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1900-1949期刊医案类编精华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作者:王咪咪,康小梅 编纂
1.1900-1949期刊医案类编精华:儿科医案 9787507746303 定价:36.00元
2.1900-1949期刊医案类编精华:妇科医案 9787507746297 定价:38.00元
3.1900-1949期刊医案类编精华:内科医案(二) 9787507746242 定价:68.00元
4.1900-1949期刊医案类编精华:内科医案(一) 9787507746259 定价:65.00元
5.1900-1949期刊医案类编精华:外科骨伤皮肤五官医案 9787507746310 定价:65.00元
总定价:272.00元
内容简介
儿科医案
《1900-1949期刊医案类编精华:儿科医案》内容选自民国1900一1949年期间60余种中医期刊。共收入儿科医案200余例。可分为五个部分:其一,儿科诊断,介绍了儿科的诊断特征,儿科常见疾病的症状、分析及用药。另外的四部分分别是新生儿疾病、小儿内科杂病、小儿传染病,并小儿五官等疾病。重点是小儿内科杂病及疹、痘、惊、疳,共分为九类,同时将相类似疾病的病因、治疗放在一起,以便读者阅读、学习。希望这些医案能为现代中医儿科临床有所启迪与借鉴。
妇科医案
《1900-1949期刊医案类编精华:妇科医案》分类基本上就是依据经、带、胎、产的顺序,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类妇科病症。
以月经病为例,除述及经期、经量、闭经、痛经、崩漏外,也包括经行伴随症状十数例医案。在月经病的综述部分,除各类疾病的病案外,也讲到一些生理状况:“ 如室女经水三月一至为居经;一生经不下行,反而鼻中出血为逆经;妇人口无吐衄,而绝无经者,……此偏经也;大便时常见血,亦似经水之状,而前窍竟无者,治宜开郁导气,健脾益胃,凉血升提,使大肠无血而经水自通,此乃药力可挽,不可自甘沉涸。”并寡妇尼姑经闭、娼妇经闭、年近二十无经而成痨者等一些特别群体的妇科经病原因,为读者了解相关知识打开了一扇门,且又和后面的病案内容紧密相连。
带下病虽有五色带的黄、青、白等分别,但其病因、病理及传变规律有许多相似之处,故而就不再硬行分类,而是将二十余病案依症状的相似顺序排列,使读者从对比阅读中看到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的演变与区别。
近代名医谢利恒曾于三十年代发表文章,其中的 “经带之关系”一文不只对妇科常见病进行了中医的辨证叙述,而且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指出“妇女带下之病,几无不染有淋浊性,更无分于阶级,以常法治之,又安能合于病机? 并须男女双方同时服药”。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当时中医对传统中医的继承发展。再有“白带之病理和疗法”一类文章,也是从深一层次剖析了此类疾病的病证治疗,使读者对白带病证有一个相对清楚的认识。
就妊娠病而言,除恶阻、胎漏、胎产外,仅妊娠杂病也有30余病案,虽不能说已很全面,但还是反映了妊娠常见疾病的基本状况。
产后病近20类,有百例病案之多,其中也包括产后保健,对当时提出的“倚坐、避风、择食、养神、调理 ”的十字纲领做了细致演绎,时至今日也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
在“产后用药要法”一文中又介绍了近二十余产后常见病证、辨证分析及选方用药,包括后面收集的“说产后用药”、“产后指迷”等。取之于经典,总结于临床,有理有据,实在是起到了对妇科产后病提纲挈领的作用。
生产、种子与不孕及妇科杂病部分病案不多。这些出自 50年前不同作者、不同背景下的妇科病案在中医妇科治疗上也可窥见一斑。
书中部分中医妇科病名、中医名词,书后均有简释,以帮助读者阅读。
《妇科医案》分学科对病案进行收集,更便于了解中医专科的发展,吸取那个时代中医名家对一些常见病、疑难病的临床实践经验这是一本有特色的医案专著,希望读者从中有所收获。
内科医案(二)
《1900-1949期刊医案类编精华:内科医案(二)》与上册相衔接,全部是由内科杂病医案组成,包括感冒、咳嗽并呼吸系疾病、中风病、诸痹证、厥证与汗证,并神经精神诸症、痛证及其他内伤杂病、传染病等,计600余例。
在本册医案中我们收录了一例《国医杂志》二十世纪 30年代刊载的章孤鹤先生的《痰证总论》,这虽不是医案,但是全面介绍了痰症在人体的形成过程,及对痰症的诊断、用药等一系列治疗过程,对全面认识中医治疗痰症做了精彩的总结,相信对读者是有益的。
中风病是中医内科病中很早就有记载的大病。属于中风病的症状很多,包括偏枯、语言謇涩、四肢振颤、痉厥、眩晕、麻木不仁等。这些症状并不是每个患者都会发作,但却是此病的常见症状,西医对此病的常用病名有高血压、脑血栓等。正因为是常见病,则收集了相关病案100余例,读者可对比、鉴别,了解这些病案的辨证及方药应用,了解这一历史时期对此类病的中医治法。
诸痹症,主要包括两种疾病:痹症和胸痹。痹即不通之意,痹症包括历节风痛、偏痹痛风、漏肩风、鹤膝风等,还包括湿痹、酒痹、女劳痹、气痹等。
胸痹,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心脏诸病。临床表现。
有胸痹心痛、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心下痞、胸痞、怔忡心悸、心痛、心脏衰弱诸症。因所收集的医案有不少也是西医病名冠名,如“心脏血脉亢进”、“心脏衰弱”等,有些病案则是中医述症,又冠西医病名,现在看起来显得不伦不类,但也是一段历史时期的见证。
厥症与汗症并不是病名,但在很多病中都会有这些症状。
厥症是f艮早就出现的中医病症名,且有多种表现形式。在摘录的20多例病案中就有食厥、晕厥、蛔厥、痉厥、薄厥、暑厥、痰厥等。与前面的中风、感冒等相比,厥症在临床上算是少见的疾病。汗症的病案在这里可以见到头汗、自汗、盗汗和战汗。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虽然这只是—个症状,但在很多疾病的诊断上都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这些名词在简释中虽有一定的介绍,但读者把这些知识揉进病案中再读,肯定还会有新的体会。
神经精神症状包括呆滞、神经衰弱、癫疾、神昏、失眠等症状。这一归类所指的主要疾病及其在临床的意义,其重点是从中了解这一类疾病中医是如何辨证的,如何用药的,其中一些症状至今西医仍缺乏有效方法,由此就更显示中医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痛症这里介绍了虫症和头痛,其实并非所有的虫症都有痛的感觉,本册中只是把几个虫症的医案放在了一起,这几个医案的性质也是不一样的,如蛔虫、丝虫是肠道寄生虫,而痨虫西医则认为是结核杆菌。头痛种类很多,且在很多疾病中都有头痛作为兼症。在所收集的病案中,就有偏头痛、燥邪头痛、肝火头痛、阳虚头痛等。病案中虽是以头痛作为主症,但病因、兼症、疼痛的形式都有所不同,读者可以鉴别着看其不同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还有一类疾病,从字面上也很难一下了解到疾病的性质,如脚气、臌胀、噎膈、黄疸、奔豚、狐□约、强中等。这些除收入医案外,涉及到的病名在书后都有简释。
传染病这部分的病案虽有些是西医的病名,但基本是以中医药治疗的病例。如对疟疾,中医除认定以往来寒热为主症的少阳小柴胡汤为治疟主方外,对疟疾的认定还有间疟、温疟、痹疟、疟母等各种形式,而并不是以疟原虫的有无来判定是否为疟疾。在传染病一节中,共收录了110余病案,包括八种疾病,如其中的痢疾,有些可能是传染性,有些也许就是西医所说的急性肠炎或泄泻,读者在阅读时可重点看其辨证诊断和用药。
最后还有几例是误诊病例或存有疑问的病例,收录于此是希望向读者展示一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病案,以增加对中医病案的了解。
内科医案(一)
《1900-1949期刊医案类编精华:内科医案(一)》容选自民国1900—1949年期间60余种中医期刊。
《1900-1949期刊医案类编精华:内科医案(一)》按照中医的常规分类将所收录内容分为七大类:一、伤寒温病;二、脾胃诸病;三、肾病诸症;四、肝病诸症;五、血症;六、虚证并内伤杂症;七、以治法症状命名的疾病。共载医案600余例。
期刊病案比较散乱,经上述分类,对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善治的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病证得以规划及展示,希望这些医案能为现代中医临床有所启迪与借鉴。
外科骨伤皮肤五官医案
《1900-1949期刊医案类编精华:外科·骨伤·皮肤·五官医案》收入1900—1949年中医期刊的外科、皮肤、五官科等医案总计250余例。
外科医案约150例,包括:①疮疡疔疽。在治疗过程中,除突出了外科清热解毒、化痰消胀、清肝散结、化痰通络等辨证施治的中医治法外,用手法助其补托、排脓,并以降药插入疮口,引脓流出,这些虽与传统中医尚未有大的改变,但在西医盛行之时,实是一件很不易之事。②诸痈瘰疬。③盲肠炎,在中医亦称为肠痈。④杨梅疮、又称之为霉毒(梅毒)、淋浊、花柳病、花柳毒,甚至有些下疳指的也是这一类疾病。
外科部分最后还收集了数篇专门介绍外科方剂的文章,除有方药、主治、剂量外,均有明确的适应症及加减化裁,对临床应用有很大启示。
骨伤、皮肤疾病的案例比较少,约50例左右。其中骨科20例,这本身也反映出中医骨科在那一时期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甚至有萎缩的趋势。除跌伤治验、跌打金创、跌伤后少腹作痛、髌骨痛、坐骨神经痛、鹤膝风症、寒湿腰痛、手肘臂酸痛、右臂酸痛等验案外,介绍了一些伤科药穷:如回生第方、三黄宝蜡丸、黎洞丸。尤其是近代著名医家承淡安推荐的大便伤血方、背部伤煎方、大腿环跳伤煎方、腰伤煎方、跌打损伤验方等,是值得读者阅读学习的。
皮肤科的案例约30例,主要病症为疹、癣等常见皮肤病。其中的阴囊湿痒、烂脚丫秘方、面生黑气、面部湿疮的治疗秘方至今也有实用价值
五官科医案包括鼻、耳、喉、目、口腔五部分百余例医案。其中鼻科10余例,主要病证为鼻衄、鼻渊和鼻卡他症。其中鼻衄介绍了一些简便的外治法,如速备热水一盆,两足浸入,冷则易之(得热水而兴奋,血管必然扩张,血管扩张以容纳大量,上部血少而自止也)。对鼻渊的治法也是内治、外治结合(如外治用的嗅药),对今天尚有可取之处。对鼻炎的治疗也是一些中西医结合的病案。读者在阅读中,可看到当时的一些治疗特点。
耳科只有4例病案,分别为耳肿、耳鸣、耳痛等症。
喉科约30余病例,其中有些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还是很值得一读的。其中《咽喉审治法》、《咽喉病疗法概论》有很强的临床实用价值,总结了百年前中医喉科的基本辨证治法。文中所列方剂,也多是当时较经典的喉科用方。眼科病案也不多,不到10例,基本是对症治疗。
口腔科中,牙科包括牙龈出脓、齿痛、齿衄等,其他口腔科病案,如舌疾、唇病等案例,在本册中也都有展示。其中“舌病之种种疗法”也是篇密切结合临床的好文章。
本册后附养生保健内容,收集了有代表性的200余篇养生论文。
还有一些格言、警句,也是养生部分的重要内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