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资本论 经济 书籍 |
作者: | 上海三联书店 |
定价: | 158.0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 2009-04-01 |
ISBN: | 9787542629791 |
印次: | 1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内容简介 | |
1938年我国部中文全译本重新再版,马克思著作翻译家郭大力、王亚南翻译。在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读《资本论》是一种时尚。 众所周知,《资本论》是马克思倾其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科学著作。它被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是一部融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为一体,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是人类思想不配的理论丰碑。它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和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了基本原理。《资本论》这部巨著,一至三卷有190多万字。 |
目录 | |
资本论一 原著者初版序 原著者第二版跋 法文译本之序与跋 编者第三版序 英译本卷 编者序 编者第四版序 篇 商品与货币 章 商品 第二章 交换过程 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二篇 货币的资本化 第四章 货币的资本化 第三篇 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章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第六章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 第八章 劳动日 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第十一章 合作 第十二章 分工与制造业 第十三章 机械与大工业 第五篇 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四章 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第十五章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上的量的变化 第十六章 剩余价值率的种种公式 第六篇 工资 第十七章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工资化 第十八章 计时工资 第十九章 计件工资 第二十章 工资之国民的差异 第七篇 资本的蓄积过程 导论 第二十一章 单纯再生产 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蓄积的一般法则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蓄积 第二十五章 近世殖民学说 资本论卷补遗(马克思未发表遗稿) 资本生产物的商品(彭迪先译) 附录 《资本论》通信十篇 《资本论》述评(恩格斯著) 评瓦格讷《经济学教程》(马克思遗稿撰于1881年或1882年) 资本论二 编者序 篇 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第二章 生产资本的循环 第三章 商品资本的循环 第四章 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 第五章 流通时间 第六章 流通上的诸种费用 第二篇 资本之周转 第七章 周转期间与周转次数 第八章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第九章 垫支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循环 第十章 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学说——重农主义派与亚当斯密 第十一章 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学说——里嘉图 第十二章 劳动期间 第十三章 生产时间 第十四章 流通时间 第十五章 周转时间在资本垫支量上的影响 第十六章 可变资本的周转 第十七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 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 第十八章 绪论 第十九章 前人对于这个问题的说明 第二十章 单纯再生产 第二十一章 蓄积与扩大的再生产 附录 《资本论》通信五篇 资本论三 编者序 资本论第三卷补恩格斯遗稿 篇 剩余价值之化为利润及剩余价值率之化为利润率 章 成本价格与利润 第二章 利润率 第三章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比例 第四章 周转速度对于利润率的影响 第五章 不变资本使用上的经济 第六章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七章 补论 第二篇 利润之平均利润化 第八章 不同的生产部门之不同的资本构成及由此引起的利润率上的差异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及商品价值之生产价格化 第十章 竞争及一般利润率的均衡化市场价格及市场价值剩余利润 第十一章 工资的一般变动所及于生产价格的影响 第十二章 补论 第三篇 利润率下落倾向的法则 第十三章 其法 |
编辑 | |
其它版本请见: 《资本论(1-3册)》这部巨著,一至三卷有190多万字。1938年我国部中文全译本重新再版,马克思著作翻译家郭大力、王亚南翻译。在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读《资本论(1-3册)》是一种时尚。 |
媒体评论 | |
资本论一 篇 商品与货币 章 商品 Ⅰ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价值实体与价值量) 资本主义生产方法(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sweise)支配着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集”,而以个个的商品(Ware)为元素形态(Elementarform)。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从商品的分析开始。 一个商品,先就是我们外界的一个对象,它有许多性质(Eigen- schaft),可以满足人类的某种欲望。这种欲望无论性质如何,(比方说,无论是从胃脏起,抑是从幻想生,)都是一样的。这物是怎么满足人类欲望呢?是直接当作生活资料(换言之,系当作享受的对象)或是间接当作生产手段呢?我们在这里也是无需过问的。 每一种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可从二重见地去观察,即质(Qualitat)的方面与量(Quantitat)的方面。每一种有用物,都是许多性质的集合体,故可在种种方面有效用。发现这种种方面,从而发现有用物的种种效用,是历史的工作。为此等有用物的分量发现社会的尺度,也是这样。商品尺度的多种多样,一部分由于所测量的对象有多种多样的性质,一部分也由于因袭的习惯。 物的效用,使那物成为一个使用价值(Gebrauchswert)。但这个效用,决不是浮在空中的。它是受商品体的性质限制着的,故离商品体,即不存在。像铁麦或金刚石那样的商品体,都是一个使用价值,一种财货。商品体的这种资格,是和人类占有其效用时所必需的劳动量无关系的。我们考察使用价值时,常常假定它有一定的量,例如表几打,布几码,铁几吨。商品的使用价值,供给一种专门学问的材料,那就是商品学。又使用价值仅由使用或消费而实现的。社会形态无论是怎样,富的物质内容总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在我们现今考察的社会形态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Tausch wert)之物质的担当者。 交换价值,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他种使用价值相交换之量的关系或比例,这种关系是因时因地而不绝变化的。所以,交换价值好像是偶然的,是纯然相对的。说商品有内在的交换价值(固有价值),似乎是矛盾的。但我们且更周密地,讨论这个问题一下。 一定的商品,例如一卡德小麦,可与X量的鞋油,Y量的丝,2量的金等等相交换——总 |
前言 | |
我现在刊行卷的这个著作,是1859年拙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自前书刊行到现在,已隔离了长久的岁月了。这是多年宿疾,屡次中断我的工作的缘故。 前书内容,已概述在此卷前数章内。此不仅为求联贯与。说明的方法也改良了。在情形许可的限度内,有许多点,只在前书略略提到的,在本书是论述得更详细了;反之,已在前书详细讨论过的,在本书,却仅略略提到。前书叙述价值与货币学说史的几部分,本书是删除了。但前书的读者,仍然可以在本书章的注解内,关于这两种学说的历史,获得若干新的资料。 一切事在开头总是困难的。这一句话,可以在一切科学上适用。章 (尤其是分析商品的那部分)的理解,是难的。关于价值实体与价值量的分析,我已尽可能通俗化了①。以货币形态为其完成形态的价值形态,是极无内容,极单纯的。二干余年来,人类考究这种单纯形态的精神努力,是毫无结果的。反之,对内容更丰富且更复杂的形态的分析,却至少已近于成功。为什么呢?因为已经发育的身体,比构成身体的细胞,是更容易研究的。在分析经济形态时,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反应药。那必须用抽象力。在资产阶级社会内,劳动生产物的商品形态或商品的价值形态,是经济的细胞形态。在浅薄的人看来,这种形态的分析,是斤斤于细故。其所考究,诚为细故,但其所为,与显微镜下的解剖,正是一样。 除论价值形态的那一部分外,这书决不能说是难解的。当然,没有修学志愿又不愿有独立思想的读者,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
摘要 | |
资本论一 篇 商品与货币 章 商品 Ⅰ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价值实体与价值量) 资本主义生产方法(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sweise)支配着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集”,而以个个的商品(Ware)为元素形态(Elementarform)。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从商品的分析开始。 一个商品,先就是我们外界的一个对象,它有许多性质(Eigen- schaft),可以满足人类的某种欲望。这种欲望无论性质如何,(比方说,无论是从胃脏起,抑是从幻想生,)都是一样的。这物是怎么满足人类欲望呢?是直接当作生活资料(换言之,系当作享受的对象)或是间接当作生产手段呢?我们在这里也是无需过问的。 每一种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可从二重见地去观察,即质(Qualitat)的方面与量(Quantitat)的方面。每一种有用物,都是许多性质的集合体,故可在种种方面有效用。发现这种种方面,从而发现有用物的种种效用,是历史的工作。为此等有用物的分量发现社会的尺度,也是这样。商品尺度的多种多样,一部分由于所测量的对象有多种多样的性质,一部分也由于因袭的习惯。 物的效用,使那物成为一个使用价值(Gebrauchswert)。但这个效用,决不是浮在空中的。它是受商品体的性质限制着的,故离商品体,即不存在。像铁麦或金刚石那样的商品体,都是一个使用价值,一种财货。商品体的这种资格,是和人类占有其效用时所必需的劳动量无关系的。我们考察使用价值时,常常假定它有一定的量,例如表几打,布几码,铁几吨。商品的使用价值,供给一种专门学问的材料,那就是商品学。又使用价值仅由使用或消费而实现的。社会形态无论是怎样,富的物质内容总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在我们现今考察的社会形态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Tausch wert)之物质的担当者。 交换价值,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他种使用价值相交换之量的关系或比例,这种关系是因时因地而不绝变化的。所以,交换价值好像是偶然的,是纯然相对的。说商品有内在的交换价值(固有价值),似乎是矛盾的。但我们且更周密地,讨论这个问题一下。 一定的商品,例如一卡德小麦,可与X量的鞋油,Y量的丝,2量的金等等相交换——总之,可以用种种比例,与其他各种商品相交换。所以,小麦有许多交换价值,不只有一个。X量的鞋油,Y量的丝,2量的金等等,既各代表一卡德小麦的交换价值,所以X量的鞋油,Y量的丝,2量的金等等,必定也可以互相交换,必定也有相等的交换价值。所以,,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种等一物;第二,交换价值一般只是某物的表现方式或现象形态,这某物含于其中,但可与其区别。 拿两种商品来说,例如小麦与铁。无论它们的交换比例如何,这比例总可由一个等式来表示。在这个等式中,一定量小麦与若干量铁相等,例如1卡德小麦一x百磅铁。这个等式有什么意义呢?它告诉我们,在这两种不同的东西里面,即一卡德小麦和x百磅铁中,存有等量的某种共通物。故此二者,必等于既非小麦也非铁的某第三者。小麦与铁,只要同时是交换价值时,必定可以同样还原为这第三者。 一个简单的几何学的例,可以把这点说明。因要确定并比较诸直线形的面积,我们把诸直线形分成三角形。但三角形的面积,又还原为全然与三角形不同的东西,换言之,还原为底乘高之积之一。同样,诸商品的交换价值,也定然可以还原为一种共通物,它们各代表这共通物的多量或少量。 这共通物,不能是商品之几何学的,物理学的,化学的,或任何种自然的性质。物体的性质,只在它们使商品有用,从而使商品成为使用价值的时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