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文明之光全4冊
開本: 4
作者: 吳軍
頁數:
定價:246
齣版時間: 2017-04-01
ISBN號:
9787115358547
9787115358530
9787115377098
9787115448569
印刷時間: 2017-04-01
齣版社: 人民郵電
版次: 1
印次: 1
內容簡介
人類的曆史,是從野蠻濛昧一步步走嚮文明進步的過程。在文明的進程中,人類創造齣多元的文化,它們有著各自的特長。要實現人類和平發展的***理想,一個重要的前提是承認文化的多元性,並且取長補短,相互融閤。
吳軍博士寫作《文明之光》係列,希望能開闊人們的視野,讓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人類文明。雖然JT不同的地區發達程度不同,文明曆史的長短不一,***亦有大小之分,但是文明之光從SJ的每一個角落發齣,對人類的進步産生著影響,並且成為瞭奠定我們***發達SJ的基石。
吳軍博士從來不坐在書齋裏編書。為瞭創作《文明之光》,他走遍SJ各地尋訪D年文明的遺跡,並到各大博物館參觀瞭大量的文物。加上他在不同文化、不同機構下科研工作的積纍,這一切賦予瞭他難得的史料厚度和相關知識底蘊;而從科學傢嚮投資傢身份的成功轉型,使得他常常能道齣***同儕的見識。
書中文字輕鬆優美,圖文並茂,引人入勝。毫不誇張地講,這是一本在***快速消費時代,適閤人們拿在手上慢慢欣賞品讀的好書。
作者簡介
吳軍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是***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專傢,矽榖風險投資人。 吳軍博士於2002年加入榖歌公司。在榖歌,他和Amit Singhal(榖歌院士,SJ***搜索專傢)、Matt Cutts(榖歌反ZB官方發言人)等三位同事一起開創瞭網絡搜索反ZB的研究領域,並因此獲得榖歌工程奬。2003年,他和榖歌QQ架構的總工程師硃會燦博士等共同成立瞭中日韓文搜索部門。吳軍博士是D前榖歌中日韓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設計者。在榖歌期間,他還領導瞭許多研發項目,包括許多與中文相關的産品和自然語言處理的項目,並得到瞭D時公司1席執行官埃裏剋·施密特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的高度評價。2010年加盟騰訊公司,齣任負責搜索和搜索廣告的副總裁。2012年迴到榖歌,領導創新項目。目前任榖歌公司的Principal Engineer。 吳軍博士在GN外發錶過數十篇論文,曾獲得1995年全國人機語音智能接口會議的***佳論文奬和2000年Eurospeech的***佳論文奬。他還獲得和申請瞭十餘項美國和GJ專利。他撰寫的《浪潮之巔》(***版)和《數學之美》深受業界的HP。 吳軍博士在美國兩傢風險投資基金(中國世紀基金和ZPark風險基金)分彆擔任董事和顧問,他還擔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會董事,以及該校GJ事務WY會的顧問。他曾經是***重大專項“新一代搜索引擎和瀏覽器”項目的總負責人。從2012年起任職工業與信息化部的專傢和顧問。
在綫試讀
如果我們把地球的年齡縮短成一年,那麼人類則齣現在這一年***後***的***後半個小時。在距今約25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現代人在東非誕生瞭。
從DNA分析,現代人的祖先應該是早期智人,再往前是直立人。在現代人誕生時,和現代人競爭的其他人類還有很多,其中***有競爭力的J是前麵提到過的尼安德塔人。而現代人之間也在競爭,他們在捕獵的同時,互相殺戮,***後隻有很少的部落生存瞭下來。
在《山海經》中記述有女媧造人的故事,在《聖經》中記述瞭類似的亞D和夏娃的故事,都是講述人類來自於一個男性和一個女性。這些神話***居然找到瞭一些科學根據。我們不妨用亞D和夏娃作為人類男性和女性始祖的代名詞。科學傢對SJ各地不同地區和民族進行大量女性綫粒體的研究發現,人類共同的母係祖先一“綫粒體夏娃”齣現在20萬年前的東非(此前認為是15萬年前的一位女性)。對於不同種族和地區男性Y染色體的研究錶明,人類可能也擁有共同的男性始祖“亞D”,他生活的年代應該比“夏娃”晚一些,大約在12—16萬年之前。在那個年代,女性的現代人顯然不止“夏娃”一個,隻是其他女性的後代“斷子***孫”瞭。其他男性的後代也是如此。在人類産生和進化的初期,並沒有仁慈,隻有為瞭生存而展開的競爭乃至殺戮。
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的蒂姆·懷特(Tim white)教授是SJ上******的古人類學傢之一,他的團隊在中東非埃塞俄比亞發現瞭15-16萬年前很多現代人生活的痕跡,包括他們的遺骸和飲食。一個頗令科學傢們感興趣的現象J是,人頭骨被銳利的石器砍開,而顱骨則被鈍器砸開,這種痕跡不知道是人吃人留下的,還是死後舉行特殊儀式留下的。雖然人們不願意直說,但是心知肚明的是,這些頭骨***有可能是被人吃瞭肉後的戰俘的!這篇論文發錶在2003年的《自然》雜誌上。
夏娃和亞D的後代在非洲大陸上繁衍,大約在10萬多年前,開始從東非嚮四周遷徙。至於遷移的原因,至今眾說紛紜,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氣候變遷和為瞭狩獵尋找食物,這和後來遊牧民族追逐水草的遷徙頗為相像。
而遷徙的路綫包括走嚮南部非洲和嚮北走齣非洲。走齣非洲,也不是一年兩年或者一兩個世紀J能完成的壯舉,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甚至有科學傢認為人類走齣非洲的過程實際上是兩次,先後相差萬年,不管怎麼樣,這個過程FC漫長。走齣非洲的現代人,人數少得可憐,可能隻有150—1000人。他們大約在5.5萬—9萬年前跨過紅海(D時的紅海比現在要窄很多),走到瞭阿拉伯半島。人類的祖先大約在5萬年前到達南亞,4萬年前到達澳大利亞、中國和歐洲,3萬年前(一說1.4萬年前)到達美洲。
不過,現代人的遷徙和活動對其他物種,包括其他人類來講是個災難。研究錶明,多種大型動物的滅***,與現代人走齣非洲後的遷徙路綫和時間相吻閤。不僅如此,現代人每到一處,那裏其他人類的近親也J漸漸滅***瞭。而在人類所有的近親中,被滅***的***近的一支J是前麵提到的尼安德塔人。
尼安德塔人也是源於非洲,但是他們***早地到達瞭歐洲。尼安德塔人的遺骸和生活遺跡***早發現於德國尼安德塔地區,這個人種因此而得名。
相比現代人,尼安德塔人腦容量***大。他們的身高和現代人差不多,但是相對上身較長,下肢尤其是小腿較短。科學傢們認為這是為瞭適應歐亞大陸相對寒冷氣候(血液循環到四肢的距離較短),並且有利於在山地行走。尼安德塔人在早期進化過程中,進化的速度和現代人應該不相上下,但是在歐洲的日子裏,他們進化的速度明顯減慢,從他們使用的工具來看,在幾萬年裏並無明顯的改進。尼安德塔人以肉食為主,他們發明瞭長矛捕獵和圍獵的方式,但始終沒有發明弓箭。也許是因為下肢短小,他們也沒有發明避寒的衣物,而是生活在洞穴中靠火來取暖。
在現代人到來之前,他們是歐亞大陸的主人,過著相對悠閑的生活,並且開始懂得瞭用貝殼裝飾自己。
尼安德塔人和現代人在歐洲大陸共存瞭大約一萬年,這中間有混血和融閤。我們***非洲以外人類的基因中大約有1-4%來自於尼安德塔人,而在南部非洲人的基因中則找不到尼安德塔人的痕跡。在西班牙發現瞭尼安德塔人和現代人共同生活的痕跡。但是在一萬年左右的生存競爭中,尼安德塔人***終被現代人淘汰瞭。分析瞭各種人類的腦結構後,古人類學傢認為,隻有現代人腦子富有想象力,尼安德塔人可能有想象力,而其他人種則缺乏這種能力。如果沒有現代人的影響,讓這些人類自行進化,他們或許也能發展齣想象力,但是現代人的到來使得他們沒有時間進化瞭。
SJ各國都流行著類似黃帝戰蚩尤的傳奇故事,或許這J是以現代人和尼安德塔人或者其他人類戰爭為背景的。尼安德塔人是和現代人***接近的一支,他們消失在2.5-3萬年前,而在這以前,現代人已經掌握瞭弓箭。P11-13
目錄
序一 跨界協作的勇氣
序二 大數據時代感受人文和科技的跨界之美
前言
引子 一年與半小時—年輕的人類
***節 我們的星球
D二節 生命的誕生和進化
D三節 ***後的半小時
***章 金字塔和死者之書—古埃及文明
***節 偶然的偉大發現
D二節 ***古老的文明
D三節 金字塔
D四節 燦爛的古埃及藝術
D五節 埃及文明和青花瓷
D二章 輪子、拼音文字和鐵器—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
***節 輪子和楔形文字
D二節 漢 謨拉比法典
D三節 冶鐵的發明和人類***早的條約
D四節 亞述——血型與文明
D五節 ***後的輝煌——空中花園
D三章 壟耕種植法和科舉——中國的農業文明
***節 水利、壟耕種植法和農具
D二節 XJ的選官製度
D三節 宋代——幸福的農業社會的***
D四章 科學之路——從畢達哥拉斯到托勒密
***節 幾何學
D二節 物理學
D三節 天文學
D五章 羅馬人三次徵服SJ——羅馬法
***節 羅馬的崛起與司法製度的形成
D二節 羅馬法的體係和法學的發展
D三節 羅馬法的復興和影響
D六章 人造的奇跡——瓷器
***節 陶和瓷
D二節 上天的眷顧
D三節 宋代青瓷
D四節 青花瓷器
D五節 風靡SJ
D六節 日本的崛起
D七節 從煉金術士到月光社成員的嘗試
D八節 瓷器在***
D七章 一個傢族的奇跡——文藝復興
***節 佛羅倫薩的往昔
D二節 ***珍貴的財富
D三節 晝夜晨昏
D四節 復興走嚮全歐洲
D五節 科學的曙光
D六節 寶貴的遺産
D八章 香料的誘惑——大航海和地理大發現
***節 東方的誘惑
D二節 先驅者
D三節 新大陸
D四節 地球是圓的
D五節 QQ貿易時代的到來
索引
《自由組套 文明之光》的閱讀體驗,對於我這樣一個平日裏專注於某一領域的人來說,無疑是一次視野的“破壁”。尤其是第二冊,它巧妙地將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文明精華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幅波瀾壯闊的畫捲。我一直以為曆史的進程是綫性的,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文明的“跳躍”與“融閤”。比如,作者在探討宗教的興起時,並沒有局限於單一的宗教體係,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展現瞭不同信仰如何孕育、傳播,又如何影響瞭人類的精神世界。在描述科學技術的萌芽與發展時,書中穿插瞭大量生動有趣的故事,讓我看到瞭那些偉大的發現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曆瞭無數次的試錯與探索。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善於運用類比和比喻,將抽象的概念變得通俗易懂,即便是對曆史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輕鬆地跟隨作者的思路。這種“組套”式的知識構建,讓我認識到,任何文明的成就,都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無數思想碰撞的火花。
評分終於讀到瞭《自由組套 文明之光》的第四冊,這部巨著的收官之作,給我留下瞭最為深刻的震撼。作者將目光聚焦於近現代文明的崛起與演變,從啓濛運動的理性之光,到工業革命的滾滾洪流,再到信息時代的瞬息萬變,展現瞭人類在追求進步的道路上所經曆的輝煌與挑戰。我看到瞭思想的解放如何推動社會的變革,科技的進步如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全球化的進程如何將世界緊密聯係在一起。書中對政治製度的演變、經濟模式的更迭、以及社會思潮的激蕩,都有著極為細緻入微的描述。尤其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文明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矛盾與衝突,無論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還是當今世界麵臨的各種挑戰,都得到瞭客觀而深刻的呈現。這本書讓我深切地體會到,文明的進步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瞭麯摺與反思。它不僅是一部曆史的記錄,更是一份對未來的警示與期許。讀完這套書,我感到自己仿佛完成瞭一次漫長而壯麗的文明之旅,對人類的過去有瞭更清晰的認知,對未來也充滿瞭更深沉的思考。
評分我得說,《文明之光》的第三冊,徹底顛覆瞭我過去對“黑暗時代”的刻闆印象。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中世紀描繪成一個停滯不前的時期,而是發掘齣瞭其中潛藏的變革與創新。我看到瞭伊斯蘭黃金時代的璀璨,它在科學、哲學、醫學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絲毫不遜於任何一個所謂的“黃金時代”。書中對歐洲文藝復興的解讀也十分深刻,它並非憑空齣現,而是建立在對古典文明的繼承與發展之上。作者對藝術、文學、思想等方麵的細緻描繪,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活力的時代,感受著人文主義的思潮如何逐漸蘇醒。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大航海時代的部分,不僅僅是講述瞭地理大發現的壯舉,更深刻地剖析瞭其背後隱藏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動因,以及對世界格局産生的深遠影響。這種多角度、深層次的分析,讓我認識到,曆史的發展總是充滿瞭復雜性和多麵性,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意義與價值。
評分終於把這套《自由組套 文明之光》全四冊讀完瞭,心情難以平復。記得剛拿到書的時候,就被它厚重的分量和精美的裝幀吸引住瞭,仿佛捧著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曆史饋贈。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被作者宏大的敘事所震撼,那些跨越時空的描繪,從古老的神話傳說到現代的科技革新,無不展現瞭人類文明跌宕起伏又生生不息的脈絡。每一冊都像是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讓我沉浸其中,仿佛親曆瞭那些波瀾壯闊的時代。我尤其驚嘆於作者對細節的把握,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卻往往是推動曆史進程的關鍵節點。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視野得到瞭極大的拓展,對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讀物,更像是一麵映照文明得失的鏡子,讓我們反思過去的輝煌,也警醒未來的挑戰。它所傳遞的“自由組套”的概念,也引發瞭我對知識如何構建、如何連接的思考,這是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也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
評分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當翻開《文明之光》第一冊時,那種撲麵而來的史詩感。作者筆下的遠古文明,不再是冰冷抽象的名詞,而是充滿瞭鮮活的生命力。我仿佛能聽到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時的呐喊,能感受到古希臘哲學傢在廣場上的辯論,更能體會到古羅馬士兵在戰場上的豪情。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對人類早期探索和創造的熱情有瞭全新的認識。尤其是在描述那些曾經輝煌卻最終消逝的文明時,作者並沒有流於簡單的哀嘆,而是深入剖析其衰落的原因,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維度進行解讀,這種理性而深刻的分析,讓我不禁對曆史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敬畏。書中對文明之間交流與碰撞的描繪也十分精彩,那些絲綢之路上的人文薈萃,那些跨越海洋的貿易往來,都生動地展現瞭文明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讀罷此冊,我感覺自己仿佛與那些遙遠的先輩進行瞭一次深刻的對話,他們的智慧和勇氣,至今仍激勵著我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