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书名: | 梁冬说庄子 人间世 |
| 作者: | 梁冬 |
| 出版社: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
| 版次: | 1 |
| ISBN: | 9787539060309 |
| 市场价: | 49.9 |
媒体评论 知识关乎梦想,我们只卖有品质、有营养的书! ??????我们打开门走出去,是知道要去哪里!我们开车上高速公路,是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人生这么大的旅程更应该如此。吠陀经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还没有觉悟,如同死亡。”每个人自出生以来需要想通两件事:1.我们有幸来这辈子,要使自己成为什么?2.在这瞬时万变的时空中,一个人该如何自处?《梁冬说庄子?人间世》充满人生智慧、言简易赅,写得很庄子,看完梁冬的书再听他的笑声,你会发现梁冬早已找到明确的人生目标,走在自己的人生之道。
????
——国学、漫画双料大师蔡志忠
???读到这么直指人心的文章,很想痛快地哭。
?????——大隐于试
?????我很想说,看梁冬的文章,就是在潜移默化地让你变得轻松,变得自在,获得内心的自由。内心自在不被牵绊,外在的状态就会看起来很舒服。
?????——Endless
?????读梁老师讲的《庄子》,就像是在吸氧!感谢梁冬老师以他对世界理解的方式,令我们精神上获得自在!
?????——红霞
?????很有感触。对他人确实应该有一个基本的预期和判断,人心惟危,你不能总以自己天真善良为借口,一次又一次地被别人欺骗伤害。对自己也要看清,随时保持觉察的状态,发现问题不要紧,这是人之常情,要紧的是及时想出办法对付自己,把问题解决掉。
?????——洪丰
?????人生在世,分寸很重要,却很难拿捏。梁老师给我们一个新的角度,遇事可以用心的松还是紧来衡量来处置。
?????——晓义
?????每次听完梁老师的庄子,总想说些什么,想了想又觉得已经无话可说,梁老师的庄子已经说了。
?????——A郭小姐的店
?????不要很多钱,可自给自足,家人安康,有花有草,好再有只老猫,每天读书习字,即可乘兴而来,也可随时兴尽而归然,可自拈花笑,唯待清风徐徐来……那就美哉快哉。
?????——Anne
★蔡志忠老师:《梁冬说庄子?人间世》充满人生智慧、言简易赅,写得很庄子,看完梁冬的书再听他的笑声,你会发现梁冬早已找到明确的人生目标,走在自己的人生之道。
★每本只讲一个篇目,只求讲好讲透!梁冬继《黄帝内经说什么》之后,延续逐字逐句解读经典的风格,为您还原将智慧化为绕指柔,圆滑得可爱至极、接当代地气的庄子。深度解读《庄子·内篇·人间世》中你未必知道却又必须知道的与人相处之道!
★至今为止,众多讲述《庄子》的书籍中甚少提及当下都市白领在生活、职场、学习提升等方面所面临的种种巨大压力以及解决心法,而《梁冬说庄子·人间世》这一次为你揭晓。比如,庄子认为:任何世道都很艰难,人性都有险恶的一面,因为这就是“人间世”。所以,人心的险恶没有问题,你对人心的险恶不了解才是大问题。
★这是一本帮你认清人性的弱点的自我强大经典之书,迅速让你找到并享受人生的自在——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做事让自己睡得着觉,做人让别人睡得着觉。于是,可以很轻松地与这个世界舒服地相处。
★本系列内容在喜马拉雅FM上的付费栏目于2016年11月份上线,长期位居精品付费*榜前列,播放次数即将突破1000万次,订阅数64000。书中全新收录梁冬老师补充讲解的精彩内容!
目录 知识关乎梦想,我们只卖有品质、有营养的书! 目录
当你的人际关系陷入困境时,《人间世》可以帮你?003
帮人要“先正己”005
对人心的难测不了解就会出问题?008
第二章?如何做一个智慧的好人
用某种方式定义自己的好,就等于在定义别人的坏?015
好人在强者面前刷存在感,不仅可怕,还很可悲?019
很多好人,内心通常都有一种叫“我慢”的东西?021
第三章?对别人的诋毁不愤恨,其实是对自己的保护
好人的潜意识里,往往觉得自己不是“平常人”028
把心放空,生命才没有危险?031
你会用心“听”吗?036
?“我是为你好”,实际上是一种“我执”041
人性本“恶”,不认同你是常态?043
我们的所有痛苦,源自没有把自己放空?046
每件东西都有它自己的频率和节奏,我们要做的是顺应?049
第四章?与其关注十年之后的变化,不如关注十年之后有什么是不变的
做人做事,不要老想着去证明“我是谁”?057
努力做点儿什么并不难,难的是不做什么?060
做让自己睡得着觉的事,做让别人睡得着觉的人?063
以“无可奈何”的心态去做事?066
进入任何一个新环境,一定要心存敬畏?069
第五章?你现在正在做的事,三十年以后还想做吗
了解了天命和人为,就不会患得患失?077
对于不能控制的事情,千万别做?082
理解人心的多变和险恶,不抱怨?086
不求创造奇迹,但求不造成巨大的损失?091
尽量让孩子体验电脑、手机以外的真实世界?093
什么样的人应该学习《心经》?095
你的笑点和泪点,决定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097
不仅仅是为了快乐?101
第六章?如何与看不见自己过失的人相处
如果你不理解“人心惟危”,就会经常活在危险之中?107
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是如何去处理其天性的问题?113
一切交流的本质都是“先迎合,后引导”117
一个有价值的人,可能仅仅是因为他没有习惯性对抗的心智模式?122
如果你没有体验过动物的感觉,就很难理解什么叫“活该”“应该”126
绝大部分人活得不好,主要是一些“天性”没有释放完?129
第七章“有用”和“无用”都是达成目标的手段
看上去一无所用的树木,其真正有用之处在哪?138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小心把手段当作目标?142
第八章?对于拥有的保持敬畏,对于想要的保持淡定
一个肢体不全、志大才疏的人,也能活得好好的?149
未来,你的实际收入与不努力的人差不太多?152
拥有那些大家都希望拥有的东西,将来会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155
第九章?自在的人会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
长得丑有长得丑的美德,儿女笨有笨的好处?161
真正的好事儿哪里是努力来的?163
什么是“自在”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168
第十章?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留下来
大部分人都很想“有用”,这种想法对吗?174
在一切的事情上,人注定都会输给机器?177
人价值就是退步为消费者?180
现在,到底什么是我们共同相信的东西—价值观?186
你是钱的一部分,抑或钱是你的一部分?189
当一个人连钱都不相信的时候,他还相信什么?192
世界能够确定的东西就是“不确定”?194
附录《庄子?内篇?人间世》197
探寻心灵深处的宁静:一部关于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指南 卷首语:在喧嚣中锚定自我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追求“效率”和“成功”,却常常感到内心的空虚与迷茫。我们忙于应付外界的期待,却忘记了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本书并非一部说教式的哲学解读,而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对话与精神漫游。它旨在提供一套工具和视角,帮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稳定基石与内在秩序。 第一辑:探源——万物一体的宇宙观 1. 混沌初开的意境与生命的原初律动 本书伊始,我们将追溯一种更为宏大的视野——宇宙的生成观。我们不直接探讨某一位特定先哲的语录,而是侧重于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气”与“道”的根本论述。 1.1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阐述“无名之始”的概念,即在一切具体事物和名称出现之前,存在着一种不可言说、却又孕育万物的本源力量。这并非宗教上的神创论,而是对自然规律最深层结构的一种形而上学描述。我们将探讨这种“本源”如何体现在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中,例如四季的更迭、潮汐的起伏,以及生命从无序到有序的微妙过渡。 1.2 阴阳流转中的平衡之道: 深入解析阴阳这一对基本范畴,着重于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而非僵硬的二元对立。重点在于理解“对立统一”的原理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如何看待工作与休息、进取与退守之间的张弛有度。我们会用具体的自然现象,而非抽象的哲学定义,来阐释这种流转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日常体验。 1.3 气化流行与个体生命的联结: 探讨“气”作为构成世界和生命的物质基础,如何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这部分将侧重于阐述个体生命是如何被视为宇宙整体中的一个微观系统,与宏观环境息息相关,而非孤立存在的实体。 第二辑:处世——在“关系场”中安顿身心 现代人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人际关系”的过度在意与无力感。本篇旨在提供一套观察人与人之间互动、以及个体在群体中定位的全新视角。 2.1 关系之网的结构与韧性: 我们将不讨论具体的社交技巧或圆滑世故,而是从“场域”的角度来理解人际关系。每个人都处于一个由多重关系构成的场域中,这个场域具有自身的张力和引力。理解场的运作规律,比强行改变他人更为有效。 2.2 “适宜”的力量:超越“好坏”的判断: 讨论事物和行为的价值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与时机(即“宜”)。在处理复杂的人事时,我们应培养一种“审时度势”的能力,理解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相对的合适与不合适。例如,在面对批评时,如何分辨其是来自外界的误解,还是对自身状态的一种有效反馈。 2.3 拒绝“被定义”的自由: 现代社会倾向于用标签和角色来固化个体。本章节探讨如何保持心灵的开放性,不被外部强加的身份所束缚。重点在于强调“流动性”和“变化性”是生命常态,坚持在每一个当下重新定义自己,活出超越标签的真实状态。 第三辑:修身——内在秩序的重建工程 真正的安宁并非外界环境的平息,而是内在世界的稳定。本部分着重于通过“体察”而非“思辨”,来重建个体的精神坐标。 3.1 “正见”的培养:如何看待苦难与无常: 苦难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本书将引导读者转向对“无常”这一生命基本法则的深刻接纳。无常并非消极的宿命论,而是对事物变化规律的清醒认识。接纳无常,能使我们在得意时不忘警醒,在失意时不致崩溃。 3.2 觉察的艺术:从“思虑过重”到“静观自照”: 现代人常被念头裹挟,陷入无休止的内在对话。我们探讨如何运用呼吸与身体感受作为锚点,将意识从纷乱的思绪中暂时抽离出来,进入一种“静观”的状态。这种静观不是放空,而是清晰地观察念头的生起与消逝,而不对其做出即时反应。 3.3 “知足”的实践:丰盈感的来源探索: 探讨真正的满足感并非来自于物质的累积,而是来自于对“现有”的珍视。我们不会倡导放弃追求,而是提倡将目标从“拥有更多”转向“体验当下”。通过细致入微地感受日常经验中的美好瞬间,构建一种内在的丰饶感。 结语: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读者在了解了宇宙的宏大规律和人际的复杂场域之后,能够带着更从容、更具智慧的眼光,重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它鼓励读者去实践一种“以自然为师,以当下为境”的生活方式,在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行走、每一次与他人的互动中,体会生命本身蕴含的无限可能与深厚安宁。这不是一套教人如何成功或如何应对挑战的“技巧手册”,而是一份帮助心灵找到其天然栖息地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