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原书名:All the Presidents’ Bankers: The Hidden Alliances that Drive American Power
作者: (美)诺美·普林斯(Nomi Prins)
译者: 刘丽娜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5703
上架时间:2017-4-28
出版日期:2017 年5月
开本:16开
版次:1-1
目录
赞誉
题记
主要人物介绍
前言
导 言 当总统需要银行家1
第1章 20世纪一个10年初期:
金融恐慌和党派竞逐的产物15
第2章 20世纪一个10年中期:
银行家卷入战争35
第3章 20世纪一个10年晚期:
和平条约和国内政治49
第4章 20世纪20年代:
政治孤立主义和金融国际主义59
第5章 1929年:华尔街23号会议室、
股市崩盘和“六巨头”出手82
第6章 20世纪30年代早期:
动荡年代和逃税大亨89
第7章 20世纪30年代中晚期:
整顿华尔街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13
第8章 20世纪40年代早中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银行家和战争融资132
第9章 20世纪40年代晚期:
世界重建和私人银行150
第10章 20世纪50年代:
艾森豪威尔的伙伴、冷战和热钱163
第11章 20世纪60年代早期:
“我行我素”的年轻人、谋杀和全球金融191
第12章 20世纪60年代中晚期:
进步主义政策和银行家经济210
第13章 20世纪70年代早中期:
腐败、黄金、石油和破产230
第14章 20世纪70年代晚期:
通胀、人质和银行家253
第15章 20世纪80年代早中期:
自由市场规则和银行家竞争268
第16章 20世纪80年代晚期:
第三世界举步维艰和储贷机构土崩瓦解285
第17章 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
杀手本能、银行大战和高盛崛起300
第18章 20世纪90年代晚期:
货币危机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终结317
第19章 21世纪一个10年:
多重危机、新“六巨头”和全球灾难330
致谢357
注释359
作者简介417
前言
写作本书的灵感在我创作历史小说《黑色星期二》(Black Tuesday)期间就已经形成了。那本小说描写了一个移民女孩与摩根财团银行家往来的见闻,反映了1929年大危机的来龙去脉。
那本小说中描述了一个真实场景,在黑色星期二那一天,市场情况糟糕透顶,于是那个年代有权势的几位银行家聚在一起商讨应对之策。当时摩根银行的老板杰克·摩根还在伦敦出差,在家主持大局的负责人是托马斯·拉蒙特,他召来了另外5家主要银行的当家人,这些银行或多或少都与摩根银行有些瓜葛。这几位后来被称为“六巨头”的银行家讨论了不到半小时,就决定把各自银行的资金集中在一起来拯救市场。当然,这种危局是他们自己的鲁莽和不当行为导致的恶果,救市也就是救他们自身。
让我们把镜头快速切换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正如本书相关章节描述的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情形,这场全球大崩溃的序幕看起来也似曾相识。打造毁灭性金融灾难的还是那些人物、那些手段,只不过具体的技术和产品复杂程度带有各自时代的特点而已。但与1929年危机的不同在于,这次是由美国联邦政府和联邦储备委员会以大刀阔斧的行动拯救了那些顶银行。相似之处在于,这回仍是由6个主要银行家操刀,他们中的多数仍保有1929年10月那次会议所代表的公司统和世系。这样的一脉相承结局,令我不禁拍案惊奇。
岂止如此,“六巨头”对美国的影响由来已久。
这些巨头自19世纪80年代后期就与银行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J. P.摩根,他就是那个年代起家致富的典型。他们对1907年的金融恐慌负有责任,之后自己或派代言人参加了在哲基尔岛(Jekyll Island)召开的会议,缔造了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以便对未来造成的金融危机施以援手。同样也是这些人,后来为一战提供资金并获利丰厚。
自1929年大危机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执掌美国的并非经由民主程序选出来的政治领袖,而是这些君临天下的银行家。无论是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设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随后的冷战、美国金融和军事扩张等历史事件,华尔街与白宫联手制定国家政策的事例无处不在。时至今日,尽管在各个时期升任金融机构老板和官至政治领袖的人士总可以互换角色,推动金融体系发展的仍是精英银行家。
银行与总统及其内阁之间达成的政治和金融同盟,主导了经济政策和法律制定,并将持续主导下去。我的研究表明,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之间的旋转门并不是像近来很多著作所讲的那样是20世纪80年代才有的,这一现象其实一直存在。
在研究这一课题时,我采用了两个视角。与每位总统和财政部部长相对应,我发现同时代的6位有实力的银行家(在多数时候,这6个人以外的其他人与政治家的同盟关系都是较弱的),并将其与参加1929年10月摩根银行会议的那6家银行进行交叉对照。在很多情况下,每个时代的6大银行巨头都与1929年参会的那6个人有所关联,并与当时的总统及其班底建立了广泛的同盟关系。在有些时候,主导同盟、施加影响的就是一两个银行家,就像如今少数公司就可以操纵市场一样。
本书讲述了权势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一部美国金融政治史,它揭示的不只是这种同盟关系如何塑造了美国的国内和外交政策,还有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如何主导世界。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影响总统决策的银行家也是总统的密友。他们肯定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政策制定施加影响,但在战后的那段艰苦岁月里,其结果对普罗大众而言也还算不错。
70年代,这种同盟的性质发生了改变。银行家掌握了新的权柄:把中东的石油美元“玩转”到拉丁美洲的能力。关于战争和大萧条的痛苦往事已成回忆,公共意识也日渐淡漠。20世纪70年代,大卫·洛克菲勒和沃尔特·瑞斯顿这样的银行家虽多了督促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卡特按其意思行事的本事,但却少了早期银行家和总统之间那种惺惺相惜、牢不可分的真性情。
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这种自私自利的情结得到了强化。美国的银行面临着来自欧洲银行和日本银行的竞争,导致一系列银行管制的放松,银行家的权力得以提升并持续至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机会主义的周旋。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和共和党总统小布什都挑选高盛的CEO(分别是罗伯特·鲁宾和亨利·保尔森)做财政部部长,并与私人银行家建立关系网。游说人士和律师纷纷与政府官员频繁互动。人们本应更关注竞选双方的立场表述(尽管决策结果并无差别),却往往被竞选筹款夺去了眼球。
从历史记录看,国家档案馆资料馆从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到卡特总统的所有资料都可以全面查阅,而且内容规整,分类有序,精读起来令人兴味盎然,我常常看上几天流连忘返。里根上台以后的档案记录就不怎么全了。在阿肯色州首府小石城的克林顿图书馆里,我被告知有些记录可能永远不会浮出水面,除非根据《信息自由法案》的规定提出申请,而这不仅仅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无论如何,随着时间延长,对文件的修改也会增多),还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也不存在编纂如此大量材料的承诺。所以,我依据《信息自由法案》申请希望看到的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时期的档案资料始终未能得见。
好奇之士需要在今后几年查阅小布什和奥巴马两任总统的资料,以了解他们在任期间与主要银行家的关系。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他们所讨论的具体内容,银行家留下来的文字不多,而且自尼克松辞职之后白宫也不再对总统办公室进行谈话录音。但有一件事可以确定:银行家及其拥有的银行即是1929年摩根会议参与者的金融后代,几十年后也依旧如此。历史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序言
1933年3月4日早晨,海德部长写了一段大萧条期间两位银行家的故事。他写道,其中的一位银行家胡子拉碴,饥饿难忍,上身连衬衣都没穿,他来求助一个马戏团经理,希望找一份工作,并声称只要能吃上饭,让他干什么都行。马戏团经理说他连自己的下属都喂不饱,而且已经把狮子杀了喂老虎。这时,一位下属过来说大猩猩也饿死了。闻听此言,经理绝望地说道:“这下都完了。”此时,这位银行家遏制不住内心的进取精神,建议剥下大猩猩的皮,由他披着装扮大猩猩,条件是给他吃一顿饱饭,并能从门票收入中收取提成。就在他在笼子里装扮大猩猩时,隔壁的狮子扒开铁栏凶残地向他扑了过来。大猩猩绝望地求救,狮子却在他耳边低语:“闭上嘴,你这个蠢货,你以为只有你一个银行家失业吗!”
主要人物介绍
银行家
1930~1934年任大通银行行长,1934~1953年任大通银行董事长。在银行家中公开支持《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结盟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和杜鲁门总统。艾森豪威尔总统期间任驻英国大使。
1959~1967年任摩根保证信托公司董事长。1950~ 1959年任J P摩根银行董事长。结盟艾森豪威尔总统。
1981~1986年任美洲银行董事长。结盟里根总统。
1863~1931年,一国民银行联合创始人和领导人,1913年后由主要其子小乔治·贝克尔负责管理银行。
2006年至今任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1938~1952年任国民城市银行副董事长。1919~1938年
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纽联储)副行长。1956~1962年任驻北约大使。
1980~1991年任大通银行董事长。
1961~1969年任大通银行董事长。
1970~1981年任美洲银行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1986~1990年任美洲银行董事长。1981~1986年任世界银行行长。结盟卡特总统和里根总统。
2004年至今任JP摩根银行董事长。2007~2012年为纽联储的A类股东董事。2011年获得薪酬2300万美元,超过其他银行的首席执行官收入。
1965~1976年任摩根保证信托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国防部部长。
美洲银行的西海岸创始人。与杜鲁门政府的财政部部长约翰·斯奈德结盟。
1970~1979年任汉华银行(Manufacturers Hanover)董事长。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主要经济顾问。
1990~1996年任大通曼哈顿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JP摩根银行合伙人,1911~1943年代理总裁。1943~1948年任JP摩根公司董事长。在《凡尔赛条约》方面与威尔逊总统密切合作,并推动成立国际联盟。结盟胡佛总统和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
1948~1955年任JP摩根银行董事长。在威尔逊政府任财政部助理部长。结盟富兰克林总统和杜鲁门总统。
. 2001~2009年任美国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1953~1960年任大通银行董事长。1953~1970年任美国外交学会会长。1947~1949年任世界银行行长。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任国防部助理部长。1949~1952年任美国驻德国高级专员。肯尼迪总统遇刺后任美国沃伦调查委员会成员。他也介入七大石油公司(又称“七姊妹”)业务。
1983~2001年任美洲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推动了与众国银行(Nations Bank)和其他银行的合并]。结盟克林顿总统。
1929~1933年任国民城市银行董事长。结盟柯立芝总统。
1959~1967年任一国民城市银行行长。1967~1970年任国民城市银行董事长。他是沃尔特·里斯顿的引路人。
1913~1943年任摩根银行总裁。在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期间结盟威尔逊总统并提供战争融资。支持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
1893~1913年任摩根银行总裁。1910年发起召开哲基尔岛会议。因解散托拉斯问题与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闹僵。
1933~1940年任国民城市银行董事长,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盟友,支持《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1963~1969年任美洲银行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1984~2000年任花旗银行和合并后的花旗集团董事长。沃尔特·里斯顿的门徒。结盟卡特总统、老布什总统和克林顿总统。
1940~1948年任国民城市银行董事长,结盟杜鲁门总统。
1969~1981年任大通银行董事长。1970~1985年任美国外交学会会长。与肯尼迪总统亦敌亦友。与林登·约翰逊总统、尼克松总统、福特总统和卡特总统结盟,但在推动当局让伊朗国王进入美国并导致随后的伊朗人质事件中,与卡特总统发生冲突。
1959~1967年任国民城市银行董事长(1930年加入该银行)。结盟艾森豪威尔总统。
与其兄弟威廉·洛克菲勒共同创办标准石油公司并在1870~1897年任公司总裁。他还与威廉一道与国民城市银行形成了金融联盟。
1891~1908年任国民城市银行行长,并作为该行董事长直至1918年。银行国际化扩张的早期支持者。与洛克菲勒兄弟和威尔逊总统结盟。
1999~2004年任高盛公司联席总裁。2004~2007年任纽约股票交易所总裁。2007~2009年任美林公司董事长。
1909~1919年先后任国民城市银行副总裁、总裁。在麦金莱总统任内任财政部助理部长。与尼尔森·奥尔德里奇共事,制订了《奥尔德里奇计划》(Aldrich plan)。曾与威尔逊总统交友,后疏远。
1990~1994年任JP摩根银行董事长(1990年被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授予骑士称号)。支持回归《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下的分业体制。
2000~2006年任花旗集团董事长。其职业生涯从事大量并购,不断扩大金融业务边界。经精心组织策划,终促使国会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1930~1969年高盛公司领导人。出资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助选。与富兰克林·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和尼克松等总统关系密切。
1950~1955年任摩根银行董事长。1915年加入摩根。有进步主义倾向的银行家,结盟艾森豪威尔总统。
1917~1933年任大通银行董事长。1930年帮助建立了国际清算银行(BIS)。
1970~1984年任国民城市银行董事长(1974年更名为花旗集团/花旗银行)。结盟约翰逊、尼克松和福特总统。
出席1910年哲基尔岛会议并制订
《奥尔德里奇计划》(美联储核心方案)的人物
罗得岛州参议员。结盟J. P.摩根、洛克菲勒家族和塔夫脱总统。
财政部助理部长。
JP摩根银行高级合伙人。
JP摩根银行信托公司总裁。后来成为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首任行长。
见“银行家”部分的介绍。
Kuhn, Loeb & Company公司合伙人。代表罗斯柴尔德银行家族在英国和法国的利益。后被威尔逊总统任命为美联储委员会委员。
初的1929年“六巨头”
一国民银行副董事长。
摩根银行代理总裁。
国民城市银行董事长。
保证信托公司总裁。
银行家信托公司董事长。
大通国民银行董事长。
重要的政治人物
1881~1911年任罗得岛州参议员。1908~1911年任国家货币委员会主席。因后代而与洛克菲勒家族融为一体。
2006~2013年任美联储主席。
1961~1965年任财政部部长。1972~1975年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
1965~1968年任财政部部长。1969~1999年为高盛合伙人。
2003~2009年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2009~2013年任财政部部长。
1902~1919年美国众议员,代表弗吉尼亚州。1920~1946年为参议员。领导参议院委员会采纳有关方案,形成联邦储备法案。1918~1920年任财政部部长,《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联署人之一。
1987~2006年任美联储主席。放松银行管制的主要支持者和推动者。
威尔逊总统的朋友、知己和非官方顾问。
1953~1957年任财政部部长。1957~1969年为麦克汉纳(McHanna)公司名誉董事长。
1998~2001年和2010~2012年任管理和预算局局长,2006~2008年在花旗集团任职,2013年至今任财政部部长。
威尔逊总统的女婿。1913~1918年任财政部部长。
1925~1930年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首任董事长。1926~1930年任大通银行管理委员会主席。1930~1933年任国际清算银行首任行长。
1921~1932年任财政部部长。杰出的银行家、工业家、慈善家和艺术品收藏家。
1934~1945年任财政部部长。
1999~2006年任高盛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2006~2009年任财政部部长。
1981~1985年任财政部部长。1985~1987年任白宫幕僚长。1971~1980年任美林公司董事长。
1990~1992年任高盛联席董事长。1995~1999年任财政部部长。1993~1995年任首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曾多次在国会就放松银行管制问题作证。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提案在参议员通过后,于1999年10月加入花旗集团。2007年11月4日~12月11日任花旗集团董事长。2007年至今任美国外交学会会长。
杜鲁门总统的长期好友。1946~1953年任财政部部长,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国家顾问委员会首任主席。
1982~1989年任财政部部长。1974~1982年先后任柏克徳(Bechtel)公司执行副总裁、总裁。1989年返回该公司做顾问。
1999~2001年任财政部部长。见证了签署《格莱姆-里奇-布莱利法案》、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过程。
1979~1987年任美联储主席。1957~1962年和1965~1969年任大通银行副总裁。1963~1965年和1969~1974年任财政部负责货币事务的副部长。
媒体评论
旋转门其实并不足以描述华盛顿与华尔街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更像是旋转木马。正如作者普林斯在书中所述,玩得开心的是那些银行家和金融家,他们利用公共部门资源和渠道积累私人财富和权势,从中获利颇丰。这个问题十分重要而令人不安。
——罗伯特B.赖希(Robert B. Reich)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校长讲席教授
诺美·普林斯一直在追寻金钱的踪迹。她曾供职于华尔街,如今则撰写了这样一本首开先河之作,从西奥多·罗斯福到贝拉克·奥巴马,银行家与总统之间的关系极具象征意义。书中的描述相当令人震惊。本书取材于与总统有关的档案材料,揭示了权力在美国民主制度中的运行。普林斯继承了查尔斯·莱特·米尔斯(C. Wright Mills)、理查德·洛夫里(Richard Rovere)、威廉·格雷德(William Greider)的笔法,她的书是对美国既得利益集团历史研究的突出贡献。
——凯·伯德(Kai Bird),传记作家,曾获普利策奖
《好人间谍:罗伯特·艾米斯的生平》(The Good Spy: The Life and Death of Robert Ames)
一书的作者
诺美·普林斯仿佛带领我们经历了一场百年间美国政府与大银行家关系的历史旅行。本书笔法生动,视野开阔,让人大开眼界,揭示了六大银行的主宰地位,此间在很多时候,就是这些家族控制了美国的金融政策。
——查尔斯R.莫里斯(Charles R. Morris)
《万亿美元之崩溃》(TheTrillion-Dollar Meltdown)的作者
对诺美·普林斯推出的这部巨著,你肯定希望它的影响力更大:一页一页写满了控制银行,从而控制白宫的银行家大盗的杀戮故事。普林斯是天生的叙事大师,她把金钱阶层的事情——关于银行家和总统之间俗不可耐的关系,写得像一部浪漫作品,读来令人手不释卷、紧张不已。本书对那些坏人的内幕揭露得十分犀利,其人其事令人无法忘却,也不可原谅。
——格雷格·帕拉斯特(Greg Palast),英国广播公司(BBC)调查记者
《亿万富豪和选票强盗》(Billionaires & Ballot Bandits)一书的作者
在讲述这段引人入胜的历史时,诺美·普林斯揭示了美国政策是如何被同一个银行家及政治家圈子所绑架。在长达一个多世纪里,对于银行家破坏民主制度、无视公共利益、践踏美国人民权利的行径,总统要么默许,要么也成为其中的一员。
——保罗·克雷格·罗伯茨(Paul Craig Roberts)
《华尔街日报》前编辑,曾任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
诺美·普林斯再度推出巨著(这次是引人入胜的必读之作,讲述了这个大公司式的国家的执政者),一小撮有权势的银行家如何自内而外地对白宫、财政部施加决定性影响,如何损害民众的利益。此书直言不讳地揭示了当今的社会问题,正如路易斯D.布兰代斯在100年前的名言:“我们必须粉碎金钱托拉斯,否则它们就会击碎我们。”
——拉尔夫·纳德(Ralph Nader)
正如诺美·普林斯令人钦佩地指出,在过去115年间,金钱成为决定美国政治走向的公分母。本书精彩地介绍了金钱如何影响权力,以及威胁到美国的民主制度。
——查尔斯·盖斯特(Charles Geisst)
. 《华尔街历史》(Wall Street:A History)的作者
本书笔法优美出众、调研细致入微,且通俗易懂。对凡是关心政治和经济的人,也就是所有人,本书都是必读之作。
——托马斯·弗格森(Thomas Ferguson)
波士顿马萨诸塞大学政治学教授,罗斯福学会高级研究员
从塔夫脱到奥巴马,诺美·普林斯揭露了美国银行家与总统之间密切关系的内幕。尽管随着美国变得越来越强大,银行家显得没有过去那样重要,但是经过了她书中描述的一个世纪以后,情况并未变好,而是更糟。
——詹姆斯·加尔布雷斯(James Galbraith)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掠食者国度》(The Predator State)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