酒。清酒原是指清洁的陈酒,古代祭祀时所用,《诗·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从以骍牲,享于祖考”,即说此。后指清醇的酒为清酒。郎官清何以得名尚证,但是直到宋代仍有这种名酒,黄庭坚《病来十日不举酒》诗有:“承君折送袁家紫,令我兴发郎官清”句。关于阿婆清,唐代窦巩《送元稹西归》诗有:“二月曲江连旧宅,阿婆情熟牡丹开”句,“阿婆情熟”应是“阿婆清熟”之笔误。如此推断符合事实,此酒当是在牡丹盛开时酿熟加工而成的清酒。
三勒浆:由波斯传人的一种甜酒。酿此酒的庵摩勒、毗梨勒、呵梨勒是三种植物的果实。这三种植物在唐代内地已有较普遍的种植,民间已能酿制这种异国情调的酒。唐代韩鄂在《四时纂要》中记载了此酒的酿制方法:“呵黎勒、毗黎勒、庵摩勒,以上并合核用,各三大两。捣如麻豆大,不用细。以白蜜一斗,新汲水三斗,熟调,投干净五斗瓮中,即下三勒末,搅和匀,数重纸密封。三四日开,更搅。以干净帛拭去汗,候发(酒化发酵)定,即止。但密封。此月(指阴历八月)一日合,满三十日即成。味至甘美,饮之醉人。消食、下气。须是八月合即成,非此月不佳矣。”
序言
当我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探其更为深邃的精神世界。饮酒在中国,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物质享受,它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书中对与酒相关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的解读,让我看到了酒在人们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中的独特地位。文人墨客借酒抒情,豪情壮志,或是郁郁寡欢,都借由酒得以宣泄。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旷达,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酒成为了连接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媒介。郭泮溪先生将这些文化符号与饮酒习俗巧妙地结合,让读者在品味酒的同时,也能品味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又热闹的宴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酒香,耳畔回响着推杯换盏的欢笑声。作者郭泮溪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饮酒习俗画卷。从古至今,从宫廷贵族到寻常百姓,从祭祀庆典到日常社交,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了何等重要的角色,又是如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它不仅仅是关于酒的知识,更是关于中国人的情感、礼仪、哲学和审美。我尤其对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饮酒习俗的细致描绘印象深刻,那种千姿百态的饮酒方式,折射出中国多元而又统一的文化特质。读罢此书,我仿佛也品尝了杯中之物,感受到了那份深沉的文化韵味。
评分这本书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指南,让我在面对复杂的社交场合时,不再感到无所适从。中国传统的饮酒礼仪,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有所简化,但其精髓依然存在。郭泮溪先生在这本书中,将那些繁复的规矩,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辅以大量的历史故事和生动案例,让我这个初次接触此类文化的人,也能迅速领会其中的门道。从敬酒的顺序、斟酒的姿势,到酒令的玩法、酒后的祝词,每一个细节都被娓娓道来,仿佛一位和蔼的长者在悉心教导。我学会了如何在不同的场合下得体地饮酒,如何通过酒桌上的交流来增进感情,甚至如何从饮酒的习俗中洞察人情世故。这本书无疑为我在人际交往中增添了自信,也让我更加欣赏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民族的饮酒文化,就是了解这个民族最真实的一面。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回避中国饮酒文化中可能存在的复杂和争议,而是以一种客观而包容的态度,展现了其多样的侧面。从古代的“酒礼”,到近代的“酒风”,再到现代的“酒局”,郭泮溪先生层层递进,抽丝剥茧,让我们看到了饮酒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演变和变迁。这种变化,既是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缩影,也是中国人性格、价值观不断塑造和调整的体现。阅读本书,我仿佛也在经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如何在酒中品味人生,如何在酒桌上处理关系,如何在酒香中传承文明。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普及,更在于它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传统的饮酒习俗似乎正在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更为随意和商业化的饮酒方式。郭泮溪先生通过细致的梳理和专业的解读,让我们看到了这些习俗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人情味。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在追求效率和便利的同时,是否也丢失了那些珍贵的文化传统。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一种既能保留传统精髓,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饮酒方式,让酒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是一次关于文化根基的追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