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材高频考点速记(初级中学)》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特色一 紧扣考纲,突出重点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深入研究了近几年考试真题,总结出了考试中的高频考点,抓住考试的核心内容,使考生更理解有思绪,作答有依据。
特色二 体系健全,巩固要点
本书设置了“高频考点提要”“考题再现”“考点强化练习”等栏目,为考生呈现了真题的考查特征及命题趋势,力求帮助考生巩固相关知识要点,做题有方向,挑战有希望。
特色三 考点精炼,携带方便
本书针对考生需求,设计了64开版面,精炼地讲述了每一个考点,方便考生随身携带。版面设计活泼,双色印刷,用彩色下划线标注重点,使考生复习有伙伴,记忆有方案。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材高频考点速记(初级中学)》《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频考点速记(初级中学)(中公版)》包含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科知识”(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基础知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美术教学基本理论)、第二部分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基础知识、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第三部分为“教学实施”(教学实施概述、美术教学模式、美术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美术学习方式)、第四部分为“教学评价与反思”(美术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本书为64开本,方便考生随身携带。
目录
第一章中国美术史/2
高频考点提要/2
第一节史前美术/2
第二节先秦美术/7
第三节秦汉美术/11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美术/19
第五节隋唐美术/30
第六节五代宋元美术/39
第七节明清美术/62
第八节近现代美术/80
第九节中国民间美术/90
考点强化练习/96
第二章外国美术史/99
高频考点提要/99
第一节原始美术及古代美术/99
第二节欧洲中世纪美术/122
第三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128
第四节17、18世纪欧洲美术/140
第五节19世纪美术/152
第六节西方现代美术/169
考点强化练习/194
第三章美术基础知识/198
高频考点提要/198
第一节美术基本理论/198
第二节美术技法理论/219
第三节美术创作与欣赏/233
考点强化练习/237
第四章《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240
高频考点提要/240
第一节前言/241
第二节课程目标/246
第三节课程内容/249
第四节实施建议/260
考点强化练习/268
第五章美术教学基本理论/271
高频考点提要/271
第一节美术课程的价值与目标/271
第二节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278
第三节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282
第四节美术教学资源/284
第五节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教学/290
考点强化练习/294
第一章教学设计基础知识/296
高频考点提要/296
第一节教学设计的含义及特点/296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依据及原则/299
第三节教学设计的要素和过程/300
考点强化练习/314
第二章教学目标与重难点/316
高频考点提要/316
第一节教学目标概述/316
第二节教学重难点/321
考点强化练习/326
第一章教学实施概述/328
高频考点提要/328
第一节教学实施的含义与方法/328
第二节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原则/331
考点强化练习/333
第二章美术教学模式/335
高频考点提要/335
第一节教学模式概述/335
第二节美术教学模式/337
考点强化练习/345
第三章美术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347
高频考点提要/347
第一节美术教学策略/347
第二节美术教学方法/353
考点强化练习/368
第四章美术学习方式/370
高频考点提要/370
第一节自主学习/370
第二节探究学习/374
第三节合作学习/379
第四节接受学习/383
考点强化练习/387
第一章美术教学评价/390
高频考点提要/390
第一节美术教学评价概述/390
第二节美术教学评价的应用/399
第三节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与作业评价/411
考点强化练习/420
第二章教学反思/422
高频考点提要/422
第一节教学反思的内容与分类/422
第二节教学反思的原则与意义/428
第三节教学反思的过程与方法/430
考点强化练习/433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36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部分是初中美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板块,在历年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约占总分值的33%。学科知识部分共分为五章内容,分别讲述了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基础知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美术教学基本理论。从总体上看,此部分通常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出现,考查考生对所学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可进行适量补充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记、多思考。
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美术门类的主要成就,如陶器、石器、青铜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工艺美术、书法篆刻、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了解民间艺术的发展脉络、重要发源地、重要人物及作品。
第一节史前美术
一、史前美术概述
史前时代,因为当时人们以石器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所以在考古学上又叫石器时代,属于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阶段。石器时代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这个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按石器制作的程度不同,石器时代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使用打制石器,人们利用自然的石块进行打猎和防御野兽。新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主要表现在陶器、玉器、岩画等工艺品上。新石器时代共分六期:齐家期、马厂期、辛店期、寺洼期、沙井期、仰韶期。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发展的最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玉器。
二、陶器
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陶器依照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这一时期陶器的特点是:从造型上看,实用性与艺术性紧密结合;从装饰上看,纹样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以及构成方式灵活。陶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黄河中游)、马家窑文化(黄河上游)的彩陶和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的黑陶。彩陶和黑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作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都为青铜器的出现做了准备。
(一)仰韶文化彩陶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仰韶文化中的彩陶器形与纹饰,按照时间、地域的差异,可分为数十种类型,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1.半坡类型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地区。器型以卷唇盆和圆底的盆、钵以及小口细颈大腹壶、直口鼓腹尖底瓶为典型,造型比较简单。半坡彩陶的纹饰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编织纹等。动物纹以鱼、蛙、鹿及鸟为装饰对象,尤以人面鱼纹、鱼纹、鱼鸟结合纹多见;几何纹有宽带纹、三角纹、曲折纹、斜线纹等;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等。另外,在彩陶钵口沿的黑色宽带纹上饰有各种符号,可能代表着各种特殊的意义或是某种特定的记号。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彩陶盆、三鱼纹彩陶盆等。
2.庙底沟类型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分布区域为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器型仍以盆、钵、瓶为主,另外还出现了瓮、罐等,造型多平底、大口、曲壁、小底,形体多呈倒三角形,给人以挺秀、饱满、轻盈而又稳定的感觉。庙底沟彩陶的纹饰有:植物纹,多呈旋花纹、叶状纹;动物纹,较少见,有蛙、鸟等形象;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几何纹,主要是由圆点、钩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组成的带状花纹。代表作品有鹳鱼石斧彩陶缸。
(二)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个分支,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四个类型,器型仍以盆、钵、罐、壶为主,尖底器已基本消失。其纹饰有:人物纹,见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动物纹,有蝌蚪纹、蛙形纹;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为漩涡纹和波浪纹,纹饰旋转、起伏,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代表作品有舞蹈纹彩陶盆。
(三)龙山文化黑陶
黑陶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其分布区域以山东和苏北地区为主。黑陶的器型较彩陶明显增多,主要有罐、盆、盂、鬲、瓶、豆、鬻、杯、鼎等。黑陶的造型较彩陶有所见长,设计新颖巧妙,样式繁多,独具风格。黑陶有黑、光、薄、棱、鼻五个特点,代表作品为蛋壳黑陶高柄杯。
三、石器、玉器
(一)石器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工艺具有以下特征:普遍出现磨制石器,器型规整、定型;复合工具开始出现;流行石铲、石镰等农业生产工具;出现作为祭祀礼器的生产工具以及其他石器装饰品。高度发达的石器磨制技术不仅促进了石制装饰品的发展,还推动了玉器工艺的出现。
(二)玉器
约在7000年前,生活在长江下游的河姆渡人把玉石有意识地制成了装饰品,中国的玉器由此诞生。东北辽河、华北黄河和华南长江中下游三大流域是玉器工艺最集中的发源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为代表的玉器制作已相当兴盛。代表作品有内蒙古红山文化的碧玉龙、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权力的象征)。
四、早期绘画
(一)岩画
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凿雕于山岩、洞窟内壁上的远古绘画品种。岩画表现内容一般为各种简括的形象和符号,手法古拙,富于神秘气息,可称人类表现自我和创造力的最原始形式。
(二)地画
1982年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幅地画,这是我国迄今已知最早的建筑绘画作品。
五、建筑艺术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普遍住在天然石洞里。以定居农业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古代建筑的萌生时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黄河流域等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等南方地区流行地面建筑与干栏式建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住人)。南方干栏式建筑主要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第二节先秦美术
先秦美术包括夏、商、周(西周、春秋、战国)三代美术。其中春秋时期以前我国处于奴隶社会,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青铜冶铸、制陶、玉石骨牙雕刻、髹漆及纺织等手工业的技艺日益精湛。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及新兴封建贵族的统治,满足其奢侈生活的需要,工艺美术及雕塑、绘画、书法、建筑等均获巨大发展,其中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一、青铜器艺术
(一)青铜器的起源与铸造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与红铜相比,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大等优点。中国的青铜器起源于黄河流域。到夏商周时期,它既是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也是王权神授的象征。另外青铜的使用还促进了各个地区间的交流。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铸造工艺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出现了块范铸造和失蜡法等成熟的青铜铸造技术。
(二)青铜礼器
青铜礼器是商周统治集团用于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宴饮、赏赐、婚冠等场合的青铜器,按照用途可分为日用器(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它们按照当时的贵族身份等级制作、使用,由器种、形制、大小、组合关系,“藏礼于器”,体现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最高等级是天子九鼎。
(三)青铜器的纹饰
青铜器的装饰可分为图案和雕塑两种,但两者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图案纹样主要分为动物纹(造型及主体装饰)和几何纹(底纹或细部)两大类,还有少量的人面纹。动物纹主要有饕餮纹(或称兽面纹)、夔龙、夔凤,也有蛇、牛、虎、象等,几何纹主要是不规则的云雷纹。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皆具形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的特征。青铜器立体装饰的造型有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等。
春秋中期,出现了模印法与失蜡法等新工艺。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时期最有特色的青铜器。
二、绘画艺术
(一)战国帛画
早期中国画的特征在先秦时期的战国帛画中很好地体现出来。帛画,是在素绢上绘制的图画。现存最早的帛画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作品,到汉代后期发展成卷轴形式,成为独立欣赏的画幅形式。帛画的形制没有定则,有直幅和T字形条幅,功用以随葬品为主,大都表现灵魂升天的主题。楚汉帛画有“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种技法,是早期人物画的重要发明。
湖南长沙楚墓先后出土的两幅旌幡性质的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最能代表战国时期绘画艺术的成就。这两幅世界上最早的丝织物绘画均是葬仪中的铭旌,具有送死者灵魂升天的含义,表达了楚文化中简朴的道家思想。
(二)漆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漆器的文明古国。先秦漆器,特别是战国漆器上的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熠熠生辉。虽然当时的漆画主要为装饰图案,但其主体部分却多表现为有明确意义的图画。其画法与帛画一脉相通,均用毛笔画成。
三、书法篆刻
商代的书法以甲骨文为代表。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汉字形态,因其书刻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而得名。
西周的书法以金文为代表。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钟鼎文起于商代。早期器物上文字很少。金文至周代有了重要的变化,铭文明显逐渐增多,出现了长篇铭文。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代表性器物,其铭文书法气势雄伟,浑厚庄重,有庙堂气象,被誉为“金文之冠”。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9字,是目前所知最长的青铜器铭文。西周至春秋多数青铜器铭文采用大篆,代表了官方正规书风。
第三节秦汉美术
秦汉时期的美术,从历史纪年来划分,应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220年。秦、西汉、东汉三个朝代,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确立与巩固的时期,也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秦汉绘画艺术主要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及汉代帛画三个部分,画像砖石艺术也是秦汉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兼具沉雄博大与自由浪漫的艺术特征,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王朝统治追求及文化气质密切相关。
一、绘画艺术
(一)墓室壁画
汉代墓室壁画是一种装饰壁画,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在发展阶段上可分为西汉前期、西汉后期、新莽时期、东汉前期、东汉后期五个阶段。墓主多为高官显贵或地方豪强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频考点速记(初级中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