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

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宏杰,陈准 著
图书标签:
  • 曾国藩
  • 晚清史
  • 人物传记
  • 历史人物
  • 人际关系
  • 政治斗争
  • 湘军
  • 士大夫
  • 清史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耕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ISBN:9787512506800
商品编码:1265429176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

定价:39.80元

作者:张宏杰,陈准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12506800

字数:298000

页码:3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历史学者张宏杰倾心推出,展现曾国藩为官处世的**智慧。曾国藩与咸丰皇帝、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李元度、沈葆桢等人之间的亦敌亦友、似敌实友的关系揭晓。
  曾国藩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是在翔实的历史史材的基础上,对事件进行了到位的描述,使曾国藩这个人真实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在写曾国藩与咸丰皇帝、左宗棠、李鸿章、李元度、胡林翼、沈葆桢等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同时也写了他的文韬武略、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他的困厄与成功、他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
  《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印制精良,极具阅读和收藏价值。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蒋介石
  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予匹敌。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受人敬仰、*的学者型官员。--徐中约

内容提要


曾国藩一生中结交了不少掏心掏肺的好友,但也和一些人发生过争执和纠纷,甚至成为势不两立的敌人。《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不仅讲述了曾国藩与他人发生的恩恩怨怨,同时也揭露了曾国藩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让你全面细致地了解曾国藩为真实的一面。一段段的故事扣人心弦、令人反省,既可以让人了解历史知识,也可以让人增长见识、提高智慧。

目录


作者介绍


张宏杰,男,1972年出生,蒙古族,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经济管理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从事文史写作,关注重点是明清史,著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饥饿的盛世》、《坐天下很累》等通俗史学著作。
  陈准,男,1971年出生,汉族,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时间致力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对春秋诸子、佛学、清史和地方志多所涉猎。著有《侠文化研究》、《辽西地方志研究》等论文多篇,历时十年写作的《中国武文化传统与教育》一书即将出版。




《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图书简介 (请注意:根据您的要求,以下内容是为一本不包含《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这本书内容的图书所撰写的,旨在详细描绘一个其他主题的图书简介。我将创作一个关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社会变革的深度研究的简介。) --- 时代洪流中的求索与挣扎:《民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与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开端》 ——一部深度剖析中国近现代转型期知识阶层命运的史诗性著作 作者:[虚构作者名,例如:沈怀远] 【图书核心定位与价值】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年代编年史,而是一部聚焦于1900年至1949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在剧烈社会震荡中所经历的精神蜕变、思想搏斗与命运沉浮的深度剖析。它以严谨的史料考证和深刻的哲学洞察力,重构了那个“旧邦可以死,新邦可以生”的十字路口,那些塑造了现代中国面貌的知识巨擘们,是如何在传统儒家伦理的桎梏、西方思潮的冲击以及民族危亡的压力下,进行痛苦的自我革新与身份认同的构建。 我们试图超越传统的政治史叙事,深入到知识分子的私人书信、日记、未刊稿件乃至学术争鸣的字里行间,捕捉那些被宏大叙事所掩盖的个体困境与时代悲剧。这本书的核心议题是:在“救亡图存”的紧迫感面前,中国知识界是如何定义“现代性”,又是如何理解自身的历史责任的? 【内容深度剖析——四大主题脉络】 本书分为四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宏大篇章,全面揭示了民国知识界的精神版图: 第一部:旧制崩塌与新学启蒙的断裂之痛(1900-1919) 本部分重点考察清末民初“新知”的诞生过程。我们详尽描绘了“留学生”群体与本土士绅转型的差异。他们如何从传统的“经世致用”转向对科学、民主、自由等西方概念的仓促接纳?书中不仅关注了胡适、陈独秀等“激进派”对白话文和新伦理的倡导,更着墨于那些在留学海外与故土情结之间徘徊的中间派——如梁启超晚年对文化保守主义的重新审视。我们考察了教育体系的剧变如何制造出大批“失语者”,以及他们在政治真空期的迷茫。 第二部:思想的熔炉与流派的激荡(1920-1927) 五四运动之后,思潮如百川汇流,知识界迎来了空前的活跃期。本章聚焦于两大核心思想的辩论与融合:自由主义的本土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初步尝试。我们深入分析了“赛先生”与“德先生”在实际社会操作中的水土不服,以及知识分子如何在党派政治的崛起中被迫选边站队。特别是对京派、沪派知识群体的地域性精神气质进行了细致的对比研究,揭示了地域文化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判断。 第三部:避难之地与文化坚守的十字路口(1928-1937) 抗战爆发前夕,是知识分子政治参与度最高,同时也是思想分化最剧烈的时期。本书集中探讨了“西南联大”现象背后的文化逻辑。这种将学术精英疏离于政治权力核心、寄寓于偏远之地的现象,是知识分子主动选择的“避世”还是被时代挤压的“流亡”?我们细致梳理了如冯友兰、梅贻琦等人在维护学术独立性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艰难平衡,力图还原那种“在战火中保持理性”的极度克制与伟大。 第四部:历史的审判与精神的遗产(1937-1949) 这是知识分子命运最为悲壮的十年。本书探讨了在全面抗战和国共内战的双重压力下,知识分子如何面对理想的破灭与现实的残酷。许多人曾坚信的现代性叙事在血与火中被证明是脆弱的。我们不再仅仅关注他们撰写了多少救亡诗篇,而是探讨他们如何在绝望中构建新的精神支柱,以及最终,他们所做出的选择——无论是南下、北上,还是留下——对于后世中国知识传承的深刻影响。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本书综合运用了文化史、思想史和微观社会史的研究方法: 1. 档案的深度挖掘: 大量引用了从未系统整理的私人信函集、留学档案以及地方报刊中的社论,力求还原知识分子最原始的“发声”。 2. 概念的本土化追踪: 细致描绘了“民主”、“科学”、“国民性”等核心概念在中文语境下,如何被反复阐释、扭曲,直至最终形成新的意义结构。 3. 群像式的叙事: 摒弃了仅聚焦于“大师”的传统,而是将视角投射到更多的教育家、翻译家、地方性学者群体,呈现一个更立体、更具韧性的知识阶层全景图。 【总结:为何阅读此书?】 《民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与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开端》不仅是对过去一段历史的严肃回顾,更是对我们当代知识分子在面对全球化与本土传统冲突时,应如何定位自身的深刻叩问。它告诉我们,现代中国的精神图谱,是在一代人的痛苦抉择和不懈探索中,用血肉和思想熔铸而成的。阅读此书,就是直面现代中国精神气质的源头,理解我们今日思想困境的来处。 本书适合历史研究者、社会学爱好者,以及所有关心中国现代化进程与知识分子责任的读者。 --- (字数统计:约150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这本《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首先吸引我的便是其视角。聚焦于“友人与敌人”的二元对立,似乎为我们打开了一条不同于寻常传记式的观察角度。很多时候,我们阅读历史,习惯于将人物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考察其在国家命运中的角色。但这本书则将镜头拉近,关注个体之间的情感羁绊、利益纠葛乃至生死搏斗。这就像是在一幅宏伟的山水画中,突然点出了几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画面的点睛之笔,更是揭示画家创作意图、理解画作内涵的关键。曾国藩一生中,必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有肝胆相照的袍泽,也有明枪暗箭的政敌。这本书,很有可能就像一部精巧的悬疑剧,通过对这些人物关系的剖析,层层剥茧,揭示曾国藩内心世界的挣扎与蜕变。我预感,这本书的文字不会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戏剧张力,它会让我们如同置身于那个时代,亲历曾国藩的每一次选择,感受他每一次的喜悦与痛苦。

评分

这本《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从书名上看,就预示着一场围绕着这位晚清重臣展开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一直对曾国藩这个人充满了好奇,他既是力挽狂澜的栋梁之才,又背负着“汉奸”的骂名,其功过是非,至今仍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而朋友与敌人,这两个看似简单的词语,却往往是理解一个人、一个时代的关键。通过梳理曾国藩一生中那些至关重要的人物关系,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揭示他性格形成、决策制定以及命运起伏的深层原因。我想,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罗列人物、讲述事件的层面,它更可能深入挖掘这些人物与曾国藩之间的互动,分析他们如何影响了曾国藩的思想和行动,又在怎样的历史洪流中,或成为他坚实的臂膀,或成为他锐利的阻碍。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加立体、更加真实地认识曾国藩,理解他所处的那个充满变革与危机的时代,以及那些在历史舞台上与他并肩或对峙的各色人物。这不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探究,更是一次对历史复杂性与人性深刻的解读。

评分

拿起《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我便被它所蕴含的深刻洞察力所吸引。要知道,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都并非偶然,而是无数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在这其中,人际关系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曾国藩,这位以“中兴名臣”著称的晚清重臣,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手腕以及人格魅力,必然离不开他身边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那些志同道合的战友、智囊团式的幕僚,以及那些给予他无私帮助的恩人,他们如同明灯,照亮了曾国藩前进的道路。而那些觊觎他权位、阻挠他施政的对手,则如同暗礁,时刻考验着他的智慧与韧性。这本书,就如同侦探小说一般,将这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一一呈现,通过对他们之间的互动进行抽丝剥茧般的分析,来揭示曾国藩之所以为曾国藩的奥秘。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肌理,以及那些在历史洪流中,塑造和影响了伟大人物命运的无形力量。

评分

读完《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人物的丰碑并非孤立存在,他们的光芒,往往也映照出身边人的身影。曾国藩,这个名字背后,究竟承载了多少人的付出与牺牲,又被多少人的敌对所阻碍?这本书,就像是为我们精心绘制了一张人际关系网,网的中心是曾国藩,而线的两端,则是那些或真心相待,或暗中掣肘的生命。我猜想,书中那些“友人”,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支持者,他们或许是曾国藩的思想启蒙者,是他在危难时刻的精神支柱,甚至是为他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而那些“敌人”,也绝非脸谱化的反派,他们或许有着自己的立场和考量,他们的存在,也反过来塑造了曾国藩的性格和策略。这本书,似乎并没有打算去简单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试图通过展示这些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让我们去理解,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如何在无数次的碰撞与融合中,最终成就自己的。

评分

《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的书名,乍一看,似乎是一本平铺直叙的人物传记。然而,当我深入思考,便意识到这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曾国藩的人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而在这部史诗中,他的友人与敌人,无疑是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的关键力量。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跳出传统传记的窠臼,不再仅仅罗列功绩与过失,而是深入剖析曾国藩与他生命中那些重要人物之间的互动。他如何识人、用人?在遭遇反对和攻击时,又是如何应对?他的决策,有多少是受他人影响,有多少是出于自身判断?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可能就隐藏在他与友人、敌人之间的每一次对话、每一次博弈之中。这本书,或许会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曾国藩,一个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不断调整自己、砥砺前行的真实个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们展现,历史的进程,不仅仅是由宏大的事件书写,更是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推动而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