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石文天 著
图书标签:
  • 先进制造
  • 智能制造
  • 工业4
  • 0
  • 数字化转型
  • 工业机器人
  • 精密制造
  • 绿色制造
  • 新材料
  • 工艺技术
  • 自动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959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826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5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修改,在知识结构方面,添加了发展较快、成果较多的新制造工艺技术如微细加工、生物制造、射流加工等,并有实际的研究成果介绍;在逻辑思路方面,本书分为概论、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管理模式五章,逻辑清晰、结构严谨,从工艺技术到生产模式,从自动化加工到管理模式,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先进制造的层次架构。易读性强,读者容易接受;在实例方面,本书增加了各种例证和图表用于解释各种概念和先进技术,可以使读者印象深刻;在管理技术方面,后一个章节融合了先进制造的各种辅助管理技术和模式,有助于读者在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上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目录


前言
第1 章 先进制造技术概论 1
 1. 1 先进制造技术的产生背景 2
  1. 1. 1 制造业及其发展 2
  1. 1. 2 先进制造技术的产生 3
 1. 2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及体系
结构 5
  1. 2.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和
特点 5
  1. 2. 2 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 6
  1. 2. 3 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内容 9
 1. 3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概况与
趋势 11
  1. 3. 1 各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概况 11
  1. 3. 2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趋势 14
第2 章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18
 2. 1 概述 18
  2. 1. 1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
产生 18
  2. 1. 2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分类和
特点 18
  2. 1. 3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
趋势 20
 2. 2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21
  2. 2. 1 概述 21
  2. 2. 2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的
分类及影响因素 22
  2. 2. 3 超精密加工技术包含的
领域 24
  2. 2. 4 超精密切削加工 25
  2. 2. 5 超精密磨削加工 27
  2. 2. 6 超精密抛光加工 29
  2. 2. 7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的
发展趋势 29
 2. 3 微细加工技术 31
  2. 3. 1 概述 31
  2. 3. 2 技术 34
  2. 3. 3 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
趋势 39
 2. 4 微细切削技术 40
  2. 4. 1 微小型机床 40
  2. 4. 2 微细切削刀具 42
  2. 4. 3 微细切削工艺方法 47
  2. 4. 4 微细切削技术的发展
趋势 52
 2. 5 生物制造技术 53
  2. 5. 1 生物制造的概念 53
  2. 5. 2 生物制造的内容及应用 53
  2. 5. 3 生物刻蚀加工技术 56
  2. 5. 4 生物制造技术的发展
趋势 60
 2. 6 高速加工技术 61
  2. 6. 1 高速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
和技术特点 61
  2. 6. 2 高速切削加工的关键
技术 64
  2. 6. 3 高速加工技术的应用 70
  2. 6. 4 高速加工技术的发展
趋势 71
 2. 7 快速成型技术 72
  2. 7. 1 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 72
  2. 7. 2 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
·Ⅴ
历程 73
  2. 7. 3 快速成型技术的工艺
分类 74
  2. 7. 4 快速成型技术的工艺
特点 80
  2. 7. 5 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
趋势 81
 2. 8 特种加工技术 82
  2. 8. 1 激光加工技术 83
  2. 8. 2 电子束加工技术 85
  2. 8. 3 离子束加工技术 88
  2. 8. 4 高压射流加工技术 91
第3 章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101
 3. 1 虚拟制造 101
  3. 1. 1 虚拟制造的定义及内涵 101
  3. 1. 2 虚拟制造的关键技术 103
  3. 1. 3 虚拟制造的特征及意义 105
  3. 1. 4 虚拟制造环境与平台 107
  3. 1. 5 虚拟制造技术的应用 108
 3. 2 并行工程 109
  3. 2. 1 并行工程的内涵及特性 109
  3. 2. 2 并行工程的关键技术 111
  3. 2. 3 并行工程的应用 112
 3. 3 敏捷制造 114
  3. 3. 1 敏捷制造的特点与组成 115
  3. 3. 2 敏捷制造对制造业的
影响 116
  3. 3. 3 敏捷制造的研究与应用 117
 3. 4 精益生产 118
  3. 4. 1 精益生产的起源及内涵
特征 119
  3. 4. 2 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 120
  3. 4. 3 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的
关系 122
  3. 4. 4 精益生产的应用 123
 3. 5 智能制造 124
  3. 5. 1 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 124
  3. 5. 2 智能制造系统的特征 127
  3. 5. 3 智能制造系统的主要支撑
技术 127
  3. 5. 4 机械制造业的未来———智能
制造 128
  3. 5. 5 智能制造系统———分布式
网络化智能制造系统 129
 3. 6 绿色制造 131
  3. 6. 1 绿色制造的起源及特点 132
  3. 6. 2 绿色制造的主要研究
内容 133
  3. 6. 3 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 141
第4 章 先进制造自动化技术 144
 4. 1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144
  4. 1. 1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
发展及其定义 145
  4. 1. 2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
基本组成及功能 146
  4. 1. 3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
工作过程和技术优势 147
  4. 1. 4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
关键技术 148
  4. 1. 5 逆向设计技术 153
 4. 2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 155
  4. 2. 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
概念和基本要素 155
  4. 2. 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
功能组成 156
  4. 2. 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
关键技术及应用 158
 4. 3 数控技术 159
  4. 3. 1 数控技术的发展概况 159
  4. 3. 2 数控机床的原理及优势 162
  4. 3. 3 数控机床的组成 164
  4. 3. 4 数控编程技术 165
  4. 3. 5 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 168
  4. 3. 6 数控技术的相关应用 172
  4. 3. 7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173
 4. 4 柔性制造技术 177
·Ⅵ
先进制造技术
  4. 4. 1 概述 177
  4. 4. 2 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 179
  4. 4. 3 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 190
  4. 4. 4 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
趋势 191
 4. 5 工业机器人 192
  4. 5. 1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193
  4. 5. 2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195
  4. 5. 3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性能 197
  4. 5. 4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技术 198
  4. 5. 5 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
中的应用 201
第5 章 先进制造管理技术 204
 5. 1 产品数据管理 205
  5. 1. 1 概述 205
  5. 1. 2 产品数据管理的体系
结构 206
  5. 1. 3 产品数据管理的主要
功能 207
  5. 1. 4 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及发展趋势 209
 5. 2 物料需求计划 210
  5. 2. 1 概述 211
  5. 2. 2 物料需求计划的输入
信息 212
  5. 2. 3 物料需求计划的计算
逻辑 214
  5. 2. 4 闭环物料需求计划 215
  5. 2. 5 制造资源计划 216
 5. 3 企业资源计划 218
  5. 3. 1 企业资源计划的核心
思想 219
  5. 3. 2 企业资源计划的特点 221
  5. 3. 3 企业资源计划应用实例 223
 5. 4 准时生产 224
  5. 4. 1 看板管理技术 224
  5. 4. 2 看板的功能 226
  5. 4. 3 准时生产管理方式的
实现方法 227
 5. 5 质量工程 228
  5. 5. 1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228
  5. 5. 2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
程序 229
  5. 5. 3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230
  5. 5. 4 全面质量管理实施现状 231
参考文献 233

前言/序言

制造水平的提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先进制造技术则是一个国家整体水平和实力的重要体现。大国担当需要先进制造技术, 国之重器需要先进制造技术, 国计民生更需要先进制造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先进制造技术在传统加工制造技术的基础上, 吸收了前沿的各种技术装备和加工手段以及其他学科的最新技术而迅猛发展, 研究人员创新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探索使得先进制造技术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在各种工程领域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 在科研学术方面引发了诸多学术热点。先进制造技术从最初的先进制造技术工艺拓展而来, 包含了先进设计技术方法、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自动化技术和先进制造管理技术等, 涵盖了从概念设计、制造工艺到规模生产、组织管理的制造系统各个环节, 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进制造技术系统, 有力地支撑了制造业的发展, 拓宽了先进制造的内涵和应用, 使生产力获得了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 其内涵是与时俱进的。先进的工艺技术没有多长时间就会变得不再先进, 很多技术只能停留在样品试制方面或者实验室阶段, 暂时不具备条件或者根本不能转化为大规模生产, 不能获得经济效益, 但学术上的研究和探讨却是有益和值得去做的。在此向所有曾经致力于和正在从事先进制造方面工作的学者、工程师、技术人员致敬! 只有持续不断的投入, 才能引领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 实现一个又一个人类历史和自身能力的跨越和提升。
本书出版受到北京工商大学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5006) 资金资助。在此谨向北京工商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以及参与本书撰写、编辑、校对、出版等工作的全体人员致以衷心的感谢!限于作者水平有限, 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 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纳米材料的量子力学行为与应用》 本书深入探讨了纳米材料在微观尺度下的量子力学特性,并以此为基础,详细阐述了这些特性如何在光、电、磁、催化等多个领域催生出突破性的应用。我们聚焦于量子点、石墨烯、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等前沿纳米材料,揭示其独特的电子结构、能带排列以及激子行为如何影响宏观性能。 第一部分:纳米材料的量子力学基础 本部分将从基本概念入手,为读者建立坚实的理论框架。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在纳米尺度下的体现: 深入讲解了波粒二象性、量子隧穿效应、不确定性原理等核心概念,并解释了这些原理如何塑造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例如,量子隧穿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成像和某些新型电子器件中的作用。 电子结构与能带理论: 详细阐述了纳米材料的电子结构,包括局域化与离域化电子、能带隙的形成与调控。我们将分析不同维度(零维量子点、一维纳米线、二维纳米片)的电子态密度(DOS)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材料的光学吸收和发射光谱。 激子行为与光学特性: 聚焦于纳米材料中的激子,即束缚的电子-空穴对。我们将讨论激子能量、寿命、以及在外场作用下的激子动力学。这将直接关联到纳米材料在LED、太阳能电池和光传感器等应用中的发光效率和响应速度。 量子限制效应: 详细剖析了量子限制效应对纳米材料物理性质的影响,特别是尺寸依赖性。以量子点为例,解释了其尺寸如何决定其发光颜色,并探讨了这一效应在显示技术和生物成像中的潜力。 表面效应与界面物理: 强调了纳米材料巨大的比表面积带来的独特表面能和表面态。讨论了表面原子重构、缺陷对电子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纳米材料异质结的界面电子行为,这对催化和传感性能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前沿纳米材料的量子力学揭秘 本部分将聚焦于几种代表性的前沿纳米材料,深入分析其量子力学特性。 量子点(Quantum Dots): 详细介绍不同种类的量子点(如CdSe, InP, perovskite QDs),其量子限制效应带来的可调谐发光特性。讨论了量子限域斯塔克效应(Quantum-confined Stark effect)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 深入研究石墨烯的狄拉克锥结构,零带隙半金属特性,以及其优异的导电和导热性能。探讨了石墨烯烯烃(Graphene oxide, GO)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 rGO)的电子结构变化及其在复合材料和储能中的应用。 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2D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TMDs): 重点介绍MoS2, WS2, MoSe2等TMDs的层状结构和半导体特性。分析其在从体相到单层的相变过程中带隙的变化,以及在光电子器件、催化和柔性电子学中的应用前景。 纳米金属颗粒: 讨论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现象,以及其在纳米颗粒尺寸、形状和环境介质中的依赖性。深入解析SPR效应在传感、成像和光热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复合材料的量子力学: 探讨将不同纳米材料组合构建复合结构时产生的协同效应。分析界面处的电子和能量转移,以及这种协同效应如何提升催化效率、光电转换性能和力学强度。 第三部分:量子力学驱动的纳米材料应用 本部分将聚焦于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重点阐述其背后的量子力学原理。 光电子学器件: LED与显示技术: 详细介绍量子点LED(QLED)的发光机理,如何通过调控量子点尺寸实现宽色域和高效率。讨论TMDs在透明显示和可穿戴设备中的潜力。 太阳能电池: 阐述纳米材料(如量子点、钙钛矿纳米晶)在光吸收、电荷分离和传输中的作用。分析量子效率的提升机理,以及新型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设计。 光探测器与图像传感器: 探讨纳米材料如何提高光探测灵敏度和响应速度,以及其在低光照条件下的优势。 催化与能源转化: 光催化: 深入研究纳米材料(如TiO2纳米颗粒、石墨烯-TMDs复合材料)在光催化水分解制氢、CO2还原和有机污染物降解中的催化机理,强调表面态和电子传递的关键作用。 电催化: 分析纳米材料在燃料电池、电解水等电催化过程中的活性位点和电荷转移效率。 储能器件: 探讨纳米材料(如石墨烯、纳米金属氧化物)在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中的高比表面积、快速离子扩散和高导电性如何提升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生物医药与传感: 生物成像: 介绍荧光纳米颗粒(如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在细胞成像、分子标记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其长荧光寿命和高斯比率优势。 药物递送: 分析纳米载体(如纳米颗粒、纳米胶束)的表面性质和尺寸如何影响其在体内的循环和靶向递送能力。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 阐述纳米材料(如石墨烯、纳米金)如何利用其高表面积和敏感的电子特性,实现对特定分子的超灵敏检测。 其他新兴应用: 简要介绍纳米材料在自旋电子学、量子计算、热电转换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书旨在为从事纳米科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学习资源。通过理解纳米材料的量子力学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开发下一代高性能的功能材料和器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本来以为“先进制造技术”这个书名听起来会有点枯燥,充斥着各种晦涩难懂的公式和原理,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就像在给我讲故事一样。书中涉及的案例非常丰富,从航空航天到生物医疗,再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品,几乎你能想到的领域都有涉及。而且,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先进技术是如何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的,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书里详细介绍了3D打印技术如何被用来快速原型开发和生产定制化零部件,这不仅缩短了研发周期,还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智能制造的那一部分,它让我看到了未来工厂的模样,机器人协同工作,数据实时分析,整个生产流程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技术发展的挑战和伦理问题,比如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的保护等。他提供了一些非常有启发性的思考角度,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读完这本书,我对制造业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也更加理解了科技进步的力量。这绝对是一本能够拓宽视野、激发思考的佳作,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感兴趣的朋友们。它不仅仅是技术介绍,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

评分

坦白说,拿到这本《先进制造技术》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总觉得这类技术类的书籍会非常“硬核”,要么是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要么就是泛泛而谈的空洞理论。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语言也相当流畅,读起来没有丝毫的枯燥感。他非常擅长将复杂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解释,比如在讲解增材制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D打印)时,他会用“像搭积木一样层层叠加”来形容,瞬间就让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技术变得触手可及。书中涉及的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不仅有全球领先的科技巨头在应用这些技术,也有很多中小企业如何通过拥抱新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的故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工业4.0”的部分印象深刻,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了几个概念,而是深入分析了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素,比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实现生产的柔性化和个性化。他用很多具体的例子说明了这些技术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提升产品质量的。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可持续制造和绿色制造的重要性,这让我认识到,先进制造技术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效率和利润,更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扎实,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绝对是了解现代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必备读物。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工业世界的大门。我之前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解非常模糊,只知道它听起来很厉害,但具体是什么,有什么用,我是一无所知的。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给我描绘了整个制造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他不是简单地罗列技术名词,而是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来展示这些技术如何被实际应用,并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书中关于微纳制造的那一部分,我完全被震撼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儿,背后都可能凝聚着极其复杂的微纳制造工艺。他还谈到了人工智能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比如通过AI来优化产品结构,预测设备故障,甚至自主生成生产方案。这让我觉得,未来的制造业将不再是简单的人力劳动,而是人与智能机器协同工作的时代。让我感到特别惊喜的是,书中对新兴材料在先进制造中的应用也做了详细的阐述,比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等,这些材料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制造的可能性。作者还对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比如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模式,以及更加强调用户体验和环保理念。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而且语言通俗易懂,非常适合非专业人士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科技进步对制造业带来的巨大改变。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资讯,比如3D打印、机器人什么的。但这本书则系统地、深入地介绍了这个领域。作者的叙述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的概念讲起,一步步深入到具体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他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来佐证他的观点,比如在讲述智能工厂的时候,他会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优化生产流程,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来提升自动化水平。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还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如何应对这种转型带来的挑战。作者并没有回避技术的复杂性,但他总是能够用非常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解释,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他还会穿插一些历史的视角,介绍制造业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这让我对技术的演进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这本书不仅仅关注“硬技术”,还非常重视“软实力”,比如人才培养、创新文化、供应链协同等等,这些都是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未来制造模式的畅想,比如更加灵活、更加可持续、更加以人为本的制造体系。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内容充实、逻辑严谨、观点独到的著作,绝对是了解现代制造业最新动态的绝佳选择。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知识探索之旅。我一开始是被“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标题所吸引,但又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理解。然而,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耐心地讲解。他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实际案例,将复杂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柔性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的章节,它让我看到了未来消费者是如何参与到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这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和服务模式。他还深入探讨了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比如高强度合金、智能高分子材料等,这些新材料的出现,为制造技术的突破提供了无限可能。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它如何将工业设备、软件系统、甚至是整个供应链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生态系统。作者还对“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大胆的预测,比如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人机协作将更加紧密,生产过程将更加透明和可追溯。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非常有前瞻性,让我对制造业的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总而言之,这本书内容丰富,逻辑清晰,而且充满了启发性,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佳作。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经历一场技术盛宴。我本来以为“先进制造技术”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但事实完全相反,它充满了活力和创新。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而且对技术细节的把握非常到位,既有宏观的趋势分析,又有微观的技术解读。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绿色制造”的理念所打动,它强调在追求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者用了很多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节能降耗的技术、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工艺等等。他还深入探讨了“数字化工厂”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可视化。这让我看到了未来工厂的运作模式,充满了科技感和效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对“工业大数据”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如何通过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来优化生产,预测故障,甚至研发新产品。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非常有启发性,让我对制造业的未来有了更深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内容扎实、观点新颖、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书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我一直对科技创新很感兴趣,而“先进制造技术”这个主题正是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他用大量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撑他的观点,让我对这些技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智能机器人”的部分,它不仅仅介绍了机器人的发展历程,还详细阐述了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这让我看到了人机协同的未来,机器人将不仅仅是执行简单的重复性任务,而是能够与人类进行更复杂的互动和协作。他还深入探讨了“增材制造”(3D打印)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比如在医疗领域的个性化植入物、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复杂零部件制造等等。这些应用场景都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也让我看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对“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制造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它们如何帮助工程师进行设计、培训和维护。总而言之,这本书内容丰富,观点独到,而且充满了前瞻性,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科普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将复杂的技术概念,用一种极其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之前对“先进制造技术”的了解非常有限,但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系统的学习。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生动,而且善于运用类比和比喻,让那些原本枯燥的技术名词变得鲜活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精密制造”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精密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来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他还深入探讨了“物联网”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何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以及如何通过这些信息来优化生产流程。这让我看到了未来工厂的运作模式,充满了科技感和效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对“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和协同化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如何通过先进的技术来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非常有启发性,让我对制造业的未来有了更深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内容充实、逻辑严谨、观点鲜明的著作,绝对是了解现代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必备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工业画卷,让我看到了制造业是如何在科技的驱动下不断前进的。我之前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解比较片面,但这本书则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为我展示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脉络。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而且对技术细节的把握非常到位,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智能工厂”的构想所吸引,它不仅仅是自动化生产线的简单堆砌,更是高度集成、高度智能化的生产体系。他还深入探讨了“大数据分析”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如何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来优化生产,提高效率,甚至预测市场需求。这让我看到了科技改变生产模式的巨大力量。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对“可持续制造”的理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它强调在追求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非常有前瞻性,让我对制造业的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内容丰富,观点独到,而且充满了启发性的书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是一次关于制造业未来的思想洗礼。我原本对“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概念有些距离感,但作者的笔触却让我感受到了它扑面而来的活力和创新。他没有仅仅停留在技术名词的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这些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何塑造我们的未来,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个性化定制”的未来生产模式所吸引,它预示着消费者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产品将更加贴合个人的需求。他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设计、制造、甚至售后服务全过程中的应用,它如何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这让我看到了人与智能机器协同工作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对“模块化制造”和“分布式制造”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它们如何让生产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非常有启发性,让我对制造业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内容扎实,观点新颖,而且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书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