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論犯罪與刑罰》這部著作篇幅不大,但影響卻極為深遠,被譽為刑法學乃至法學領域裏很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本書原著初版於1764年,是人類曆目前靠前部對刑罪原則進行係統闡述的著作。全書洋溢著偉大的人道主義氣息,對刑訊逼供和死刑進行瞭憤怒的譴責,鼓吹刑法改革,力倡罪刑相適應的近代量刑原則。本書問世後立即給作者帶來瞭極大聲譽,被翻譯為多種文字,它對於俄國、普魯士以及奧地利等國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響。該書被譽為刑法領域裏的很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自1993年由黃風教授靠前次翻譯成中文以來,本書已經被列為中國刑法學研習者的推薦閱讀書目。 (意)切薩雷·貝卡裏亞(Cesare Beccaria) 著;黃風 譯 切薩雷·貝卡裏亞(1738—1794年),意大利刑事古典學派的創始人。1738年3月15日生於意大利米蘭的一個貴族傢庭,1758年畢業於帕維亞大學,攻讀法律專業。1762年發錶《論米蘭公國1762年貨幣混亂及其救治》。1764年完成《論犯罪與刑罰》,並於當年齣版,由此一舉成名,並為他贏得長久的聲譽。1768年成為米蘭宮廷學校經濟貿易學教授,講授經濟學課程。1771年成為米蘭公共經濟優選委員會成員,先後負責過經濟部門和司法部門。1791年又被奧地利皇帝利奧波德任命為倫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員會的成員,其間力主廢除死刑。《論犯罪與刑罰》,這個書名本身就自帶一種嚴肅和探討的氣息,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人類社會秩序的維護機製很感興趣,而犯罪與刑罰,無疑是其中最關鍵、也最富有爭議的部分。我猜想,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對法律條文的解讀,而是會深入到更廣闊的領域。例如,作者是否會從曆史的角度,追溯犯罪概念和刑罰手段的演變?又或者,會從哲學的角度,探討懲罰的本質和道德的正當性?我更期待的是,書中能否對導緻犯罪的社會因素進行深刻的剖析,比如貧睏、教育、社會不公等等,並進而思考刑罰在解決這些根源性問題上的局限性。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更有效地預防犯罪、以及如何讓刑罰更具人道關懷的思考,那將是極大的收獲。總而言之,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對“犯罪”和“刑罰”這兩個概念有更立體、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引發我對社會治理和人類行為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種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書名。“論犯罪與刑罰”,光是這六個字,就足以讓人感受到一種對人類社會最核心問題的探尋。我一直覺得,理解犯罪,不僅僅是瞭解那些越軌的行為本身,更是要理解為何會有這些行為的産生,以及社會又是如何迴應這些行為的。刑罰,更是承載著社會秩序、懲戒、改造乃至警示等多種復雜的功能。我特彆好奇,作者會以何種哲學高度或社會學視角來解讀這一切?是會將曆史的演變作為脈絡,還是會剖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犯罪現象和刑罰體係?也許,書中會穿插著一些引人入勝的案例分析,用真實的故事來印證理論的探討。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我對那些看似無法理解的社會現象,找到一條清晰的邏輯綫索。畢竟,對社會肌理的理解越深,我們越能找到個體與集體之間的聯係,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更和諧、更公正的社會。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宛如一道深邃的門,引人探究人類行為的邊界和社會的守護機製。我平日裏就喜歡思考,是什麼導緻瞭人性的扭麯,又是什麼讓社會選擇瞭某種方式來製約和懲罰那些越軌的行為。“犯罪與刑罰”,這兩個概念本身就充滿瞭張力,一個是打破規則的衝動,一個是維護秩序的必然。我猜測,作者一定對社會學、心理學甚至曆史都有著深刻的理解。這本書或許不是簡單地羅列罪行和刑罰,而是會深入到犯罪的根源,探討其背後的社會因素、個人動機,甚至是對人性本身的哲學拷問。至於刑罰,我好奇作者會如何看待它的意義?是單純的報復,還是旨在教化改造?書中會不會對現有的刑罰體係提齣質疑,或是提供新的思考方嚮?我期待著能在一字一句中,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和洞見,從而拓展我的視野,讓我對這個復雜而又關乎我們每個人切身利益的話題,有更全麵、更深入的理解。
評分翻開這本書,書名“論犯罪與刑罰”立刻攫住瞭我的注意力。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標題,更像是一個宏大的議題,一個貫穿人類曆史、觸及社會運行核心的命題。我總覺得,要理解一個社會,就必須理解它的底綫在哪裏,以及它如何捍衛這條底綫。犯罪,無疑是挑戰底綫的那股力量,而刑罰,則是社會最直接、最嚴厲的迴應。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編織這幅圖景?是會從宏觀的法律製度層麵入手,分析不同時代、不同國傢的刑罰演變?還是會深入到微觀的人類心理,探索那些驅使人們走嚮犯罪深淵的復雜動機?我期待著書中能有那種“抽絲剝繭”般的分析,能夠揭示齣犯罪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並理性地審視刑罰的有效性與公正性。每一次閱讀一本如此厚重的著作,都像是進行一次思想上的洗禮,我希望這次的洗禮能讓我對社會規則、道德底綫以及人類自身有著更深刻的認知。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真是大氣磅礴,讓我在翻開它之前就充滿瞭好奇。封麵設計簡潔卻不失厚重感,仿佛預示著裏麵將是一場深刻的智慧碰撞。我一直對社會現象和人性有著濃厚的興趣,而“犯罪與刑罰”這兩個詞語,無疑觸及瞭社會結構和人類行為的根源。我猜想,作者定然是一位對社會有著敏銳洞察力的人,他/她會從哪些獨特的視角去剖析這一復雜而永恒的主題呢?是聚焦於法律條文的冰冷邏輯,還是深入到犯罪者內心的幽暗角落?或許,還會探討刑罰的有效性與倫理邊界,亦或是其對社會公正的深遠影響。我期待著能在字裏行間找到答案,也許會引發我對於“對”與“錯”的重新思考,對於懲戒與救贖的辯證理解。每一次閱讀一本好書,都是一次與智者對話的旅程,我希望這次的對話能讓我受益匪淺,對這個充滿爭議和挑戰的領域有更深刻的認識,甚至能觸及到我自身對於道德和責任的認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