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哲学气质:从柏拉图到福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斯洛特戴克常常自称是时代的诊断者,他与迪德里希斯出版社(Diederichs Verlag)合作推出一套关于重要哲学家原典读本的丛书,意在对欧洲哲学思想从古至今的历程进行检视。丛书汇聚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费希特、叔本华、福柯等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与近现代哲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的著作,《哲学气质》就是这些原典读本的编者前言的汇集。在这18篇论述精彩的前言中,斯洛特戴克立足于当前世界的文化背景与社会发展,用当代哲学的思维与目光,对这些哲学大师的思想及其影响,进行了一次精辟又独到的解读。
斯洛特戴克在20世纪80年代就以《玩世理性批判》和《欧洲道家思想》两部著作奠定了他在欧洲当代哲学领域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德国当代富影响力的思想家。本书聚焦西方哲学史上的18位重要哲学家,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叔本华、尼采,再到胡塞尔、维特根斯坦、福柯,基本上涵盖了西方哲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可以说是以人物为线索的一部极简哲学史,是一本貌似极简但绝不缺少深度与个性的哲学史佳作。斯洛特戴克的写法以其具有思想穿透力的文学才华令人吃惊,读者从本书中读到的不是常见的那种对哲学家生平和著作的概述,而是作者对哲学家之星空的个人探索,以及对“哲学气质”的评判与思考,值得深入细致的研读。
作者:
彼得·斯洛特戴克(Peter Sloterdijk),1947年生,1976年在汉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至今在卡尔斯鲁厄设计高等学校任哲学和美学系教授,同时任该校校长。他在哲学、历史学和文学领域颇有建树,是当今欧洲哲学领域有趣、多产且颇富争议性的思想家之一。主要著作有:《犬儒理性批判》《舞台上的思想家:尼采的唯物主义》《上帝的狂热:三个一神教之间的战争》《德里达:一个埃及人》《战后的理论》《来自空中的恐惧》《人类动物园的规则》《愤怒与时间》《既非太阳,亦非死亡》《空间》《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等。《资本的内部:全球化的哲学理论》获得2005年经济“资本主义的未来”分类图书奖,并助其获得2013年“路德维希—伯尔内”文学奖。
译者:
谢永康,1978年生,哲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近现代哲学的研究和翻译,重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社会批判理论和德国古典哲学。
丁儒亢, 1993年生,南开大学哲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近现代哲学,重点为康德和新康德主义。
彼得· 斯洛特戴克的作品如一首哲学诗歌,它强烈地表达了孤独和迷失方向的现代经验,试图以其自身的奇怪形状唤起关于古老整体的记忆。
——亚当·基尔希,《时代文学增刊》
彼得·斯洛特戴克是具创造性、挑衅性和争议性的当代哲学家之一。他是尼采和海德格尔的信徒,并与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决裂,是德国哲学家中具法国风格的。他在80年代末出现时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他一直保持着游戏规则的变化。
——哥伦比亚大学,西尔维尔·洛特林格
亚里士多德
在公元前4 世纪,这位欧洲科学思想的天才首次让人们认识到了一种里程碑式的完满。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兴趣和著述涉猎范围之广,他对概念差别的敏锐意识,着实让人惊诧;他就像一尊拥有近乎神话力量的守门石雕(Portalfigur),矗立在通往欧洲知识高等学府的入口。 一看到他毕生在思想和写作上取得的成就,我就不禁浮现出一个想法,即那将在中世纪被称为大学的系统,已经在一个个体形象中预先呈现出来了。 亚里士多德的大脑仿佛拥有各大院系的宏伟大学的评议会。如果可以用跨越时代的方式,那么可以说在他大脑中汇聚了各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这些科学已然处于关于第一存在物的哲学学科(它也被称为神学)的统领之下,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在比如逻辑学的这样一些学科中,亚里士多德不仅是先驱者,也是完成者。并不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欧洲大学历史的最初阶段,也就是其中世纪阶段(持续了400 年之久),大致等于拉丁化的亚里士多德研究史。在此期间,如果经院哲学的神学家们想引用这位希腊伟人权威性的言语,那么为保险起见,他会用到这个固定短语,“正如那位哲学家所说”(ut ait philophus)。 没有哪位思想家能像亚里士多德这样受人尊敬,配享这一惯用语。 当近代早期的思想从经院哲学权威主义的“铁屋” 中爆破而出的时候,亚里士多德的名字又一次标明了时代的趋势———但这次是以一种消极的方式被强调:“亚里士多德在这里迷失了!”———在对一个过度经院化(verschulten)和扭曲化的知识领域的重新检视中,这句口号成为后来者们一种冒险的独立行动的标语。
看看亚里士多德毕生的事业就会知道,我们并不能以现代人理解的“休闲”去曲解理论生活,即常被援引的古代爱智者的bios theoretikos 。罗马人之后习惯称之为沉思的生活(vita contemplativa)的东西,总无非是哲学研究这种实践活动(vita activa)。理论自身建立在禁欲和不知疲倦的训练中,建立在逻辑与道德的力量日复一日的紧张运行中。哲学家是范畴的竞技者。无疑这种智性的禁欲有其自身的乐趣,当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中提出“求知是人的本性” 时,他就将“求知”一般化为了一个人类学论题,这对他而言是一种持久的个人经验:理智在其不断的运动中自得其乐。在这种知识的自我陶醉中,一种短暂的类神性(Gott?hnlichkeit)被表现出来。不仅如此,在最枯燥乏味的列举和孜孜不倦的划分(Distinktionen)过程中,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工作还证实了知识与快乐之间的原初关联。
人们有时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亚里士多德并未阻止亚历山大(即那位所谓的“大帝”),这是否有损于其作为一个教育者和智慧传授者的形象? 在这个问题中带着这样一种信念,即只有在改变每个权力意志并超越所有狂热的野心时,哲学才算达到其目的;这意味着要以贤人的评判尺度来衡量学者。亚里士多德的事业并不是一种热情洋溢或高深莫测意义上的智慧。对他而言,“审慎”一词指谓的乃是人力所能及之事。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们确实可以习得如何熟练地开展逻辑研究和经验研究,以便能在清醒的自我控制中获得重生,而不是学会如何在杂乱无章的情欲中麻木。亚里士多德没能让他卓越而任性的学生成为柏拉图所要求的哲学王。在与这位最伟大的思想家交往几年之后,亚历山大心中仍然秉持着这一信念,即有些东西比哲学更加崇高;而对亚里士多德而言,也有比对一个渴望伟大的王室贵胄进行哲学管束更重要的任务。亚历山大在埃及和印度的冒险, 或许激起了他那种马其顿帝国主义的热情;而对亚里士多德这个逻辑学家和研究者来说,好奇心的“亚历山大式征战”(Alexanderzuege)才是日程安排的内容,这种征战将比所有大大小小的政治事务持久得多。 亚里士多德在其高产的几十年中,创建了一个知识的伟大帝国,其随后的历史——如果人们想详细讲述的话——简直就是近代以前的一部欧洲科学史诗。
亚里士多德在书本中建立起的帝国,在其本人去世后,必然地瓦解为各个单一的学科,正如亚历山大的帝国瓦解为各个继承者的王国(Diadochenreiche)一样。 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思想家像亚里士多德这样清楚地意识到,知识的大厦只有作为许多代人的共同努力的成果 才能得到巩固,并且探究的理智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达到尽善尽美。之后的学者从他那
里学会了应当如何置身于科学世代相传的体系之中:对先行者表示由衷的感激,并对后来人——如果自己的新成就支持着这一点的话——保持谨慎的骄傲。因而,亚里士多德对于知识传统而言也只是一个中间人;作为一个自然研究者和伦理学家,他赞颂了恒常事物和规范事物中的存在奇迹(Wunder des Seins)。
……
哲学气质:从柏拉图到福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