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常见野花-第二版 |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07-01 |
| 作者:汪劲武编著 | 译者: | 开本: 64开 |
| 定价: 58.00 | 页数:542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03856570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2 |
在郊游日益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作为一个都市人,每当你走进郊野的森林,漫步于绿荫丛中,聆听着鸟鸣虫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醉人的花香……
你有没有想过去欣赏一下林中的野花。它们是那样的娇小,甚至不得不用放大镜来观察;它们是那样隐蔽,总要劳烦您低头弯腰去寻找;然而,它们却是那样的美丽,抽象的数学图案,神秘的物理学结构,奇妙的生物学功能,绚丽的美学色彩,在它们身上展现出无穷魅力。
本书以华北地区为中心,以分布常见的野生草花和花灌木为对象,选择那些观赏性较高、开花明显、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共250多种,进行了介绍
出版者的话
前言
第二版前言
植物中文名目录
早春开花的种类
草本花卉
具总苞的头状花序种类——菊科和川续断科
蝶形花冠种类——豆科
唇形花冠种类——唇形科和玄参科
其他科
花中型(花径1~2.5厘米左右)
花淡紫色至蓝紫色
花粉红色或红色
花黄色
花白色
花小型(单朵花花径明显小于1厘米)
蓝紫色、粉红色至紫红色
花黄色
花白色
花大型(花径明显大干3厘米)
花蓝紫色至蓝色
花粉红色
花黄色
花橙色至红色
花白色
花绿色(含绿白色、黄绿色)及杂色
木本花卉
花淡紫色、紫红色或粉红色
花黄色
花白色或绿色
中文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植物形态描述专业术
我是一名园艺爱好者,虽然主要精力在人工栽培的花卉上,但我越来越认识到了解原生植物的重要性,毕竟本土物种才是支撑区域生态系统的基石。这本图鉴在这方面的深入程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罗列了常见的公园或路边植物,还收录了许多生长在特定微气候或偏远地区的稀有种类。对于这些植物,作者不仅提供了形态描述,还追溯了它们在当地自然演化中的地位。比如,它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植物只在酸性土壤或特定的坡向上生长,这对我规划自己的花园(特别是尝试建立一个微型本土花园)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我发现,了解这些野花的生态需求,能够让我更好地理解如何为我种植的观赏植物选择合适的伴生植物。这本书的专业性和覆盖面,已经让我开始将其视为一本参考工具书,而不是单纯的消遣读物。
评分我已经把这本图鉴推荐给了我的几位退休教师朋友,他们大多热衷于户外活动和自然教育。这本书的优点之一在于它的“可解释性”。它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拉丁文术语来吓退普通读者,而是巧妙地将专业术语用日常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总是在关键部位配上直观的图示来辅助理解。例如,解释“聚伞花序”和“总状花序”的区别时,它不像教科书那样生硬,而是通过对比两种不同形态下花朵的生长趋势来呈现,非常形象。此外,这本书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都有所关注,不仅仅是盛开的花朵,连幼苗期和果实期的形态特征都有所描绘,这大大增加了识别的成功率。它成功地弥合了专业植物志与大众科普读物之间的鸿沟,让“认识自然”这件事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评分这本关于野花的图鉴简直是为我这种业余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家门口那些不起眼的小花小草充满好奇,但市面上很多科普读物要么术语过于专业,要么图例模糊不清,看得我一头雾水。然而,这本手册完全不同。它清晰地将花卉按照科属进行了划分,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找到目标。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图片和名称,还深入讲解了每种花卉的生长习性、对土壤和光照的偏好,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它们在当地生态系统中扮演角色的有趣轶事。我带着它在周末的徒步旅行中实践了一次,准确率高得惊人。那些细微的花瓣差异、叶片的排列方式,在作者细致的文字描述和高分辨率的彩色照片下,变得清晰可见。我特别欣赏它在描述花期和地理分布时的精确性,这对于我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识别植物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读完第一部分,我已经能自信地叫出好几种我以前只会说“路边小花”的植物的名字了,这种知识带来的满足感,是任何电子应用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体现出出版方对自然文学作品应有的尊重和用心。它的纸张厚实,即便是户外使用时沾染上一些泥土或露水,也显得格外耐磨。内页采用的哑光处理,有效地避免了强光下阅读时产生的眩光,这对于在阳光充足的野外进行观察记录时至关重要。排版上,每一种植物的介绍都占据了跨页或半页的篇幅,保证了足够的视觉空间来展示细节,而不是把信息塞得满满当当。作者在文字叙述上,选择了既富有学术严谨性又不失文学趣味的笔调,读起来完全没有枯燥感。我尤其喜欢它穿插的一些“小贴士”,比如如何分辨相似物种的混淆点,或者某种花朵在民间流传的别名和用途。这些“非核心”的知识点,恰恰是让这本书从一本简单的工具书升华为一本值得珍藏的自然读物的关键。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植物学家,耐心地坐在你身边,为你一一讲解大自然的奥秘。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种“大自然珍藏系列”的图书通常抱持着怀疑态度,总觉得它们为了迎合大众市场会牺牲深度和准确性。然而,我必须承认,这次我被狠狠地“打脸”了。这本书在物种的界定上显得非常审慎和现代,它似乎融合了最新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成果,而不是停留在百年前的传统划分上。这意味着,如果你对某个植物的学名感到困惑,这本书提供的参考信息是相当与时俱进的。更重要的是,它在描述植物的生殖策略和传粉者关系时,展现了一种生态学的宏大视角。它不是孤立地看待一朵花,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复杂的生物网络中进行解读。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即便是初次接触生态学概念的读者也能领会到生物多样性维护的紧迫性和趣味性。对于任何希望从“认花”进阶到“懂自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必要的思维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