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价:17.00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12月1日)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平装:98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32
ISBN:1511228894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城市发展和规划设计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平时也会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这次偶然间接触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年版)》,我被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折服。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技术标准的罗列,更是一种对理想居住环境的探索和定义。书中关于居住区内部的公共空间设计,如广场、花园、步行道等,不仅强调了美观性,更注重其功能性和可达性,这体现了规划者对居民生活体验的重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社区安全和应急体系的考量,从消防通道的设置到公共空间的照明设计,都透露着一种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感。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一个成功的居住区规划,需要将技术、人文、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有机融合,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状态。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具体的设计规范,更是一种重要的规划理念和思维方式,对于我理解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评分作为一名在房地产开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这本《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年版)》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圣经”。每一次拿到新的项目,翻开这本书,总是能找到最权威、最科学的设计依据。它的体系性非常强,从宏观的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到微观的建筑退界、户型设计,几乎涵盖了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探讨如何平衡开发强度和居住品质的时候,这本书提供的标准和原则,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比如,对于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关键指标的规定,既要满足一定的开发需求,又要保证居住的舒适性,这种拿捏的艺术,这本书给出了很多参考。我还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配套设施的章节,学校、医院、商业、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配置标准,是衡量一个居住区是否成熟、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而这本书里的条文,很多都是在大量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能够帮助我们在迷茫的时候找到方向,在出现争议的时候提供依据。虽然这本书的条文有时看起来很严肃,但背后体现出的,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居民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
评分当我在朋友的推荐下拿到这本《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年版)》时,我并没有太高的期待,总觉得这类规范性文件会非常枯燥。然而,翻阅之后,我意外地发现,它虽然是以条文的形式呈现,但却蕴含着对城市生活最朴素的追求和最根本的逻辑。书中对于交通组织的论述,让我开始审视我日常通勤的便捷与否,以及社区内部的步行系统是否友好。它不仅仅是在讲道路的宽度和坡度,更是在思考如何让居民的出行更加安全、高效,甚至是如何鼓励绿色出行。关于公共设施配置的章节,让我对社区周边的便利店、公园、医疗机构等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并开始思考这些设施的密度和可达性对居民生活品质的影响。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不同类型居住区的分类和对应的设计要求,这说明城市规划并非一成不变的模板,而是需要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居民的需求进行精细化设计。这本书就像一个“城市生活指南”,它用一种非常务实的方式,向我揭示了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以及这些设计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评分作为一个刚开始接触城市规划领域的学生,我拿到这本《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年版)》时,着实被它厚实的篇幅和严谨的条文给震撼到了。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工具书,但随着我一点点地深入阅读,才发现它背后蕴含着的是我们城市生活最基础的逻辑和最贴心的关怀。书中关于日照、通风、噪音控制等一系列看似细枝末节的规定,其实都直接关系到我们居住的舒适度和健康。比如,对住宅朝向的详细要求,不仅仅是为了让阳光洒进卧室,更是为了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和降低室内温差,这背后是气候学、建筑物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沉淀。还有关于绿地率和公共空间的论述,让我意识到,一个宜居的社区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更是人们交流、休憩、活动的重要场所。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消防通道和疏散设计的章节印象深刻,这些规定虽然不那么“光鲜亮丽”,但却是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基本前提,是城市规划者沉甸甸的责任感所在。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单纯的“居住者”视角,切换到了一个“规划者”的视角,开始思考每一个设计决策背后所要承担的社会价值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它让我明白,规划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更是一门关乎民生、关乎未来的艺术。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拿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年版)》纯粹是因为工作需要,作为一名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这是绕不开的一本“大部头”。但当我真的坐下来,尝试去理解它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条规定时,我被这本书所展现出的严谨和智慧深深吸引。它不像小说那样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散文那样华丽的辞藻,但它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科学逻辑和人文关怀,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人本主义”的体现,比如对无障碍设计、适老性设计、儿童活动空间等方面的细致规定,让我看到了城市规划是如何从冰冷的建筑符号,转向对人的生命周期和多样化需求的关照。书中关于雨水收集和绿色建筑的理念,也让我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让我明白,一个优秀的居住区,不仅要满足当下居民的居住需求,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健康、宜居的环境。有时候,我会对着书中的图例和表格发呆,试图去想象在这些数字和线条背后,将要构建怎样的社区生活。这本书,让我觉得城市规划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现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