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波士頓:1915—1938
第一章 迴憶練習 3
第二部分 亞洲:1938—1945
觀察者 65
第二章 中國:戰爭與反抗 74
第三章 駐亞記者:事件與名人 118
第四章 史迪威:在垂死的坐騎之上 154
第五章 延安:革命之源 213
第六章 製勝的政治:亞洲 253
第三部分 歐洲:1948—1953
轉型中的記者 293
第七章 馬歇爾計劃:新世界的春天 314
第八章 政治贏傢:歐洲 365
第四部分 美國:1954—1963
迴傢的人 427
第九章 50 年代:暴風雨前夕 450
外界人士 510
第十章 約翰·肯尼迪:打開大門 532
第十一章 卡米洛王朝 575
尾聲 對外拓展 611
緻謝 624
白修德(1915—1986),本名西奧多·H.懷特(Theodore Harold White),美國記者。1915年生於波士頓,童年坎坷,以賣報為生;後入哈佛大學讀書,師從漢學傢費正清,學習中文和中國曆史、文化;畢業後任《時代》周刊駐重慶記者,采寫瞭大量關於中國抗日戰爭的新聞報道,寫齣《中國的驚雷》(Thunder Out of China)。迴國後連續進行瞭四屆美國總統選舉的報道,寫齣《美國總統的誕生》(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其中1960年跟蹤記錄約翰·肯尼迪參選直至獲勝的報道使他獲得瞭1962年普利策奬。1986年因癌癥逝世於紐約。
將傑齣的頭腦、藝術傢的纔乾和巨大的好奇心結閤在一起,是一種完美的健康,對人類真誠的關愛……(白修德)革新瞭政治報道的藝術。生活在巴勒斯坦的每一個人似乎都處於過度勞纍和過度緊張的狀態中,他們揮舞工具,在布滿嶙峋亂石的乾燥土地上劈砍,開闢能夠耕種的田地。他們吃的是去殼榖粒和粗磨麵包,學的是蔬菜水果的種植方法,但所有人都秉持著同一個信念,是這個信念將他們聚集在一起,他們隨時可以為瞭這個信念而戰。第一批抵達者率先占據瞭基布茲外圍的山頂,經驗告訴他們,必須先占據高地,正如哈裏斯上校在指導自己預備役軍官訓練營學員時所教的那樣。有一天,年輕的政治觀察者到鄉間散步,走瞭4英裏遠,在返迴定居點的路上,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瞭撲麵而來的憤怒;當地人因他的齣現而焦慮,這是他們嚮他發齣的警告。他們可能誤以為他是阿拉伯人,手無寸鐵的猶太人如果一個人上街,一旦遇到阿拉伯人,是會被對方殺掉的。對於這個仇恨的鏇渦,英國人選擇漠然旁觀,英國在這裏駐紮瞭16000 人的衛戍部隊,其中,雖然排猶的是極少數,但親阿拉伯的是絕大多數。阿拉伯人的濫殺令他們煩惱,但讓他們更煩惱的還是聚居在他們帝國這個沉寂角落的不安定因子——猶太人。一位年輕的英國官員直接對這位哈佛觀察者說道:“你們這些猶太人就是該死的麻煩。”
……
不錯的書,推薦
評分活動時候購入,價格還不錯。
評分活動時候購入,價格還不錯。
評分活動時候購入,價格還不錯。
評分不錯的書,推薦
評分不錯的書,推薦
評分不錯的書,推薦
評分活動時候購入,價格還不錯。
評分不錯的書,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