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第1版 (2017年5月1日) 丛书名: 平装: 38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50295124 条形码: 9787550295124 商品尺寸: 25.8 x 19.4 x 2 cm 商品重量: 980 g 品牌: 后浪出版公司 |
《电影摄影照明技巧教程》取材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教授何清几十年的课堂教学经历,结合本人丰富的实践经验,系统地从电影摄影和布光的基础以及布光思路讲起,对实景、日景和棚景中的具体布光方法进行了细致阐述。全书秉承“以光线写作”的基本原则,引用大量具体影片,结合灯位和技术分析图示,将照明纳入了摄影整体的技术体系。论述生动、清晰,独辟蹊径,对电影教学和创作实践均有启发作用。
取材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摄影照明技巧课程
理论和实践并重,整体和细节统一
收录丰富的电影剧照、灯位图、技术分析图示等,使读者一目了然地掌握光线结构
胶片和数字对照说明、相互启发,并对当下前沿如绿幕布光等也有详细阐述
作者将课堂上的讲述内容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将定义概念和经典影片实例结合起来,还将他本人多年积累的摄影和照明经验,用简易的图例、简单的语言叙述进行表达。本书不但可以作为摄影系的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泛学习电影专业的基础学习教材,还可以作为导演、美术等其他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张会军
何清,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现为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摄影系艺术教研组组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会员,曾担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全国电视栏目剧大赛评委。先后开设有电影摄影技巧、电影照明技巧、电影照明分析、影片分析、故事片电影摄影创作等课程,参与编写《摄影手册》《现代影视技术辞典》,发表学术著作和研究文章若干, 主要作品有《女儿楼》《虎年奇案》《梦断楼兰》《太阳山》《青春冲动》《西楚霸王》《浴血太行》(电影),《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电视),以及大量商业广告,导演作品有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电影传奇》(2005—2009)。
推荐序关注整体注意细节
第一章电影布光技术基础
1.1感光:器材
1.2镜头:造型
1.2.1光学摄影造型手段
1.2.2摄影镜头的分类和基本知识
1.2.3短焦距镜头
1.2.4长焦距摄影镜头
1.3曝光与订光
1.4测光
1.4.1照度计量
1.4.2亮度计量
1.4.3波形示波器
1.5照明技术基础
1.5.1光源
1.5.2灯具
1.5.3照明装置附件
1.6光线的特性
1.6.1直射光
1.6.2散射光
1.6.3综论
1.7光线的种类
1.7.1按来源分
1.7.2按光线的投射方向来分
1.7.3按垂直面的光源位置来分
1.7.4按光线在造型中的功能来分
1.8光效
1.9光线影调
1.9.1影调层次
1.9.2影响画面影调层次再现的因素
第二章基本布光思路
2.1电影拍摄的环境选择:内容、艺术效果、周期和成本
2.2选景实务
2.3布光思路
第三章实景照明处理
3.1实景概念
3.1.1实景的分类
3.1.2为什么用实景拍摄影片?
3.1.3实景拍摄中布光的注意事项
3.2实景的拍法
3.2.1实景实拍
3.2.2内景外拍
3.2.3内景内搭
3.3实景的优缺点
3.3.1实景拍摄的优点
3.3.2实景拍摄中应注意的问题、缺点和局限
3.4实景的选择
3.4.1选择较大的空间
3.4.2选择窗户较多的实景环境
3.4.3选择结构复杂的实景环境
3.4.4综合分析:《七宗罪》
3.4.5综合分析:《汉尼拔》
3.4.6门窗外景色作为整体气氛的重要因素
3.5实景用光
3.5.1实景光线分析
3.5.2实景布光法
3.5.3实景的光效处理
3.5.4实景人物光线处理
3.5.5实景的亮度平衡与不平衡运用
3.5.6实景的色温处理
3.5.7卖景特殊光效的处理
3.5.8加工或改造实景的常规原则
第四章外景光线处理
4.1自然光特征及影响因素
4.1.1直射的阳光
4.1.2天空散射光
4.1.3环境反射光
4.2自然光变化规律
4.2.1日出、日落时刻:“黄金小时”
4.2.2上午、下午时刻
4.2.3中午时刻
4.2.4黎明、黄昏时刻
4.2.5天空对光线的作用
4.3外景光线处理的基本方法
4.4外景照明器材和附属设备
4.4.1照明器材和附件分类
4.4.2外景照明中人工光源的任务
4.5晴天时的光线处理
4.5.1在绘画中对逆光的处理
4.5.2传统的或常规的布光方法对逆光的处理
4.5.3自然光效法对逆光的处理
4.5.4逆光光效的明暗处理
4.5.5顺光的处理
4.5.6斜侧光的处理
4.5.7两人及以上的处理方法
4.5.8半阴影和阴影的处理
4.5.9中午顶光拍摄遮挡处理
4.5.10人物运动镜头的光线处理的基本概念
4.5.11一场戏的光线处理
4.6阴天的光线处理
4.6.1阴天光线的分类
4.6.2阴天条件下的光线处理
4.6.3阴天的补拍
4.7特殊天气条件及特殊时间的光线处理
4.8外景的夜景光线处理
4.8.1夜景的光线特征
4.8.2夜景的四种拍摄方法
4.8.3篝火光线处理
第五章摄影棚光线处理
5.1摄影棚综述
5.1.1旱期摄影棚
5.1.2摄影棚的发展变化
5.1.3摄影棚的优势
5.1.4摄影棚与特技、合成等
5.1.5摄影棚拍摄需要注意的问题
5.2摄影棚的光线设计
5.2.1摄影棚的光线处理
5.2.2摄影棚拍摄的条件
5.2.3分场景的光效设计
5.2.4摄影棚的日景
5.2.5摄影棚的夜景
5.2.6特殊气氛
5.2.7实际拍摄中要注意的问题
5.2.8摄影棚布光的要求
5.2.9摄影棚内布光的工作程序
5.3棚内日景光效气氛处理
5.3.1综述
5.3.2具体的日景光线处理
5.4摄影棚布光技巧(夜)
5.4.1综述
5.4.2具体的夜景光线处理
5.5棚内绿幕拍摄的光线处理
5.5.1综述
5.5.2合成拍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5.6模仿《七宗罪》光线设计的拍摄实例
后记
出版后记
随着我国电影工作者一百多年来的辛勤积累、几代电影教育者薪火相传的耕耘以及政府在不同市场形势下矢志不移的支持,发展中的北京电影学院已经跻身入世界先进影视院校之列。国际间能与北京电影学院充足、先进的电影硬件设备比肩的兄弟院校并不多,很多国家的同学们平时甚至会使用标清电视摄像机进行拍摄练习,但他们在实践中对照明布光却有十足的重视,拍出来的效果并不比使用高档设备时差多少,画面依然非常有看头。这种有趣的现象颇值得我们深思。
就我对国内外影视行业的考察,摄影组中存在着不同的合作方式:在欧美传统剧组里,画面上的照明设计都由摄影指导事无巨细地敲定,其灯光操作者作为技术工人严格按照摄影指导的灯位图和技术指标行事,主动权很少;相形之下中国老制片厂传承下来的灯光师们职责范围就广多了,他们在不同场景的布光会有自己的操作惯例,听了摄影师的大致意见之后会直接带着灯光助理按自己设想布光,尔后摄影师再就此进行具体指导,而后者往往只起到定调子、验收和细节修订的作用。这自然而然助长了很多新手摄影师在布光经验上的薄弱,而很多中国的灯光师其实没有条件参与理解和控制全片的视觉创作。
这种情况下,一些拍得不像电影,反倒像广告的“照相馆式”的影片就出炉了。不求甚解的摄影师和只懂照“明”的灯光师,以及这种只懂技术、不懂艺术的创作方式必然经不起市场的洗练,职业生命不会长久。
电影摄影照明技巧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本科教学体系中,最接近电影拍摄实践的一门课程,学生们在系统学习了电影制作常识、电影器材操作与感光材料知识之后,在本课将迎来拍摄实践中最具挑战的一次飞跃。“用光线写作”是电影摄影诸多造型手段当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有难度的一环,同时亦是最能将电影摄影师这一职业变成艺术家的一环,电影摄影不同于电视、新闻摄影之处也在于此。
电影诞生百年有余,一代代电影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是拍摄手段不同却同样醉人的光影演绎,这是因为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摄影师对光线的理解虽因技术原因而有所差别,但他们都在各自的年代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对视觉美进行阐释——他们都是杰出的视觉诗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以及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网络、电影新技术的各项进步,国内银幕数量和全国票房总额都以惊人速度跨越式增长,本土电影产业进入了井喷式发展。先是国产大片,尔后手机、网络微电影以及IMAX、3D电影这些新兴电影手段开始为每个观众所熟知。产业召唤着的大批优秀的创作人才,人才培养受到高质量、多样化的挑战; 电影产业技术日新月异地变革,数字摄影机、摄影附件、甚至电影的呈现方式都瞬息万变;电影技术、创作的教育工作迎来了时代新要求,传统教学体系受到了严峻的考验:电影学院的本科教学通常是没有课本的,学生都是在“听老师讲解——自己动手拍摄——由老师评阅”的过程中获得对制作技术的掌握。这种象牙塔式的手把手指导也许太保守了,旧式的师傅带徒弟的灯光师培养方式也遇到了瓶颈,与之对比越来越多的独立制作者想要获得专业的技术指导则更为困难。如何开展普及教育,如何为中国电影输送更多新鲜血液是此刻笔者作为教育者的肩上重任,本书就成稿于这样一种使命感之中。
本书是以笔者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编撰的,适用于摄影师和灯光师在艺术与技术理论上的系统学习。本书创新之处,是将笔者在课上常讲的一些经典片例、电影名家说法、多年摄影生涯的经验之谈用简易易懂的语言揉入其中,这样,书读起来就比较生动,避免理论的枯燥之感。
书中于电影用光的实践领域颇具新意,而我相信它对学术理论界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书是对北京电影学院传统教学体系教学成果一次最新尝试总结的成稿,第一版的推出必然存在不少纰漏和不足,欢迎同行读者来函指正。
作者地址:北京海淀区西土城四号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00088)
感谢摄影系和学校各位老师教授的大力支持,感谢母校和摄影系为我带来的荣誉。
本书的成稿得益于我的2011级研究生刘大鹏、高杨的对教学资料悉心整理,学生虞思聪、刘敏、王嵩、蒋李易、钱禹澎、许波、张文强(排名不分先后)亦对成书做出了贡献,感谢他们。
本书还引用了各大电影器材、灯光器材的设备资料,部分引自网络的图片无处考证出处,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
何清
2012年11月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