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把握古代军事史发展基本脉络的基础上,对先秦两汉军事的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力争在军事学术层面上,对军事史研究的某些关节点予以突破或开拓。同时立足于现代人的立场、观点,按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和话语系统,致力于实现军事历史研究对象客体和研究者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圆融,揭示军事嬗变的内在规律,着重借鉴和汲取其中具有超*时空性质的价值内涵。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执行院长,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著有《春秋军事史》《何休评传》《天人合一》《孙子评传》《黄朴民解读孙子兵法》等。
绪论
第一章 夏商军事与兵学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兵学思想与文化
第三章 春秋时期的军事嬗变与兵学思想
第四章 《孙子兵法》的兵学体系
第五章 战国时期的兵学繁荣
第六章 先秦诸子兵学思想述要
第七章 秦汉时期的兵学成就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兵学
第九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兵学理论
第十章 宋代的战争与战略思想
第十一章 两宋时期的兵学及其时代特色
第十二章 兵学的多民族交流与融合
第十三章 盛极而衰的明朝兵学
第十四章 海防战略与戚继光的兵学贡献
第十五章 火器运用与兵学思想的面貌
第十六章 中国传统兵学的终结
第十七章 清朝的海防与海军建设
第十八章 近代兵学的转型及其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重要人名索引
重要词语索引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颇感兴趣,但《中国兵学思想史》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我此前从未深入探索过的领域——军事哲学。作者非常巧妙地将兵家思想与儒家、道家等其他中国传统哲学流派相结合,展现了兵学思想并非独立存在的,而是深深植根于整个中国文化土壤之中。书中对于“道”与“兵”的联系,以及“仁义”在战争中的考量,都让我耳目一新。以往我总觉得军事与仁义似乎是两个极端,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中国的传统认知里,军事的最高境界恰恰是“止戈”,是用最少的代价实现和平。这种“以武止戈”的理念,以及“兵者,诡道也”的策略运用,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独特智慧,它既有阳谋的宏大叙事,也有阴谋的精妙布局,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安民”。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要素,更是指导一切事业成功的普适性原则。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其实是一种关于如何在冲突中实现最优解的哲学,它所追求的并非征服,而是秩序与和谐。
评分一口气读完了《中国兵学思想史》,简直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也让我对“战争”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觉得,军事理论似乎离我们普通人很远,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生动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深的兵法思想融入了历史的洪流中。作者没有枯燥地罗列条条框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事件,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兵学思想是如何在实践中演变和发展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孙子、吴起、尉缭子等军事大家的生平及其思想的介绍,他们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更是深邃的思想家。尤其是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我之前只觉得是句耳熟能详的格言,但结合书中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战例来理解,才发现其背后蕴含的深刻辩证法和心理洞察。这本书让我明白,兵学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较量,更是对人性弱点的洞察,对战略态势的把握,以及对未来走向的预判。它教会我如何从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如何在高风险的环境中做出审慎的决策,这对于我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甚至处理人际关系,都有着意想不到的帮助。
评分读完《中国兵学思想史》,我感觉自己像是走入了一个古老而智慧的宝库。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采用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将那些抽象的军事理论,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描写,变得鲜活起来。我原本对兵法的一些概念,比如“虚实”、“奇正”,总是觉得难以捉摸,但通过书中的详细解读和案例分析,我才真正领略到了其中的精妙之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以人为本”的军事理念的强调,这与我之前对战争的残酷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告诉我,真正的军事家,不仅要考虑如何打胜仗,更要考虑如何减少伤亡,如何安抚民心,如何实现长远的和平。这种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中国兵学思想的发展之中,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军事智慧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关于战争的技艺,更是关于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在复杂的局面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止戈”的最高境界。
评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军事史很感兴趣,而《中国兵学思想史》这本书,则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并非简单地讲述历史事件,而是着重于挖掘和梳理其中蕴含的军事思想。我曾以为兵书只是那些战争机器的说明手册,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兵学思想的哲学性和人文性。书中对“谋略”的阐述,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知己知彼”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我非常喜欢作者对于各个朝代军事思想演变的分析,它不是线性的进步,而是螺旋上升,充满了辩证的思考。例如,书中对唐宋时期军事思想的对比,就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军事思想如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是如何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逐渐成熟和完善的。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本关于智慧的百科全书,涵盖了战略、战术、心理、后勤等方方面面。
评分这本书着实让我大开眼界,原本以为“兵学”不过是讲些排兵布阵、攻城略地的技巧,但读完《中国兵学思想史》之后,我才意识到这背后蕴含着多么深邃的哲学和智慧。作者旁征博引,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历代军事家、政治家的著作,将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它不仅仅是关于战争的书,更是关于如何认识人性、如何处理矛盾、如何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探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的解读,不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而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民生福祉的高度。书里反复强调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更是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独特魅力,它并非鼓吹暴力,而是将智慧和策略推崇到了极致,这与现代许多只强调武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联想到当下的一些国际局势和国内的社会问题,竟然能从中找到一些启示,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穿越千年依然闪耀着光芒。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对军事史的介绍,它更像是一本关于“道”的解读,关于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寻求平衡与和谐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