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伊東豊雄說:菊竹先生的早期作品,至今來看,依舊走在時代尖端,而且越發光采。
建築師內藤廣則說:遠古的記憶與超近代,就是菊竹先生的創作之所以震憾我們心靈的要素。
建築師原廣司曾評價年輕時的菊竹:他將設計齣超越美麗的建築,也將挑戰讓人毛骨悚然的建築。
而今,他的建築在四十年後依舊是年輕建築傢的參考範本。
日本菊竹大師以「更新論」,嶄露頭角——也就是使用現成木造建材,改建成嶄新的設施。菊竹憑藉以往的工作經驗,不但打造齣自宅「Sky House」,更以獨創的「更新論」為基礎,成為代謝派最活躍的成員之一,陸續在處於高度經濟成長時期的日本各地,實現他運用大膽創新的理念,完成各種新型態的公共設施與飯店。
《浮動城市:日本當代建築的啟濛導師 菊竹清訓的代謝建築時代》收錄刊登於建築專門雜誌《日經ARCHITECTURE》,由磯達雄(撰文)與宮澤洋(插圖),以建築師菊竹清訓為題企劃的《建築巡禮》特輯,並依報導完成的年代順序編輯而成。25篇報導中,有5篇曾刊登於《日經ARCHITECTURE》,其餘20篇是新作。此外,在菊竹清訓設計事務所的協助之下,包括未公開發錶的報導在內,走訪現場,盡全力企劃與調查的作品總數超過八十件。
作者簡介
磯達雄,1963年生,埼玉縣人。1988年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1988~1999年,任職於《日經ARCHITECTURE》,2000年自立門戶,2002年創設編輯事務所Flick Studio,並擔任桑澤研究所以及武藏野美術大學兼任講師。著作有《634(武藏野)之魂 The Parts of TOKYO SKYTREE》、閤著《高山建築學校傳說》、《有故事的昭和現代建築》、《後現代建築巡禮》、《我們夢想中的未來城市》等。
宮澤洋,1967年生,東京都人,但在韆葉縣長大。1990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政治學科,畢業後進入日經BP社。明明唸的是文組,卻被分配到《日經ARCHITECTURE》編輯部,從此與建築結下情緣。2005年1月~2008年3月負責《有故事的昭和現代建築》的連載,2008年9月~2011年7月的《建築巡禮後現代篇》,2011年9月開始連載《建築巡禮/古建築篇》。
宮澤洋,東吳大學日文係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譯作有《超譯尼采》、《原來設計是一種品味》、《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一個人的老後》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專文導讀 阮慶嶽
序
菊竹清訓的生平介紹
菊竹建築進化圖
Chapter11950年代-1960年代
Sky House1958
正方形住宅的先驅
齣雲大捨廳捨1963
做為「依代」的建築
館林市廳捨1963
高樓層的懸臂樑工法
東光園1964
浮在半空中的客房
都城市民會館1966
怪獸般的建築
佐渡格蘭飯店1967
通往明日的橋樑
岩手縣立圖書館1967
一整排山形拱頂的造型
島根縣立圖書館1968
麯線的平麵與怪物般的架構
荻市民館1968
齣現在城下町的諾亞方舟
久留米市民會館1969
一旁是隨時會暴漲的河川
作品年錶+現存調查1955-1969
【附圖說的作品】
石橋文化中心美術館1956
梅林寺茶屋1958
島根縣立博物館1959
石橋文化中心音樂堂1963
淺川公寓1964
德雲寺納骨堂1965
岩手縣教育會館1965
鬆本伸理容室1965
橫濱駿河大樓1966
闆橋區立闆橋保育園1967
Chapter2 1970年代-1980年代
芹澤文學館1970
四個巨大的中核
京都信用金庫1971
公眾之「傘」
火之山公園山頂展望設施
壇之浦停車場休憩設施
和布刈停車場休憩設施1973
演繹齣絕佳的觀景動線
黑石Holp兒童館1975
代謝派的孩子們
人工海上都市(Aquapolis)1975
海上都市之夢.通往水平線彼端
西武大津購物中心1976
將逃生梯呈現在造型上
田部美術館1979
靈感來自踩風箱的鐵皮屋頂
銀座劇場大樓(Le Theatre Ginza)1987
波浪狀外牆
川崎市市民美術館1988
又低又圓的巨蛋屋頂
作品年錶+現存調查1970-1989
【附圖說的作品】
駿河銀行情報中心1971
貝納.畢費美術館1973
井上靖文學館1973
柴又帝釋天鳳翔會館1973
Pasadena公寓1974
荻市廳捨1974
銀座大樓1974
築波研究學園都市鬆見公園1976
西友河邊店1980
齣雲大社神祜 殿1981
輕井澤高輪美術館1981
熊本縣傳統工藝館1982
京都信用金庫大津分行1983
境港臨海飯店1985
川崎市綜閤教育中心1985
弘前市社會福祉中心1986
豊島區立韆登世橋教育文化中心1987
西武百貨店渋榖店LOFT館1987
福岡市廳捨1988
高崎市營住宅 東貝澤天水團地1989
Chapter3 1990年代-2000年代
東名高速道路海老名服務區休憩設施1991
白與黑的長牆
江戶東京博物館1992
空虛的紀念碑
大分縣臨海文化中心1992
岸上的大型客輪
島根縣立美術館1998
令人讚嘆的美麗屋頂
九州國立博物館2004
雲朵造型上,覆著段狀設計的建築
日本國際博覽會(愛地球博覽會)
彷彿遊走在樹叢上方的環球迴廊
作品年錶+現存調查1990-2008
【附圖說的作品】
赤阪Residential Office INFINI 1990
奈良公園館1991
早稻田大學戶山校區圖書館大樓1992
久留米市廳捨1991
飯能樟木鄉村俱樂部1995
江戶東京博物館休憩設施1995
北九州媒體巨蛋1998
昭和館1998
吉野裏歷史公園歷史中心2000
日經印刷Graphic Garden2008
菊竹雪女士的訪談
Sky House的生活,以及關於父親的迴憶
結語1(磯)
結語2(宮澤)
作品名稱索引
《日經ARCHITECTURE》刊登期數與採訪日一覽錶
前言/序言
隕落,烏托邦的長存
若說日本的當代建築,正迅速竄起、甚至開始引領世界的趨勢與風潮,其實並不為過。就以普利茲剋建築獎為例,在35年的歷史中,日本建築師六度獲獎,其中三次是在最近的五年內,包括瞭2010年由仍屬中堅的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一起奪魁,2013年由老驥尚未伏櫪的伊東豐雄獲獎,以及2014年由阪茂得獎,都在在顯示日本在當代建築領域上的銳氣與厚度,絕對雙雙不容忽視。
要溯源迴去,可能必須要從明治維新迴顧起其因由。但簡單的觀看,則可以以二次戰後、尤其是60年代起,日本建築界的崛起與復興說起。其中最指標性的自然是「代謝派」的齣現,並於1960年在日本舉行的世界設計大會上,公開發錶瞭應對戰後人口激增、城市與建築必須要認真尋求如何與之有機共同生長的觀念,首次引發世界的注目,也作為日本當代建築整波新浪潮的啟動機。或可以這樣說,「代謝派」的齣現,確實奠定瞭日本近世代建築發展的紮實基礎。
2011年底離世的菊竹清訓,就是這個極重要「代謝派」的核心戰將,自然也更是日本現代建築史裡、絕對必須銘記的重要建築師之一。
關於菊竹清訓的意義何在,我覺得可以以下列幾個角度來作觀看:
首先,當然脫離不瞭與「代謝派」連結的關係。「代謝派」的都市/建築理念,雖說是在迴應戰後嬰兒潮湧現、人口暴增的現實問題,但其背後對建築的信念,其實可以見到是延續「現代性」所牢牢建立、對於科技與機械量產的認真追隨,與因應工業社會的興起,顯現人必須逐水草居的遊牧般變異生活,對於這樣新的生活模式的努力破解。
也就是說,社會與個體生活的朝夕幻變與不可測(遊牧化),其實可能更是「代謝派」想要挑戰的時代議題,運用的手法,則大量依賴科技的介入與期待,同時思考如何利用模具化的量產,來化解代謝與替換時的消費成本。這樣作品與觀念的實踐,從他30歲(1958)所打造齣來的自宅Sky House,就以著可以替換的單元「move-net」,做齣的嘗試與宣告。
這樣的類同觀念,在「代謝派」的同時代,可以見到以倫敦為基地、Archigram的隔空相輝映,甚至,還可以在此刻的颱灣,見到譬如以「自立造屋」受矚目的謝英俊,某種與之遙遙緻意般的類同操作模式。
關於這些類同性,我們或可以都視之為對於現代主義道統的一種積極承傳,這包括對於密斯以鋼構及模矩所建構、現代科技為本的建築新規範,或是科比意比較傾靠嚮藝術性格、對於混凝土的材料與力量,所投注地那種帶著神聖與雕刻性格的凝視,皆是令人感佩的。
另外一個關於菊竹清訓的意義,我覺得會落在他與日本傳統建築的對話上。不管在空間與造型設計上,都可見到菊竹清訓對此努力的痕跡,譬如1963年的「齣雲大社廳捨」作品,他以混凝土的構造、不斷與傳統木構的柱樑係統,做齣美學與意涵上的對語意圖,就是他這樣係列嘗試的佳例。
而在空間與機能的關係上,他更是積極挑戰「形隨機能」的說法,主張空間可以先於機能,並由居住者慢慢去發現與再定義。這樣的態度,依照本書的說明,是接近日本神道所說的「依代」,也就是:「所謂依代,就是神靈依附的媒介物。建築具有的機能,不是一開始就存在於空間,而是後來纔產生的。因此,建築師該做的不是決定機能的設計,而是如何設計齣容易成為『依代』的空間。」
先空間後機能,是相當有趣的說法與歷史承傳。
最後,我覺得菊竹清訓最不可被忘記的意義,在於他所具有某種烏托邦懷想的海上「浮動城市」構想,這也是「代謝派」關於城市規劃裡,相當具企圖心與浪漫性的重要提案。菊竹清訓對此的具體實踐/實驗,是透過1975年的沖繩國際海洋博覽會上,由政府齣資建造的會館Aquapolis(人工海上都市),讓我們見到一座城市在海洋裡浮動與遊牧的可能,積極地挑戰我們對於城市(甚至國傢)的未來想像,視野遼闊也勇敢。
這種將結構與空間分開思考的巨型建築(magastructure)觀念,除瞭是迴應戰後人口遽增的現實壓力外,其實更暗示瞭我們對於未來都市與生活的想像可能,也開啟我們以科技挑戰未來生活的某種憧憬。當然,因為時空等現實因素的更易,以及對科技與環境態度的時代轉變,現在已經不太見到這樣近乎烏托邦的想像,但是迴顧菊竹清訓這樣浩然與盪氣的規劃氣魄,還是令人不能不深深懷念的吧!
菊竹清訓在2011年底離世,他所珍愛的Aquapolis(人工海上都市),則在更早的2000年,被默默地送往上海解體。二者的驟然凋零,都同樣令人感慨,有如見到某種時代的隕落,但是,也許不必這樣悲觀看待,這可能更暗示著一種永恆烏托邦的必將因而長存。
阮慶嶽/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係教授
浮動城市:日本當代建築的啟濛導師 菊竹清訓的代謝建築時代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