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俄罗斯院士回忆航空半世纪 |
| 作者: | (俄罗斯)费多索夫 |
| 定价: | 78.0 |
| 出版社: | 航空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
| ISBN: | 9787516512104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内容简介: 俄罗斯国家科学中心航空系统研究院原院长E.A.费多索夫在俄罗斯航空系统研究院工作了半个多世纪。费多索夫以回忆录的形式,每10年作为一个主要发展阶段,描述了苏联和俄罗斯作战飞机和机载武器研制思想的演变过程、取得的技术成就,以及在各国的使用情况。在此期间,他向读者展示了其本人,各设计局总设计师、型号总师、试飞员、航空工业及国防领域领导的鲜明个性。他展示的这幅长长的画卷中各人物光彩照人,精彩纷呈,令人赏心悦目。 |
| 目录 | |
| 目录: 第1章 50年代…………………………………………………………………(1) 莫斯科高等技术学院的大学生………………………………………………(1) 在第2研究所步…………………………………………………(14) K-8导弹流派…………………………………………………………………(21) 美国“响尾蛇”式导弹的仿制经验 机动空战导弹………………………(30) 反导系统研究工作……………………………………………………………(35) 我被任命为研究所副所长……………………………………………………(44) ? 第2章 60年代…………………………………………………………………(53) 60年代研究所的科学研究方向………………………………………………(53) 雅克-28 飞机轰炸技术研究………………………………………………(59) 米格-25 飞机系统的研制…………………………………………………(65) 博士论文答辩…………………………………………………………………(70) ? 第3章 70年代…………………………………………………………………(78) 任命我为院长 我国的防空学说 图-22M飞机…………………………(78) 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切洛梅依……………………………………(84) 苏-24飞机和米格-23飞机的研制和试验调试……………………………(90) 第二代总设计师别利亚科夫…………………………………………………(105) 激光制导空面导弹武器的研制和试验………………………………………(113) 航空系统科学研究院的结构调整 新的科学研究方向……………………(123) 远程战略航空系统及其武器———战略巡航导弹研制工作的开始…………(134) 在70年代航空系统研究院的进一步发展……………………………………(141) ? 第4章 80年代…………………………………………………………………(146) 米格-31的研制………………………………………………………………(146) 航空系统研究院年轻干部的培养……………………………………………(154) 我如何成为真正的科学院院士………………………………………………(158) 再一次投身于战略航空领域 战略轰炸机图-160………………………(163) 米格-29和苏-27飞机的研制………………………………………………(173) 米格-29和苏-27飞机的出口………………………………………………(191) 我们对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的反应………………………………………(196) 直升机米-24和卡-50………………………………………………………(197) 垂直起降飞机的研制…………………………………………………………(205) 削减战略核武器和常规武器谈判……………………………………………(207) ? 第5章 90年代……………………………………………………………… |
| 编辑 | |
编辑: 本书作者E.A.费多索夫院士曾任国家科学中心航空系统研究院院长,并在这所航空武器研究院工作了半个多世纪。费多索夫以回忆录的形式,每10年作为一个主要发展阶段,描述了苏联和俄罗斯作战飞机和机载武器研制思想的演变过程、取得的技术成就,以及在各国的使用情况。在此期间,他向读者展示了其本人,各设计局总设计师、型号总师、试飞员、航空工业及国防领域领导的鲜明个性。他展示的这幅长长的画卷中各人物光彩照人,精彩纷呈,令人赏心悦目。 |
这本《俄罗斯院士回忆航空半世纪》读起来,真是让人心潮澎湃。翻开书页,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直接置身于那个充满挑战与辉煌的航空发展时代。作者以一位亲历者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早期简陋的飞行器到后来划时代的喷气式飞机的诞生,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无数智慧与汗水。我尤其被书中对于技术攻关的细节描写所吸引,那些在资料室里埋头苦干的工程师,在试验场上冒着风险试飞的试飞员,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真的让人感动不已。书中的许多技术术语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作者巧妙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解释,让我能够理解那些复杂的原理和创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回忆那些高难度飞行试验时,那种冷静中带着一丝紧张的叙述方式,仿佛我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种惊心动魄的时刻。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当时社会背景的描写,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航空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航空科技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对那些为航空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航空技术的编年史,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史诗。作者在回忆那些峥嵘岁月时,并没有回避其中的艰辛与牺牲。我看到了那些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他们可能没有获得过聚光灯的青睐,但他们的付出却是航空发展的基石。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刻画尤为生动,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决策、他们的困境,都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眼前。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他们的坚持和创新,我们今天可能还在仰望天空,而无法自由翱翔。让我特别触动的是,作者在描述一些重大科研项目时,那种团队协作的精神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拧成一股绳,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这种集体智慧的光芒,比任何个体英雄主义都更加耀眼。书中也坦率地提到了当时体制下的一些弊端和挑战,这使得整个叙述更加真实可信,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任何一项伟大的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
评分刚拿到《俄罗斯院士回忆航空半世纪》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而且错得离谱!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航空历史的认知。作者的文笔十分细腻,他将那些宏大的技术革新,用极其个人的视角娓娓道来。读到书中关于早期飞机设计的片段,我仿佛能闻到实验室里飘出的机油味,看到工程师们在图纸前争论不休的身影。他笔下的那些飞行器,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生命。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试飞过程的描述,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那种生死一线间的考验,被他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我甚至在阅读过程中,多次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书中的一些轶事也十分有趣,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伟大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工作之外的另一面,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生活中的点滴趣事,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更加有温度。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航空,更是关于人,关于坚持,关于梦想,关于永不放弃的精神。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伟大”这个词的书。在阅读《俄罗斯院士回忆航空半世纪》的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思考,那些被载入史册的成就背后,究竟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付出和牺牲。作者用一种非常朴实却又充满力量的语言,讲述了他在航空领域五十年的耕耘。他没有过分渲染个人的功绩,而是将笔墨更多地放在了团队的合作和集体的智慧上。我看到了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科学家们如何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一步步突破技术瓶颈。书中对一些关键技术的论述,虽然我不是技术专家,但作者的解释逻辑清晰,循序渐进,让我能够大致理解其中的奥秘。我特别佩服的是,作者在回忆那些“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时刻,那种反思和总结的态度,这才是真正科学精神的体现。书中的一些故事,例如某个项目在关键时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全体科研人员并没有气馁,而是齐心协力,最终化险为夷,这样的情节,读来令人热血沸腾。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伟大,往往蕴藏在平凡的岗位上,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评分《俄罗斯院士回忆航空半世纪》带给我的,远不止于对航空技术的了解。它更像是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探那个特殊时代的精神风貌。作者以极其深厚的感情,回顾了他亲身经历的航空发展历程。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飞行梦想,在他们的手中,一步步变成了现实。书中的叙述,时而激昂,时而沉静,仿佛一位老者在娓娓道来他一生的挚爱。我被书中对于不同时代背景下,航空科研所面临的独特挑战的描绘所吸引。从战争年代的紧迫需求,到和平时期的科技竞赛,每一个时期都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作者在回忆那些关键性突破时,并没有使用过于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一种真诚的态度,讲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汗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那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的赞美,这种谦逊和感恩的态度,在当今社会尤为可贵。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任何一项宏大的事业,都需要无数人的共同努力,而其中,那些朴实无华的奉献者,才是最值得我们铭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