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180-20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

CJJ/T 180-20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著
图书标签:
  • 城市轨道交通
  • 工程档案
  • 档案管理
  • 标准规范
  • CJJ/T 180-2012
  • 轨道交通工程
  • 档案整理
  • 工程建设
  • 市政工程
  • 技术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少儿专营店
出版社: 其他出版社
ISBN:1511223546
商品编码:1677208244
出版时间:2012-12-01

具体描述

作  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著作 定  价:17 出 版 社:其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01日 页  数:89 装  帧:平装 ISBN:151122354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CJJ/T180-2012)》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有代表性的省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而编制。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工程文件的归档范围及内容
5工程文件的归档质量及组卷
5.1工程纸质文件归档质量要求
5.2工程变更依据性文件归档质量要求
5.3竣工图归档质量要求
5.4工程声像资料归档质量要求
5.5工程电子文件归档质量要求
5.6组卷的要求和方法
5.7案卷的装帧要求
5.8案卷装具要求
6工程文件的归档
7工程档案的著录
7.1著录级别
7.2著录项目细则
7.3著录格式
8工程档案验收与报送
附录A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文件归档内容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暂无
现代城市交通脉络的基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与精细化管理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都市中,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它已然成为连接城市各个角落、驱动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基础设施。从宏伟的地下隧道到高架腾空的轨道,从现代化的车站空间到高效运转的列车,每一项工程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智慧、汗水与严谨。然而,一项成功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其价值的实现并非仅止于工程的建成通车,其持久的生命力与高效的运营管理,更离不开一套科学、系统、精细化的建设与管理体系。本书旨在深入剖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重点聚焦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与效益,为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 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述与发展趋势 本章将首先勾勒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宏大图景。我们将从其历史演进出发,梳理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脉络,分析其在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过对不同制式轨道交通(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郊铁路等)的特点、优势与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读者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工程项目的技术需求与工程挑战。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但不限于:日益增长的建设规模与投资压力、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度、技术创新与更新换代的需求、对环境影响的严格控制以及社会对安全与服务的高要求。在此基础上,本章将展望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发展趋势。这包括: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例如自动驾驶系统、智能车站管理、大数据驱动的运营调度;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如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低能耗设备的采用、生态友好的施工方式;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关注乘客体验、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人性化服务。理解这些趋势,对于前瞻性地规划和实施轨道交通工程至关重要。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前期策划与可行性研究 一项成功的轨道交通工程,其根基在于科学的前期策划与严谨的可行性研究。本章将聚焦于这一关键阶段,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 我们将详细阐述项目前期策划的各个环节,包括:项目需求的分析与界定,即明确建设的必要性、解决的交通问题、服务的目标人群;项目总体目标的设定,涵盖工程的规模、技术标准、服务水平、经济效益等;以及项目风险的初步识别与评估,为后续的详细研究奠定基础。 随后的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立项的关键。本章将深入讲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与要求。这包括:线路方案比选与优化,需要考虑客流需求、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地形条件、拆迁补偿、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优选出最佳线路;车站选址与布局研究,要结合城市功能分区、人流集散点、换乘需求、地下管线分布等,科学确定车站的位置、规模与出入口设置;车辆选型与技术标准研究,根据线路条件、客运量预测、运营模式等,确定合适的动车组类型、轨距、供电制式、信号系统等;工程技术方案研究,包括隧道、桥梁、高架、地面等不同主体工程的初步设计思路,以及施工工艺、设备选型等;运营期预测与客流分析,通过科学的模型预测未来的客流量,为线路容量、车辆配置、运营班次等提供依据;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工程对声、光、水、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减缓措施;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全面评估项目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本章强调,前期策划与可行性研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必须做到充分调研、科学分析、客观判断,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与技术标准 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蓝图,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安全与效益。本章将深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的关键要素。 工程地质勘察是重中之重。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阶段勘察的目的与内容,包括:初步勘察(了解区域地质概况、主要断裂、地层分布等);详细勘察(精确定位工程范围内各土体、岩体、地下水的性质、埋深、强度参数,识别不良地质作用,如塌陷、滑坡、地下水涌水等);超前地质预报(在施工过程中,对前方可能遇到的复杂地质情况进行预测)。我们将介绍钻孔取样、室内试验、地球物理探测、原位测试等常用勘察手段,并强调数据分析与成果报告的重要性。 工程设计是勘察成果的转化。本章将聚焦于主体工程的设计内容: 线路设计:包括线路的平面设计(坡度、曲线半径)、纵断面设计(坡度、最小竖曲线半径)、高程控制等,需满足行车安全与舒适性要求。 地下结构设计:重点介绍地铁车站、盾构隧道、暗挖隧道的设计要点。将讨论不同支护结构形式(如防水板、衬砌、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的选择原则,以及地下水控制、防水技术、沉降控制等关键技术。 地面与高架结构设计:包括高架轨道、桥梁、车站地面部分等的设计。将介绍梁、柱、墩、台等结构形式的选择,以及抗震设计、防腐蚀设计等。 设备系统设计:涉及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通风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给排水系统、自动扶梯与电梯等,这些系统共同构成了轨道交通的“生命线”。本章将强调各系统之间的接口协调与集成设计。 此外,本章还将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技术标准。我们将提及国家及行业颁布的现行标准规范,例如涉及轨道结构、车辆限界、荷载要求、安全防护、环境噪声控制、地震设防等方面的标准。理解并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是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前提。 第四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组织与技术管理 施工是工程实现的关键阶段,其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整体效益。本章将深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组织与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 施工组织是施工能否有序进行的保障。本章将从宏观到微观,详细介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要点,包括:工程总体部署(施工阶段划分、总体进度计划);资源配置计划(人力、物力、财力、设备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临建工程、材料堆场、加工场地、生活区等);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我们将强调不同工种、不同工序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 施工技术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本章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土方工程施工:包括基坑开挖、边坡支护、土方运输与回填等,将讨论不同土质条件下的施工工艺选择、沉降控制与监测。 地下结构施工:详细介绍盾构法、暗挖法、明挖法等施工工艺。对于盾构法,将深入讲解拼装管片、掘进参数控制、出土与监测等;对于暗挖法,将强调支护结构施工、洞室爆破或机械破岩、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等。 主体结构施工:包括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等,将强调施工顺序、养护措施、裂缝控制。 防水工程施工:讲解不同部位的防水措施,如防水卷材、止水带、注浆堵漏等,以及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轨道工程施工:包括碎石道床、整体道床的铺设,扣件安装,轨道精度控制等。 设备安装与调试:涉及机电设备的安装、管线敷设、系统联调联试等,强调接口匹配与协调。 本章还将强调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监测,包括:原材料的检验、施工过程的检查、关键工序的验收、施工信息化管理等。同时,安全管理贯穿于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将探讨安全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安全技术交底、应急救援等内容。 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 高效的项目管理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基石,而有效的风险控制则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本章将深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项目管理体系与风险控制策略。 项目管理是围绕项目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项目既定目标的活动。本章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包括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商等各方的职责与关系。我们将重点阐述项目进度管理,包括进度计划的编制、执行、跟踪与控制,运用关键路径法(CPM)、挣值管理(EVM)等工具。项目成本管理将聚焦于投资估算、概预算编制、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与分析。项目质量管理则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涵盖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与质量改进。 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介绍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识别(通过头脑风暴、专家访谈、历史数据分析等方法,识别潜在的风险);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估,确定风险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风险应对(制定应对策略,如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接受);风险监测与控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持续监测风险的变化,并根据情况调整应对策略)。 我们将重点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例如: 技术风险:如新技术应用失败、设计缺陷、施工工艺不当等。 地质风险:如未知不良地质、地下水突涌、塌方等。 环境风险:如施工噪声、粉尘污染、地下水污染等。 安全风险:如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 合同风险:如合同条款不清晰、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争议等。 政策与法规风险:如规划调整、政策变化等。 资金风险:如融资困难、资金不到位等。 社会风险:如居民反对、征地拆迁困难等。 本章将强调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并为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通过科学的项目管理与有效的风险控制,将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对工程技术、管理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深刻体现。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从策划到运营的各个关键环节。我们相信,通过对工程建设的深入理解与精细化管理,必将为构建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后勤保障人员,虽然不直接参与技术工作,但我深知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项目完成后,需要将大量的工程资料进行移交和归档。CJJ/T 180-20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交接清单”和“整理说明书”。在项目建设的后期,我们需要负责将所有纸质和电子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并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装订、编号、登记,最终移交给业主单位。这本书详细列出了需要移交的各类档案,如竣工图、施工技术资料、质量验收资料、设备技术资料、合同文件、会议纪要等等,并对它们的整理形式、存放要求、移交程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极大地简化了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知道“什么”要交,“怎么”要交。它还强调了档案的清晰度和可检索性,这对于业主单位在后续的运营和维护中,能够快速找到所需资料,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本书的实施,无疑为我们后勤保障人员,在档案移交环节,提供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和高效的运作模式。

评分

我是一名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上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对于CJJ/T 180-20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的出现,我的感受是“如虎添翼”。我们负责项目的IT系统建设和数据管理,其中,如何将大量的工程数据,包括CAD图纸、BIM模型、施工记录、监测数据等,以一种结构化、规范化的方式进行存储和管理,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框架。它不仅规定了纸质档案的整理要求,更重要的是,它对电子档案的形成、管理、利用、移交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比如文件的命名规则、目录结构、数据备份策略、以及如何与物理档案进行关联等。这使得我们在设计和部署档案管理系统时,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依据。我们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来设计数据库结构,开发信息管理平台,从而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这对于提高信息检索效率,加强信息共享,以及在项目后期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本书的推广,也必将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评分

作为一名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工作多年的资深专家,我对CJJ/T 180-20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的出版,可以说是寄予厚望,同时也深感欣慰。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一份高质量的档案,是工程建设质量的“体检报告”,是工程管理水平的“晴雨表”,更是工程安全运营的“安全网”。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档案管理,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管理不规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给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带来了隐患。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提出了系统、全面、可操作的要求,堪称是一部“指导性的行动指南”。我特别赞赏书中对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视,这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也为提高档案管理效率、降低保管成本提供了可行途径。同时,书中对不同类型档案(如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运营维护等)的详细规定,也考虑到了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本书的实施,无疑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为保障工程的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评分

对于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物资设备供应商来说,CJJ/T 180-20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虽然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设备的采购、供应和安装调试,但对档案的理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们提供的设备,都需要有详细的产品说明、技术参数、检测报告、安装维护手册等一系列的资料。以往,这些资料的提交方式比较随意,可能只是随设备一起打包发送,并没有统一的格式和归档要求。而这本书,则将这些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也纳入了档案管理的范畴,明确了其归档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例如,书中可能规定了设备的技术文件需要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进行编号,以及与施工相关的设备安装记录、验收证明等需要如何整理。这促使我们作为供应商,在提供产品资料时,需要更加规范化,确保所提交的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于后续的档案整理工作。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约束,更是一种提升,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配合总包单位和业主单位的档案管理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和潜在的纠纷。

评分

从一名项目管理者的角度来看,CJJ/T 180-20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项目档案管理路线图”。过去,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着不同部门、不同承包商之间档案管理标准不一,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的问题,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工作效率低下。这本书的发布,为整个项目团队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语言和行为规范。它不仅对各类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提出了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档案管理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贯穿性。这意味着,从项目启动前的可研阶段,到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再到后期的运营、维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档案管理活动。这有助于我们管理者在项目初期就规划好档案管理体系,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我尤其看重的是,这本书对档案的保密性、安全性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对于涉及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轨道交通项目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实施这套标准,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追踪项目进度,监控工程质量,管理项目风险,并在项目结束后,形成一套完整、有序、可追溯的项目档案,为项目的顺利移交和后续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评分

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总包单位项目经理,深知项目档案管理对于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CJJ/T 180-20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指南,极大地提升了我们项目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分包单位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信息不统一,难以整合的问题。这本书的出现,为整个项目团队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参与方都按照同样的规范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记录,如施工日志、质量检查记录、安全检查记录、材料进场验收记录等,都给出了详细的整理要求,并强调了其作为工程原始凭证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我们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收集和保存这些关键信息,为后续的工程验收、竣工结算、以及项目移交提供有力的支持。而且,书中对档案的移交程序和要求也做了明确规定,这有助于我们顺利地将项目档案移交给业主单位,确保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完整性。

评分

对于一名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深耕多年的监理工程师来说,CJJ/T 180-20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的到来,无疑是一次工作的“升级”。我们监理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形成相应的监理日志、监理报告、质量检查记录等。而这些文件,本身就是工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让我们知道在监理工作中,哪些信息需要记录,如何记录,以及如何将这些记录进行整理和归档。它详细规定了监理档案的构成、内容要求、格式规范等,使得我们的监理工作更加有章可循。例如,书中可能要求我们对每一项关键工序的验收,都需要有详细的检查记录和签字,并且需要与施工单位的原始记录相配套。这促使我们在现场监理时,更加细致和严谨,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据可查。同时,这本书也强调了监理档案与施工档案、设计档案的相互印证作用,这对我们准确判断工程质量,并为项目最终的验收提供客观依据,至关重要。

评分

作为一名初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的年轻设计师,我深感在项目初期就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CJJ/T 180-2012)所指引是多么幸运。在设计阶段,我们往往专注于图纸的绘制和方案的优化,对于项目完成后这些设计成果如何被妥善保存和管理,可能思考得并不足够深入。而这本书,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耐心地引导我认识到设计档案在整个工程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它详细规定了设计文件(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等)的归档要求,比如图纸的份数、规格、装订方式,以及设计说明、计算书、批复文件等如何与图纸配套整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交底会议纪要等内容的重要性也做了强调,并给出了具体的整理建议。这促使我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这些过程性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会及时将其收集和整理,而不是等到项目收尾时才临时抱佛脚。这本书还特别提到了竣工图的编制要求,这对于我们设计方来说,是保证项目最终成果真实反映的最后一道关卡。它要求竣工图要充分体现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实际情况,并清晰地标注出来。阅读这本书,让我对“设计的闭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明白,一份高质量的设计档案,不仅是工程质量的体现,更是未来运营维护的重要依据。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在一线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施工的普通技术员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在过去的项目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档案整理方面的问题,要么是资料缺失,要么是归档混乱,导致在项目验收、移交或者后续的维修保养过程中,查找资料时手忙脚乱,效率低下,甚至因为找不到关键的技术图纸或施工记录而产生不必要的返工和经济损失。CJJ/T 180-20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规范、科学的指导,让大家都有了一个明确的参照系。我特别欣赏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了一堆需要收集的资料名称,而是详细阐述了每类档案的收集要求、整理方法、存放方式,甚至包括了案卷的构成、目录的编制、编号的规则等等。例如,在施工技术档案部分,它明确指出了哪些原始记录需要保留,如何进行签字盖章,以及不同阶段(如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变更洽商)的资料该如何分类。这对于我们现场施工人员来说,大大降低了理解和执行的难度,让我们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而且,这本书的语言也相对比较通俗易懂,虽然是标准,但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这使得我们这些非档案专业出身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能快速掌握其精髓,并将其应用到日常工作中。这本书的推广和实施,我相信能够显著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的水平,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和运营提供坚实的基础。

评分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CJJ/T 180-20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这本书时,我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便是:“终于有规可循了!”作为一名在轨道交通建设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普通工人,我们往往只专注于手中的工作,对于繁琐的档案整理,总感觉无从下手,甚至觉得与我们关系不大。然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最终都会形成档案,而这些档案,恰恰是我们辛勤付出的最好证明,也是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书中对于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原始记录,如混凝土浇筑记录、钢筋绑扎记录、模板安装记录等,都给出了具体的要求,比如如何填写,如何签字,如何保管。这让我明白,即使是看似微小的记录,也承载着重要的信息。而且,它还强调了档案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意味着我们日常的每一个操作,都需要有相应的记录,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程档案。这让我开始重视日常的记录工作,并且会更加细心地去完成。这本书就像一个“好老师”,引导我们这些一线工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工程档案管理中来,让我们的工作更有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