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印度哲学通史(A History of Indian Philosoph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编辑推荐: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形态繁复多样,宗教则是印度文化里面最优活力的思想文化要素。中国佛教经典中的印度哲学资料,过去很少被人注意,研究印度哲学最活跃的欧美哲学家主要是从梵文资料寻找研究素材,日本学者注意到这些资料,并在以往的研究中加以充分利用。《印度哲学通史》是对《印度哲学史》《印度近现代哲学》《印度近代哲学家辨喜研究》三本书的整编重版。
内容介绍:
印度哲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提出和探讨了很多问题:世界的起源和发展、物质和精神的本源、灵魂和肉体的关系、物质运动的形式、时空的实在性、人类认识的能力和途径、思维的辩证发展、语言逻辑与实在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解决社会苦难的方法等,这些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不涉及的问题。
作者介绍:
黄心川,1928年生,江苏常熟人,汉族。1946年-1948年,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195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玄奘研究中心主任,印度龙树大学荣誉教授等。兼任国际印度哲学研究协会执行会员、国际梵文研究协会顾问、印度罗摩克里希那——辨喜国际研究运动顾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南亚学会副理事长等。
对东方哲学、宗教特别是印度哲学、宗教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史》、《印度近现代哲学》、《印度佛教哲学》、《印度近代哲学家辩喜研究》等;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宗教卷》、《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卷》(分科主编、编委)、《南亚辞典》、《宗教辞典》(副主编)、《世界十大宗教》、《亚太地区的宗教》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一部分已经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孟加拉文。
目录:
上 编
印度古代哲学
第一章 导言
一、印度概说
二、印度哲学史概观
(一)古代哲学
(二)中世纪哲学
三、印度哲学的基本特征
四、研究印度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二)当前印度哲学史研究中的主要倾向
五、印度哲学与中国
第二章 吠陀中的哲学思想萌芽
一、《梨俱吠陀》时代
二、名称和内容
三、多神论与一神论
四、哲学思想萌芽
五、社会伦理思想
第三章 奥义书的哲学和社会思想
一、时代
二、名称
三、唯心主义哲学的中心思想
(一)梵我同一
(二)轮回解脱
四、素朴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五、对立的时空观
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阵营、两条路线的斗争
———邬达罗迦与耶若婆佉
第四章 沙门思潮
一、沙门思潮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三、“六师”的哲学和社会思想
(一)富兰那·迦叶的道德否定论
(二)阿耆多的唯物论
(三)婆浮陀的七原素说
(四)拘舍罗的命定论
(五)散惹耶的不可知论
(六)尼乾子的多元实在论
四、对“六师”的评价
五、“六师”在中国的影响
第五章 顺世派的哲学
一、名义和史料
二、哲学和社会思想
(一)基本特征
(二)自然观
(三)认识论
(四)社会伦理思想
三、顺世论的历史发展线索
四、在中国的影响
第六章 生活派(邪命外道)的哲学
一、名义和史料
二、生活派的历史发展线索
(一)前期的生活派
(二)后期的生活派
三、哲学和社会伦理思想
(一)命定论
(二)原子论
(三)宇宙观
(四)认识论
四、余论
第七章 耆那教的哲学
一、名义和史料
二、哲学思想
(一)非一端论
(二)世界观
(三)认识论
三、宗教和社会思想
四、耆那教的历史发展线索及其影响
第八章 佛教哲学
一、分期和史料
二、原始佛教
(一)佛陀的生平
(二)原始佛教的宗教哲学思想
三、部派佛教
(一)成立的时代
(二)佛教的结集
(三)统一佛教的派别分裂和原因
(四)部派佛教所争论的主要问题
四、大乘佛教
(一)兴起的时代
(二)大乘思想的特性
(三)大乘佛教兴起时期的经典和思想
(四)大乘的主要派别———中观派与瑜伽行派
五、密教
(一)兴起的时代
(二)派别和经典
(三)哲学思想
六、佛教在印度的衰落及其原因
第九章 数论派的哲学
一、婆罗门教系统诸派哲学形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与派别斗争情况
二、数论派的哲学
(一)名义、史料和主要思想家
(二)数论的起源和发展
三、古典数论的二元论学说
(一)世界观
(二)认识论
(三)社会伦理学说
(四)古典数论的社会作用
四、简短的结论
第十章 瑜伽派的哲学
一、名义、史料和主要思想家
二、瑜伽的起源和发展
(一)早期瑜伽
(二)古典瑜伽
(三)后期瑜伽
三、瑜伽与佛教的关系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四、对瑜伽的几点评价
第十一章 胜论派的哲学
一、名称、经典和主要思想家
二、胜论的起源与发展
(一)早期胜论
(二)古典胜论
(三)后期胜论
三、古典胜论的世界观
(一)原子论
(二)范畴论(句义论)
(三)因中无果论
(四)简单的结论
四、认识论
五、社会伦理思想
六、胜论在中国的影响
第十二章 正理派的哲学和逻辑思想
一、正理派的起源与演变
二、十六谛义论
三、认识论
(一)认识的定义和分类
(二)知觉
(三)推理
(四)类比
(五)证言
(六)真理的标准
四、自然观
五、社会伦理思想
印度哲学通史(A History of Indian Philosophy)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印度哲学通史(A History of Indian Philosoph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