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5G移动无线通信技术教程书籍 5G大规模MIMO 理论 算法与关键技术+大话5G

包邮 5G移动无线通信技术教程书籍 5G大规模MIMO 理论 算法与关键技术+大话5G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5G
  • 移动通信
  • MIMO
  • 无线通信
  • 通信技术
  • 5G技术
  • 教程
  • 书籍
  • 算法
  • 大话5G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0201
商品编码:21056451600
出版时间:2017-11-29

具体描述

5G移动无线通信技术教程书籍4本

G大规模MIMO 理论 算法与关键技术+5G关键技术与系统演进+通信之道 从微积


分到5G+大话5G


YL12131 9787111580201 9787111521976 9787121280689 9787121281327

定价:¥55.00

作者:李兴旺

I S B N :978-7-111-58020-1条码书号:9787111580201上架日期:2017/11/30出版日期:2017/11/1版       次:1-1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丛 书 名: 5G丛书

本书从理论研究、标准化、产业化等角度出发,详细介绍大规模MIMO在实际衰落场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围绕K复合衰落信道分布式大规模二维MIMO信道容量界、广义K复合衰落信道分布式大规模二维MIMO接收检测近似性能、莱斯/伽马复合衰落信道小小区协作二维MIMO接收检测技术及性能、瑞利/对数正态三维MIMO接收检测技术及性能、K复合衰落信道三维多用户MIMO系统接收检测及性能、多小区非协作大规模三维MIMO预编码技术及性能、多小区协作大规模三维MIMO接收技术及性能,为大规模MIMO标准化和产业化提供理论指导。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前沿技术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前言

第1章 引言/1

第2章 基础理论/13

2.1 系统性能指标/14

2.2 信道模型/17

2.3 大规模MIMO传输/23

第3章 K复合衰落信道分布式大规模二维MIMO信道容量界/31

3.1 研究背景/32

3.2 系统模型与信道容量/33

3.3 预备数学知识/34

3.4 分布式MIMO容量界/35

3.5 仿真结果/43

第4章 广义K复合衰落信道分布式大规模二维MIMO接收检测近似性能/47

4.1 研究背景/48

4.2 衰落模型/49

4.3 分布式MIMO性能/50

4.4 矩匹配近似方法/52

4.5 近似性能分析/54

4.6 大规模MIMO渐进性能/60

4.7 仿真结果/62

4.8 本章小结/66

第5章 莱斯/伽马复合衰落信道小小区协作二维MIMO接收检测技术及性能/68

5.1 研究背景/69

5.2 协作模型与SNR统计特征/70

5.3 可达和速率/73

5.4 误符号率和中断概率/75

5.5 仿真结果/77

5.6 定理证明过程/81

5.7 本章小结/86

参考文献/86

第6章 瑞利/对数正态三维MIMO接收检测技术及性能/88

6.1 研究背景/89

6.2 系统模型与用户三维分布/90

6.3 可达和速率与理论下界/93

6.4 大规模MIMO渐进性能/96

6.5 仿真结果/97

第7章 K复合衰落信道三维多用户MIMO系统接收检测及性能/105

7.1 研究背景/106

7.2 系统模型/107

7.3 三维MIMO系统性能分析/108

7.4 仿真结果/112

第8章 多小区非协作大规模三维MIMO预编码技术及性能/116

8.1 研究背景/117

8.2 系统模型/118

8.3 三维MIMO性能/122

8.4 大规模MIMO渐进性能/127

8.5 仿真结果/128

第9章 多小区协作大规模三维MIMO接收技术及性能/134

9.1 研究背景/135

9.2 系统模型/136

9.3 可达和速率下界/140

9.4 渐进性能与·佳用户数方案/141

9.5 仿真结果/146

附录/151

附录A 缩略语对照表/152

附录B 数学符号表/153

定价:¥49.80

作者:陈鹏

I S B N :978-7-111-52197-6条码书号:9787111521976上架日期:2015/12/21出版日期:2015/12/22版       次:1-3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丛 书 名: 5G丛书

本书旨在为5G技术研究与标准化工作提供尽可能详实的参考资料,主要介绍了5G系统概述、需求、网络架构以及潜在关键技术。全书 对5G在国际上的研究进展、5G网络需求和指标进行介绍,并且从网络架构和接入技术两方面对5G潜在关键技术展开具体阐述,其中接入技术包括5G的热门研究方向: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高频应用、新型物理接入技术等,系统呈现了关于5G演进的思考。

本书适合作为从事无线蜂窝通信领域的研发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在技术研究开发时的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供高等院校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前言

第1章 5G概述

1.1 移动通信的演进背景

1.2 5G来了 

第2章 5G需求 

2.1 5G驱动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飞速发展

2.1.1 服务更多的用户

2.1.2 支持更高的速率

2.1.3 支持无限的连接

2.1.4 提供个性的体验

2.2 运营需求 

2.2.1 建设5G“轻形态”网络

2.2.2 业务层面需求

2.2.3 终端层面需求

2.3 5G系统指标需求

2.3.1 ITU-R指标需求

2.3.2 用户体验指标

2.3.3 系统性能指标

2.4 5G技术框架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整体网络架构

3.1 5G核心网演进方向

3.1.1 软件定义网络

3.1.2 网络功能虚拟化

3.2 5G无线接入网架构演进方向

3.2.1 多网络融合

3.2.2 无线MESH

3.2.3 虚拟化

3.3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大规模天线技术

4.1 大规模天线概述

4.2 大规模天线技术基础

4.2.1 传统MIMO技术

4.2.2 大规模天线技术的理论基础

4.2.3 大规模天线信道模型

4.3 大规模天线的挑战

4.3.1 天线的非理想特性

4.3.2 信道信息的获取

4.3.3 多用户传输的挑战

4.3.4 覆盖与部署

4.4 大规模天线技术方案前瞻

4.4.1 大规模天线的部署场景

4.4.2 大规模天线的关键技术研究

4.4.3 轻量化大规模天线的技术方案

4.5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异构网络部署

5.1 技术基础及标准演进

5.1.1 小区间干扰协调

5.1.2 协同多点传输(CoMP) 

5.1.3 动态小区开关 

5.1.4 数据信道的增强接收机

5.2 超密集组网技术方案前瞻

5.2.1 UDN应用场景

5.2.2 UDN的挑战

5.2.3 UDN的关键技术

5.2.4 UDN移动性管理 

5.2.5 UDN性能分析

5.3 网络解决方案 

5.3.1 热点、盲点识别和覆盖 

5.3.2 物理小区标识管理 

5.3.3 切换参数优化 

5.3.4 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第6章 先进的频谱利用

6.1 概述

6.2 无线频谱分配现状

6.2.1 中低频段分配现状

6.2.2 高频段分配现状

6.3 增强的中低频谱利用

6.3.1 授权辅助接入

6.3.2 授权共享接入

6.4 高频频谱利用

6.4.1 高频信道模型

6.4.2 高频器件发展

6.4.3 高频组网性能评估

6.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灵活的物理接入

7.1 技术基础

7.2 5G系统物理层的挑战

7.3 非正交多址技术

7.3.1 非正交多址的系统模型与理论界限

7.3.2 非正交多址的方案设计

7.3.3 非正交多址的应用场景与系统设计

7.4 灵活双工技术

7.4.1 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

7.4.2 频段使用规则

7.4.3 共存分析

7.5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

7.5.1 全双工的技术原理

7.5.2 全双工的系统设计和应用场景

7.6 新型调制与编码

7.6.1 新型调制技术

7.6.2 新型编码技术

7.6.3 调制编码与软件无线电

参考文献

第8章 探讨与实践

8.1 机器间通信(M2M/MTC)

8.1.1 M2M市场规模与前景

8.1.2 M2M/MTC技术标准演进

8.1.3 M2M技术的机遇与挑战

8.2 设备间直接通信(D2D)

8.2.1 D2D技术概述

8.2.2 D2D标准进展

8.2.3 D2D终端中继技术探索

8.3 小结

参考文献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2016年02月01日开 本:16开纸 张:轻型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21280689

所属分类:

图书>工业技术>电子 通信>无线通信

快速直达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 录

前 言

试读章节

书摘插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

编辑推荐

 

      读了《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才发现原来庞大复杂的通信主题,可以讲得如此清晰生动。真正满足了通信人的期待!

 

内容简介

      《通信之道 从微积分到5G》按照读者的思维顺序讲述了从微积分到 5G 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

      《通信之道 从微积分到5G》共 20章,具有以下特点:

      (1)跨度极大,内容翔实:涉及数学、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前沿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知识密度极高,并且是*精华的部分。

      (2)降低难度,提升高度:本书叙述符合读者的思维发展规律,并逐级提高,前后呼应,语言风趣幽默,节奏平稳;作者站高望远,直击本质,学术境界****。

      (3)启发互动,培养创新:在多个环节上对读者提出挑战,启发读者思考,并给出作者的思考过程,培养读者的创新思维。

      《通信之道 从微积分到5G》可作为通信和信号处理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辅书,也可作为从业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杨学志,1970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省。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进入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进入华为公司,长期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

      他是3G/4G多项核心技术的发明人,包括频域多用户检测,*波束赋形,软频率复用(SFR)和sOFDM技术,其中SFR和sOFDM是4G的奠基性技术。2012年10月从华为公司离职,独立进行5G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多级软频率复用技术,使得SFR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一。

目 录

第1章 绪论11.1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1

 

 

第2章 帮“菜鸟”复习一下微积分52.1 微积分的创立52.2 极限7

 

 

第3章 信号与系统31

 

 

第4章 复变函数45

 

 

第5章 傅里叶分析55

第6章 采样,通往数字世界的,步85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2012 年9 月,我离开华为公司,标志着职业生涯一个阶段的结束。 我于1988 年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在这里度过了10 年求学生涯,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我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图像压缩方向。2000 年进入华为公司,开始了我在通信领域的职业生涯,一晃就是12 年。

12 年的风风雨雨,总算没有虚度:

2002 年,在TD-SCDMA 领域,我提出了一种新的频域联合检测算法,是业界效率·高的。反映这一成果的论文“A Frequency Domain Multi-User Detector for TDCDMASystems”, 于2011 年9 月发表在了“IEEE Trans. Commu., Vol 59, No. 9”上(P2424–2433)。

2003 年,提出了随机波束赋形(random beam-forming)技术,高效地解决了智能天线广播信道的赋形问题。反映这一成果的论文“A Random Beamforming Techniquefor Omni-directional Coverage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于2012 年12 月发表在了“IEEE Trans. Vehi. Tech., No.99”上。

显示全部信息

免费在线读

1.1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我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时对通信依然一窍不通,进入华为之后才从BPSK 开始学习通信。

没有人指导我,我的老师就是书。但是这个书真的不大容易读懂。

科技书籍的常规写法是按照内容来进行编排。这一部分是讲信号的,就会把有关信号的所有内容都罗列进去,那一部分是讲调制的,也是如法炮制。这样的写法符合作者的思维习惯,而且内容的完备性也容易得到保证。

但是对读者来说,这样的写法就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首先知识是有连续性的。如果你要学习OFDM 技术,就要懂数字信号处理,在此之前要懂信号与系统,再之前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如果要懂得深入一些,还要懂复变函数、随机过程、矩阵论、泛函分析、信息论。这些基础性的知识你可能也学过,但是在学习的时候你并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大多是应付完考试就还给老师了。缺少了这些基础的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总是觉得很别扭,很多人也因此放弃了学习。

另外,科技书籍的作者即使不是数学专业,也一般都是有数学背景的,必然受到数学家文化的影响。数学家所追求的数学之美,讲究的是要恰好。恰好的意思就是用·少的语言把问题描述清楚,而不是更少。数学家对简洁之美的追求达到了,,他们创造了符号语言,如“8? 0; 9_ 0, 如果jx? x0j _ ) jf(x) ?Aj ?, 则limx!x0 f(x) = A”。科技作者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也尽量把内容写得更简洁一些。但是这样的数学之美是很多的数学家经过历史的沉淀才凝练出来的,初学者并不一定能够欣赏得来。从心理上说,人们在阅读的时候会追求一目十行的畅快淋漓,把眼睛盯在一页书上一整天都翻不过去的体验是不怎么好的。

本书是一本严肃的介绍通信原理的书籍。与传统科技书籍不同的是,本书按照读者的认知水平的发展来行文。我是从对通信一无所知,到通过读书逐渐理解了通信技术,在这个过程当中,·烦恼的事情是遇到知识断点。记得在读博士阶段,我曾经想每个月读一篇IEEE 的论文,但是读了一篇没有读懂,换了一篇还没有读懂,半年下来一篇也没有读懂,于是就放弃了。原因就是读懂这些论文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如果不具备这些知识,就是知识断点。本书的内容安排结合了我的学习体验,考虑到读者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前后的行文有光滑的过渡和连接,让读者能够随着本书从简单的知识逐渐了解一些貌似高深的先进技术。对于某一知识内容,开始的时候只介绍一些简单的必要的知识,后续需要的时候,再补充更多的细节或者提高层次。因此某一项内容,会在本书的多个地方介绍,而每一部分可能都不是很完备。

本书的语言采用了一些口语化的因素,在行文上采用了短段落,希望这样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2016年03月01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21281327丛书名:5G新技术丛书

所属分类:

图书>工业技术>电子 通信>无线通信

快速直达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 录

前 言

书摘插画

免费下载读书APP

编辑推荐

  2016年的巴展再一次让5G成为全球通信界的热门,5G真的来了,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如我们无法预料3G、4G带来移动互联网的繁荣,从而让人类迈进令人叹为观止的时代一样,我们相信5G必将开启一个新的纪元。

  《大话5G》的出版正当时,作为国内早期的5G图书,它介绍了国内外5G的发展现状,涵盖了5G的需求与场景,并重点阐述了当前热门的5G空口候选技术,5G网络候选技术。本书作为5G的启蒙读物,相信会让广大读者从中获益。

 

内容简介

  4G已经商用多年,5G正方兴未艾。业界对5G系统的研究,已形成广泛共识:未来5G将支持海量的数据连接,灵活适配多种空口技术,支持20Gbps的超高速率。尽管5G的场景和需求已基本明确,但是候选关键技术仍在不断发展, 5G技术已处于标准化的关键阶段。

  本书作为5G的早期图书,首先从5G的需求和场景出发,重点介绍了5G的业务场景和技术指标;其次阐述了全球5G的*研发进展,让读者能够对5G的研究形成全貌的认识;再次从无线物理层、接入网架构和核心网架构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候选的5G空口关键技术和网络关键技术。

  本书立足于通信从业人员,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论述深奥的5G通信原理,适合通信设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网络运营商、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大学生、研究生等人员阅读与参考。

作者简介

小火车,生于20世纪80年代,硕士毕业后在通信行业摸爬打滚近十年,做过产品开发、标准专利、行业分析。从有线做到无线,从通信做到互联网,跑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游历世界名胜之地。在通信的路上折腾不已,并长期关注通信技术的演进,同时在5G技术研究领域也积极参与,所悟、所感、所闻尽化为全书十多万字,既为了纪念,也为了迎接新的通信十年。

目 录

目  录 

  

第1章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和挑战 / 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1

4G面临的挑战  / 3

  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 3

  用户需求的挑战  / 4

  技术面临的挑战  / 5

4G增强技术的演进  / 7

  LTE 演进路线  / 7

  4G网络架构演进  / 8

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和挑战  / 9

  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  / 10

  未来移动通信的挑战  / 11

 

 

第2章  5G的需求和场景 / 15

什么是5G  / 15

5G的需求  / 17

  5G的业务需求  / 17

  5G的技术需求  / 21

5G面临的挑战  / 23

  技术不成熟  / 23

  频谱短缺  / 24

  技术融合的障碍  / 25

  能耗的挑战  / 25

  终端设备的挑战  / 25

  业务适配的挑战  / 25

5G的场景和应用  / 26

 

 

第3章  全球5G研发进展 / 31

全球各国政府及组织  / 33

  欧盟  / 33

  中国  / 35

  日本  / 42

  韩国  / 44

  美国  / 45

标准组织  / 46

  ITU  / 46

  3GPP  / 48

  NGMN  / 49

设备商  / 52

  华为  / 52

  三星  / 58

  诺基亚  / 64

  爱立信  / 66

  中兴  / 72

 

 

第4章  5G空口关键技术 / 78

新型多址  / 81

  NOMA  / 83

  MUSA  / 83

  SCMA  / 88

  PDMA  / 94

新波形  / 95

  基于滤波器组的多载波技术(FBMC)  / 96

  F-OFDM  / 99

  UF-OFDM  / 101

新型调制编码  / 103

  调制技术  / 104

  Polar码  / 107

Massive MIMO  / 111

  MIMO原理  / 112

 Massive MIMO概要  / 112

 Massive MIMO的优势和挑战  / 114

 Massive MIMO应用场景  / 115

 Massive MIMO总结  / 117

新频段  / 117

 毫米波通信  / 118

 可见光通信  / 121

 频谱共享  / 128

 

 

第5章 5G网络关键技术 / 134

扁平化  / 136

C-RAN  / 137

 什么是C-RAN  / 137

 C-RAN的原理  / 139

 C-RAN的关键技术  / 140

 C-RAN的挑战  / 142

 C-RAN Based 5G架构  / 143

SDN-RAN/NFV  / 151

 什么是SDN  / 153

 SDN的核心技术  / 155

 软件定义无线接入网络  / 156

 软件定义核心网  / 160

 什么是NFV  / 162

 SDN/NFV如何影响5G架构  / 166

 网络能力开放  / 168

 SDN和C-RAN的融合  / 169

Ultra-Dense Network  / 170

 什么是超密网络  / 171

 超密网络关键技术  / 172

CDN  / 175

 什么是CDN  / 175

 CDN的原理  / 175

 CDN在5G的应用  / 176

 SDN和CDN的结合  / 178

D2D  / 179

 为什么需要D2D  / 179

 什么是D2D  / 180

 D2D的优势和挑战  / 181

 

 

第6章 不能被遗忘的角落  / 183 

5G语音如何设计  / 183

 双待机终端解决方案  / 183

 语音回落解决方案  / 183

 VoLTE解决方案  / 184

信令风暴如何解决  / 184

 信令风暴产生的根源  / 184

 信令风暴解决方案  / 185

5G的安全怎么办  / 186

 5G安全非常严峻  / 186

 5G安全解决方案  / 187

5G终端如何发展  / 188

 5G终端应用场景  / 188

 5G终端技术挑战  / 190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