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 ¥195.00
作者:岳南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版 次:1 页 数:576
字 数:670000 印刷时间:2015-9-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丛书名:国际标准书号 ISBN:23770142
目录
*一部《南渡北归.南渡》(增订版)
序章烽火照京都
*一章往事再回*
◎慌乱大逃亡_
◎别了,北总布胡同三号
◎大师云集清华园
◎梁启超与李济的友谊
第二章英雄辈出的时代
◎波滚浪涌的北大校园
◎从北大到柏林
◎狭路相逢
第三章通往历史隧道的深处
◎四巨头聚会
◎从殷墟到龙山
◎人类星光闪耀时
◎胡适在摇摆中前行
第四章流亡岁月
◎战争催生的博物院
◎华北沦陷
◎炸弹落到梁家
◎清溪阁醉别
第五章弦诵在山城
◎遥遥长路,到联合大学
◎跑警报的日子
◎观音殿、尼姑庵的学者们
◎九州遍洒黎元血
第六章又成别离
◎小酒馆奇遇
◎胡福林神秘出走
◎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滇川道上的行旅
第七章陶孟和逼上“梁山”
◎与北大结缘
◎自立山头的甘苦
◎何处觅安居
第八章扬子江头的来客
◎庙堂之困
◎梅贻琦在李庄
◎一场特殊的考试
第九章似水流年
◎人生若只如初见
◎林徽因与冰心成为仇敌
◎老金千里走单骑
第十章大爱无言
◎状元府走出的才子
◎梁思永患病之因
◎在困境中突围
第十一章归去来兮
◎李济的哀伤
◎吴金鼎与城子崖遗址
◎考古界两只学术大鼎
第十二章三只新生代“海龟”
◎一代才女曾昭燏
◎伦敦大学的中国学生
◎发掘彭山汉墓
第十三章三千里地山河
◎三百年来一大师
◎天涯涕泪一身遥
◎由长沙到蒙自
第十四章南渡自应思往事
◎对花还忆去年人
◎北归端恐待来生
◎别了,蒙自
第十五章国破花开溅泪流
◎炸弹下的书生们
◎鸡犬飞升送逝波
◎残剩河山行旅倦
内容介绍
南渡北归(2015增订版 全三册签名本),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部。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作者介绍
岳南:原名岳玉明,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毕业于***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历任宣传干事、编辑、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等。著有《风雪定陵》《复活的军团》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二部,有英、日、韩、法、德文出版,另有《陈寅恪与傅斯年》等传记作品十余部。《南渡北归》三部曲在海内外引起轰动。
在线试读
《南渡北归·北归》(2015增订版)
第五章 北大春秋
◎·周作人骂傅斯年“驴鸣”
就在傅斯年、郑天挺、周炳琳对蒋梦麟的离职满含悲愤口诛笔伐之时,远在美国的胡适,一直持冷静、客观的态度看待这一变故,并以和事佬的口气不愠不火地为蒋开脱,强调梦麟此举实乃是“为政府征调,只是暂局”云云,以此消融北大诸教授的怨声与愤慨。当国府发布胡适出任北大校长的消息后,胡没有推辞,而当时他在美国的尴尬处境也不容许推辞。回国执掌北大,无论是对胡氏个人还是政府,都是一件保存体面、如释重负的*好解脱机会。但在正式出山之前,像过去皇帝登基需要有一个“劝进”程序一样,表面上的“逊让”文章还是要做一做的。于是,胡适拍发了一封致朱家骅、蒋梦麟(南按:胡文称孟邻)、傅斯年三人的电报:
骝先、孟邻、孟真三兄鉴:
江、微、鱼电敬悉,缓复乞恕。世界教育会议,当勉强遵命参加。民国二十年以后,北大复兴,孟邻兄领导之苦心伟绩,弟所深知,北大复员,仍不可无孟邻兄之领导。曾于上月托张仲述带信与北大同人恳切工述此意。孟邻兄为政府征调,只是暂局,孟真兄肯扶病暂代,*可感幸。将来弟归国,若不得已,亦愿与孟真分劳,暂代一时,以待孟邻兄之归,此意至诚恳,乞亮察,并乞转陈主席与咏霓兄,并恳转致北大同人,至感。弟在外八年,结束稍需时日,拟明年二月海道归国,并闻。
弟 胡适 蒸(十月十日)[44]
电文发出,礼数算是尽到,既是答应暂代一时,那“一时”的长短与何时权归旧主,只有看天命人事了。正是这封电报,意味着蒋梦麟与北大彻底脱离关系,这时的蒋或许已经料到,此次一别竟成永诀,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他付出过心血与痛楚、充溢着光荣与梦想的北京大学了。
因胡适尚在美国,在归国之前,国民政府任命傅为北大代理校长,并聘为西南联大常务委员。在这种情形下,按朱家骅的说法,傅“不得不勉强答应”。
1945年9月20日,傅斯年以西南联大常委、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的身份参加了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会议就内迁教育机关复员以及教育秩序整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议决,参加者有朱家骅 、翁文灏、李石曾、蒋廷黻等政学两界大腕。傅氏在会上极其活跃与情绪化地指手画脚,并公开为朱家骅出谋划策,其形态立即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与会者的反感。原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时为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国代表及国民政府善后救济总署署长的蒋廷黻,对傅氏张牙舞爪的做法更是深恶痛绝,当场不无讽刺地谓傅斯年是“太上教育部长、太上研究院总干事,太上北大校长”。傅听罢反唇相讥,说自己只做“太上善后救济总署署长”。蒋廷黻见傅脸呈猪肝色真的动起怒来,怕节外生枝,引起对方的***,遂不再攻击。事后,傅斯年给夫人俞大綵的信中道出了自己的委屈:“事实是骝先好与我商量,而(他)十之七八不听,然而外人不知也,以为他的一切由我负责。”[45]不管朱家骅听不听,傅斯年摆出一副“太上皇”的架势当是符合实际的。
通过这次会议,傅斯年更加认清了教育界局面复杂与派系争斗的险恶,他在给北大法学院院长周炳琳的信中不无忧虑地说道:“弟贸然代理,半年之后,必遭天殃,有不得不与兄相约者,弟固跳火坑矣!而公等亦不当立于高峰之上,搬请以为乐也,除非大家努力,齐一步骤,此局不易维持也。北大之敌人多矣,随时可来算账,且此时不攘外即无以自立,此尤使弟斗志奋发,而又不得不戒惧者也。”[46]从此信可以见出,傅斯年已做好与一切北大之敌开打的准备了。
9月25日,蒋介石在军委大礼堂为此次会议结束召开宴会并致辞,大旨为:一、各校迁移应在明年课业结束之后;二、西北西南各校除少数外,宜留设原处;三、战后建设应农、工并重;四、未来学校发展应质、量并重云云。重庆会议是一个重大转折点,可谓中国教育、文化界的分水岭,越过这道标志着战前与战后的山岭,那潜流汹涌的溪水很快与社会大潮融汇一起,形成了一股翻江倒海的滔天巨浪,在中国大地上喧嚣奔腾起来。
会议过后,傅斯年即委派北大教授陈雪屏与郑天挺由昆明赶往北平,接收北京大学校产,为学校复员做准备。当陈郑二人抵达北平,*先遇到的就是一件颇感头痛的麻烦事。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北京大学教职员工与学生仓皇南下,占领北平的日军利用原北大的校舍和来不及迁运的图书设备,又成立了一个伪“国立北京大学”,并招生开课,对中国青年进行奴化教育。当时未随校南迁,仍留在北平并渐渐堕落为汉奸的汤尔和、钱稻孙、鲍鉴清等原清华、北大教授,先后出任伪北大“总监督”和“校长”等职,鲁迅之弟周作人和**古器物与古文字学家容庚等没有南迁的原北大、燕京大学教授也相继下水,周作人出任伪北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容氏出任文学院教授。此次陈雪屏北上途中,又接到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令其接收北平日伪各校的学生,办理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等事宜。总体方针是不管是真北大还是伪北大,全部照单接收,然后把教职员弄到一起办学习班,鉴别之后再做是否录用的决定。但这一点与傅斯年的想法大相径庭,因而导致抵达北平做接收的陈郑二人不知如何是好。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