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绘画 全套10本 西域绘画 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 重庆出版 敦煌壁画 绘画

西域绘画 全套10本 西域绘画 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 重庆出版 敦煌壁画 绘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西域绘画
  • 敦煌壁画
  • 敦煌藏经洞
  • 绘画
  • 艺术
  • 历史
  • 文化
  • 珍品
  • 重庆出版
  • 丝绸之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艺林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06273
商品编码:14810859664
开本:8开

具体描述

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  西域绘画  全1--10册

开本:8开

总定价:572元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西域绘画(1-10册)

西域绘画.1(佛.菩萨)-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

西域绘画.2(菩萨)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

西域绘画.3(菩萨)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  

西域绘画.4(菩萨)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

西域绘画.5(天王.金刚)-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

西域绘画.6(佛传)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

西域绘画.7(经变)敦煌藏经洞流失绘画珍品

西域绘画.8(经变)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

西域绘画.9(纸本)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

西域绘画.10(纸本.幢幡)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


 

暂无目录介绍

 

编辑推荐

《西域绘画》系列画册收录了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精美绝伦,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价值。为国内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西域绘画1(佛.菩萨)

本书分为佛与菩萨两部分。佛画中《树下说法图》是敦煌藏经洞中创作年代早、保存状态完好的一件作品。其中不论主尊、胁侍菩萨,还是女供养人的勾勒和敷色都十分细腻,特别是六位比丘弟子的表情刻画得极为生动,是敦煌遗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关于《炽盛光佛及五星图》,同样的题材出现在干佛洞Ch.VⅢ洞窟甬道南壁的壁画上,尺幅和场面更为宏大。读者不妨将两者做一对比,定然会对因不同材质而限定的绘制技法有所理解。《释迦瑞相图》带有浓厚的犍陀罗风格,虽为断片,但细密劲健的勾线足以让我们领略到当年“曹衣出水”的风采。书中《阿弥陀.八大菩萨图》、《干手干眼观世音菩萨图》均属于曼荼罗类型的作品,即依照一定的佛典仪轨而绘制,供修行者借相悟体、修持密法之用。


西域绘画2(菩萨)

收录的菩萨像大多数取自于幢幡的幡身部分,并没有将画像所在的幢幡做出完整的展示。由于幡身一般都呈长条形,因此上面多是绘制单尊画像,几乎占满了整个幡身。由于审美习惯的原因,相信多数读者都会对书中收录的一组颇具印度风格的画像产生特别的感受,画像里的菩萨发辫披肩,上身裸露,细腰长臂,笔直的双腿看不见膝关节,而双脚显得异常强壮甚至有些生硬。
据记载,这几件幢幡在发现之初便出自同一个包裹,可见是缘于某种原因而制作的成套作品,风格如此地近似也就很正常了。书中还有一件《观世音菩萨像》,给人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因为既是侧面像又是以行进姿态示现的画像难得一见。
佛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现象即类型化。不只上面提到的成套的印度风格的幢幡如此,本套书收录的其他本土风格的画像同样是成套出现,貌相、构图、服饰等大同小异。不过这种成套的类型化创作特征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雷同,而是源自佛画创作以及民间画工创作的特殊背景。首先,佛画的创作必须严格遵循相关佛典中所记载的仪轨,不可能像后来文人画家那般任意发挥——一个是礼佛供奉之用,一个是怡情悦性之用。所以,唐代敦煌的菩萨画像即便是极富世俗人物的韵致,它理应遵循的仪轨仍然是很严格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佛画绘制时往往得依照事先准备好的粉本范式。其次,民间画工的创作往往师徒相授,各自沿袭和承传着本门本派的技艺路数,再加上各自拥有着较为固定的征画信众,因此,佛画的面目相似也就更不足为奇了。当然,一定程度的程序化是宗教艺术共通的特性,而敦煌的佛教造像艺术之所以让后人无比景仰,恰恰在于当时的画工们以虔诚的心态、细微处的精妙手法化解了类型化的弊端。而且印证书中的菩萨画像,是否还可以这样讲:程序化的仪轨对于画工而言,与其说是创作上的制约,倒不如说是菩萨庄严法身得以显现的依据。


西域绘画3(菩萨)

敦煌壁画享誉中外,而本套丛书所收录的这批以绢画为主的作品,无疑是对壁画非常有益的补充。即如《西域绘画3》所呈现给观者的这些菩萨画像,壁画当中本来完全可以找到相对应的绘制图式,而且有的作品从表现规模、场景布置上还要胜过尺幅相对狭小的绢画。但是考虑到绢画特殊的材质与绘制手法,加上其于藏经洞封存千年,我们便不能不对敦煌遗画另眼相待。尺幅小,易于绘制,所以绢画往往由画师们在专门的画室完成,自然敷色、用笔上较之壁画更显用心。
封存千年,不见阳光,拥有保持原初效果的绝好环境,所以当我们痛心于有些壁画遭受自然剥蚀风化时,再来一睹色彩如初、华艳夺目的绢画,定会是另~番感受了。正是因为如此,今人研究敦煌绘画艺术,必须将绢画、壁画两类作品从多方面做出更深入的比较、印证,方能取得较为完善的认识。
菩萨画像在整个敦煌遗画中占有半数以上的比例,这跟敦煌干佛洞的壁画创作是一样的情形。就分类而言,首先可以从菩萨的身份来讲,如为人们所熟知的观世音、地藏、普贤、文殊、供养菩萨等,以及一些尚无法确定身份的菩萨。这当中,观音的画像所占比极重,其次是作为幽冥教主的地藏。而且,这一比例也恰好印证了历史上观音、地藏信仰对信众影响的轻重。


西域绘画4(菩萨)

《西域绘画4(菩萨)》中除了一件比较特殊的《景教人物图》,其余全部收录的是菩萨画像。景教在唐代拥有不少的信众,而且帝王也大多对其弘护有加。出自敦煌藏经洞的这幅作品,基本还是以菩萨画像作为绘制模板,这既反映了当地的信仰状况,也说明了供养人及画工对景教圣者的理解并没有脱离当时流行的造像图式。《文殊菩萨图》呈半圆状,不论从构图还是技法上看,理应和《西域绘画3》中的《普贤菩萨图》组成一幅场面更为宏大的完整作品。一边是文殊,一边是普贤,各自带领众随从眷属前往灵鹫山听佛说法——有菩萨,天王,也有引入注目的昆仑奴。拼合而成的大幅画面,顶部为拱形,各方面都遵循着大曼荼罗画的对称布陈。不难推测,原来的作品本是悬挂于石窟佛龛的后墙之上,或石窟前厅墙壁的顶端。书中收录了几件观世音菩萨画像,其中包括了水月观音、十一面观音。其创作年代大约在十世纪前后,用色、线描等水平明显要比唐代逊色不少。三幅以地藏菩萨为题材的作品,是五代、北宋时期所作。一幅《地藏图》,两幅《地藏十王图》。
地藏,梵名乞叉底蘖沙,依《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日:“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称地藏。地藏菩萨在忉利天蒙释迦佛的嘱咐,于释尊涅槃后,至弥勒菩萨成佛之前的无佛时代,发愿来娑婆世界教化六道众生,且自誓度尽六道众生方成佛。地藏在诸菩萨中以与愿力深广居首,对中国历代信众而言,其影响力仅次于观世音菩萨。但是,地藏信仰开始形成的年代要远远晚于观音信仰。某一信仰的盛行,往往依赖相关佛典的翻译和传播,即如《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于观音信仰,《无量寿经》之于阿弥陀佛信仰。固然三国时期已有地藏的名号,然而要等到六世纪之后,才逐渐传人如《大方广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之类宣扬地藏的佛典,崇奉地藏的风气也因此才逐渐风行起来。


……

作者简介

马炜,毕业于西南大学,现执教于重庆教育学院美术系。著有《中国历代书画题跋精粹》、《张祖翼经典藏拓》、《千古绝唱》等系列书籍。

蒙中,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画家、书法家、编辑。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