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影像病例讨论实录

胸部影像病例讨论实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侯代伦,李亮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胸部影像
  • 影像学
  • 病例
  • 临床
  • 医学
  • 诊断
  • 放射学
  • 胸部疾病
  • 影像诊断
  • 实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66321
商品编码:12674669528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作  者:侯代伦,李亮 主编 定  价:188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4月01日 页  数:379 装  帧:精装 ISBN:9787302466321 气管、支气管、肺篇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病例5
病例6
病例7
病例8
病例9
病例10
病例11
病例12
病例13
病例14
病例15
病例16
病例17
病例18
病例19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创办的“结核影像”微信平台实战“病例讨论”精选,容纳了近几年病例讨论的精华,弥补了以往影像病例讨论中常常忽略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初步治疗反馈在影像诊断中重要价值的缺陷。本书引入循证医学的方法,引导读者从多个角度分析,总结不同思路所得,在病例陈述与专家点评之间,如实地记录了微信平台讨论的过程,读者可以随着讨论者从各个角度,用各种不同的思路解析病例,很后得出很接近正确诊断的意见。本书适合影像医师、结核及呼吸专业相关医师、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和相关影像医学工作者阅读。 侯代伦,李亮 主编 侯代伦,男,1973年12月出生,山东汶上人,医学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胸部疾病影像学诊断,尤其是结核病的鉴别诊断。擅长CT引导下的精准肺穿刺活检技术及肺外结核的MR诊断及鉴别诊断。被选为中华医学会西部行影像学授课专家到西部六省进行耐药结核病影像学巡讲。作为青年专家两次到西藏开展CT新技术应用;多次到新疆开展结核病影像学诊断新技术推广应用。
李亮,男,1969年出生,山东广饶人。主任医师。1992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1992-2003年在北京胸科医院骨科工作,2003-2013年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工作,2013年至今在北京胸科医院等

《胸部影像病例讨论实录》是一本旨在深度剖析胸部影像诊断复杂性的专业书籍。它并非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通过大量真实、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带领读者走进胸部影像诊断的一线实战场景。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讨论”二字,它精选了一批在诊断过程中极具挑战性、常易混淆或需要多学科协同决策的病例,并通过详实的影像表现、详细的病史回顾、严谨的鉴别诊断分析,以及最终的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形成一个完整的诊疗闭环。 本书的内容编排巧妙,力求以最贴近临床实际的方式呈现信息。每一章节都围绕一个或一组相关性强的病例展开,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在每个病例的处理上,作者们均遵循循序渐进的逻辑: 首先,病史与临床资料的梳理。良好的病史采集和临床信息的掌握是影像诊断的基石。本书会详细呈现病例的患者基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以及重要的体格检查发现,帮助读者建立对患者整体状况的初步认识,并从中提炼出与影像表现可能相关的关键线索。这部分内容不仅仅是罗列数据,更会强调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引导读者思考哪些因素可能对胸部影像学表现产生影响。 其次,多模态影像的呈现与解读。胸部影像学诊断涉及多种技术,本书不会局限于单一的影像模式。常规的胸部X线片(正侧位)、高分辨率CT(HRCT)、螺旋CT(多层螺旋CT)、增强CT、甚至必要时的MRI、PET-CT等都会在病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读者将有机会看到不同序列、不同重建方式下的影像图像,并跟随专家视角,逐一辨析图像上的关键征象。这包括但不限于:肺实质的浸润、结节、肿块、空洞、网格影、蜂窝肺、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心影大小形态异常、骨骼病变等。每一种征象的出现,都会伴随其在不同影像技术上的特点和表现差异的讨论。 第三,深入的鉴别诊断分析。这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对于每一个影像所呈现的异常,作者都会列出详细的鉴别诊断列表,并对每个诊断的可能性进行层层递进的分析。分析过程中,会重点关注不同疾病在影像学上的特征性差异,以及如何通过细微的影像线索来区分它们。例如,对于一个肺部结节,可能需要考虑炎性假瘤、早期肺癌、转移瘤、良性肿瘤、肉芽肿等多种可能,本书会详细讲解如何在影像上鉴别这些情况,例如结节的密度、边缘是否光滑、有无分叶、有无钙化、有无空泡征、有无胸膜牵拉等。对于一些不典型表现,作者还会探讨“陷阱”和“误区”,提醒读者注意避免常见的诊断偏差。 第四,辅助检查与病理结果的印证。影像学诊断的最终确诊往往需要借助其他检查手段。本书会呈现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病原学检查等)、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手术病理等结果,并详细说明这些结果如何与影像学表现相结合,最终锁定诊断。这部分内容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也为读者提供了从影像到病理的完整思维链。 第五,诊断思路与决策过程的展示。本书的重点在于“讨论”的过程。作者们会模拟真实的病例讨论场景,呈现不同专家的观点碰撞,以及如何通过集体智慧来攻克疑难杂症。讨论过程中,不仅会涉及纯粹的影像学分析,还会纳入临床病史、患者的治疗反应、预后等综合信息。读者可以学习到专家们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制定进一步的检查计划、如何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诊断思路。 第六,特殊病例与新进展的探讨。除了常见病例外,本书还会精选一些罕见病、少见病的影像病例,以及一些影像诊断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的应用。例如,在肺癌早期筛查中的低剂量螺旋CT应用、肺结节的影像组学分析、间质性肺病的影像学分型与诊断、肺血管疾病的影像评估等,都会在书中有所体现,帮助读者紧跟学术前沿。 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专业,同时又力求通俗易懂。对于一些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过程,会辅以清晰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排版设计也充分考虑了阅读体验,高质量的影像图片和图表穿插其中,使得信息传递更为直观高效。 总而言之,《胸部影像病例讨论实录》是一本面向胸部影像学专业医护人员的宝贵参考书。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通过对海量真实病例的深度剖析,本书旨在提升读者的影像判读能力、鉴别诊断能力、临床决策能力,最终服务于临床患者的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它是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一本帮助读者在胸部影像诊断的道路上不断精进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胸部影像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真实的病例。而《胸部影像病例讨论实录》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它并非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以一种生动、互动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又一个充满挑战的影像学世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罕见病的讨论。许多罕见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被误诊。《胸部影像病例讨论实录》通过引入这些病例,详细阐述了诊断思路和关键征象,为我们拓宽了视野。例如,书中某个关于肺血管性疾病的讨论,就非常精彩。专家们如何从微小的血管改变、肺实质的牵拉征象,一步步推导到最终的诊断,其逻辑严谨性和专业性令人叹服。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不同影像学征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解读,是我在其他书籍中难以获得的。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胸部肿瘤的鉴别诊断,对于那些早期、微小、或形态不典型的病灶,专家们的分析过程和鉴别思路,都极具参考价值。

评分

作为一个非影像科出身但工作中经常需要解读胸部影像的临床医生,《胸部影像病例讨论实录》的风格对我而言颇具吸引力。它没有过多地堆砌复杂的专业术语,而是将病例的提出、分析过程以一种更加口语化、更具逻辑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发现,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的、易混淆的疾病,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剖析。例如,在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部分,书中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病例,展示了如何区分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感染,甚至是一些少见的寄生虫感染。专家们在讨论中,会详细阐述不同类型感染在影像学上的典型表现,以及那些容易出现“伪影”或“混淆”的情况。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并在实际工作中快速做出初步判断。此外,书中对于影像学报告的书写也有所启示,那些经典的讨论,往往伴随着清晰、简洁、重点突出的报告范例,这对于我们撰写病历报告也大有裨益。

评分

作为一名对胸部影像学充满兴趣的学生,《胸部影像病例讨论实录》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学习之门。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影像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消化。书中对每一个病例的分析,都充满了层层递进的逻辑性,仿佛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步步带领我解开影像学谜团。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疾病影像学特征的细致描绘,以及在讨论过程中,专家们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影像学技术来辅助诊断。例如,在处理一些肺部结节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多层螺旋CT、高分辨率CT等技术,来观察结节的形态、边缘、密度以及内部结构,从而帮助鉴别良恶性。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影像解剖学的讲解,这对于理解影像征象的来源至关重要。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胸部影像学的理解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不仅掌握了诊断的技巧,更学会了如何用一种批判性、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影像。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影像科一线工作的医生,每次遇到疑难病例,总有一种渴望与同行交流、分享经验的冲动。市面上探讨具体病例的书籍并不少见,但真正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讨论过程,仿佛置身于一场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却不多得。《胸部影像病例讨论实录》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病例和诊断,而是通过模拟真实的病例讨论场景,将每一个病例的提出、分析、鉴别诊断、最终确诊,以及关键影像学征象的解读,都呈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一个“争议点”的深入探讨,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以及最终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影像学分析、结合临床信息,达成共识的过程,对于我们基层医生来说,是宝贵的学习财富。书中没有回避那些“踢皮球”式的难题,反而将其作为提升我们思维能力的绝佳素材。例如,书中某个病例,在初始影像上存在多个相似的征象,不同专家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诊断方向,从炎症到肿瘤,甚至是一些罕见的先天性疾病。读者可以跟随专家的思路,一步步地分析每个鉴别诊断的可能性,理解为什么有些线索被排除,为什么另一些线索被重点关注。这种“侦探式”的学习过程,远比单纯记忆诊断要深刻得多。

评分

我一直觉得,胸部影像学是一门“意会”的艺术,经验积累至关重要,而《胸部影像శి病讨论实录》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意会”平台。它并非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像一场生动的现场教学。书中每一个病例的讨论,都充满了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洞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小病灶”的讨论。很多时候,我们会在胸片或CT上发现一些细微的异常,如何判断它是生理性改变、陈旧性病灶,还是早期恶性征象,往往是临床上的难点。《胸部影像病例讨论实录》恰恰抓住了这一点,书中详细呈现了专家们是如何通过观察病灶的边缘、密度、内部结构、以及随访的变化,来做出精准判断的。有时,他们会放大病灶,指出那些肉眼难以察觉但极具诊断价值的微小细节。更让人称道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影像学技术的讨论,例如不同层面的CT重建、对比剂的应用时机等,这些技术细节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样不可或缺。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与一群经验丰富的老师并肩而坐,他们耐心地手把手教我如何“看懂”胸部影像,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关键线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