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老年国画大学堂:竹
定价:24.00元
作者:曹国鉴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102053721
字数:
页码:3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老年国画大学堂:竹》是曹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在畅销书老年学书画的基础上加工完善,重新丰富内容,进行系统编辑,图文并茂,讲解清晰,是针对老年书画学习者的特点而设计的技法丛书。本册主题为竹。
目录
作者介绍
曹国鉴,字慕植,室名雅怡堂。祖籍安徽歙县,三国魏曹操的后裔。1936年3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六世祖曹文埴,清乾隆二十五年二甲一名进士,历任刑、兵、工、户诸部,官至户部尚书、太子太保,谥“文敏”。为《四库全书》总裁之一。诗文、书法均有成就,有《石鼓砚斋文钞》20卷、《诗钞》32卷、《直庐集》8卷、《石鼓砚斋试帖》2卷等传世。为乾隆倚重,数度江南之行皆由其操持、随行。并招同乡挚友邓石如入京施展才艺,遂名动京城。七世祖曹振镛,乾隆进士,因父有遗风,深得乾隆宠信,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谥“文正”。历乾、嘉、道三朝,为清朝政坛代表人物。曾代君理政三月余,传为徽州美谈。父曹家麒(石卿),民国书法家、画家。早年师承金城,为中国画学研究会成员之一,其后人金潜庵组织的“湖社画会”。五十年代与张伯驹、陈云诰、郑诵先、萧劳等共同创办“书法研究社”,为繁荣书法艺术,振兴国粹做出了贡献。主要擅长魏碑书法,得六朝碑刻宽博凝重、雄健刚劲,兼收赵之谦化刚为柔、婉转圆通、楷行结合的笔意。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心门。我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过学习国画的念头,但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如今,步入老年,日子变得慢了下来,内心深处那份对艺术的渴望又重新燃起。而“竹”这一题材,更是我一直以来都钟爱的。我常常在公园里,在小区里,凝视着那些青翠挺拔的竹子,感受它们在风中的摇曳,在雨中的洗礼。我总觉得,竹子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这本书《老年国画大学堂:竹》的出现,正是给了我一个将这份热爱付诸实践的机会。我渴望在书中找到曹国鉴先生对竹子独特的理解和描绘方法。我猜想,书中一定会有关于竹子的不同姿态的详细讲解,比如疏朗的竹林,或是孤傲的劲竹。我特别期待看到如何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竹叶的婆娑之姿,如何用墨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竹竿的挺拔与质感。我一直认为,国画的魅力在于其写意,在于其神韵,而竹子恰恰是最能体现这种神韵的题材之一。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领悟到其中的奥妙,让我也能在宣纸上,绘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竹韵。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像我这样希望在晚年生活里增添一些艺术色彩的老年人来说,简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老年国画大学堂:竹》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一直认为,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极具精神象征意义的植物,它象征着君子之风,象征着坚韧不拔和虚怀若谷。曹国鉴先生的画作,我曾有幸欣赏过,其笔下的竹子,总能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生机勃勃的感觉。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的内容。我设想,书中一定会有非常详尽的绘画步骤和技巧讲解,从最基本的握笔、运墨开始,逐步深入到竹子各个部分的描绘方法。我尤其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通过笔墨的变化,来表现竹子的不同姿态,例如是刚劲挺拔的,还是婀娜多姿的,是迎风摇曳的,还是雨后挺立的。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传达出一些关于竹子的文化内涵,让我在绘画的同时,也能领悟到其背后的人生哲理。
评分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我愈发觉得,生活需要一些能够带来色彩和活力的东西。而国画,特别是写意竹子,对我而言,就是这样一种能够点亮生活、滋养心灵的艺术形式。竹子,在我眼中,是自然界中最具风骨的存在,它的挺拔、它的坚韧、它的四季常青,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本书《老年国画大学堂:竹》的问世,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曹国鉴先生,我一直非常敬佩他的画作,特别是他笔下的竹子,总能给人一种清新脱俗、意境悠远的感觉。我迫切地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学习到他独特的创作心得和技法。我设想,书中一定会有详细的关于如何捕捉竹子“神”的讲解,如何用最少的笔墨,表现出最丰富的内涵。我特别期待能学习到如何表现竹子的“动态”,比如风吹竹摇,雨打竹叶,那种自然的律动感,是国画艺术的精髓所在。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年过花甲的老年人来说,寻找一种既能充实生活又能陶冶情操的爱好,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情。《老年国画大学堂:竹》这本书,犹如一位和蔼的师长,向我们敞开了国画艺术的大门,特别是聚焦于“竹”这一极具东方韵味的题材。竹子,在我眼中,它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中国文人墨客心中高洁品格的象征,是坚韧与从容的写照。曹国鉴先生的著作,定能为我们这些初学者提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我满心期待着,书中能够细致地讲解如何运用毛笔勾勒出竹子的主干,如何通过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来表现竹子的不同生长姿态,以及如何点画出竹叶的灵动与飘逸。我尤其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表现“风中竹”的技巧,让笔下的竹子仿佛能够随风起舞,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意境。此外,如果书中还能触及到一些竹子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那将是锦上添花,让我们的创作更具深度和底蕴。
评分作为一个从退休生活中寻找新寄托的长者,我对文化艺术的兴趣愈发浓厚。偶然间看到了《老年国画大学堂:竹》这本书的信息,这立刻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之所以选择“竹”这个题材,是因为它在我心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竹子的“虚心”“有节”,常常被用来比喻君子之风,这与我一生所追求的品格不谋而合。我想,通过学习绘画竹子,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更能够从画中学到做人的道理。曹国鉴先生的名字,我曾有所耳闻,他是一位在国画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艺术家。因此,对于这本书的内容,我充满了期待。我设想,这本书的讲解方式一定非常适合老年读者,语言通俗易懂,步骤清晰明了,不会过于强调理论,而更注重实践。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书中关于如何捕捉竹子的动态之美的内容,是描绘迎风摇曳的竹子,还是雨后初霁的竹林,都充满了挑战和乐趣。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运用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巧,来表现竹子的生命力和精神内涵。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出品,自然不用说,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精良的制作工艺,让我对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和阅读体验都非常有信心。
评分自从退休后,我的生活节奏变得从容了许多,也多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去拾起年轻时未竟的艺术梦想。国画,尤其是以“竹”为主题的作品,一直是我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正直清高,这些品质是我一直以来所崇尚的。这本书《老年国画大学堂:竹》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学习这方面知识的空白。曹国鉴先生在国画领域的声誉,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深信,这本书的编排一定会考虑到老年读者的特点,讲解深入浅出,从基础的笔法、墨法入手,一步步引导读者领略竹子的绘画之道。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如何讲解竹叶的多种形态,如何表现竹竿的粗细、长短、曲直,以及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营造出竹子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我对国画的理解,不仅在于形似,更在于神似,在于能够通过笔墨传达出竹子的生命力和精神气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掌握这些精髓,让我能够画出有灵魂的竹子。
评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对于艺术的学习,理论与实践更是相辅相成。我一直对国画怀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竹”这一题材情有独钟。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太多美好的寓意——谦逊、正直、坚韧、超然。在晚年,我希望能有机会将这份对竹子的喜爱,通过自己的双手表达出来。《老年国画大学堂:竹》这本书,正是为我这样渴望学习的读者量身打造的。曹国鉴先生作为一位资深的国画艺术家,其作品早已深入人心,我相信他在这本书中传授的技法,一定是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我猜想,这本书的讲解会从最基础的握笔、运笔开始,逐步深入到竹子的结构、形态、墨韵等方面。我特别期待能够学习到如何用最简洁的笔触,描绘出竹子的精神,如何通过水墨的晕染,表现出竹子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教我画竹,更能让我通过画竹,感悟到生命的哲理。
评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一些能够带来心灵宁静和精神寄托的活动。国画,尤其是以“竹”为主题的创作,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美好愿望。竹子所代表的正直、坚韧、虚怀若谷的品格,与我一生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不谋而合。因此,《老年国画大学堂:竹》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曹国鉴先生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艺术的权威和严谨。我满怀期待地想知道,在这本书中,他将如何引导我们这些“夕阳红”学员,一步步走进竹子的绘画世界。我设想,书中一定会有关于竹子的不同生长姿态的描绘方法,例如如何表现竹子的挺拔、弯曲,如何勾勒竹叶的疏密、轻重。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能够学习到如何运用国画特有的笔墨技巧,将竹子的生命力与精神内涵表现出来,画出那种“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神韵。
评分人生如竹,四季皆有不同的风采。我一直对国画中的“竹”情有独钟,它象征着正直、坚韧,也寓意着谦逊、有节,这些品格正是我在晚年所追求和欣赏的。当我得知有《老年国画大学堂:竹》这本书,并且由曹国鉴先生编著时,我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期待。我深信,曹国鉴先生必定会用他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这些老年学习者提供一套既系统又实用的学习方法。我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讲解如何运用不同的笔法来表现竹子的形态,例如如何勾勒出竹竿的粗细变化、竹节的分布规律,以及如何描绘出竹叶的舒展或卷曲。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如何运用墨的浓淡干湿来营造出竹子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以及如何通过整体的构图来传达出竹子的意境与神韵。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老年国画大学堂:竹》,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这本书并非那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理论书籍,而是以一种温和而细致的方式,引导着每一个对国画,特别是对竹子情有独钟的读者,走进这片翰墨的世界。曹国鉴先生的笔触,在扉页的介绍和封面上就已经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我一直觉得,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凡的象征意义,它的挺拔、坚韧、虚心,恰恰是我们这些在人生长路上行进的老年人所追求的品格。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去重新认识、去亲手描绘,去将这份情感寄托在笔尖之上。书中的讲解,我相信一定是循序渐进的,从最基础的笔墨运用,到竹叶的形态变化,再到竹竿的节与姿态,一定会有详尽的图文并茂的演示。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如何运用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竹子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的部分,这往往是许多初学者容易遇到的瓶颈。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于不同季节、不同光照下竹子的表现技巧,这会让我们的创作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品质保证,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和内容深度充满信心,相信它会成为我案头常备的良师益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